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1节 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章第1节 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含解析)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第二章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专题练习
一、单选题
1.“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是《红楼梦》中的一句诗词。如图是白鹤在平静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水中倒影属于反射
B.若水深3 m,白鹤的像距离水面距离一定也是3 m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白鹤在水中所成的是虚像
2.小科坐公交车时,看到同方向行驶的轿车玻璃窗上出现连续横移的字,拍摄了其中两个字,如图所示。关于这两个字写在哪辆车上,从车头向车尾看,字的顺序是(  )
A.轿车上 中兴 B.轿车上 兴中
C.公交车上 中兴 D.公交车上 兴中
3.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4.宠物狗正前方竖立着一面镜子,它正在欣赏镜中的自己(如图所示),假设宠物狗不动,把平面镜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两块镜面仍然在原镜面平面内),则宠物狗的头部通过左、右两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5.我们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板越厚,实验效果越好
B.实验环境越明亮,实验现象越清晰
C.蜡烛距离玻璃板越远,像的大小会越小
D.无论蜡烛放在什么位置,像距总是等于物距
6.如图(俯视图)所示,S为房间内的一盏灯,MN为房间的玻璃门,可绕M转动,当玻璃门逆时针打开时(从MN位置转到MN’位置),灯S的像距和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
A.像距变大,像变小 B.像距变小,像变小
C.像距变大,像的大小不变 D.像距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7.如图物体AB在平面镜前,所成的像为A’B’,若在镜前PQ处放一块不透明的塑料,则像A’B’将会(  )
A.只剩下面一半,亮度不变 B.只剩下面一半,亮度减弱
C.像仍是完整的,亮度不变 D.像仍是完整的,亮度减弱
8.有一个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MN前,若镜MN不动,光源S以2m/s 的速度沿与镜面成45°角的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光源S在镜中的像S将(  )
A.以速度4m/s沿SO直线方向向右平移
B.以速度2m/s 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上平移
C.以速度2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下平移
D.以速度4m/s沿SO直线方向向左平移
9.如图所示是一位小朋友在照镜子,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看不到镜子后的盆栽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且镜子不透明
B.小朋友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脸是因为反射光线进入他的眼睛
C.小朋友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的脸是一个实像
D.小朋友通过镜子所成的像的大小和他自己的脸大小相等
10.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
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11.平面镜前飞过一小球,小球的运动轨迹如上图所示,则它在镜中像的轨迹应为(  )
A.①→② B.①→③ C.④→② D.④→③
12.如图,若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二、填空题
13.如图,0.7m高的卡通狗坐在平面镜前0.2m处,它在镜中的像与它之间距离是   m。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它   (填“能”或“不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若将平面镜绕固定点O向右缓慢翻转90°,此过程中,卡通狗鼻尖A点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 到O点之间的距离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或“先变大后变小”)。
14.如图所示,两个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60°,若在两镜面夹角的角平分线上有一个物体,它在两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个数为    个。
15.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是正立的   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
16.如图所示是小安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1)此实验应在   (填“较亮”或“较暗”)环境进行。
(2)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了1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   cm。
(3)若小吉在Q和A’之间插入一个不透光的纸板,则小安看到的像 。
A.会消失 B.亮度变暗
C.几乎没有变化 D.成在纸板上
三、实验探究题
17.小敏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选用器材有玻璃板、火柴、光屏(白纸)、蜡烛、刻度尺,小敏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白纸),则白纸上   (“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烛焰的像
(4)小敏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像距与物距关系,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Ⅰ :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记下玻璃板的位置;步骤Ⅱ: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步骤Ⅲ: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步骤Ⅳ: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并记录。
(1)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方法。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   。
(2)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3)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 的成像情况是____。
A.蜡烛成像仍在B处
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19.小南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比较合适;
(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   (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那么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
20.小晨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时小晨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优点在于当在 A 侧观察时,既能看到 A 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 B,其原理为 (填字母)。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移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成正立的像。
(3)实验中,如果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 A 通过玻璃板在不同的位置成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 0.8 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   cm。
(4)实验中如果玻璃板没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则会导致的后果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D.水中的倒影,是白鹤发出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D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物像等距”可知,白鹤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等于白鹤到水面的距离,与水深无关,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解答】因为是坐公交车时,看到同方向行驶的轿车玻璃窗上出现连续横移的字,拍摄了其中两字,根据平面镜成像可知,两个字是在公交车上,
由图知,这两个字是“中兴”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对称可知,从车头向车尾看,字的顺序是“兴中”,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铅笔的大小相等,与铅笔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因此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当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平面镜所在的那个平面保持不变,由于铅笔的位置不变,因此像的位置保持不变,故B错误;
C.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铅笔成的像也转过45°,即此时铅笔与它的像向后垂直,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所在的那个平面对称。如果物体的位置不变,且平面镜所在的平面不变,那么所成的像的位置保持不变。由此可知,把平面镜沿MN截成两半,就变成两个平面镜,那么宠物狗在两个平面镜内成两个完整的像。由于狗的位置和平面镜所在的平面没有改变,因此两个像成在同一位置,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5.【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光线会在平面镜前后两个表面上发生反射,从而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两个虚像,且玻璃板越厚,前后两个像的距离越大,从而导致物体和像无法完全重合,即实验效果越差,故A错误;
B.实验环境越暗,则蜡烛发光越明亮,那么反射形成的虚像越明亮,故B错误;
C.像的大小始终等于蜡烛的大小,与距离大小无关,故C错误;
