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练习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 根据课文默写。
①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论语》十二章)
②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⑤“_______,_______”正是“舍生取义”生死观的真情表白。(文天祥《过零丁洋》)
⑥实现理想难免遇到挫折,但我们坚信“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答案】 ①. 于我如浮云 ②. 峨眉山月半轮秋 ③. 雪上空留马行处 ④. 独怆然而涕下 ⑤. 人生自古谁无死 ⑥.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⑦.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⑧.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易错字的书写:峨眉、怆、涕、汗青、沧。
2. 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梦想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有人放弃向往已久的大学,只因心底藏着一个军人梦。他们不怕吃苦,不会低头,miè视一切困难。有人身在闹市,心怀舞蹈梦。虔诚的心使时间都静止了。面对过往行人奇怪的目光,他不屑置biàn,依然专注的跳着。每一个追梦的人,都自带光芒;每一段追梦之路,都有景色相伴。
(1)给加点字注音。
虔诚( )
(2)看拼音,写汉字。
①miè( )视 ②不屑置biàn( )
(3)“一蹴而就”的“就”与下面选项中哪个“就”字意思相同( )
A. 避难就易 B. 功成名就 C. 束手就擒 D. 就地取材
【答案】(1)qián
(2) ①. 蔑 ②. 辩 (3)B
【解析】
【小问1详解】
虔诚,qián chéng,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小问2详解】
蔑视,miè shì,小看,轻视,轻蔑鄙视。
不屑置辩,bù xiè zhì biàn,意思是认为不值得分辩。
【小问3详解】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就:完成。
A.避难就易,意思是躲开难的,去找容易的做。就:凑近;靠近;
B.功成名就,意思是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就:完成;
C.束手就擒,意思是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就:被;受;
D.就地取材,在本地方找取原材料。就:随;
故选B。
3.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如今我们进入了一个智能时代。
②而人工智能也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③与此同时,有关人工智能的各种话题也日益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一个领域。
④从之前引发关注的AI作画到最近爆火的ChatGPT,这背后都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应用形式。
⑤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的各种应用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⑥虽然有时候我们并未察觉。
A. ①⑥⑤②③④ B. ①②⑥⑤③④ C. ④①②⑥⑤③ D. ④①⑥⑤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阅读文段可知,注意围绕“智能时代”进行叙述。①句“如今我们进入了一个智能时代”引出话题,应为首句;②句“而人工智能也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承接上文,介绍人工智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应为第二句;⑥句“虽然有时候我们并未察觉”承接上文,说明有时候并未察觉到这种影响,应为第三句;⑤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的各种应用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与⑥句构成转折关系,应为第四句;③句“与此同时,有关人工智能的各种话题也日益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一个领域”介绍人工智能的受关注度,应为第五句;④句“从之前引发关注的AI作画到最近爆火的ChatGPT,这背后都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应用形式”进一步介绍人工智能的应用形式,收束全段,应为尾句。正确顺序为:①②⑥⑤③④;
故选B。
4.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外桃源”的故事出自《桃花源记》,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
B. 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尊君,是对自己父亲的尊称。
C.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左迁”指“贬官”。
D. “山河表里潼关路”中的“山河”指的是现在的“华山”和“黄河”。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故选B。
综合性学习。
5. 某中学开展“书香悦读”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筹备组针对学校各媒介阅读情况作了调查,提供了一张柱状图,请你据此得出一个结论。
结论:____________
(2)【任务二】小明同学是学校公认的“书香少年”,文学社想对他进行一次釆访报道,请一起拟写釆访提纲。
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5月26日中午,学校二楼图书阅览室
采访对象 X年级X班“书香少年”小明
采访目的 了解小明成为“书香少年”原因
采访方式 深度访谈,照片拍摄
采访用具 纸、笔、相机或手机
采访问题 ①你还记得是什么促使你爱上阅读的?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3)【任务三】请为文学社所撰写的新闻拟一则标题。
答:_____________
【答案】(1)两年来,该校学生各媒介综合阅读持续高涨,其中图书阅读和数字化阅读备受青睐,但报纸、期刊阅读持续走低。
(2) ①. 你是如何安排时间进行阅读的? ②. 阅读给你带来了哪些明显变化?
