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知识大串讲填空题知识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知识大串讲填空题知识梳理

资源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知识大串讲
专题01 填空题知识梳理
填空题重难点题型讲解与演练——
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
【教材统揽】
第-单元《我们一家人》聚焦的主题是家庭生活,围绕着这个主题,教材设计了《读懂彼此的心》《让我们的家更美好》《弘扬优秀家风》三课内容;教材从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情景案例切入,逐渐过渡到理解和践行和谐家庭中的四大要素中,最后落位于到优秀家风。从小家放眼大家,展现了由家到国的大视野,大情怀,体现了本单元教材编写的高立意。这是教材的设计思路。
《读懂彼此的心》这节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相互理解”旨在引导学生多视角看问题,关注、了解家人的看法,正确认识自己的成长和变化给家人带来的的一些烦恼,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第二个板块“主动交流常沟通”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因为种种情况可能会与家人发生不愉快甚至产生矛盾。家人之间产生矛盾后,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处理问题的不同方式带来的后果。
《让我们的家更美好》对应课程标准“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2.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3.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和谅解,学习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矛盾的方法。”旨在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家庭责任的的含义,让学生增加对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注,能够并乐于分担和处理家庭问题,提升学生家庭主人翁意识。
本单元在编排也基于螺旋上升,逐层递进的理念,在学生理解家人,并能主动担当家庭责任的基础上,《弘扬优秀家风》一课引导学生探寻优秀家风,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及中华民族精神,并用实际行动传承与弘扬优良家风。从小家到社会和国家,生活范围不断扩展,内容程度不断加深,思维水平也不断提升。
知识互联网
【思路引导】
填空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再现记忆,考试前对填空题作画线,组织时间进行背诵,听答、互相提问以提高正确率。有些空根据句子是可以以自己的理解进行填空的应大胆作答。
【典型例题展示】
1.随着年龄的增长和( )的逐渐增强,我们有时会觉得家人 说的话和要求的事与自己的 内心的想法不一致,有时还会和家人发生 一些不愉快。
2.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 )逐渐发生变化,很多事有了自己的想法。
3.在长辈眼里,我们缺乏( )和社会阅历,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我们言谈举止上的一些 变化也会让家人感到困惑。
4.家人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相对丰富,我们与他们在( )面会有( )、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不同。
5.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是( )的。
6.独立和( )标志着我们在逐渐长大。
7.拥有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是所有( )的共同愿望和追求,它需要所有家庭成员尽责出力。
8.( )是我们生活的港湾、情感的归宿、精神的乐园。
9.( ),方能悦亲。
10.( ),方能帮亲。生活中,我们留心观察、主动询问,尽力关心和帮助家人,让他们多一 份轻松和宽慰,并与他们一起撑起我们的家。
11.当家人意见不一致时,我们可以和家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同时还要发挥好“( )”的作用,和家人一起解决问题。
12.我们可以通过( )、民主的方式营造我们的家园。
13.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是长期生活实践中不断形成的( )。
14.在培育 良好家风方面,先辈们为我们做出了( )。不同的时代,为国家、为民族不计得失 的精神,牺牲个人 、献身革命的家国情怀,铸就了我们伟大的民族之魂。
15.“( )。”优秀家风中蕴含的尊老爱幼 、勤俭持家 、知书达理 、邻里团结 、遵纪 守法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已铭记在我们的心灵中,融入我们的血脉里,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 息的重要精神力量。
16.( )家庭是我们梦想起航的地方,每个小家的家风汇聚成中 华民族大家庭的家风。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优秀家风都是国 家发展、社会和谐的基点。
17.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优秀家风的( ),我们传播优秀家风,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形成引领良好社会风气的家庭文明新风尚。
18.请你把以下这些耳熟能详的家训补充完整。
(1)半丝半缕,( )。 (2)( ),俭以养德。
(3)勿以恶小而为之,( )。(4)玉不琢,( )。
(5)不日进,( )。
19.( )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 ),是长期生活实践中不断形成的( )。
20.决非一衣一食之自为计,( )。
21.家风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
22.家风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
23.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优秀家风都是( )的基点。
24.优秀家风中蕴含的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中华民族的( ),已铭记在我们的心灵中,融入我们的血脉里,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力量。
【参考答案及考察注意点】
1.自主意识 2.心理 3.生活经验
4.生活态度 5.正常 6.自主
7.家庭成员 8.家 9.自立自强
10.排忧解难 11.润滑剂 12.和谐
13.家庭文化 14.榜样 15.天下之本在家
16.族进步 17. 传播者
18.(1)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玉不琢,不成器
(5)不日进,则日退。
19.家风 风尚 家庭文化 20.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
21.社会风气 优秀家风 22.社会风气
23.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 24.传统美德
在《我们一家人》一单元中,我们需要明确文字描述与本单元所呈现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可以提取的关键点,要学会利用这一点进行答题。
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
【教材统揽】
从单元的题目《公共生活靠大家》我们知道,这个单元聚焦的主题是公共生活。教材围绕着这一内容设计了《我们的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我参与 我奉献》三课内容,设计思路是从什么是公共生活,逐渐过渡到理解公共生活的公共性,最后落位于我参与我奉献的责任担当。教材通过事实呈现、概念认知、价值认同、生活践行的逻辑逐渐展开,体现了生活逻辑和知识逻辑相统一、价值引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编写特征。
