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说“木叶”》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说“木叶”》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9《说“木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的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这一意象的意蕴
2.梳理文章的基本结构,掌握快速阅读方法,理清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3.了解中国古代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抓住文章关键句子来阅读文章的方法;掌握快速阅读方法,理清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来看一个近期的热播剧狂飙中的一句话:“告诉老莫,我想吃鱼了”,同学们有没有听过这句话,这暗示了什么呢?
(预设:你可以动手了)
咱们再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我们表白的时候,我可以说我喜欢你,我也可以说今天月色真美,这个时候我在追求一种模糊的美,那可能一个茫然的男孩就会说,哦,今天是十五啊,所以很美,一个冷漠的男孩儿可能就会说,哦,那么一个热情的男孩可能就会说,可以,我可以,我愿意。所以我不会责怪任何一个男孩误解了我的意思,因为我本来就创造了一个意含丰富的语境,所以我们发现生活语言中有这种模糊的美,而诗歌语言当中有一种暗示的美、含蓄的美。智慧的林庚先生就是从古典诗词中说木叶意象的内涵入手,为我们阐明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整体感知,把握全文
任务一:跳过引用的诗句,抓住关键词“木叶”,划出作者说“木叶”的关键句。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段意,并划分层次。
第一段:说明从屈原开始,“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形象。
第二段:古代诗歌中很少用“树叶”,后又发展到用“落木”。
第三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第四段:说明木叶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第五段:说明为什么会有这个特征
第六段:第二个艺术特征 有落叶的微黄 干燥之感,带来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第七段:说明木叶和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几乎是一字千金
总结方法:删除例子,抓关键句,疏通结构
任务二:阅读《说“木叶”〉,体会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说“木叶”》一文运用中国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这一文学理论,说明了古代诗歌中“木叶”形象的运用规律。文章在具体的诗歌语言材料中提出问题,又通过大量、丰富的诗歌语言材料来佐证推理、分析问题,从而说明了“木叶”何以成为诗人钟爱的形象。请你以“木叶”为核心,建立文本引证材料与核心词的关系图
诗句 段落 观点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1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2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2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东。 2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3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4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5
午阴嘉树清圆。 5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6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6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6
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6
课外延伸,训练能力
品读下列诗句,探究古代诗词中的“柳”经常出现在什么样的场景中,能引起哪些联想,具有怎样的暗示性。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王昌龄《闺怨》)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罗隐《柳》)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晏几道《清平乐》)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周邦彦《兰陵王》)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张九龄《折杨柳》)
(四)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说木叶这一课,回到课文开头提出的问题“木叶为什么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呢?”因为我们提到“木叶”这一意象,就联想到秋风萧瑟,木叶尽脱的场景,就会浮现诗人的颓然之貌,这种悲怆的情感就会油然而生,这就是我们说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五) 布置作业
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
(七)板书设计
说“木叶”
-----林庚

“木叶”所代表的意象 →艺术特征→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