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材质的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材质的美》属于“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材质通常是指物体的材料与质感。世界上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特质,材质之美不仅体现在其自身的肌理、硬度等物理性质上,更通过材质本身的特点赋予了艺术品更高的内在精神之美。本课引导学生从材质的角度欣赏艺术品,为学生提供了于造型、色彩之外全新的审美视角,为今后欣赏雕塑、建筑等立体造型艺术奠定了基础。学情分析本课面向的是四年级学生。随着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他们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已经日趋成熟,经过三年对各学科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修辞性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学生对材质的了解却较匮乏,缺少专门的引导和知识的积累。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以往的造型、色彩表现能力,在课堂上适度的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从材质的角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指导,激发学生专注于对作品材质的欣赏,从对不同材质给人的感觉中升华,完成从感觉到感受的提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尽可能地采用多种组织形式,创造情境,以丰富的体验活动打开学生心灵的审美之门,从而使学生在原有意识邢台的基础上,发掘心灵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以欣赏材质的眼光,有意识的观察生活,分析不同的材质的特点,进而感受、体验材质的美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发现和感受不同材质的特点,体会不同材质给人的不同美感,学会从材质的角度欣赏艺术品。2.过程与方法:通过触摸、观察、分析、比较、尝试等多种方式,了解不同材质在艺术作品中的意义,以及材质本身的独特美感。能够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对材质之美的感受。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从材质的角度欣赏艺术作品,从而体会材质的美。树立材质价值意识,关注材质、关注生活本身最原始的美。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从材质的角度分析艺术作品,感受其美感,并能用普通材质完成艺术品的创作。教学难点理解不同材质的美,能用美术语言或文字从材质的角度评述艺术作品。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项目活动、问题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直接讲授法。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用具PPT课件、木材、石材、布料、吸管。教学过程一、摸宝探密,新课导入PPT出示鉴宝图片。师:同学们请看图中的两位先生,他们一个人拿着放大镜再仔细端详一块陶瓷碎片,另一个把花瓶翻了过来看着花瓶的瓶底出神,你们知道这两位先生在干嘛吗?生: 我觉得他们手里拿着的肯定是文物,他们在看这个文物值多少钱。师:那换句话来说,他们是在鉴宝,你们同不同意我的说法呢?生:同意。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四件“宝物”,想请各位同学也来帮我鉴定鉴定,看看这都是什么宝物。提前准备好四个袋子,分别放入布料、木块、石头和铁块。请四位同学上台手伸进袋子触摸,不能看,一边摸一边形容自己摸到的感觉,沉或者轻、粗糙或者光滑、柔软或者坚硬,其余同学根据台上四位同学的描述来猜袋子的物品是什么。出示四样物体。师:这四样东西从美术的角度都被称为——材质,但从大家的神态我可以判断出来,你们好像对我的四样“宝贝”很失望啊,这明明都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甚至有的都是垃圾桶里的东西,老师为什么说这些东西是宝贝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四课《材质的美》。出示课题。(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材质,感受材质的特征,并且抛出问题“为什么老师要说材质是宝贝呢?”作为线索,贯穿整节课。)二、对比欣赏,感受分析师:说道材质,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材质,我们使用的桌椅板凳是材质、建造教室的一砖一瓦是材质、我们衣服上的一针一线也是材质,我们平时在欣赏艺术品的时候,往往会被它们的造型、功能所吸引,而冷落或忽视了光彩背后最朴实的材质的美感,今天我们就走进材质的世界,来看看材质到底有多美。1.首先我要带领大家穿越到一个神秘的国度。PPT播放埃及金字塔提问一:这是什么?答:埃及金字塔。提问二:你对金字塔有什么了解?答:神秘、法老的陵墓、原始、巨大……提问三:它的材质是什么?答:石材。提问四:石材给你什么感受?答:原始、沧桑、坚硬、破败……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不同词汇,并深入体会不同的情感表现。2.离开神秘的埃及,伴随着悠扬的圆舞曲我们来到了欧洲的浪漫之都——巴黎,巴黎的卢浮宫是世界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之一,这里是卢浮宫的入口,也是一座金字塔。师: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了,这个人名叫贝聿铭,也就是这座金字塔的设计师,他是一位中国人,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众所周知,卢浮宫有镇馆三宝,分别是《蒙娜丽莎》、《胜利女神像》、《断臂的维纳斯》,而在1989年贝聿铭设计并修建了卢浮宫金字塔之后评论家们认为它的艺术价值超过了《胜利女神像》从而代替他成为了卢浮宫的新三宝。提问一:这座金字塔和埃及金字塔有什么不同?答:材质不同,这座金字塔的材质是不锈钢和玻璃。提问二:你对这座金字塔有什么感受 答:现代……提问三:同样都是金字塔,对比一下,你更喜欢那座?