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8张PPT)基础知识专题特训专题三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据此,完成1~2题。1. 下列句子反映气温日较差大的是( )A.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B.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C.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D.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D基础素养巩固2. 形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景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分布C. 地形 D. 人类活动C 传统民居是反映地方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据此读我国两地传统民居图(图Z-3-1),完成3~5题。3. 两地民居中( )A. 甲——屋顶坡度较小B. 甲——临河流而建C. 乙——建材多用竹木D. 乙——窗户均朝北B4. 两地中( )A. 甲——传统交通工具为马车B. 甲——地方传统戏曲为秦腔C. 乙——端午赛龙舟的起源地D. 乙——饮食习俗以面食为主D5. 据图可推断,乙地( )A.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B. 终年高温湿润C. 位于东南沿海地区D. 河流湖泊众多A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浙江西南山区有许多保存着传统风格的古村落。据此读浙江西南山区松阴溪流域古村落分布简图(图Z-3-2),完成6~7题。6. 松阴溪流域古村落的分布特点是( )A. 沿山脊分布B. 沿鞍部分布C. 沿河谷分布D. 沿山顶分布C7. 影响该地古村落分布的自然条件有( )①气候干旱②地势相对平坦③水运交通便利④水源充足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D 梯田,在太行山区司空见惯,是太行山民赖以生存的衣食田地。图Z-3-3是太行山梯田景观图。据此,完成8~10题。8. 下列符合太行山梯田所在地区自然特征的是( )A. 地形崎岖B. 沃野千里C. 草场广布D. 干旱少雨A9. 修筑太行山梯田,有利于缓解( )A. 沙漠化B. 水能资源缺乏C. 水土流失D. 酸雨C10. 下列关于太行山梯田类型和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田,利于推广机械化生产B. 水田,扩大耕地面积C. 旱地,利于推广机械化生产D. 旱地,扩大耕地面积D 古埃及人很早就发现尼罗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滥的规律,并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农业耕作方式。他们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4个月),即“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人们在泛滥后的土地上耕作,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形成一条“绿色长廊”。据此读埃及示意图(图Z-3-4),完成11~13题。11. 推测该地区每年“播种季”的月份是( )A. 3—6月 B. 5—9月C. 7—10月 D. 11月至次年2月D12. “绿色长廊”发展农业生产的水源主要来自( )A. 降水B. 河流水C. 地下水D. 冰雪融水B13. 该地区盛产长绒棉的优势条件是( )A. 光照充足B. 气温年较差大C. 雨热同期D. 年降水量丰富A 位于江西省的鄱阳湖一年中水域面积变化很大,呈现出“高水是湖,低水似河”的独特景观。近年,当地政府积极推进鄱阳湖退耕还湖,并取得一定成效。据此读江西省示意图(图Z-3-5),完成14~15题。14.鄱阳湖一年中水域面积变化很大,是因为( )A.全球变冷B.全球变暖C.气温季节变化大D.降水季节变化大D15.退耕还湖有利于( )A.增加赣江年径流量B.减少赣江年径流量C.提高长江防洪能力D.降低长江防洪能力C 长江中下游平原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据此读图Z-3-6,完成16~17题。16. 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多数湖泊位于长江以北B. 长江下游支流众多C. 长江中游支流众多D. 有结冰期,汛期较长C17. 形成“鱼米之乡”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①人民勤劳,精耕细作②河湖密布,水源充足③科技兴农,优质高效④平原广阔,土地肥沃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D 人们通常利用海运和空运向驻留在南极的科学家提供食物。如今,科学家已能通过南极温室(图Z-3-7)自己种植蔬菜。南极温室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由自控系统自动控制温度、湿度、灌溉泵和营养液。据此,完成18~20题。18. 与普通温室相比,南极温室( )A. 结构轻便B. 能源消耗少C. 水热条件好D. 密闭性强D19. 与海运调入的蔬菜相比,南极温室种植的蔬菜( )A. 农药残留多B. 生产成本低C. 营养价值高D. 品种丰富多样C20. 目前,南极温室的主要任务是生产青菜,主要考虑的是青菜( )A. 生长周期短B. 对光照要求低C. 需求量大D. 对温度要求低A 读甲、乙两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图Z-3-8),完成21~23题。21. 下列关于两地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气温年较差大于乙地B. 甲地年降水量小于乙地C. 最炎热季节均在雨季来临前D. 乙地四季分明C能力素养提升2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4、5月易发生严重的旱灾B. 甲地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C. 乙地1月易发生寒潮、低温冻害D. 乙地适宜种植甜菜、水稻A23. 家住北京的张明同学暑假想去乙地旅游,从气候角度做出分析后你给他的建议是( )A. 正值最热的季节,请带上防中暑药B. 正值植被枯黄季节,最好改期C. 正值阳光最强烈季节,请带上墨镜D. 正值湿热季节,请带上驱蚊水D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中老铁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的对接项目。中老铁路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老挝万象,全长1 035千米,全线修建隧道167座,桥梁301座。据此读图Z-3-9,完成24~28题。24. 参与修建中老铁路的某建设者说:“中老铁路不是铺出来的,而是挖出来的、架出来的。”推测该建设者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 )A. 铁路建设受沿线生物栖息地影响B. 铁路建设受沿线气候影响C. 铁路建设受沿线地形影响D. 铁路建设受沿线聚落影响C25. 中老铁路通车后,老挝结束了全国只有3.5千米铁路的历史。在中老铁路开通前,中老之间货物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A. 海洋运输B. 管道运输C. 公路运输D. 航空运输C26. 沿中老铁路能欣赏到的自然景观或人文风情不包括( )A. 滇中胜景B. 牦牛卧雪C. 