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件24张PPT。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西汉的建立 刘邦于 年战胜项羽,
建立 ,定都 ,史称
,刘邦就是 。
公元前202汉朝长安西汉汉高祖汉高祖刘邦
(休养生息)汉文帝、景帝
(“文景之治”)汉武帝时,
国势最强盛汉武帝汉武帝名刘彻,公元前141年即位,是我国古代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首创了年号纪年法。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政治
方面思想文
化方面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司隶校尉刺史中央地方太学官学长安地方经济
方面控制货币铸造、盐铁产销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一统汉朝由盛而衰,各种社会矛盾加剧
王莽夺权
刘秀称帝,东汉建立
前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统治
日益黑暗
最后:在起义军的打击下,东汉政权名存实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举?1.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君主,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
3.这些制度对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且对中国历史起了推动作用。“推恩令”西汉初年实行分封制诸侯王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汉景帝削减诸侯王的封地,出现七国之乱诸侯王的势力依然很大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政治推恩令图示皇帝诸侯王诸侯王诸侯王侯侯侯侯侯侯侯侯侯中央统辖的郡中央统辖的郡“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在哪里? 比较汉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局势和“推恩令”颁布后的结果,说说看,哪一种策略能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削平封国的势力? 削夺众诸侯,
推恩一妙计。
不费多少力,
再现大一统。
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表皇帝司隶校尉(中央)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地方地方  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刺史制度政治货币铸造食盐生产铁器生产收归中央极大地增加了中央收入经济汉武帝时的五铢钱五铢钱五铢陶范母西汉五铢钱铜范五铢钱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了七百多年!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天人三策》 思想董仲舒的哪些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赏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时建的太学礼堂汉代讲学图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儒家经典
《诗》《书》《易》《礼》《春秋》 鼓励传播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会产生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探究1.汉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先是六年一个年号,后来四年一个年号。
2、汉武帝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用到现在。 3、汉武帝时期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史记》,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4、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秦统一后我国见于史籍记载的《舆图》,
5、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选拔人材做官。后世科举之制始此。 6、汉武帝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7、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以宗世女细君为公主嫁乌孙和亲。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与西域国家和亲。
8、从西域引进葡萄、苜蓿种植,从大宛引进了良种马———天马,西域的乐曲、魔术传至中国,中国的铸铁技术、丝织品、漆器传至大宛等地。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政治
方面思想文
化方面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司隶校尉刺史中央地方太学官学长安地方
传世佳句道源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3、思想方面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继续削弱诸侯,强化中央集权
①推恩令②刺史制度③司隶校尉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的产销“罢黜百家”和推行儒学第三单元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2-2-3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解读:本课主要是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这一时期是多民族国家初步建立、大一统的局面开始形成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的时期。本课所讲的《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就是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大一统局面得到推进的集中体现,所以这节课实质上是对秦汉帝国建立和大一统局面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大一统局面的理解,并为今后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等重要内容的学习埋下伏笔,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脉络性和联系性。
2.教材结构体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进一步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
2、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初步掌握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对汉武帝巩固统一的历史功绩进行评价。
教学难点:“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因此对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比较,恰如其分地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进行评价。
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
教学思想:
1、根据生活化、问题化、活动化、个别化、结构化、趣味化进行教学设计
2.体现“依标施教、以史导论、提升学力”的课堂转型
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运用自主学习和讨论法为主,教师讲授为辅。让学生自主阅读书本内容,找到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通过讨论,理解汉武帝措施的作用。教师起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复习西汉建立以及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让学生知道到汉武帝时西汉国力达到鼎盛,这是汉武帝能够推进大一统的物质基础。
(二)新课
1、说说你所知道的汉武帝。
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学生自主学习P55—57,找出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上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方面:继续削弱诸侯,强化中央集权
A.推恩令
提问:汉初统治者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展示地图)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为解决王国问题,汉景帝和汉武帝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引发了怎样不同的后果?汉武帝的措施巧妙在何处?
(出示推恩令示意图)
(过渡)但王国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汉王室仍面临着王国的威胁。
B.强化监察制度
(出示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表)
提问:为了监督百官和诸侯,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2)经济方面:控制货币铸造、盐铁产销
提问:为什么汉武帝要将货币铸造、盐铁产销收归中央?
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展示五铢钱及其范母图片)
(3)思想方面:推行儒学思想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展示董仲舒图片及董仲舒《天人三策》“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提问:董仲舒的哪些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赏识?
B.推行儒学教育
(出示)太学礼堂、西汉讲学图、五经
提问:汉武帝时如何大力推行儒学教育的?
这样的措施对儒家学说有什么影响?
探究:鼓励传播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会产生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3、汉武帝以后
汉朝由盛而衰,各种社会矛盾加剧 王莽夺权 刘秀称帝,东汉建立
前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统治日益黑暗
最后:在起义军的打击下,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4、评价汉武帝
通过汉武帝与秦始皇的比较,客观的评价汉武帝
七、【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