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七):化学方程式【word,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七):化学方程式【word,含解析】

资源简介

1.小乐将蜡烛燃烧后的蜡油收集起来,发现质量变小。关于蜡烛的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生成了新物质,故此过程只有化学变化
B.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C.蜡烛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的质量
D.燃烧后蜡油的质量小于蜡烛的质量,体现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2.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有关该模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 ”和“ ”化学性质相似
D.“ ”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5 2 20 2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1 28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g
4.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反应前容器内各物质的质量如图1,反应后容器内各物质的质量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22 B.参加反应的W和O2的质量比为2:9
C.W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5.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事实 结论
A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B 某密闭容器内物质总质量为12g 经化学反应后,该密闭容器内物质总质量不一定还是12g
C 某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6 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也一定为6
D 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物只有CO2和H2O 该物质一定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A.A B.B C.C D.D
6.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化学反应,并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9 B.该反应中氧气与水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5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1
7.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里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还没有充分进行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为a=b+c D.甲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
8.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 2H2↑+O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④水是由氧气单质和氢气单质组成的 
⑤反应前后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不变 
⑥反应前后氧原子的质子数不变
⑦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微粒数目之比是2∶1 
⑧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A.①④⑤⑦⑧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⑥⑧ D.②⑤⑥⑦⑧
9.如图是探究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玻璃管在酒精灯上烧热后,塞紧橡皮塞同时玻璃管触碰瓶底的白磷后发生燃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磷必须过量,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B.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C.燃烧后玻璃管顶端的小气球始终胀大 D.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
10.把4g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O2的质量(g) 3 4 6
SO2的质量(g) 6 8 8
(1)上述实验中,第   次实验恰好完全反应;
(2)上述实验中,第   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   克;
(3)在这三次实验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11.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掌握有关质量守恒的相关知识。
(1)在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 (选填序号)。
①原子数目 ②原子的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分子的种类
⑤元素的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⑦物质的种类
(2)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下列A,B,C三个实验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3)“ “、“ ”、“ ”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分子。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________。
(4)氧烛是一种用于缺氧环境中自救的化学氧源,广泛用于航空、航海等领域。其主要成分为NaClO3,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主要反应原理为2NaClO3=2X+3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2.小滨从资料上获悉: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但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还能跟氮气反应生成氯化镁(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欲验证“镁能在氮气中燃烧”,小科利用“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图一)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闭合铁夹,将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内至完全反应;
③ ,观察到倒流至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20%;
④拔出瓶塞,将点燃的镁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到镁条在瓶内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如图二)。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的实验目的是   。
(2)将步骤③的操作补充完整   。
(3)小敏认为可利用镁带直接在集气瓶内燃烧(如图三)来验证实验结果,装置冷却,打开铁夹,当观察到   现象时,也可确定镁能与氮气反应。请写出镁跟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3.小金在实验课时称取16.1g混有杂质的高锰酸钾固体,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杂质不发生变化),冷却后称量固体的质量为14.5g。
(1)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2)请列式计算反应前固体中高锰酸钾的质量。
14.小乐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的容积为600mL,集气瓶内水的体积为100mL,实验开始前量筒中水的体积200mL,实验结束后量筒中水的体积为120mL。(忽略燃烧匙和白磷所占据的体积)
(1)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导致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1点)。
(2)本实验若要耗尽集气瓶中的氧气,实验至少需要白磷   g。(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按20%计算,氧气的密度为1.43g/L,结果保留2位小数)
15.把15.5克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反应完全后,得残留物10.7克。求
(1)生成氧气多少克?
(2)剩余固体中有哪些物质?质量各是多少?
参考答案
1.D
【解析】A.在蜡烛燃烧时,它会吸热由固态变成液体发生物态变化,故A错误;
B.自己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有很多,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B错误;
C.蜡烛质量的减少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减去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故C错误;
D.燃烧后蜡油的质量小于蜡烛的质量,体现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D正确。
2.D
【解析】A、由图示中分子的构成情况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C、 “
”和“”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 ,不符合题意;
D、氧气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所以 “”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符合题意; 故选D。
3.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5g+2g+20g+22g=x+11g+28g+5g,解得:x=5g,故D错误符合题意;