傣族风情D. 林海茶韵B27. 推测中老铁路动车组最有可能被命名为( )A. “湄南号”B. “莱茵号”C. “澜沧号”D. “长江号”C28. 中老铁路开通后,能够( )①使区域贸易更便利②推动沿线城市经济发展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B 万里长城为何千年不倒,其中蕴藏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古代的建筑工人将糯米汤与标准砂浆混合,发明了超强的“糯米砂浆”。这种砂浆比水泥还要牢固,而且防水性能非常好。我国南方泉州市洛阳桥屹立千年,靠的却是牡蛎(一种贝类)。牡蛎下层的壳较厚,可看作是牡蛎的基座,分泌出的黏液和礁石融为一体。据此,完成29~30题。29. 中国古代建筑者在利用“生物技术”上巧夺天工。“糯米”和“牡蛎”的主要作用是( )填充 B. 固结 C. 防水 D. 防潮30. 相对北方地区来说,我国南方地区使用“糯米砂浆”修建建筑物,要想长久保持,面临的最大困难是( )A. 多台风 B. 气温高 C. 湿度大 D. 多洪涝BC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考察时强调,要保障黄河长治久安。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据此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图Z-3-10),完成31~33题。31. 下列有关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黄河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B. 黄河下游落差大,适合建造水电站C. 提升黄河流域经济水平的关键是抑制人口增长D.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河流径流量大,适合发展航运A32. 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有( )①美观养眼②减少径流③固定表土④减少水土流失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C33. 下列解决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问题的建议措施,合理的有( )①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②植树造林,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③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收集与储集工程④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A. ②④B. ②③C. ①③D. ①④D 很多国家都有“植树节”或“植树周”,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参加北京地区的义务植树活动,在2018年参与植树活动时指出:“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据此读部分国家植树节日期图(图Z-3-11),完成34~35题。34. 关于各国植树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中国各地全年适宜植树B. 北半球国家植树节均定于春季C. 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无须开展植树活动D. 意大利冬季温暖湿润,因此植树节设在11月D35. “用绿色点亮中国”,增绿护绿工程的效益主要体现在( )①大幅度增加了我国耕地面积 ②防护林生态效益显著,有效降低我国荒漠化程度 ③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④全民义务植树初现成效,沙尘天气总体呈下降趋势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C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雅加达所在的爪哇岛,面积仅占印度尼西亚全国面积的6%。但是人口数和经济总量占将近60%。2018年,雅加达和周边的卫星城所组成的城市圈聚集了3 000多万人口,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5 342人,市区仅有一条地铁,公交线路有限。共有13条河流流经雅加达,每天有超过90%的污水最终直接流入各河流。该市水资源紧张,当地政府大力开采地下水。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和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雅加达常被洪水侵袭,地面沉降严重,同时还面临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威胁。2022年1月18日,印度尼西亚国会正式通过法案,批准将首都从雅加达迁至加里曼丹岛的努桑塔拉。材料二 印度尼西亚示意图(图Z-3-12)及雅加达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图Z-3-13)。(1)图中M是________海峡,沟通了________洋和_________洋。马六甲印度太平(2)加里曼丹岛是世界第三大岛,其中南部被特殊纬线________穿过。该岛拥有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和茂密的__________(填植被类型)。赤道热带雨林(3)说明雅加达市水资源紧张的原因。①岛屿狭长,缺少大河分布;②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用水量大;③人口密集,污水排放量大,导致水质型污染;④ 6—9月降水少,导致季节性缺水。(4)简析印度尼西亚将首都搬离雅加达的原因。①雅加达人口密度大,导致交通紧张、空间不足、环境污染、水资源不足等城市病问题;②国家经济重心过于偏重雅加达,迁都能带动待开发地区经济发展(或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③地面沉降严重,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低地被淹没;④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37. 读甘肃省示意图(图Z-3-14),完成下列问题。(1)图示区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甘肃省的行政中心A是_______市;敦煌有世界文化遗产——__________。兰州莫高窟(2)B是_________山脉,该山脉是____________走向。河西走廊位于_______(填河流)以西,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祁连西北—东南黄河(3)甘肃省风能资源十分丰富,也是我国太阳能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请分别说明该区域风能和太阳能丰富的原因。风能: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形对风力阻挡不明显,风力强劲。太阳能:降水较少,多晴天,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充足。(4)地处内陆地区的河西走廊气候干燥、春季多风,容易发生沙尘暴。请你说说沙尘暴的危害和治理沙尘暴的生物措施。危害:严重影响空气质量,沙尘会随着呼吸进入人体,引发相应的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禁止过度放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