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训练检测卷一、单选题1.一个小朋友问爸爸:“为什么很多人打枪时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爸爸回答说:“如果两只眼都闭上,那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更不要说打中目标了。”这一回答存在的逻辑错误是( )A.混淆概念 B.偷换概念 C.答非所问 D.偷换论题2.顾客与小吃店的服务员产生争执。顾客:“啤酒里怎么有苍蝇啊!”服务员:“不要紧,苍蝇不会饮酒。”从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角度看,服务员的回答( )①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②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③犯了“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④并未违背思维的确定性要求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小张去年还是大学生,现在已是大学教师了。”下列各项对这一判断分析合理的是( )A.判断正确,同一律并不要求概念或判断一定是同一的B.判断正确,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变化发展C.判断错误,同一律反对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D.判断错误,同一律要求人们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4.同一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下列对同一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遵循同一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就是该是什么就是什么②同一律要求人们的思维一旦确定下来,就要始终保持不变③同一律要求在一定条件下,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④同一律要求人们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论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一致性特征,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下列选项中违反矛盾律的是( )①我坚信—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②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③物质是不灭的,那么作为房屋的物质都是不灭的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马克思主义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某市在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时强调,各地区要主动谋划,善于“弹钢琴”,让“十个指头”都动起来,但也不能同时按下去,要紧抓制造业这个“牛鼻子”,紧盯重点企业,全力服务好落地项目建设,锻造“强引擎”,寻求新突破,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该市( )①坚持以制造业强市,又注重统筹推进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②着眼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促进项目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动③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具体的形象分析看到了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④作出的经济部署没有违反矛盾律的要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逻辑”有多重含义。下面的“逻辑”一词与“历史的逻辑决定了人类社会将一直向前发展”中的“逻辑”同义的是( )A.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逻辑很难学B.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C.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哪一家的逻辑D.这篇文章逻辑性很强8.近年来,美国在亚太地区动作频频,大力推销所谓“印太战略”,美国“印太战略”正成为集团政治的代名词。美方打着促进地区合作的旗号,玩弄的却是地缘博弈的把戏;高喊要回归多边主义,实际上却在搞封闭排他的俱乐部;声称要维护国际规则,背地里却在另搞一套自己的“帮规”。美国的做法( )①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②是自相矛盾的,其实质是推行霸权主义③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④违反了矛盾律,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错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xx精灵,今天下雨吗?”“今天不下雨,中雨转小雨。”某智能音箱如是回答。从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看,上述回答违背了( )A.思维的确定性要求B.思维的一致性要求C.思维同一律的要求D.思维的能动性要求10.“小明去年还是个大学生,现在已经是一名人民教师了。”这一观点( )A.违背矛盾律要求,因为小明不可能既是大学生又是人民教师B.违背同一律要求,因为人民教师小明和大学生小明相比发生了变化C.符合矛盾律要求,因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D.符合同一律要求,因为同一律并不否认客观事物及人的认识的变化发展11.逻辑是一个多义词。对下列语词中逻辑含义的解释正确的有( )。①该想法不合逻辑——观点,主张②《逻辑思维训练》——逻辑规律与规则③《历史的逻辑》——客观规律④这是霸权主义的逻辑——形式逻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 )。A.论辩 B.前提 C.结论 D.论证13.有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判断和判断才能相互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世界上本身不存在什么真正的矛盾”。这一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 )。①把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混为一谈 ②否认了辩证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③承认逻辑矛盾是辩证矛盾的反映 ④把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对立起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逻辑太重要了,逻辑混乱的文章别人看不懂,不讲逻辑的人别人懒得理。”