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二):植物的茎【word,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二):植物的茎【word,含解析】

资源简介

1.移栽树木过程中,为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工人通常会采取如图的方法给植物输入营养液(水和无机盐)。在给移栽植物输液时,针头应插入到的部分是(  )
A.茎中央的髓处 B.韧皮部的筛管处
C.木质部的导管处 D.木质部和韧皮部间的形成层处
2.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举例中不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
A.肺由大量肺泡构成,有利于吸气和呼气
B.木质茎含有形成层,有利于植物茎的逐年增粗
C.鼻腔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温暖气体
D.根尖成熟区形成大量根毛,有利于增加根吸收水分的表面积
3.在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新桥村有一棵千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它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了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树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保护下还是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树的( )
A.全部韧皮部 B.全部木质部
C.部分韧皮部 D.部分木质部
4.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① B.木质茎能加粗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结构②
C.③中较大型的细胞是筛管 D.④是有贮藏营养物质功能的木质部
5.建德素有"中国草莓之乡"的美誉。杭州市场三分之二的草莓产自建德,每年有近20万人次的江浙沪客人来建德体验采摘草莓的乐趣。如图是成熟的草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草莓的茎属于匍匐茎
B.草莓香甜多汁,甜甜的汁液来自液泡中的细胞质
C.草莓常用茎上长出的芽来培育幼苗,属于有性生殖
D.草莓属于裸子植物
6.蒲公英、丝瓜、草莓的茎分别是(  )
A.缠绕茎、直立茎、匍匐茎 B.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
C.攀援茎、匍匐茎、攀援茎 D.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
7.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癌症”,松材线虫寄生在松树的木质部,破坏细胞,导致松树桔死。如图为松树茎的横切面,松材线虫寄生的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菟丝子为一种寄生生物,能缠绕在其他绿色植物的茎上,并将其茎分化形成的吸器伸入植物体内吸取现成的营养。菟丝子获取有机物的部位是植物体的(  )
A.韧皮部的筛管 B.木质部的筛管
C.韧皮部的导管 D.木质部的导管
9.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其中的道理是(  )
A.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水分 B.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水分
C.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有机物 D.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有机物
10.某同学为了验证植物吸水的条件及运输情况,选用一枝多年生的樟树幼嫩枝放入红墨水中进行如图的实验;
(1)几小时后,横切植物的茎中变红色的部位是图中的    (填序号)。
(2)再取不同位置的茎横切,发现越靠近枝条的顶端红色越浅,说明了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茎中的运输方向是    。
(3)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一般选取枝叶茂盛的枝条,这是为了增强植物的  。
11.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时,将带叶的枝条下端用刀片削成平整的斜面,将枝条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钟后取出枝条,在枝条上方横切和纵切,观察。
(1)茎横切面上变成了红色的部位是   。
(2)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越来越浅,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
12.绿色开花的植物都有发达的根系,植物根的吸水部位在哪?甲图是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实践操作,该实验采用___________的实验方法,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说明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从乙图植物木质茎的横切面上可看到清晰的分层结构,它们分别是树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植物之所以不断的长粗主要是跟___________有关,输送营养物质的筛管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部。
13.图1是一片移裁的香樟树。为了保征树木移栽的成活率,给树木挂上含有各种营养液和生长素的“吊瓶”(如图2)
(1)移栽的香樟树被剪去了大部分叶的目的是减弱其     作用,以减少其体内    的散失。
(2)营养液输入的位置愈低愈好,为便于操作,常选择在距离地面30cm以内的范围钻住输液孔。钻注孔的深度达到图3中茎的结构4部位的原因是该处是   部,内有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     管。
14.农谚云:“果树割千刀,枝头压弯腰。”如图所示为果树的一段枝条,某兴趣小组对枝条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然后对枝条的生长.果实的发育情况进行观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   ,其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通道,这种通道存在于茎的   部。
15.为了探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率和叶面积的关系,小乐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两支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枝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把枝条放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③1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两支枝条的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横切面中出现红色染液部分表明有水分经过)。
(1)将实验步骤①补充完整   。
(2)本实验可通过比较   ,判断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率。
(3)从实验结果可知,植物运输水分的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是:   。
(4)根据实验结论,在移栽植物时,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16.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①把一段带叶的植物枝条,用刀削成平整的斜面。
②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阳光下照射。
③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
④在枝条上方横切和纵切植物枝条,观察。
(1)茎横切面上变成了红色的部位是________;该部位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
