资源简介 (共25张PPT)屈原列传离骚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一、文学常识政论文屈原,_______时期楚国人,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 。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 ,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_______并称为“风骚”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屈原1、屈原《离骚》《九歌》《九章》《天问》《国风》战国2、司马迁政论文字______,______时期阳夏(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________,后因替______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司马迁子长西汉太史令李陵1、《史记》及史书体例“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二、文体知识本纪(12)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30)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70)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10)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8)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史记》记载了上古传说中的________至_________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黄帝时代汉武帝①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④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⑤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⑥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了解史书体例2、区分“楚辞”和《楚辞》“楚辞”诗体名《楚辞》总集名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新诗体。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语气词“兮”。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汉代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后世诗歌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1、高考链接之断句(1)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限断八处)(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限断八处)二、文言知识高考链接之文言知识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品行不正的小人/端方正直的人蝉蜕于浊秽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形容词用作名词,污秽的境地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形容词用作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其后楚日以削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词用作动词,奉为祖,继承(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名余曰正则兮(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3)伏清白以死直兮(4)高余冠之岌岌兮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 形容词作名词,美德 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为……而献身 形容词作动词,加高 文言知识例词 例 句 古义 今义明年用事诡辩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第二年当权假话今年的下一年(凭感情、意气等)行事无理狡辩古今异义文言知识例词 例 句 古义 今义颜色形容从容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脸色,面容外貌,模样委婉得体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举止不慌不忙古今异义文言知识一词多义疾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痛心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名词,疾苦,痛苦君有疾在腠理名词,疾病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名词,缺点,毛病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形容词,快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形容词,强、猛烈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形容词,锐利文言知识一词多义幸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动词,希望则吾斯役之不幸形容词,幸运幸复得此妇副词,幸而,幸亏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动词,宠爱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动词,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文言知识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判断句文言句式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宾语前置句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句定语后置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文言句式1.不吾知其亦已兮 ( ) 2.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 )3.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 ) 4.步余马于兰皋兮 (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被动句状语后置1、高考链接之翻译句子(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3)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二、文言知识高考链接之理解性默写政论文(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屈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中有着形象的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理解性默写政论文(4)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5)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所作的《离骚》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为宏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链接高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020·全国Ⅰ卷)《离骚》中“ , ”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 (2)(2020·江苏卷)扈江离与辟芷兮, 。(屈原《离骚》) (3)(2019·江苏卷)名余曰正则兮, 。(屈原《离骚》) (4)(2015·全国Ⅰ卷)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纫秋兰以为佩 字余曰灵均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群文对比·《屈原列传》与《离骚》形式 内容 写作手法 写作目的 情感《屈原列传》《离骚》海鲜体验思维导图任疏绌沉迁楚国强盛楚国衰弱楚国灭亡与屈原一生楚国命运其他人物性格、行动 手法 屈原的品行怀王、顷襄王听信谗言,不辨忠奸,分别对屈原“怒而疏”“怒而迁”侧面或反面衬托忠贞爱国,正道直行,突出他在楚国兴衰存亡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令尹子兰的邪恶欺诈、泄私愤图报复疾恶如仇、忠君爱国上官大夫的嫉贤妒能正道直行其他人物性格、行动 手法 屈原的品行宋玉之徒虽“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但“终莫敢直谏”侧面或反面衬托忠贞爱国、正直无畏张仪的狡诈阴险英明果断坚贞品德、高尚志行靳尚、郑袖的贪婪卖国爱国无私渔父的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群文对比·《屈原列传》与《离骚》形式 内容 写作手法 写作目的 情感《屈原列传》 传记 屈原的生平 记叙、议论、 衬托 纪念屈原 赞美、悲悼、伤己《离骚》 抒情诗 自叙身世、遭遇 象征、抒情、 表明心志 表明决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