(3)示例:深度抵近,探寻“书香少年”成功秘诀
【解析】
【小问1详解】
考查从图表中得出结论。
看图可知,近两年来,代表着这所学校各媒介综合阅读率的两个柱形最高,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可得结论:两年来,该校学生各媒介综合阅读持续高涨。
看图可知,代表着图书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的柱形相对于其他媒介阅读率的柱形明显要高。可得结论:图书阅读和数字化阅读备受青睐。
看图可知,代表着报纸和期刊阅读率的柱形最低,可得结论:报纸、期刊阅读持续走低。
综合表述即可。
【小问2详解】
考查设计采访问题。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你是怎样制定阅读计划的?哪一本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小问3详解】
考查拟写新闻标题,开放类试题,结合任务二中的“小明同学是学校公认的“书香少年”,文学社想对他进行一次釆访报道”拟写即可。如:“书香少年是如何炼成的?”
二、阅读与赏析(63分)
(一)(10分)
6.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鲁智深在五台山寺中,不觉搅了四五个月。时遇初冬天气,智深久静思动。当日晴明得好,智深穿了皂布直裰,系了鸦青绦,换了僧鞋,大踏步走出山门来,信步行到半山亭子上,坐在鹅项懒凳上,寻思道:“俺往常好酒好肉每日不离口,如今教洒家做了和尚,饿得干瘪了。这早晚怎地得些酒来吃也好。”正想酒哩,只见远远的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山来。智深道:
“问你买酒吃。”那汉子见是和尚,挑了担桶便走。智深赶下亭子来,双手拿住扁拍,只一脚,那汉子做一堆蹲在地下,半日起不得。无移时,两大桶洒吃了一桶。
只说鲁智深在亭子坐了半日,酒却上来。把皂直裰褪膊下来,把两只袖子缠在腰里,露出脊背上的花绣来,搧着两个膀子上山来。两个门子拦住鲁智深,便喝到:“你是佛家弟子,如何噇得烂醉了上山来!但凡和尚破戒吃酒,绝打四十竹篦,赶出寺去。你快下山吧,饶你几下竹篦。”鲁智深睁起双眼,骂道:“直娘贼!你两个要打洒家,俺便和你厮打!”监寺听得门子报说,叫起老郎、火工、直厅轿夫三二十人,各执白木棍棒,从西廊下抢出来,却好迎着智深。智深望见,大吼了一声,却似嘴边起了个霹雳,大踏步抢入来。一拳,一脚,打开亮槅,三二十人都赶得没路。长老听得,急引了三五个侍者直来廊下,喝道:“智深不得无礼!”智深虽酒醉,却认得是长老。撇了棒,向前来打个问讯,指着廊下对长老道:“智深吃了两碗酒,又不曾撩拨他们,他众人又引人来打洒家。”长老道:“你看我面,快去睡了,明日却说。”鲁智深道:“俺不看长老面,洒家直打死你那几个秃驴!”长老叫侍者扶智深到禅床上,扑地便倒了,齁齁地睡了。
(选自《水浒传》“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有删改)
(1)“鲁智深在五台山寺中,不觉搅了四五个月”中的“搅”非常传神。根据选文内容,说说“搅”的具体表现。
(2)选段中鲁智深的表现与救翠莲拳打镇关西时截然不同,请结合情节揣摩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及作者这么写的用意。
(3)人无完人,人身上总是长、短处并存。请你从《西游记》《水浒传》中任选一人,说说你在他身上的取和舍。
【答案】(1)鲁智深搅乱了寺庙清规,私出山门,下山抢酒喝,还对五台山寺僧众大打出手。
(2)一是因为鲁智深性格使然,本是洒脱不拘小节之人,寺庙的清规戒律怎压的住他的本性,他喝酒打人是早晚的事;二是身份变化形成的地位落差使然,之前是提辖,是官,现在是和尚,而且是底层的和尚,身份变化带来的压抑需要排解。作者这样写,无非想表明鲁智深也是个活生生的一个人,他不是圣人,不是完人,而是普通人。
(3)示例:我选择鲁达。我要学习鲁达身上大度磊落,豪爽仗义,粗中有细,有勇有谋,但我不学他不守规矩,随便打人。
【解析】
【小问1详解】
考查概括事件。
根据首段中“智深穿了皂布直裰,系了鸦青绦,换了僧鞋,大踏步走出山门来”和第二段中的“智深赶下亭子来,双手拿住扁拍,只一脚,那汉子做一堆蹲在地下,半日起不得。无移时,两大桶洒吃了一桶”可得:鲁智深搅乱了寺庙清规,私出山门,下山抢酒喝。
根据第三段中“监寺听得门子报说,叫起老郎、火工、直厅轿夫三二十人,各执白木棍棒,从西廊下抢出来,却好迎着智深。智深望见,大吼了一声,却似嘴边起了个霹雳,大踏步抢入来。一拳,一脚,打开亮槅,三二十人都赶得没路”可得:对五台山寺僧众大打出手。
【小问2详解】
