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五):光合作用【word,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五):光合作用【word,含解析】

资源简介

1.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光照24h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  )
A.需要叶绿体 B.需要二氧化碳 C.需要光照 D.放出氧气
2.如图是“探究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对各步骤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是为了消耗掉叶片原有的淀粉B.步骤②的处理是设置对照实验
C.步骤③为了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D.步骤④叶片不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
3.先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图甲)于晴天的晚上22时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气体含量变化曲线(图乙),该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氮气
4.以下装置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是(  )
A.B.C. D.
5.用黑色圆纸片在银边天竺葵(银边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叶片绿色部分的相同位置从上下两面遮盖,如图所示;置于暗处一昼夜后再移至光下数小时,取下此叶经脱色后滴加碘液。对此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在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抑制叶片的呼吸作用
B.滴加碘液后②处变蓝,说明该处产生了淀粉
C.此实验包含两组对照,分别是①与②、①与③
D.此实验验证了光合作用需要光和二氧化碳
6.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生命活动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只需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上面部分遮盖起来
B.图乙为了使叶片脱色,①烧杯中装的液体是酒精
C.图丙中,枝条被染成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
D.若图丁瓶中换成煮熟的种子,观察不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7.如图是“探究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部分实验步骤,其中大烧杯、小烧杯、滴管内分别是什么液体(  )
A.酒精、酒精、酒精 B.酒精、清水、碘液
C.清水、酒精、碘液 D.清水、清水、碘液
8.用新鲜的大豆叶片进行如图装置所示的实验,将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分析D处气体成分最可能是(  )
A.O2量多于B处 B.O2量与B处相等
C.无CO2和O2 D.CO2量多于B处
9.某同学在夏季天气晴好的一天,分别于清晨、正午、傍晚、深夜四个时间从同一棵绿 色植物上各取一片绿叶,并从每片叶,上取下同样大小的圆片,再将这四个圆片放人酒精中煮一下,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加碘液染色,染色最深的应是何时取下的圆片?(  )
A.清晨 B.傍晚 C.深夜 D.正午
10.关于用天竺葵验证“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遮光处理之前要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
B.实验中的变量是光,需要在常温下进行
C.实验结果应该是叶片遮光部分呈蓝色
D.本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需要光照
11.如图是“探究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对各步骤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是为了消耗掉叶片原有的淀粉 B.步骤②的处理是设置对照实验
C.步骤③为了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D.步骤④叶片不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
12.两枝基本相同的植物,分别置于透明的玻璃罩内,如图甲、乙所示。在相同自然条件下,测得一昼夜氧气释放速率分别如图丙、丁曲线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光照不足
B.cd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量不足
C.一昼夜后,甲中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比乙少
D.两枝植物的光合作用只发生在6-18时这一时间段内
13.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ac 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在不断地增强
B.b 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C.当光照强度>n1 时,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D.若温度降低,则 b 点右移
14.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一个透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利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CO2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错误的(  )
A.AB段CO2浓度下降,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B.BC段CO2浓度上升,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C.实验进程中的t1时刻,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质量最多
D.t2时刻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量较t0时刻高
15.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如图甲中曲线表示在恒温30°C时,某水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某同学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度的影响”,设计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此装置的优点在于可通过控制灯泡功率的大小或调节试管与灯泡的距离来改变光照的强弱。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强度为B时,水藻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为0,水藻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___________ 。
(2)单位时间内,水藻释放氧气的量应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3)图乙实验中,每隔5分钟改变一次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密闭的试管中产生的气泡减少。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①________变弱;②_______减少。
(4)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C和30°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C时,B点将向_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16.小科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忽略灯对环境温度的影响,碳酸氢钠缓冲液能够使溶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保持不变。
请回答:
(1)“若灯亮时,试管中会有气泡产生,灯熄灭则没有”,这一现象说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
(2)实验中每隔 5 分钟改变一次试管与灯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若出现___________ 这一现象,则可得出结论: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速率越快;
(3)请再设计一种控制光照强度的方法____________。
17.为了探究影响玉米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科研人员进行如下实验:选取长势相同的玉米植株,取叶片中部的相同部位,每次选取10个叶片,测定光合作用速率,取其平均值,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2)根据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请你写出科研人员在进 行该实验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_____(写出两个主要变量)。