反应前后,甲的质量保持不变,则它可能为催化剂,故B正确不合题意;
乙和丙的质量增大,为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因为只有一种生成物,所以为分解反应,故A正确不合题意;
乙和丙变化的质量之比为:(11g-2g):(28g-20g)=9:8,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D。
4.D
【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故x+22+4=36+8+4+2,x=24,错误。
B、参加反应的W的质量为8g,O2的质量为36g﹣4g=32g,质量比为8g:32g=1:4,不是2:9,错误。
C、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4g﹣2g=22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生成的水的质量为:22g﹣4g=18g,其中氢元素的质量为:,碳元素质量+氢元素质量=8g=W的质量,故W中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不含氧元素,错误。
D、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正确。
5.C
【解析】A、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能是氧气浓度不够大,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经化学反应后,密闭容器内物质总质量不变,故B错误。
C、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只有CO2和H2O,该物质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故D错误。
6.D
【解析】A. x的值为10,此选项错误;
B. 该反应中氧气与水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0g-8g):(10g-1g)=22:9,此选项错误;
C. 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9g×=1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1g×=3g,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质量相等,W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和为:1g+3g=4g<8g,所以W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此选项错误;
D. 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g :1g =3:1,此选项正确。
7.A
【解析】(1)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减小,生成物的质量增大;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的增加量反应物的质量的减少量;
(3)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解答】观察图像可知,共有三种物质,丙的质量减小,而甲和乙的质量增加,因此丙是反应物,乙和甲是生成物,故D错误;
生成物有两种,反应物只有一种,因此该反应是分解反应,故B错误;
反应物丙原来的质量是a,结束时质量是d,因此参加反应的质量为:a-d;生成物原来的质量都是0,那么生成物的质量为:b+c,因此质量关系为:a-d=b+c,故C错误;
因为反应结束时,反应物丙的质量是d而不是0,说明该反应没有充分进行,故A正确。
8.D
【解析】①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选项错误;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选项正确;
③反应前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反应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价发生变化,选项错误;
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氢气与氧气混合在一起形成混合物,选项错误;
⑤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反应前后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没变,选项正确;
⑥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所以反应前后氧原子的质子数不变,选项正确;
⑦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氧气的微粒数目之比是2:1,选项正确;
⑧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选项正确;
正确选项为②⑤⑥⑦⑧,故选D。
9.D
【解析】A、如图是探究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没有要求要消耗完锥形瓶内的氧气,白磷可以不过量,故错误;
B、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错误;
C、燃烧后玻璃管顶端的小气球先胀大后缩小,故错误;
D、白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故正确。
10.(1)二 (2)三;2 (3)都符合
【解析】(1)根据第一组实验数据,推算第二次应该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将第二次和第三次实验数据对比,分析第二次中的硫是否完全反应即可;
(2)在第三次实验中,氧气的质量增加了,但是二氧化硫的质量没有增加,说明氧气有剩余,与第二组比较计算即可;
(3)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一切化学反应过程。
【解答】(1)根据第一次数据可知,3g氧气反应生成6g二氧化硫,那么第二次应该生成二氧化硫8g,则第二次的氧气完全反应。第三次加入6g氧气时,二氧化硫的质量保持不变,这说明其中的硫已经完全反应,则第二次实验时恰好完全反应。
(2)比较第二次和第三次实验数据可知,第三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氧气的质量:6g-4g=2g。
(3)在这三次实验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都符合。
11.(1)①②⑤⑥ (2)C (3)1:2:2 (4)NaCl
【解析】(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本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的过程,据此判断。
(2)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关键是反应前后托盘上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3)将反应前后同时存在的分子减去相同的数量,剩下的就是参加反应和生成的分子;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据此确定X的组成。
【解答】(1)在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的数目、种类、元素的种类和物质的总质量,故选①②⑤⑥;
(2)A中的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会以白烟的形式逸散到空气中,B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消散到空气中,只有C中的锥形瓶是封闭容器,反应后总质量保持不变,因此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选C。
(3)据图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2B=2C,A、B、C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2。
(4)根据方程式 2NaClO3=2X+3O2↑ 可知,2Na+2Cl+6O=2X+6O,那么2X=2NaCl,即,X=NaCl。
12.(1)将氧气全部耗尽,防止氧气在镁条燃烧时造成干扰(2)待整个装置完全冷却后,打开铁夹(3)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远远大于步骤③的数值;3Mg+N2 Mg3N2
【解析】(1)步骤②的实验目的是将氧气全部耗尽,防止氧气在镁条燃烧时造成干扰。
(2)将步骤③的操作补充完整:待整个装置完全冷却后,打开铁夹。
(3)小敏认为可利用镁带直接在集气瓶内燃烧(如图三)来验证实验结果,装置冷却,打开铁夹,当观察到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远远大于步骤③的数值时,也可确定镁能与氮气反应。
镁在氮气中点燃,生成氮化镁,方程式为: 3Mg+N2 Mg3N2 。
13.(1)1.6
(2)设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 ;
316 32
x 1.6g

解得:x=15.8g。
【解析】(1)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则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减小量就是生成氧气的质量,即反应生成氧气:16.1g-14.5g=1.6g。
14.(1)16%;白磷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2)0.11
【解析】(1)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600ml-100ml=500ml;
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200ml-120ml=80ml;
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导致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白磷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2)集气瓶中氧气的质量为:m=ρV=500×20%×10-3L×1.43g/L=0.143g;
设需要消耗白磷质量为x,

124 160
x 0.143g

解得:x=0.11g。
15.(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气的质量为:15.5g-10.7g=4.8g;
(2)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y,
2KClO 2KCl+3O ↑
245 149 96
x y 4.8g

解得:x=7.45g,y=12.25g;
则其中MnO2的质量为:15.5g-12.25g=3.25g。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氧气的质量;
(2)写出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氧气的质量计算出其中氯化钾的质量和氯酸钾的质量,最后用原来的总质量减去氯酸钾的质量得到二氧化锰的质量即可。
化学方程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