(2)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________;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3)本实验证明了________。
17.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制造的有机物质量来表示。某同学按下列步骤测量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
①选取n张对称性良好的樟树叶片,将每张叶片标记为如图的A、B两部分;
②将叶片的A部分作遮光处理,B部分不作处理;
③光照t小时后,在所选的每张叶片A、B的对应部位各截取面积为S的小方片,分别烘干,称得A部分小方片总质量为mA,B部分小方片总质量mB;
④计算出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
(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步骤①中选取的樟树叶片在数量上有什么要求?______。
(2)另一同学认为,上述方法在测量时没有考虑光合作用产物会运出叶片,这样会使测量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为了减小偏差。在步骤②之前对叶片最好的处理方法是______。
A.摘下叶片以切断叶柄B.环剥叶柄以切断筛管C.破坏叶柄木质部以切断导管
(3)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可表示为______。(用字母表示)
18.小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色,右侧的叶片显现出红色。请分析回答:
(1)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的位置,说明导管的作用是   。
(2)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单选项)
A.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
B.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
C.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
D.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3)小李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在甲、乙两烧杯中加入等量的红墨水,将两烧杯放在温度较高的同一地方,但只在乙烧杯中插入新鲜的芹菜。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较快的是   烧杯,该烧杯液面下降较快主要是由于叶片发生了   作用。
19.植物的蒸腾作用受很多因素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取了一些梧桐枝叶开展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梧桐的蒸腾作用强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建立猜想】猜想一:梧桐的蒸腾作用强度可能与风速有关;
猜想二:梧桐的蒸腾作用强度可能与光照有关;
猜想三:…
【制定计划.获取证据】
针对猜想一,小组成员选取了两支完全相同的梧桐枝叶,将梧桐枝条的下端分别与灌满稀释红墨水的U形管左侧相连通,设为A、B两组,控制A组有风.B组无风,如图甲所示。
每隔2分钟测出U型管右侧液面下降的刻度并记录。重复实验,得出下表数据。
实验次数 环境 液面下降距离(mm) 实验结论
第一次实验 A 有风 15 ……
B 无风 9
第二次实验 A 有风 16
B 无风 8
(1)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兴趣小组选用阔叶的梧桐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   。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b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
参考答案
1.C
【解析】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 中;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
【解答】给植物输入营养液(水和无机盐) ,需要依靠木质部的导管进行,故C选项合理。
2.A
【解析】生物体结构和其功能是相适应的。
【解答】A、肺由大量肺泡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A不能体现该观点,符合题意。
B、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形成层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B能体现该观点,不符合题意。
C、鼻腔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血管内有温暖的血液,可以温暖空气,C能体现该观点,不符合题意。
D、植物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且根毛数量巨大,增加了根吸水分的表面积,D体现了该观点,不符合题意。
3.D
【解析】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层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同时韧皮部中的筛管完好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所以没有树心的树,仍然可以获得养料,还能继续活下去。因此,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部分木质部。
4.B
【解析】A、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③木质部中的导管,错误。
B、②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向内分裂形成木质部,向外分裂形成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正确。
C、筛管位于①韧皮部内,③木质部中较大型的细胞是导管,错误。
D、④是有贮藏营养物质功能的髓,错误。
5.A
【解析】A:草莓的茎属于匍匐茎,A正确。
B:草莓香甜多汁,甜甜的汁液来自液泡中的细胞液,B错误。
C:草莓常用茎上长出的芽来培育幼苗,属于无性生殖,C错误。
D:草莓属于种子植物,D错误。 故选A。
6.B
【解析】蒲公英的茎垂直地面,直立空间向上生长,使叶片伸展,属于直立茎;丝瓜的茎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茎细长而柔软,不得不依赖于其它的植物作为支柱,才能向上攀缘生长,这样的茎属于攀缘茎;草莓植株基部有水平分枝,或在地上或在地下,从它的顶端或节生出新植物,属于匍匐茎,可见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7.D
【解析】图中所表示的松树茎横切面中,甲表示树皮,乙表示韧皮部,丙表示髓,丁表示木质部,松材线虫寄生在木质部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A
【解析】由分析可知,在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中,韧皮部中的筛管能够疏导有机物,而木质部中的导管能够疏导水分和无机盐,菟丝子主要吸取现成的营养,韧皮部中的筛管中有有机物,因此菟丝子获取有机物的部位是植物体的韧皮部的筛管,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D
【解析】树皮的筛管运输的物质是有机物,筛管可以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从上往下的运输到根等器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1)②(2)自下而上(3)蒸腾作用
【解析】(1)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因此红墨水中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运输的,故观察到就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几小时后,横切植物的茎中变红色的部位是图中的②木质部。
(2)再取不同位置的茎横切,发现越靠近枝条的顶端红色越浅,说明了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茎中的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