(3)支持实验结论:“其他条件(控制的变量)相同时,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其光合作用速率越大”的事实证据是______。
18.小金以黑藻为材料,开展了一系列探究实验。
(1)小金为了证明黑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而设计出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其中使用漏斗的好处是______。
(2)晚上,将黑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下: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5 10 15 20 25 30 35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1 55 42 32 25 21 19
分析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在晴朗的夏季,将黑藻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放在室外培养。连接二氧化碳检测仪,测得密闭玻璃罩内黑藻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黑藻在一天中______段(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光合作用最强。一天中黑藻体内有机物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了。
19.某小组用黑藻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以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利用一种叫的试剂,其颜色变化可反映出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依据这一原理,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组实验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是______。
(2)、两组实验在黑暗中一段时间后,水溶液都变成黄色的原因______。
(3)比较、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20.小金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1)该实验的目的是   
(2)将锥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其目的是   
(3)①②试管中的金鱼藻在加入前要经过24小时暗处理,若暗处理后立即脱色并滴加碘液能否观察到金鱼藻叶片变蓝色    (选填“能”或“不能”)。
(4)②试管中金鱼藻在光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   
21.2020年1月7日,我市缙云仙都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是丽水市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景区内空气特别湿润,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与其有关的植物生理作用主要是   ;
(2)研究小组在景区内测定了某株植物一昼夜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活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绘制如图曲线,表示光合作用的曲线为   (填“甲”或“乙”)。
22.小金设计实验来探究小球藻新陈代谢的情况:选取两份等量、生长状况相同的小球藻于密闭的锥形瓶内,编号为A和B,如图甲。将O2和CO2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A、B瓶内,采集瓶内O2和CO2浓度的数据。(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1)写出小球藻叶肉细胞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   。
(2)若测定A.B瓶内氧气的浓度变化,24h后,A瓶氧气浓度上升,B瓶氧气浓度   (填“增加”“减小”或“不变”),A瓶中,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瓶中氧气增加量。
(3)在寒冷的冬季,将上述A瓶放在室外一昼夜。测得瓶内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小金认为小球藻在一天中无法积累有机物,其依据是   。
23.图甲中a、b、c分别表示植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其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释放有机物能量的生理过程是   (选填“a"、“b"或“c")
(2)图乙中只能在光照下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选填“Ⅰ”或“Ⅱ"),它与图甲中的生理活动   (选填“a”、“b”或“c”) 相对应。
(3)图乙中,植物一天内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间是    时左右。
(4)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去部分树叶,其主要目的是减弱图甲中的   (选填“a”、“b"或“c”)生理。
24.选取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已知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将此装置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   。
(2)选择图1中乙叶片和   叶片可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3)图2中小烧杯内的液体是   。
(4)清洗后,分别向四片叶子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 。
A.甲叶未覆盖铝箔的部分 B.甲叶覆盖铝箔的部分
C.乙叶 D.丙叶的绿色部分
E.丙叶的白斑部分 F.丁叶
参考答案
1.C
【解析】实验中的叶片,一部分叶片处于曝光状态,另一部分用锡箔遮光,能够形成对照,光是实验唯一的变量,见光的部分遇到碘液会变蓝,说明该叶片部分存在淀粉,遮光的部分没有变蓝说明该叶片部分未制造淀粉,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见光的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未见光的绿叶不能制造淀粉,因此该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C符合题意。
2.D
【解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一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叶片原有淀粉,A正确。
B.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B正确。
C.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时应该隔水加热,所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去掉叶片的绿色,C正确
D.步骤④叶片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不见光部分不变蓝色,D错误。
3.B
【解析】将一盆植物于晚上22时用密闭透明的塑料袋套住,它开始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待到白天,植物除了进行呼吸作用,还会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所以,实验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是先上升再下降,而氧气含量的变化是先下降后上升。 故答案为:B
4.B
【解析】A. 是利用酒精法进行脱色的实验,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是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此选项符合题意;
C. 是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实验,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是种子的萌发实验,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5.B
【解析】A.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通过呼吸作用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A错误。
B.绿色部分滴加碘液后②处变蓝,原因②绿色部分在有光的条件下,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B正确。
C.本题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有两组对照实验,非绿色部分①和②绿色部分形成对照,变量是叶绿体,绿色部分②处和遮光部分③处形成对照,变量是光,C错误。
D.叶片②处有叶绿体,在光下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滴加碘液后②处变蓝;①处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后①处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叶片②处在光下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滴加碘液后②处变蓝;③处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后③处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D错误。