《我们的公共生活》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编写依据是课程标准中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 6条“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形成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的意识,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第 7条“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本课的学习内容呈现了开放性,注重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了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本单元的核心素养是“公共参与”。“公共秩序”是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之一,具有向下的统摄性。本单元所呈现的共同维护公共秩序、有序参与公共生活、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等内容都是“公共参与”素养的表现形式。《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从“共建”的角度,以“公共秩序”作为话题,从“为什么需要公共秩序”和“如何建立公共秩序”两个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公共生活需要共建的概念。
《我参与 我奉献》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8条“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第9条“了解在公共生活中存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各种群体享有同等的公民权利,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歧视,不抱有偏见。”进行编写,旨在引导学生友善、文明地参与公共生活,并树立公共意识、公益意识,践行友善待人、文明言行。
知识互联网
【思路引导】
填空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再现记忆,考试前对填空题作画线,组织时间进行背诵,听答、互相提问以提高正确率。有些空根据句子是可以以自己的理解进行填空的应大胆作答。
【典型例题展示】
1.人们在( )中的生活,构成了我们的公共生活。
2.公共生活中,我们的行为是( )的,所以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
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 )越来越丰富多彩。
4.为保障公共生活的( ),政府会给公众提供 公共设施、设备或物品。
5.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随意占有或浪费公共资源,毁坏公共设施。这些行为侵犯了他人合法 的公共权益,严重的还会( )。
6.公共资源的( )、公共设施的完善,可以让人们的公共生活更加丰富、便捷,让人们感 受到公共生活的美好,并愿意参与到公共生活中。
7.人人有权( )公共生活,利用公共资源和公共设施,享受公共利益。现代社会的人们积 极倡导共享,出现了很多共享的生活方式。
8.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公共利益需要( )生活,保障大家的共同利益。
9.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 )来维护。
10.为了引导、提示大家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人们设置了( )。
11.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要注意自己的( ),每个人都应该养成文明习惯。
12.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文明行为和秩序意识,不仅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 一个( )的体现。
13.维护公共秩序,( )有序生活,需要我们从规范自己的行为做起。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劝 阻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
14.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 )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15.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的保障。
16.在公共生活中,作为社会中的 一员,我们要心中有他人、心中有( )、心中有国家。
17.人与人相处需要( )。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彼此关爱,相互帮助。
18.平等友善可以( )正能量。在温暖的传递过程中,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社会将会更加美好。
19.每个( )都要肩负应尽的责任,多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同时,我们也需要国家 和社会在制度、设施等方面提供有效保障。
20.我们身边有一些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我们应当平等地对待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 ),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1.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生活的受益者。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做 到( )。
22.文明有礼不是空洞的 口号,需要我们( )自己的行为,它体现在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中。
23.如果过分强调自己的( ),妨碍甚至危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不利于构建平等友善的社会。
【参考答案及考察注意点】
1.公共空间 2.公开 3.公共生活
4.正常秩序 5.触犯法律 6.保障
7.参与 8.共享 9.秩序
10.公共标志 11.言谈举止 12.国家精神面貌
13.共建 14.汇聚 15.法制
16.集体 17.平等相待 18.传递
19.社会成员 20.合法权益 21.文明有礼
22.自觉约束 23.利益
在《公共生活靠大家》一单元中,我们需要明确文字描述与本单元所呈现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可以提取的关键点,要学会利用这一点进行答题。
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
【教材统揽】
在1-6年级教材整体结构中找到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位置,我们发现小学阶段革命传统教育几乎都集中在五下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之中。本单元教材以时间为序、 精神为核,设计了《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中国有了共产党》《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屹立在世界东方》《富起来到强起来》共六课内容,这相当于两个单元的分量。
