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一):植物的蒸腾作用【word,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一):植物的蒸腾作用【word,含解析】

资源简介

1.阳台种植满足了一些城市白领的田园梦。小科在阳台上种植的番茄进入挂果期,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番茄的果实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 B.番茄的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
C.番茄的根是吸收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D.番茄的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2.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⑤是叶脉,水分通过其中的筛管运输到叶肉细胞
C.⑥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表皮细胞控制其开闭
D.叶片由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构成,属于组织
3.如图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
B.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
C.若c表示水分,则它主要用于建造自身组织
D.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木质部中的筛管向下运输
4.下图为蚕豆叶下表皮的显微照片,其中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形态存在显著差异,但具有基本相似的结构。下列不属于两者共同具有的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叶绿体
5.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固定装置省略),并将该装置放在阳光直射处,10分钟后观察到U形管形管右侧的液面明显下降。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 B.植物进行蒸腾作用
C.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 D.植物吸收了无机盐
6.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B.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7.已知白菜叶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现取甲、乙、丙、丁四片大小、质量相同的新鲜白菜叶,做如下处理: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的部位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下表皮
再将四片叶置于通风处,5小时后称重,其重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是(  )
A.丁→丙→乙→甲 B.甲→乙→丙→丁
C.丁→乙→甲→丙 D.甲→丁→乙→丙
8.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人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与水的汽化有关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9.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植物叶片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叶脉,属于保护组织,对叶起保护作用
B.②和④是表皮,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运输作用
C.③是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其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D.⑤是保卫细胞,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10.土壤中的水分参与植物蒸腾作用时的途径是(  )
A.土壤→根毛→导管→叶肉→气孔→大气
B.土壤→导管→叶脉→气孔→大气
C.土壤→根毛→导管→气孔→叶脉→大气
D.土壤→根毛→叶脉→导管→表皮→大气
11.对下图所示实验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探究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的实验中,实验前应先将实验用的土壤充分干燥
B.乙图: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某生物叶的下表皮时,观察到表皮细胞a中含有叶绿素
C.丙图: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的热水中,发现叶片表面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说明叶片下表面产生的氧气多
D.丁图:用放大镜观察椴树枝条的横切面,c处为质地坚硬的木质部
12.如图所示一片正常进行生理活动的叶片,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与不同生理活动有关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①表示二氧化碳,则图示为呼吸作用示意图
B.若②表示二氧化碳,则图示为光合作用示意图
C.若③表示水分,则它主要用于叶的蒸腾作用
D.若④表示有机物,则它应该在导管中运输
13.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________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________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于是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14.小科用玉米幼苗作实验材料,利用如图甲装置进行探究呼吸作用产物的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盛有某种液体的小烧杯,图乙是玉米叶片结构示意图。
(1)实验中,培养液的浓度应   玉米根细胞液浓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2)若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澄清石灰水,将该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段时间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以得到结论   ;
(3)移去小烧杯,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无色钟罩内部出现大量水珠,其主要通过图乙结构中的[   ]   散失。
15.显微镜是实验室的常见仪器,小红用显微镜做了如下实验
(1)观察叶片结构,如图甲所示,①是叶脉,属于   组织,具有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②是叶肉细胞,属于营养组织,其细胞里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   作用的场所。
(2)小红为观察一个完整的细胞结构,使图乙A中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正中央(图B),应将载玻片向   方向移动。
(3)解决上述问题后,小红先用4×物镜找到洋葱表皮细胞清晰的物像,之后转动物镜转换器,用10×物镜观察,发现视野中无光斑。此时小莉应该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调节反光镜 B.继续转动物镜转换器
C.移动载玻片 D.转动遮光器调整光圈大小
(4)小红所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共同结构,同时她将观察不到的结构是   。(只需写出一点)
16.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   。(2)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所示。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
(3)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
17.取同一植株相同大小的三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C。枝条A保留全部叶片,枝条B摘除部分叶片,枝条C摘除全部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三个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如图)。在每个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后,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   。
(3)预期的实验现象:A、B、C三个装置液面下降幅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连接)。
18.课本上研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因素的实验,如图所示。
(1)为使该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将该实验装置放在________的环境中为佳。
A.高温干燥 B.高温潮湿 C.低温干燥 D.低温潮湿
(2)在水槽的水银面上有一层水,水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水银柱的上升现象,还受植物其他生理活动的影响。你认为植物还有什么生理活动也可能导致出现水银柱上升?________。如要排除该因素的影响,实验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____?