这里的“逻辑”的含义是( )。A.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B.思维的规律性或规则C.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说法 D.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15.事实上,学科逻辑就是学科知识所反映的事物演化的逻辑。物理学的逻辑就是从宇宙大爆炸之初基本粒子的形成到使光线弯曲的天体引力的演化的逻辑,生物学的逻辑就是从早期单细胞微生物的起源到人类生命演化的逻辑……可见,学科逻辑中的“逻辑”指的是( )。A.客观规律 B.逻辑规律与规则 C.思维方法 D.理论、观点16.“小蔡去年是律师,今年已经不再是律师了。”该说法( )A.正确,符合同一律的要求 B.正确,符合排中律的要求C.错误,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 D.错误,违背了排中律的要求17.某中学的四位老师在高考前对某理科毕业班学生的前景进行推测,他们特别关注班里的两个尖子生。张老师说:“如果余涌能考上清华,那么方宁也能考上清华。”李老师说:“依我看,这个班没有人能考上清华。”王老师说:“不管方宁能否考上清华,余涌都考不上清华。”赵老师说:“我看方宁考不上清华,但余涌能考上清华。”高考的结果证明,四位老师中只有一人的推测成立。据此,以下各项一定是真的的是( )A.李老师的推测成立B.王老师的推测成立C.赵老师的推测成立D.如果方宁考上了清华大学,则张老师的推测成立18.张三问李四:“你常看《新闻联播》吗?”李四回答:“谁说我不常看《新闻联播》?”张三又问李四:“这么说你常看《新闻联播》了?”李四回答:“我并不是说我常看《新闻联播》。”从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角度判定,李四的回答( )A.违反了矛盾律 B.违反了排中律C.既违反了矛盾律,又违反了排中律 D.既没有违反矛盾律,又没有违反排中律19.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2019年5月15日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国家主席习近平精准地道出了文明发展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 )A.规律 B.逻辑学 C.思维方法 D.逻辑规律与规则20.许多上了年纪的老北京人都对小时候庙会上看到的各种绝活念念不忘。如今,这些绝活有了更为正式的称呼——民间艺术。然而,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民间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城市环境不断变化,人们的兴趣爱好快速分流和转移,加上民间艺术人才逐渐流失,这一切都使民间艺术发展面临困境。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A.市场化是民间艺术的出路 B.民间艺术需要抢救性保护C.城市建设应突出文化特色 D.应提高民间艺术人才的社会地位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珠宝店钻石被盗,公安机关经过半个月的侦察,现确定犯罪嫌疑人是甲、乙、丙、丁四人中的一人。在审讯中,四人口供如下:甲:我不是罪犯。乙:丁是罪犯。丙:乙于五天前找人卖钻石。丁:盗钻石的不是我。(1)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请问罪犯是谁?(2)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则罪犯又是谁?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R市M镇的于女士像往常一样骑电动车上班,路途中,老张家的狗突然冲向马路扑向于女士电动车前轮内,导致子女士摔倒。后于女士被送往医院救治,花去医疗费数万元,同时于女士伤情被评十级伤残。经交警部门认定,事故发生的原因系狗撞于女士电动车致使于女士受伤,于女士无责任,并查明此狗系老张所养,且已饲养两年时间。事后,于女士要求老张赔偿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费用合计15万余元。因双方就赔偿一事协商无果,子女士遂起诉老张。于女士:我本是正常驾驶电动车,我为什么会摔倒?是被老张家冲出的狗撞击而摔倒。老张:我家的狗撞击的是车,没有撞击于女士。老张:哪怕就是我有责任,也是狗的责任,不是我的责任。于女士:老张是狗的主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无可争议。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但是最终法院支持了于女士的诉讼请求。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的有关知识,反驳老张的观点。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8月,王某从吴某在某网络购物平台上经营的店铺购买了某进口军粮套餐,套餐内包括鸡肉、牛肉等,支付了货款4200元。后王某经朋友提醒,发现所购食品无中文标签,且2022年3月,该军粮生产国发生禽流感,国家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禁止进口来自该国的禽类及其相关产品。王某据此提起诉讼,认为吴某销售的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要求吴某退还货款4200元并按价款的十倍进行赔偿。吴某仅提供生产国卫生许可证,未提供其他证明。法院因举证不清判决某方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吴某认为军粮符合生产国的卫生标准,也就符合了我国的卫生标准。简要分析这一观点所犯的逻辑错误。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郑某与其配偶在某照相馆拍摄了一组亲密照。订立合同时,郑某并未同意拍摄作品可由照相馆作商业宣传使用。可郑某发现,该照相馆在其经营所用的两个微信的朋友圈,使用郑某与其配偶的亲密照宣传业务。郑某找到照相馆老板要求停止使用照片并赔偿,老板却说:“只有给对方造成损害,才需要赔偿,你又没有经济损失,凭什么要我赔偿?”郑某随后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审理后判令照相馆向郑某赔礼道歉、赔偿损失1.5万元并停止侵权行为。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判断该照相馆老板言论的逻辑思维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D【详解】ABC:题干存在的逻辑错误是偷换论题,ABC不符合题意。D:儿子问爸爸打枪为何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实际包含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打枪的时候为何不两只眼都睁开,而要闭掉一只眼睛?结果爸爸回答说如果把两只眼都闭了,那就什么都看不见了,明显回避了问题的实质,转移了儿子的论题,所以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D正确。故本题选D。2.C【详解】①:同一律反对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判断,服务员的回答就是故意转移论题,回避顾客的责问,不符合思维的确定性要求,①正确。