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无论蜡烛放在什么位置,像距总是等于物距,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玻璃门逆时针方向打开时,灯S到玻璃门的距离逐渐增大,根据“物像等距”的规律可知,此时的像距也变大。根据“物像等大”的规律可知,像的大小只取决于灯泡L的大小,与距离无关,即像的大小不变,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7.【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成因分析判断。
【解答】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所有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因此只要有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就会有反射光线,因此就会成像。据此可知,AB物体发出的光线能够射到平面镜上,因此所成的像肯定是完整的。但是由于PQ遮住了部分照射到镜面上的光线,因此像的亮度会减弱。
故选D。
8.【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小球在镜子中的像的运动方向与镜面的夹角等于小球的运动方向与镜面的夹角,即像的运动方向与镜面成45°,那么此时像将垂直与SO向下移动。像的移动速度与小球的移动速度相同,即像的移动速度为2m/s。
故选C。
9.【答案】C
【解析】【分析】(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分析;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判断;
(3)(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判断。
【解答】A.看不到镜子后的盆栽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且镜子不透明,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小朋友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脸是因为反射光线进入他的眼睛,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小朋友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的脸是一个虚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小朋友通过镜子所成的像的大小和他自己的脸大小相等,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所在的那条直线对称。地砖2和3都处在同一平面内,即它们处在同一直线上,灯泡的位置不动,则通过地砖看到的像大小相同,且位置不变。
故选B。
11.【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据此作图如下:
则①→②为小球运动轨迹在镜子中的像。
故选A。
12.【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判断。
【解答】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镜子的大小无关,只与物体有关,因此镜子分成两半后,猫在里面照样成完整的像。因为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所在的直线对称,而两片镜子所在的直线位置不变,所以两个像成在同一位置。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3.【答案】0.4;能;不变
【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物像等距”的规律分析;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成因和特点判断;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解答。
【解答】(1)由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的规律可知,当卡通狗到镜面的距离为0.2m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0.2m,它在镜中的像与它之间距离是0.20m+0.2m=0.4m;
(2)由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所以在镜面后放置物体不能阻挡反射光线的传播的,故这时她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3)将平面镜绕O点向右旋转90°的过程中,卡通狗的鼻尖A点与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始终关于平面镜对称。而O点在平面镜上,则AA'的连线、AO和A'O恰好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可知,A'O始终等于AO,因此鼻尖A到O点的距离保持不变。
14.【答案】5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利用对称法作图,分别找出S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S1、S2,同理确定出第三、四个虚像S3、S4的位置。【解答】利用对称法作图,分别找出S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S1、S2,同理确定出第三、四个虚像S3、S4的位置。因为S3在斜着的镜子左侧不能继续成像了,同理S4在平放镜子的下侧了,不会再继续成像下去,所以只能成4个像。如下图所示:
15.【答案】5;0.8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物像等距”的规律可知,视力表在镜子里的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视力表到镜面的距离,也就是3m,那么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3m+3m-1m=5m。
16.【答案】(1)较暗
(2)0
(3)C
【解析】【分析】(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周围环境越黑暗,蜡烛火焰越明亮,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越清晰;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判断;
(3)实像有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为了使所成的像更清晰,则此实验应该在较暗的环境进行。
(2)蜡烛在玻璃板内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玻璃板所在的那条直线对称,玻璃板竖直向上提了1cm,但是玻璃板所在的那条直线没有改变位置,因此蜡烛的像的位置保持不变,即向上移动0cm。
(3)蜡烛在玻璃板内所成的是虚像,不能被纸板阻挡,因此在Q和A’之间插入一个不透光的纸板,则小安看到的像几乎没有变化,故选C。
17.【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大小
(3)不能
(4)不变
【解析】【分析】(1)玻璃板是半透明的,虽然成像没有平面镜清晰,但是透过它可以看到后面的蜡烛,从而准确找到前面蜡烛像的位置。
(2)当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因此成的是虚像;
(4)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选用器材有玻璃板、火柴、光屏(白纸)、蜡烛、刻度尺,小敏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白纸),则白纸上不能承接到蜡烛烛焰的像;
(4)小敏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即像的大小不变。
18.【答案】(1)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像
(2)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3)A
【解析】【分析】(1)根据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的设计思想解答。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当平面镜与桌面不垂直时,像要么成在桌面上方,要么成在桌面下方,很难与像完全重合。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判断。
【解答】(1)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像。
(2)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我认为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3)蜡烛A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与它关于平面镜对称,只要平面镜所在的那个平面的位置保持不变,那么像的位置就保持不变,故选A。
19.【答案】(1)2
(2)不能
(3)不管怎么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之与蜡烛A的像重合
【解析】【分析】(1)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光会在前后两个镜面上发生反射,从而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两个虚像。玻璃板越薄,这两个像的距离越小,则越有利于准确找到像的位置。
(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成在光屏上;
(3)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镜面与桌面垂直,那么像恰好成在桌面上,此时蜡烛能够和像完全重合。如果镜面与桌面不垂直,那么像要么成在桌面上方,要么成在桌面下方,此时蜡烛不能与像重合。
【解答】(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比较合适;
(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那么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不管怎么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之与蜡烛A的像重合。
20.【答案】(1)D
(2)不能
(3)0.4
(4)无论怎么移动蜡烛 B,都不能和玻璃板后面的像重合
【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知识判断;
(2)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成在光屏上。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解答;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答。
【解答】(1)A的像,是A发出的光线在玻璃板表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而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它发出的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再从玻璃射入空气,从而发生折射,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蜡烛A成的像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两个像之间的距离其实就是玻璃厚度的2倍,那么玻璃的厚度:0.8cm÷2=0.4cm。
(4)实验中如果玻璃板没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那么像要么成在桌面上方,要么成在桌面下方,则会导致的后果是1:无论怎么移动蜡烛 B,都不能和玻璃板后面的像重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