(4)如果实验中玻璃管足够长,则影响水银柱最终能上升的高度,除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以外,还主要与外界环境中什么因素有关?________________
19.小科根据植物生理作用的示意图(图甲),设计了用玉米幼苗作实验材料的实验装置(图乙)进行探究活动。
(1)若图甲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则①是______。
(2)若图甲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为验证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小科在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并将整个装置移到黑暗处。为了使实验更严谨,应选用“有孔”还是“无孔”隔板,并说明理由______。
(3)为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小科将图乙中的小烧杯移走,并将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______,则证明植物进行了蒸腾作用。
20.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命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并得到一些数据如下表。(其中: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请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1)甲图中能促进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生命活动是______(填字母)。
(2)乙图中植物呼吸作用强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_。
(3)对乙图中植物进行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处理,小组人员分析数据得到:20℃相比25℃下积累的有机物更多,请分析得出该结论的依据______。
21.世界粮食问题依然十分严峻,饥饿和营养不良仍困扰着人类。因此,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提高粮食产量,显得意义重大。玉米是一些省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世界公认的“黄金食品”。如图是玉米的部分生理活动,请据图分析回答:
(1)将24粒经过清水浸泡的玉米种子平均分成3组,分别做如下处理:
组别 1 2 3
处理方式 将胚乳全部切掉 将胚乳切掉一半 不做处理
几天后,第1组种子没有萌发,第2组种子萌发,幼苗瘦弱,第3组种子萌发,幼苗健壮,这说明   。因此,播种时应选用粒大饱满的种子。
(2)图甲是玉米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其中曲线bc段上升的原因是   。
(3)图乙中A过程表示叶片正进行  ,水蒸气散失的“门户”是   ;B过程的实质是   ;C过程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是   。
(4)在保证水、肥等条件下,图丙是叶片遮挡程度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当叶片遮挡程度为   时,有机物积累最多。因此,在种植农作物时应该   。(5)除上述措施外,在农业生产中还可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农作物产量?   (答出一条即可)。
22.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人足量的含有同位素14C的14CO2。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C(如图甲,黑色部分表示检测到同位素C的部位),据此回答
(1)14CO2主要是通过图乙中   结构,进入到叶片中
(2)写出14CO2在叶肉细胞中被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   
(3)叶片中的14C主要是通过茎中的哪一部分结构送到该植物的根部   (选填“外树皮”“木质部”“韧皮部”或“髓”)
(4)一段时间后,研究小组在容器A外的空气中发现了14CO2,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参考答案
1.D
【解析】A.番茄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故A错误。
B.番茄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故B错误。
C.番茄的根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故C错误。
D.番茄的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故D正确。
2.A
【解析】A、②叶肉中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A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B、⑤是叶脉,水分通过其中的导管运输到叶肉细胞,B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⑥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其开闭,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叶片由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输导组织(导管、筛管)、营养组织(叶肉)、保护组织(表皮)等组织组成,属于器官,D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A
3.B
【解析】A、 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故说法错误。
B、气孔是气体出入的“门户”,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氧气、二氧化碳都是通过其进出叶片的,故说法正确。
C、 若c表示水分,则它主要用于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来制造有机物,故说法错误。
D、 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运输,故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
4.D
【解析】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都属于植物细胞,都要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具有叶绿体,保卫细胞具有叶绿体。
5.B
【解析】植物吸收的水分,99%以上都是用于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生下的水分用于植物体的构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其他生理活动,因此,实验中观察到的水面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了大量的水分。
6.A
【解析】蒸腾作用为植物根系提供了强大的蒸腾拉力,使得水分能够运输到高大的乔木顶端,蒸腾作用本身是散失水分,但是有利于吸收水分。
【解答】由图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A符合题意。
7.A
【解析】叶片表皮上分布有气孔,且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下表皮气孔数目。气孔是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
【解答】甲叶片不涂凡士林,水分散失最多,最轻。乙叶片涂上表皮,丙叶片涂下表皮,乙叶片水分散失多于丙叶片,乙比丙轻。丁叶片上、下表皮都涂,水分散失最少,最重。
8.C
