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阅读训练课件(3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阅读训练课件(39张ppt)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第六单元文言文
阅读训练
一、字词过关
同“溟”,海
大鱼名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悬挂
海水运动
天然形成的水池
记载
一、字词过关
击水,拍打水面
盘旋飞翔
旋风
气息,这里指风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吹拂
表示选择
尽头
代大鹏
这样
一、字词过关
一种白色小鱼
完全,完备
追溯
一、字词过关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快乐
以……为快乐
为……高兴
疑问代词,怎么
安定
一、字词过关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固然
本来
巩固
顽固
完全,完备
全部,整个
追溯
依照,遵守
一、字词过关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好处
困惑
自我反思
勉励
推动、促进
同“敩”,教导
一、字词过关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指品德高尚
同“举”,推举
指才干出众
培养
用作动词,以……为亲
指父母
用作动词,以……为子
指子女
同“鳏”,老而无妻
老而无夫
幼而无父
老而无子
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一、字词过关
……的人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作乱害人
兴起
用门闩插上
从外面
把门带上
一、字词过关
同“衹(只)”,只、仅
受到屈辱
奴仆
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马槽
著称
马说
一、字词过关
吃一次
有时
同“饲”,喂
同“现”,表现
犹,尚且
相等,同样
怎么
用马鞭驱赶
才能、才干
通晓
马鞭
面对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二、默写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北冥有鱼》)
3.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
4.《北冥有鱼》中用比喻来描写大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概括出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两个成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野马也 尘埃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6.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下为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盗窃乱贼而不作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故外户而不闭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9.《虽有嘉肴》中强调重在实践,实践出真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虽有嘉肴》强调躬身自省,奋发图强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大道之行》中,体现“大同社会”物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有嘉肴 弗食 不知其旨也
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虽有至道 弗学 不知其善也
12.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大道之行》中,与之相近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常有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而伯乐不常有
三、阅读与鉴赏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举
B.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亲人
C.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D.是故谋闭而不兴 兴:兴起
B“故人不独亲其亲”的意思是: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父母亲为亲人。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不是“亲人”。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大道之行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吴广者,阳夏人也
C.不必藏于己 告之于帝。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其此之谓乎
A。A.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者:助词,……的人/表示停顿、判断,无实义;
C.于:介词,在/介词,向;
D.其:代词,它/副词,表示推测,大概、或许;
3.下列对《大道之行也》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本文选自《礼记》。《礼记》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B.文中“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C.本文描绘了一个普遍仁爱、安定和谐的太平盛世,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D.本文使用了对偶和排比的手法,形式上比较整齐,也能增强表意效果。
C.“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的说法是错误的。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一个美好愿景。
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弗食,不知其旨也 其真无马邪
B.弗学,不知其善也 学学半
C.不独子其子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天下为公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B
A.其:代词,指嘉肴/表示加强诘问语气。B.学:学习。C.独:副词, 只/形容词,老而无子。D.为:动词,是/介词,为了。故选B。
5.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B.《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大率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所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最好的”,“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虽有嘉肴》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D。本文主要讨论了教和学的关系,告诉我们“教学相长”的道理。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故虽有名马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C.策之不以其道 不得志,独行其道
D.执策而临之 把酒临风
D。A.名:名贵/出名;B.食:吃/通“饲”,饲养;
C.道:正确的方法/道路;D.临:都是面对的意思;
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
C.食之不能尽其材(才能)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沟通)
D。通:通晓。
