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姓名: 单位: 课时课题:第六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课【内容标准】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活动建议:讨论和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情况。【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描述碳循环的过程,提高综合分析与口头表达能力。2.通过对资料一和资料二的分析,认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提高资料分析的能力。3.通过比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的观点。【评价设计】1、通过对碳循环示意图的分析,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学生认识参与碳循环的生理过程。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资料一和资料二,提炼得出物质循环的特点。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联系和区别,得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统一的整体的观点。【教学过程】目标一:描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学习活动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65页,完成以下填空并熟练记忆。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 从无机环境开始,经 、 和 ,又回到 ,就完成了一个循环过程,我们称之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什么?评价标准:能通过阅读课本正确填写以上问题,字体工整,填写准确。(优秀+3分,良好+2分,一般+1分)评价方式:同桌互评学习活动二: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带着下列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66页“观察思考”展开讨论。(1)碳进入生产者的途径什么?(2)碳在生物体之间的传递途径是什么?(3)碳进入大气的途径有哪些?(4)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循环形式是什么?(5)碳在碳在生物体之间的传递形式是什么 (6)能将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成分是什么?(7)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生物体内的碳元素最终来源于哪里?评价标准:能正确回答以上7个问题,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有条理的、清晰的描述碳循环的过程。(优秀+3分,良好+2分,一般+1分)评价方式:组内互评训练反馈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各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表示植物体内的能量流向动物 B.③表示植物的吸收作用C.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 D.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生物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可表示一条食物链B.②③④可表示呼吸作用C.甲表示生产者,它能够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D.丙是消费者,它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促进作用迁移应用:温室效应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解决“温室效应” ?目标二: 分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学习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资料一和资料二,讨论物质循环的特点资料一:地球上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碳和许多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资料二:南极地区从未施用过DDT,但我国南极考察队却从企鹅体内测到一定浓度的DDT。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评价标准:能用条理清晰、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优秀+3分,良好+2分,一般+1分)目标三:描述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联系和区别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64页能量流动示意图与66页碳循环示意图,讨论解决问题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异同点是什么?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有什么联系?评价标准:能结合以上资料分析概括异同点和联系,语言清晰条理,声音响亮。(优秀+3分,良好+2分,一般+1分)评价方式:组长评在课本上列表格比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异同和联系。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不同点相同点联系【当堂达标】1.下列诗句或谚语中体现出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是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B.穿花蛱螺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C.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D,黄雀在后2.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的特点是A.周而复始 B.单向流动 C.逐级递减 D.逐级增加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和物质都能完全循环B.物质循环,部分能量向下传递C.能量和物质都完全消失D.能量循环,大多数物质消失了4.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B.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是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的C.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即使遭到严重破坏,也能较快恢复D.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5.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全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碳在无机环境与各种生物之间以 的形式进行循环。(2)图中的①是指 (填生理过程),完成过程①的生物是 。(3)图中缺少的一个箭头是从 到 。(4)近些年全球气候呈现变暖的趋势,这与图中 (填序号)过程加强有关。(5)低碳生活意味着低成本、低消耗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提倡的。从低碳生活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多吃 食物。A.甲 B.乙 C.丙 D.丁6.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对秸秆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在此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共包含 条食物链。蛇能获得最多能量的食物链是 。(2)家畜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 营养级。(3)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食用菌属于 。(4)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从 开始。一般情况下,随着营养级的升高,生物的数量越来越少,这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若制止人们捕杀蛇,发现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试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原理是:该举措可以 。评价标准:全部答对,能正确、条理清晰的解析全部题目。(优秀+3分,良好+2分,一般+1分)评价方式:自评【板书设计】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第二课时概念:碳循环:特点:周而复始、全球性联系和区别:【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