6.A
【解析】A.实验前,图甲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设置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而不是只遮盖上部分,A错误。
B.乙为了使叶片脱色,①中的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B正确
C.木质部中的导管能运输水和无机盐,因此图丙中,枝条被染成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C正确。
D.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图丁瓶中换成煮熟的种子,观察不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D正确。
7.C
【解析】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因此该装置中大烧杯、小烧杯分别是清水、酒精。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因此滴管内是碘液。 即大烧杯、小烧杯、滴管内分别是清水、酒精、碘液。故答案为:C
8.D
【解析】进入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了,导致装置中新鲜的大豆叶因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所以D处二氧化碳的量比B处多,C符合题意。
9.B
【解析】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遇到碘液变成蓝色。
【解答】A、清晨未有光照,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染色不深,A不符合题意;
B、傍晚时,植物已经进行一天的光合作用,因此积累有机物最多,染色最深,B符合题意;
C、晚上没有光照,因此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因此淀粉含量少,染色不深,C不符合题意;
D、正午的叶子,进行半天的光合作用,因此相比较下,有机物积累不多,染色不深,D不符合题意。
10.C
【解析】A、实验前,应将实验材料暗处理一昼夜,使材料中的淀粉消耗完,如果不消耗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A正确,不符合题意;B、该实验的变量是光,温度属于其它条件,除变量外,其它条件都需要相同且适宜,需要在常温下进行,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淀粉遇到碘液变蓝,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因此加入碘液不会变蓝,C错误,符合题意;
D、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未遮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需要光照,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D
【解析】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叶片原有淀粉,A正确。
B.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B正确。
C.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时应该隔水加热,所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去掉叶片的绿色,C正确。
D.步骤④叶片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不见光部分不变蓝色,D错误。
12.C
【解析】A.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甲植物在密闭的透明玻璃罩内,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ab段下降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供应不足,错误。
B.图乙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cd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不足,错误。
C.丙和丁图中横坐标与曲线围成的面积表示净光合作用,丙释放的氧气比丁释放的要少,说明丁进行光合作用时间长,合成有机物多,据此可知,一昼夜中,甲中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比乙少,正确。
D.甲枝植物的光合作用只发生在6-14时这一时间段内,乙枝植物的光合作用只发生在6-18时这一时间段内,错误。
13.A
【解析】A、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多,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从图示可以看出,在ac段,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说明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A正确。
B、b点表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B错误。
C、当光照强度大于0时,植物就开始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但是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比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少,表现为二氧化碳吸收量小于0,而不是当光照强度大于n1时,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温度降低,光合作用减弱,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所以b点向左移,D错误。
14.A
【解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完成了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放出二氧化碳。
A、AB段CO2浓度下降,说明二氧化碳被消耗的多,即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A不符合题意;
B、BC段CO2浓度上升,说明光合作用消耗的少,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较多,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强度,B不符合题意;
C、在T1时刻时,光合作用强度开始慢慢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即积累的少,消耗的多,所以T1时,是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植物体内有机物重量最多,C不符合题意;
D、图中,C点时低于D点,光合作用的强度小于在A点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但是植物内的有机物重量与在T0时刻相比,T2时的重量高一些,D不符合题意。
15. 进行了光合作用 小于 光照强度 二氧化碳浓度 左
【解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呼吸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比呼吸作用的强度强时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光合作用强度比呼吸作用的强度弱时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光照强度为B点时,水藻吸收二氧化碳量为0,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水藻进行了光合作用。
(2)图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逐渐增多,光合作用的强度逐渐增强,氧气含量增多,不断得到积累,故单位时间内,水藻释放氧气量应大于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小于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的量。
(3)图乙实验中,每隔5分钟改变一次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光照强度减弱,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密闭的试管中产生气泡减少。
(4)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光合作用的强度增强,B点将向左移动。
16.光 光照 产生气泡速率变慢 使用多挡位的灯或采用遮光措施
【解析】(1)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上述实验中若产生气泡,说明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若灯亮时,试管中会有气泡产生,灯熄灭则没有”, 这一现象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2)植物与灯之间的距离越远,植物所接收的光照强度会随之减弱。根据结论: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速率越快。则每隔 5 分钟改变一次试管与灯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光照强度减弱,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速率变慢,则会出现产生气泡速率变慢现象。