由此可见,这部分涉及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爱党教育的内容,是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重要的学习内容。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编写依据课程标准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 10条“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本课意在引导学生了解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屈辱历史,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为本单元第二课,内容主要介绍了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党人为推翻帝制、复兴中华的革命斗争,在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同时融入道德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勇往直前,不屈不挠革命精神。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帮助学生了解孙中山的贡献及革命精神,为了推翻封建帝制进行的辛亥革命,学习仁人志士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
《中国有了共产党》编写依据是课程标准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 11条“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历史背景,明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探索、理解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从中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热爱中国共产党。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编写依据是课程标准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 10条“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旨在引导学生能够从学习中发现历史信息,追溯历史,感悟抗日战争时期国家悲痛的记忆、中华民族奋勇抗争的记忆。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真切感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历史证明。
《屹立在世界东方》编写依据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11条“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 的自豪感。
《富起来到强起来》是根据课程标准主题五“我们的国家”中第 11条“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而编写的。
本课属于爱国主义教育范畴,通过渗透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从小树立学生的家国责任意识。
知识互联网
【思路引导】
填空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再现记忆,考试前对填空题作画线,组织时间进行背诵,听答、互相提问以提高正确率。有些空根据句子是可以以自己的理解进行填空的应大胆作答。
【典型例题展示】
1.到了近代,清政府腐败无能,抱残守缺,实行“( )”的政策,国家逐渐走向衰败,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但英勇的中华儿女进行了可歌可泣( )的抗争。
2.面对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一些有见识的清朝官员主张( )要求严惩贩卖和吸食鸦片的人,抵制鸦片的输入,其中态度最坚决的是( )。
3.走私鸦片受到中国抵制,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1840 年 6 月,( )战争正式爆发。
4.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 )告终。1842 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要求将中国的( )割让给英国。
5.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领土主权的( )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1997年7月1日零时整,( )回到祖国怀抱,英国在( )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7.鸦片战争以后,为扩大在华利益,( )和( )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8.( )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9.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推翻( )的反动统治,中国才有出路。他们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奋勇抗争,( )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0.实现中华民族的( ),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11.孙中山高举反对( )的旗帜,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成立同盟会。
12.为了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先后发动 了十多次武装起义。虽然起义都失败了,但还是给清政府以极大打击,扩大了革命影响,推动了( ) 的到来。
13.广州起义的失败并没有击垮革命党人。在孙中山和其他革命党人的影响下,1911年10月10日晚,( )城内的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了( )起义的枪声。
14.武昌起义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 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 浪潮,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崩溃。因这一年是农历( )年,这次革命被称为“( )”。
15.1912年1月,革命党人在( )建立了(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16.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深入人心。
17.1917 年俄国爆发了十月( )革命,震动了全世界,也照亮中国革命的道路。
18.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指路的明灯,最终选择了( ),并逐渐认识到建立( )的必要性。
19.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 )知识分子的觉醒。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救亡图存、( )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20.1921年7月( )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会代表( )人,代表着全国的50多名党员,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2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历史上( )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 )的面貌焕然一新。
22.井冈山是中国( )的摇篮,以(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 )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23.1934 年 10 月,第( )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 )的漫漫征程。
24.1935 年 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 立了以( )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从此开始走上( ) 之路。