说说你的理由。答:我比较喜欢……反映了古代与现代的时代差异,沧桑与精致的反差……引导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认识材质的特点以及给人的艺术感受,通过对比欣赏相同主题不同材质的金字塔,使学生充分体会材质的差异给人带来的不同美感。通过近距离的得细节照片,使学生深入感受材质的美。)三、小组讨论,巩固知识材质的美不仅体现在庞大雄伟的建筑诗篇中,在工艺大师灵巧的双手中,也体现了材质精致之美的一面。师:离开了埃及和法国,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到我们的课本中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五件以“马”为原型不同材质的艺术作品,小组讨论后,完成以下连线题。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更多词汇,并深入体会不同的情感表现。(设计意图:以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对书上作品的欣赏和评述,巩固所学知识。此环节对于教师而言,考查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而言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考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取长补短,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四、学生创作,深入探索通过对以上艺术品的欣赏,我们发现,即使同一主题,不同的的材质给我们的感受也截然不同。看来,材质的美还真是丰富多彩。师:“马”是我们中国人喜欢的艺术形象,如果给你不同的材质让你做一匹马,你能做出不一样的感觉吗?请各位同学打开你面前的材料箱,以小组为单位,用所提供的材质把你们组的“马”粘贴完整,并将作品右下角的“作品鉴定书”填写完整。准备四块不同底色的木板,事先在木板上勾画好“马”的轮廓,给四个小组准备的材质分别是:①木块、②石子、③碎布、④彩色吸管。(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材质表现同一主题的艺术创作,从理论基础升华到实践操作,学生在合作动手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了材质所带来的不一样的美,从而达到本节课的目标。)五、作品点评,深度思考学生展示作品,并宣读“作品鉴定书”。学生间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着重突出材质的特征。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材质之美的深度思考。师:我们这节课上到这里,也就接近尾声了,那让我我再一次来提出我们课前那个让人疑惑的问题,在上课前,我为什么要说这些破烂是宝贝呢?这次有人知道了吗?生:这些东西虽然看起来都是破烂,但是学过这节课之后我知道了,这东西都是不同的材质,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美,只要经过艺术家的巧手改变一下,个个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设计意图:通过点评学生汇报,提炼词句,鼓励学生做出欣赏评述。将课前问题再次提出,前后呼应,加深学生对“材质的美”的理解。)六、拓展知识,升华联想我们班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一块普通的小石头,都是一样的平凡,但是若干年后,有些石头成为了恢宏的雕塑,有的石头成为了精美的艺术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欣赏了不同的材质的艺术品,不仅掌握了从材质入手,了解艺术品的方法,更应该体会到,原来平凡的材质,通过打磨、雕琢,都能够成为艺术品。我们也一样,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也能成就我们不平凡的艺术人生。(设计意图:由材质的朴素,延伸到个人的平凡,但不甘于平庸,成就美好的艺术人生。)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本课程可以从新课程概念开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要立场,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学生特别快乐,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全面健康发展。首先让学生知道并发现这个多彩的世界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学会欣赏艺术作品的巧妙运用材料,体验它的意义,所以尽量使用不同的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二,让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相互爱,反映团队意识,识别不同材料的日常生活,将表达不同的材料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改善美的感觉,表达美的能力。本节课轻松,快乐,幽默,有趣,充满智慧。小组合作的的艺术创作形式,能让艺术真正融入孩子的情感世界,让爱在教室里闪耀,意图感受到他们的喜悦,愤怒,坏,音乐,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物质作品的意识。我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使学生在现代,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在教学中我注重教学艺术,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想象,想象,体验,理解,理解,积极和丰富的人格学习,智力的发展,学生通过讨论,沟通,积极参与,深化理解,经验情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我可以继续强调的材料给人的感觉,有意识的物质和艺术作品的主题,风格,学生都很容易接受。总之,本节重点介绍了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抓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情感,学生带来的情况,使学生的内心感受和教学设计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