(3)可以使用多挡位的灯或者采用遮光措施来改变光照强度。
17.二氧化碳浓度 光照强度、温度 光合作用速率相对值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而升高
【解析】(1)实验中其他条件都相同,而二氧化碳浓度不同,这是控制其他变量,改变唯一变量以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2)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其他变量如光照强度、温度等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
(3)若光合作用速率相对值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而升高,说明其他条件(控制的变量)相同时,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其光合作用速率越大。
18.便于收集氧气 光照强度越大,光合作用的强度越大 CD 增加
【解析】(1)小金为了证明黑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而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使用漏斗的好处是便于收集氧气。
(2)从表中可知,随着与光源距离的增加,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主要成分是氧气,越来越少,证明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弱而变小(或光照强度越大,光合作用的强度越大;或植物与光源的距离越近,产生的气泡越多)。
(3)从图2可知,曲线CD段二氧化碳浓度迅速降低,说明光合作用吸收的原料迅速增加,因此这段时间内光合作用最强。在图2中G点时二氧化碳浓度比A点低,说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说明黑藻在一天内的有机物增加了。
19.对照试验 黑藻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黑藻光合作用利用了水中的二氧化碳
【解析】(1)组实验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是对照试验
(2)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黑藻探光合作用是否以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时,根据二氧化碳能使BTB水溶液变为黄色的特性可知,A、B两组实验在黑暗中一段时间后,BTB水溶液都变成黄色的原因是黑藻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3)A组黑藻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减少使BTB水溶液变为蓝绿色;B组黑藻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呼吸作甪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增加使BTB水溶液变为黄色,比较A、B组实验结果,说明黑藻光合作用利用了水中的二氧化碳。
20.(1)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2)去除水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3)不能(4)氧气(或O2)
【解析】(1)在图片中一组实验不通入二氧化碳,一组通入二氧化碳由此可知,实验是在研究二氧化碳对光合用的影响,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2)这个实验的因素是有无二氧化碳,首先要除去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所以煮沸水的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气体,立即加塞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中。所以可填:去除水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
(3)暗处理后的叶片中是不含有机物的,所以滴入碘液后不能变蓝色;
(4)②试管中金鱼藻在光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应该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21.(1)蒸腾作用(2)甲
【解析】(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使人感觉空气清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把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使人感觉空气湿润.因此景区内空气特别淸新和湿润,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生理作用有关。 (2)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中甲曲线甲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因此甲曲线表示光合作用,曲线乙在一天中变化不大,乙曲线表示呼吸作用,据图可见:呼吸作用强度白天比晚上强。
22.(1)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2)减小;大于
(3)G点二氧化碳浓度比A点高(或一天中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比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多)
【解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1)小球藻叶肉细胞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是光合作用的过程,即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2)A瓶有光照,所以瓶子内小球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B瓶无光照,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此B瓶氧气浓度会减小,而A瓶内,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一定是大于A瓶内氧气增加量的,因为部分氧气被小球藻消耗。 (3)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图中G点二氧化碳浓度比A点高,代表着呼吸作用高于光合作用,所以小金认为小球藻一天中无法积累有机物。
23.(1)a(2)I;c(3)18(4)b
【解析】植物的叶片能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呼吸作用是消耗有机物,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解答】(1)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植物呼出二氧化碳,a过程。
(2)图乙中只能在光照下进行的生理活动是Ⅰ,它与图甲中的生理活动c相对应,因为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3)6时日出,18时日落,说明光合作用的时间为6时~18时,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下午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时刻,即18时左右。
(4)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去部分树叶,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即水分的散失,其主要目的是减弱图甲中的b生理。
24.(1)消耗植物体内原有的有机物,以免干扰实验
(2)丁
(3)酒精
(4)A;C;D
【解析】本实验主要探究何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同时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1)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绿叶中原含有淀粉,因此将它放置在黑暗处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避免对实验的干扰。
(2)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乙叶中没有二氧化碳,与丙叶形成对照实验。
(3)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图2中小烧杯内的液体是酒精。
(4)A、甲叶未覆盖铝箔的部分,这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因此滴加碘液能够变蓝,A符合题意;
B、甲叶覆盖铝箔的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遇碘液不变蓝,B不符合题意;
C、乙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滴加碘液会变蓝,C符合题意;
D、丙叶的绿色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有机物,遇碘液能变蓝,D符合题意;
E:丙叶的白斑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遇碘液不变蓝,E不符合题意;
F、丁叶由于瓶子中有氢氧化钠溶液,而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丁叶滴加碘液不变蓝,F不符合题意。
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