②③:回避“啤酒里怎么有苍蝇”的问题,偷换论题为“苍蝇不会饮酒”,犯了“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而不是“偷换概念”,②不选,③入选。④:回避顾客的责问,“偷换概念”,不符合思维的确定性要求,④排除。故本题选C。3.B【详解】A: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而在同一时间或同一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应该保持自身同一性,A说法错误,排除。B: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该判断正确,B符合题意。CD:题干表述的判断正确,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4.C【详解】①③④:同一律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要求人们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论题,①③④符合题意。②:遵循同一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但并非确定下来就要始终保持不变,随着条件的变化,思维也会随着变化,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5.B【详解】①:既然坚信了哲人的名言,又说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在逻辑上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了矛盾律,①符合题意。②:“死了”是指自然生命的结束,“活着”是指精神永存,是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因而属于辩证矛盾,不违反矛盾律的要求,②不符合题意。③:物质是不灭的,那么作为房屋的物质都是不灭的。该判断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违反了同一律而非矛盾律,③不符合题意。④:既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又认为马克思主义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逻辑上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了矛盾律,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6.B【详解】①:该市强调各地区要主动谋划,善于“弹钢琴”,要紧紧抓住制造业这个“牛鼻子”,说明该市坚持以制造业强市,同时注重统筹推进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①正确。②:应该是着眼于整体, 而不是着眼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②错误。③: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材料中该市运用抽象思维看到了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③错误。④:强调要紧紧抓住制造业这个“牛身子”,紧盯重点企业,突出辩证思维的整体性,科学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重点突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的经济部署没有违反矛盾律的要求,④正确。故本题选B。7.B【详解】根据题意,“历史的逻辑决定了人类社会将一直向前发展”中的“逻辑”意思指事物发展的规律。A:该项中的“逻辑”是指“逻辑学”这门学科,与题干不符,A不选。B:该项中“逻辑”一词是指“规律”,与题意吻合,B正确。C:该项中的“逻辑”是指“道理”、“思维方法”的意思,与题意不符,C不选。D:该项中的“逻辑”是指“逻辑规律与规则”,与题意不符,D不选。故本题选B。8.D【详解】①③:美国的做法违反了矛盾律,而没有违反排中律,也没有违反同一律,①③不符合题意。②④:“美方高喊要回归多边主义,实际上却在搞封闭排他的俱乐部”,可见美国的做法违反了矛盾律,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错误,美国的做法是自相矛盾的,其实质是推行霸权主义,②④正确。故本题选D。9.B【详解】B:“××精灵,今天下雨吗?”“今天不下雨,中雨转小雨。”违反了“A是非A”原则,犯了两可的错误,违反了矛盾律的思维的一致性要求,B符合题意。AC:同一律是思维的确定性要求,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AC不合题意。D:思维具有能动性。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能动性是思维的特点,不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D排除。故本题选B。10.D【详解】AC: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小明去年是大学生与现在是教师并不存在矛盾关系,不涉及矛盾律,AC均不符合题意。BD: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强调思想自身同一,而不是把每一事物都看作是永远同一、永久不变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题目中小明身份变化是在不同时间发生的,B说法错误,D正确。故本题选D。11.C【详解】①:“逻辑”并不是指某种观点或某种主张,①错误。②③: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②③正确。④: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其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霸权主义的逻辑并不是从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④错误。故本题选C。12.D【详解】ABC: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而不是“论辩、前提、结论”,ABC不选。D: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D正确。故本题选D。13.C【详解】②④:有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判断和判断才能相互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世界上本身不存在什么真正的矛盾”。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把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对立起来,否认了逻辑矛盾是辩证矛盾的主观映象,用逻辑矛盾否认辩证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②④正确。①③:题干是把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对立起来,不承认逻辑矛盾是辩证矛盾的反映,而不是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混为一谈,①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14.B【详解】“逻辑太重要了,逻辑混乱的文章别人看不懂,不讲逻辑的人别人懒得理。”