8.下列对《马说》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了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B.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它先天就“力不足”,所以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个“鸣”字写尽了千里马的无奈和悲愤,充分表现了它对“食马者”的鄙视与反抗。
D.本文以“说”这种体裁记叙了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的同情。
A。B.有误。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C.“鄙视与反抗”有误,文中没有此意思;
D.“记叙了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故事”有误。本文是一篇议论文;
四、句子翻译
1.故曰:教学相长也。
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要使老年人能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
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五、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共28分)
【甲】
《北冥有鱼》(原文略)
【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怒而飞 ___________
(2)志怪者也 ___________
(3)子固非鱼也 ___________
(4)请循其本 ___________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记载
固然,本来
追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鹏之徙于南冥也
B.中俄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选A。之:主谓之间消独。B而:表并列/表转折;C于:在/到;D其:表选择/代词,代鲲的体积。
3.下列对《北冥有鱼》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庄子笔下的“鹏”硕大无比、志存高远,这一形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
B.庄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其依赖的东西。大鹏,尘埃,都不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
C.在写法上,文章大量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D.庄子极富想象力,用语夸张,想象雄奇瑰丽,行文汪洋恣肆。
C 没有运用对偶句。
4.下列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标题的意思是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这一标题交代了人物、地点以及故事的开端与由来。
B.本文通过写庄子、惠子关于“鱼之乐”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
C.文中惠子说的话“我非子……全矣”,运用对比推理,论证严密,思路清晰,很有逻辑性。
D.本文除了第一句用陈述句略做交代外,通篇采用对话形式,朗读要重点读出人物对话时的语气。
C 运用的是类比推理。
5.下列对两则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体现了庄子散文雄奇瑰丽的浪漫主义特色,“几千里”“翼若垂天”“九万里”等极具夸张的想象使得文章气势磅礴,意境开阔邈远。
B.乙文中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各有千秋:庄子避重就轻偷换概念,说得惠子无言以对;而惠子则反驳巧妙,逻辑严密。
C.甲文举例“野马”“尘埃”的运动必须依靠气息,与鲲鹏构成对比,突出体现鲲鹏的威力巨猛,无需凭借。
D.乙文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 自己愉悦心情的投射和外化。
C 鲲鹏“无需凭借”错误。
6.句子翻译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这只鸟,海水运动时就要迁徙到南海。(“是”“徙”各1分,句意1分)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正色”“极”各1分,句意1分)
(3)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4)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固”“全”各1分,句意1分)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汝”“安”各1分,句意1分)
7.庄子笔下的大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李白的诗中就曾写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说说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大鹏是伟岸强大,硕大无比,飞腾时气势壮美,力大无比,善借大风的形象。(2分)李白的诗句以大鹏自比,表达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以及不被世俗认同的伤感。(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共12分)
【甲】
《马说》(原文略)
【乙】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②也。将军宜枉驾③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然/后有千里马 B.故/虽有名马
C.将军岂/愿见之乎 D.不/可屈致也
B。A.“然后”是连词,正确停顿为“然后/有千里马”;
C.“将军”为主语,正确停顿为“将军/岂愿见之乎”;
D.意思是:不可随便召他来。正确停顿为“不可/屈致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马之千里者/将军宜枉驾顾之
C.才美不外见/徐庶见先主
D.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A。A.都是“表转折”;B.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代词,他;C.动词,同“现”,显露/动词,拜见;
D.名词用如动词,用马鞭驱赶/名词,马鞭;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虽为马说却意不在马,而是作者借说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B.【乙】文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才智以及他绝不奉迎、为人谨慎的性格特点。
C.【甲】【乙】两文的表达都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说理深刻,论证有力,情感鲜明。
D.【甲】文讽刺了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现象,【乙】文则表现了刘备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
C。C.有误,乙文主要运用的是记叙和描写。选项“【甲】【乙】两文的表达都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的理解是错误的。
想要和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于是刘备就亲自前往拜访诸葛亮。
4.句子翻译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由是先主遂诣亮。
【参考译文】:
【乙】其时刘备正驻军新野县。徐庶谒见刘备,刘备对他十分器重,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人,是‘卧龙’啊!将军想不想见见他?”刘备说:“你陪他一道来吧!”徐庶说:“此人只能拜访他,不可随便召他来。将军您应该屈尊去看望他才好。”于是刘备亲自前往拜访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才得以相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