【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A、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故A错误;
B、气孔的开合能够影响气体的进出,能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弱;故B错误;
C、蒸腾作用离开叶片是水是气态的,水由液态到气态,是汽化的过程,汽化能够吸热;故C正确;
D、叶片浸入浓盐水后,细胞失水含水量减少,气孔关闭;故D错误;
9.C
【解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叶脉,②是上表皮,④是下表皮,③是叶肉,⑤是气孔。
A、①是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A不符合题意;
B、②④为表皮,作用是保护内部组织,属于保护组织,B不符合题意;
C、③是叶肉,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营养组织,C符合题意;
D、⑤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张开或闭合,D不符合题意。
10.A
【解析】土壤中的水分能够通过根毛的吸收作用进入植物体内,再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输送到叶肉细胞。在植物的叶肉细胞内,水分可以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参与植物的生命活动,但绝大部分的水分都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因此土壤中的水分参与植物蒸腾作用时的途径是土壤→根毛→导管→叶肉→气孔→大气,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A
【解析】A.探究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的实验中,使用干燥的土壤一是为了避免水分的影响,二是有利于样品粉碎并充分混匀,A正确。
B.图乙中a是表皮细胞,没有叶绿素;b是保卫细胞,内有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能合成叶绿素,B错误。
C.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由设计的实验可以得知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气孔处有气泡形成,一般来说会在气孔形成一个气泡,一个气泡代表一个气孔。所以发现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说明叶片背面比正面的气孔数目多,C错误。
D.丁图:放大镜观察椴树枝条的横切面,c处为髓,D错误。 故选A。
12.C
【解析】A.根据光合作用概念可知,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水是由植物的根自下而上吸收来的,氧气从气孔出来,它合成的有机物由筛管自上向下运送。因此若①表示二氧化碳,则图示为光合作用示意图,A错误。
B.呼吸作用的公式如图: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可见呼吸作用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因此若②表示二氧化碳,则图示为呼吸作用示意图,B错误。
C.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体利用,大约99%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若③表示水,则它主要用于蒸腾作用,C正确。
D.筛管是输送有机物的通道,方向是自上而下,若④表示有机物,则它应该在筛管中运输,D错误。
13.(1)一
(2)下表皮气泡的数目比上表皮多
(3)实验时间过程,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的水分
【解析】(1)细胞的直径一般在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之间。
(2)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解答】(1)细胞的直径一般在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之间,用显微镜就能够观察到。
(2)叶片中的气体要从气孔散失到外界中。当将叶片放入热水中后,由于温度升高,里面的气体就会从气孔逸出而产生气泡的现象,产生的气泡越多,说明气孔的数量就越多,所以观察到下表皮气泡的数目比上表皮多的现象, 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因为只要该实验的时间较长,即使上表皮的气孔数目比下表皮少,也是会产生使蓝色滤纸试纸变成红色所需的量的水分,所以会导致实验结果的不正确。
14.(1)小于(2)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3)⑥;气孔
【解析(1)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玉米幼苗能够正常从培养液中吸水,所以培养液的浓度要小于玉米根细胞液浓度;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产生,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植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
(3)无色钟罩内的水珠,是植物蒸腾作用产生的,而蒸腾的水蒸气是通过 ⑥ 气孔从叶片进入空气中的;
15.(1)输导;光合(2)左上(3)B(4)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均可
【解析】(1)①叶脉属于输导组织。其中运输水分、无机盐的管道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管道是筛管;②是叶肉细胞,属于营养组织,其细胞里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根据显微镜成像的特点,若物像偏离了视野中央需要移动装片,物像偏哪就往哪移动,故往左上方移动 。
(3)因为原来有光斑的,换了一个高倍镜后一般只会暗一些,不可能没有光斑,此时应该考虑物镜没有转动到何时位置,目镜、镜筒、物镜的通光路径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小红应该继续转动转换器。B与题意相符。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特有的结构是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16.(1)阔叶的法国梧桐树叶表面积大,蒸腾作用强 (2)髓 (3)汽化或蒸发
【解析】1.气密性的检查一般利用两侧的气压不同而出现如气泡冒出,水柱保持,液面高度差等现象;
2.蒸腾作用实验时多利用叶片较大的植物,这类植物的叶气孔多蒸腾作用明显,有利于观察;
3.植物茎的结构有位于中央的髓,最外面的是树皮,两者间的是木质部。木质部内的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
【解答】(1)此实验要求现象明显,所用植物的蒸腾作用要较强,叶片大的有利于实验的进行,所以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2)木质部中的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图中A在木质部中央,由茎的结构可知,应该是髓。
(3)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汽化或蒸发,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
17.(1)叶片是否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2)叶片的数量
(3)A>B>C
【解析】(1)该实验的变量是叶片,控制其他条件都一样,A的叶片多,B的叶片少,C没有叶片,对照三组装置中液面的下降情况,故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叶片是否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2)该实验中A枝条有叶片,B枝条没有叶片,C没有叶片,因此变量是叶的数量.