这里的“逻辑”是逻辑规律与规则。B:由以上分析可知,B应选。ACD:由以上分析可知,ACD不选。故本题选B。15.A【详解】A:依题意知,学科逻辑就是学科知识所反映的事物演化的逻辑。“物理学的逻辑就是从宇宙大爆炸之初基本粒子的形成到使光线弯曲的天体引力的演化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客观规律,A正确。BC:“逻辑规律与规则、思维方法”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学科逻辑中的“逻辑”,BC不选。D:学科逻辑中的“逻辑”指的是客观规律,而不是带有主观性的“理论、观点”,D排除。故本题选A。16.A【详解】A:同一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时间变化,小蔡的身份发生变化,符合同一律的要求,A入选。BCD:三项都是对题干中论断的误判,BCD排除。故本题选A。17.D【详解】ABC:题干中张老师和赵老师的推测的逻辑形式分别是“如果P则Q”和“P并且非Q”,互相矛盾,根据矛盾律和排中律,其中必有一个推测成立且只有一个成立,另一个不成立。又由“四位老师中只有一人的推测成立”的条件可知,李老师和王老师的推测均不成立,即事实上余涌考上了清华。由“余涌考上清华”,并不能得到赵老师的话成立,因为还不能确定“方宁考不上清华”是真的,A、B、C均不成立,故ABC不选。D:如果方宁考上了清华,再加上前面推出的“余涌考上了清华”,则张老师的推测成立,故D入选。故本题选D。18.C【详解】ABCD: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论断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李四先回答“谁说我不常看《新闻联播》?”是说自己常看《新闻联播》,从而否定自己不常看《新闻联播》;而他接着回答“我并不是说我常看《新闻联播》”是说自己不常看《新闻联播》,从而否定自己常看《新闻联播》。由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基本内容可知,李四的回答互相否定的内容不能同时为真也不能同时为假,所以李四的回答既违反了矛盾律,又违反了排中律。C正确,排除ABD。故本题选C。19.A【详解】A: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发展,这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规律,因此题干中的“逻辑”指的是规律,故A入选。BCD: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BCD不选。故本题选A。20.B【详解】ABCD:在逻辑判断中,论证主体要满足同一律,即论证主体要一致。这段文字的论证主体是民间艺术,而ACD项的主体都不是民间艺术,选项B符合题意,故B入选,排除ACD。故本题选B。21.(1)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罪犯是乙。(2)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则罪犯是甲。【分析】考点考查:矛盾律、排中律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科学精神【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为“请问罪犯是谁?”,需调用《逻辑与思维》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可联系“矛盾律”的知识作答,矛盾律说明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中必有一假。“丁是罪犯”和“盗钻石的不是我”这两句话具有矛盾关系,必有一假,而“乙于五天前找人卖钻石”这一判断是真,则乙说了假话,乙是罪犯。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为“罪犯又是谁?”,需要调用《逻辑与思维》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可联系“排中律”的知识作答,排中律要求必有一真,不能同假,“丁是罪犯”和“盗钻石的不是我”具有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则“:我不是罪犯”和“乙于五天前找人卖钻石”则为假,则甲是罪犯。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2.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性,不能转移论题。于女士跟老张讨论的是自己为什么会摔倒的问题,老张却转移论题讨论狗撞击的部位问题,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②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老张说哪怕就是自己有责任,也是狗的责任,不是我的责任,前后说法不一,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分析】背景素材:老张和于女士的纠纷考点考查:同一律、矛盾律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综合调用《逻辑与思维》的有关知识,分析老张的观点不能成立的理由。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于女士:我本是正常驾驶电动车,我为什么会摔倒?是被老张家冲出的狗撞击而摔倒。老张:我家的狗撞击的是车,没有撞击于女士→可联系教材同一律知识;关键词②:哪怕就是我有责任,也是狗的责任,不是我的责任→可联系教材矛盾律知识;23.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在同一思维的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材料中吴某认为军粮符合生产国的卫生标准,也就符合了我国的卫生标准,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分析】背景素材:食品安全民事纠纷考点考查:逻辑思维基本要求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逻辑与思维”的有关知识,分析吴某观点的错误。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吴某认为军粮符合生产国的卫生标准,也就符合了我国的卫生标准→可联系同一律的相关知识。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以及材料信息相结合。24.不正确。“损害”包括经济、健康、名誉等方面的损失,与“经济损失”不是同一个概念,该照相馆老板言论把不同概念当作同一个概念来使用,违反了逻辑思维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分析】背景素材:肖像权民事侵权的逻辑思考考点考查:同一律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逻辑与思维》的有关知识,分析老板的言论。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只有给对方造成损害,才需要赔偿,你又没有经济损失,凭什么要我赔偿→可联系给对方“造成损害”,包括经济、名誉、健康等多方面,“损害”不等于“经济损害”,老板将二者混为一谈,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