25.历经艰难险阻,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 一次,长征是( )书,长征是( )队,长征是播种机。”
26.在每个中国人心中,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都是最( )的记忆,它是民族的苦难、国家的灾难。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 ),永保和平。
27.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具有( )精神的全体中华儿女汇聚成气势磅暗的力量,万众 一心,众志成城,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掀起了全民族( )的高潮。
28.在这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抵御外来侵略、( )的战争中,一大批优秀的抗日将士用生命和热血展现了视死如归、( )的民族气节。
29.在这场( )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的( )热情如火山般爆发。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
30.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主张( )抗战、( )抗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并巩固 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31.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到底,为全国人 民树立了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成为抗日战争的( )。
32.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以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延安开展了轰轰烈 烈的( )运动,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 物质基础。
33.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宣告日本帝国主义的彻底( )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 )。
3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第( )次完全的胜利。中国作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 重大贡献。
35.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示了( )、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 )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36.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 )年的英勇奋斗,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 立了( )。
37.1949年10月1 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 )。
38.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 )。
39.新中国成立不久,朝鲜内战爆发,( )乘机侵略朝鲜,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40.新中国成立不久,朝鲜内战爆发。中共中央作出( )、( ) 的重大决策。
41.新中国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42.今天,在联合国的各个机构里几乎都可以看到中国代表的身影,中国已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 )力量。
4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 ),踏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征程。
44.随着 1959年9月26 日大庆第一口井喷油,以及胜利、大港等一批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中国石 油工业的历史得以改写,从此摘掉了中国 “( )”的帽子。
45.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
46.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47.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 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
48.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1980年,中央决定设立( )、珠海 、汕头 、厦门四个经济 特区。
49.改革创新的实践 以及“( )”战略的提出,不仅促进了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 ,也促使科 技 、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国家 的富强。
50.( )兴,则国家兴 ;( )强,则国家强 。
51.弘扬以(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投身创新实践,发展才会有新思路,改革才会有新 突破,我们才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
52.中国梦是( )的梦,也是( )的梦。
5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以( )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 国梦的磅确力量 !
54.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每一个中国人 都是最终受益的“( )”!
55.少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我们要懂得珍惜,严格要求自己,向榜样学习,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好思想 、好品行 、好习惯,努力做( )者和接班人 。
【参考答案及考察注意点】
1.闭关锁国 不甘屈辱 前赴后继 2.禁烟 林则徐 3.鸦片
4.妥协求和 香港岛 5.完整 6.香港 香港
7.英国 法国 8.《辛丑条约》 9.清政府 孙中山
10.伟大复兴 11.封建专制统治 12.民主共和国 革命高潮
13.武昌 武昌 14.辛亥 辛亥革命 15.南京 临时政府
16.民主共和 17.社会主义 18.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政党
19.青年 振兴中华 20. 23 13 21.开天辟地 革命
22.革命 毛泽东 农村 23.五 战略转移 24.毛泽东 胜利
25.宣言 宣传 26.屈辱 国耻 27.爱国 抗战
28.保家卫国 宁死不屈 29.救亡图存 爱国 30.全民族 持久
31.中流砾柱 32.大生产 33.失败 胜利
34.一 东方 35.天下兴亡 宁死不屈 36.28 中华人民共和国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8. 主人
39.美国 东北 40.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41. 独立自主
42. 坚强 43. 艰苦奋斗 44.贫油
45.原子弹 46.改革开放 47.改革创新
48.深圳 49.科教兴国 50.科技 教育
51.改革创新 52.民族 每个中国人 53.党
54.团梦人 55.德智体美劳
在《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一单元中,我们需要明确文字描述与本单元所呈现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可以提取的关键点,要学会利用这一点进行答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