(3)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一般选取枝叶茂盛的枝条,这是为了增强植物的蒸腾作用,因为蒸腾作用是将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发到空气中去。
11.(1)木质部(导管)(2)导管从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解析】(1)茎横切面上变成了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因为木质部中有导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2)由于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逐渐变红,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输送。
12.控制变量(对照组) 根尖 形成层 韧皮部
【解析】甲图是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实践操作,该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
甲图实验的变量是根尖,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说明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
木本植物不但表现纵向的长高,还能够长粗,这主要是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输送营养物质的筛管主要存在于韧皮部。
13.(1)蒸腾;水分(2)木质;导
【解析】(1) 移栽的香樟树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能力较差,为了能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生命活动所用,需要剪去了大部分叶,减弱其蒸腾作用,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2)图3中1是树皮,2是韧皮部,3是形成层,4是木质部,5是髓,输入的营养液主要就是含有无机盐的水溶液,所以需要通过木质部的导管来运输,所以钻注孔的深度达到图3中茎的结构4部位,因为那里是木质部,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
14.B;韧皮部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是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到营养物质B将停止发育而凋落。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因此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B,其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通道,这种通道存在于茎的韧皮部。
15.(1)分别留下6片和3片叶片
(2)茎中红色染液上升的长度
(3)植物叶面积越大,运输水分的速率越大
(4)剪去部分枝叶(叶片)
【解析】本题通过实验探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率和叶面积的关系。
(1)实验步骤①补充完整分别留下6片和3片叶片。
(2)导管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而导管会变红,因此本实验可通过比较茎中红色染液上升的长度,判断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率。
(3)通过观察图片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植物叶面积越大,运输水分的速率越大。
(4)由于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导管变红,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剪去部分枝叶能够减少水分的散失。
16.木质部; 运输水和无机盐 越来越浅; 导管从下到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植物茎中从下到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解析】(1)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促进蒸腾作用),过一段时间,将枝条纵切开来,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因为木质部中有导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2)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越来越浅,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输送。
(3)通过实验发现,无论是枝条的横切口还是枝条的纵切面都是只有木质部被染成红色。在茎的木质部中,导管是上下相通的:这个实验说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
17. 尽可能多 B

【解析】(1)所用樟树叶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
(2)韧皮部是由活细胞构成的筛管和死细胞构成的韧皮纤维组成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有机物,为了减小偏差。环剥叶柄以切断筛管。
(3)A部分小方片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 ,所以称得的A部分小方片总质量为mA,叶片B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假设叶片原有质量为a,光合作用实际量为b,则由此可得出光合作用实际量
由此可以计算出光合作用速率
18.(1)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2)D
(3)乙;蒸腾
【解析】(1)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2)同侧叶柄里的导管,向同侧的叶片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3)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
【解答】(1)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因此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是导管,属于输导组织。
(2)通过实验可知,同侧叶柄里的导管,向同侧的叶片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故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D符合题意。
(3)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甲和乙烧杯作对照,乙中有新鲜的芹菜,通过蒸腾作用将叶片中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因此乙烧杯的液面下降较快。
19.(1)梧桐的蒸腾作用与风速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有风吹拂的梧桐蒸腾作用快;梧桐的蒸腾作用与风速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风速大的梧桐蒸腾作用快
(2)阔叶的梧桐叶面积大,蒸腾速率大,现象明显
(3)木质部
【解析】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
(1)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梧桐的蒸腾作用与风速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有风吹拂的梧桐蒸腾作用快;梧桐的蒸腾作用与风速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风速大的梧桐蒸腾作用快。
(2)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实验时候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原因是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b是木质部。
植物的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