(3)A组的叶片最多,故A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快,B组的叶片数量仅少于A组,故B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比A慢、C组没有叶片,因此不需要进行蒸腾作用,故C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最慢,那么预期的实验现象:A、B、C三个装置液面下降幅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18. A 防止水银蒸发,造成污染 光合作用 黑暗 大气压
【解析】(1)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因素有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所以为使该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将该实验装置放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中为佳。
(2)水银有毒,蒸发后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上面的水可以起到防止水银蒸发的作用。
(3)因为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叶片光合作用消耗水后,水银会上升。植物只有在有光照的时候才会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把植物放在黑暗处可排除该因素的影响。
(4)不同的大气压环境中,水银上升的高度不同。
19.二氧化碳 应该选用有孔隔板,因为植物的茎与根叶会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如果选用无孔隔板,会造成实验误差,并且选用有孔隔板更接近大自然状态 透明钟罩有水珠产生
【解析】(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若图甲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则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氧气。
(2)应该选用有孔隔板,因为植物的茎与根叶会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如果选用无孔隔板,会造成实验误差,并且选用有孔隔板更接近大自然状态。
(3)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通过观察透明钟罩有无水珠产生来证明植物是否发生蒸腾作用,若观察到透明钟罩有水珠产生,则证明植物进行了蒸腾作用。
20. B 在温度为5℃到35℃,呼吸作用的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 在相同时间内,20℃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量与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差值大于25℃
【解析】(1)分析甲图可知,A代表呼吸作用,B代表蒸腾作用,C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与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分析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植物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规律是在温度为5℃到35℃,呼吸作用的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
(3)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的差越大,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越多。所以“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如果连续12小时光照,在连续12小时黑暗”,当温度控制在20℃时,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的差是3.25-1.5═1.75,当温度控制在25℃时,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的差是3.75-2.25═1.5,20℃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21.(1)胚乳中含有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或种子萌发时胚乳提供营养物质等)
(2)幼苗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有机物
(3)蒸腾作用;气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4)50;合理密植(或间作套种、立体种植)
(5)增加光照强度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图乙中A表示蒸腾作用,B表示呼吸作用,C是光合作用。
(1)第1组种子没有萌发,第2组种子萌发长成的幼苗纤弱,第3组种萌发长成的幼苗健壮,这说明种子萌发需要营养物质,胚乳中含有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2)图甲是玉米种子在萌发成幼苗过程中,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ab段质量下降,是因为进行了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其中bc段曲线看出干重质量增加,是因为幼苗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
(3)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是水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图乙中A过程表示叶片正进行蒸腾作用,叶片散失水分的“门户”是气孔,其开闭是由保卫细胞控制的。B过程表示呼吸作用,其实质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4)由图丙可知,叶面积指数为50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差最大,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因此在种植农作物时应该合理密植。
(5)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温室内农作物的产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增加光照强度或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蔬菜大棚内通风,合理密植。
22.(1)气孔(2)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3)韧皮部
(4)该植物中含有14C同位素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成含有14C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气孔被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
【解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 14CO2主要是通过图乙中气孔结构,进入到叶片中
(2) 14CO2在叶肉细胞中被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就是光合作用的过程,其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3)经过光合作用之后, 叶片中的14C主要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的,有机物是通过韧皮部里的筛管自上而下的运输到植物体的,所以是通过茎中的韧皮部送到该植物的根部。
(4) 植物的呼吸作用要消耗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由前面分析可知,有机物中的碳元素是 14C ,所以经过呼吸作用后就会以 14CO2 的形式从气孔进入空气中。
植物的蒸腾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