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原因之一是鲁智深本身性格使然。他本是洒脱不拘小节之人。如,在酒楼上他向李忠借钱给金氏父女做盘缠。只是嫌李忠拿钱太少就把钱丢还给他,根本不考虑李忠的颜面。像这样的人,怎么能受寺庙的清规戒律的约束呢?他私自下山饮酒,酒后痛打众僧是早晚的事。
原因之二是他以前在经略府做提辖,是一名军官。现在在五台山做和尚,而且是最底层的和尚。身份带来的心理上的落差让他内心压抑,这种压抑需要排解,正好众僧来触他的霉头,当然就是一番痛打了。
作者这样写,使鲁智深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他也有普通人的想法与性情,也会冲动,也会犯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圣人。
【小问3详解】
考查名著人物。开放类试题,从《西游记》《水浒传》中任选一人,言之成理即可。如:我选择孙悟空。我要学习悟空身上的机智聪敏,忠诚果断,志向坚定,但我不学习他的桀骜不驯,不服约束。
(二)(15分)
倪敬,字汝敬,无锡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擢御史。景泰初,畿辅饥,命出视。请蠲(juān)田租,户部持不可。再疏争,竟得请。巡按山西。时有入粟补官令,敬奏罢之。戍将侵饷者,悉按治,豪猾敛迹。再按福建。时议将复银冶,敬未行,抗疏论,得寝。既至,奏罢诸司器物滥取于民者。镇守内臣戴细保贪横,敬列其罪以闻。帝召细保还,命敬捕治其党,吏民相庆。代还,留家四月,逮治,寻复职。
六年七月,以时多灾异,偕同官吴江盛昶、江阴杜宥、芜湖黄让、安福罗俊、固始汪清上言:“府库之财,不宜无故而予;游观之事,不宜非时而行。曩以斋僧,屡出帑金易米,不知栉风沐雨之边卒,趋事急公之贫民,又何以济之?近闻造龙舟,作燕室,营缮日增,嬉游不少,非所以养圣躬也。章纶、钟同直言见忤,幽锢逾年,非所以昭圣德也。愿罢桑门之供,辍宴佚之娱,止兴作之役,宽直臣之囚。”帝得疏不怿,下之礼部。部臣称其忠爱。帝报闻,然意终不释。未几,诏都御史萧维祯考察其属,谕令去之。御史罢黜者十六人,而敬等预焉;皆谪为典史,敬得广西宜山。英宗复辟,诏皆授知县,安远侯柳溥器敬,西征,请以自随,改都督府都事。逾年师还,卒。士类惜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
7.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寻复职(不久) B. 曩以斋僧(先前)
C. 曩以斋僧(素食) D. 帝得疏不怿(高兴)
8.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时多灾异”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去以六月息者也 B. 以其境过清 C. 以塞忠谏之路 D. 皆以美于徐公
9. 翻译下列句子。
(1)既至,奏罢诸司器物滥取于民者。
(2)章纶、钟同直言见忤,幽锢逾年,非所以昭圣德也。
10. 文中的倪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其特点。
【答案】7. C 8. B
9. (1)(倪敬)到了以后,上奏罢免从百姓处滥取器物的官员。
(2)章纶、钟同直言被忤,幽禁多年,这不是用来彰显圣德的方法。
10. 是个正直敢言,刚正不阿,体恤百姓,忠君爱民的人。
【解析】
【7题详解】
考查词语释义。
C.句意:以前为了斋僧。斋:舍饭给僧人。
故选C。
【8题详解】
考查一词多义
例句中的“以”是介词,因为的意思。
A.介词,凭借;
B.介词,因为;
C.连词,以致;
D.动词,认为;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既至,到了以后;罢,罢免;于,从;者,……的官员。
(2)忤,不顺从;幽锢,囚禁;逾年,多年;非,不是;所以,用来;昭,彰显。
【10题详解】
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请蠲田租,户部持不可。再疏争,竟得请”“镇守内臣戴细保贪横,敬列其罪以闻”可知,他是一个正直敢言的人。
根据“以时多灾异,偕同官吴江盛昶、江阴杜宥、芜湖黄让、安福罗俊、固始汪清上言:‘府库之财……愿罢桑门之供,辍宴佚之娱,止兴作之役,宽直臣之囚。’”可知,他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
根据“既至,奏罢诸司器物滥取于民者”“不知栉风沐雨之边卒,趋事急公之贫民,又何以济之”可知,他是一个体恤百姓的人。
根据“帝得疏不怿,下之礼部。部臣称其忠爱”可知,他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倪敬,字汝敬,无锡人。是正统十三年的进士。升为御史。景泰初年,京畿闹饥荒,皇帝使他外出巡视。他请求减免田租,户部认为不可以。他再次上疏力争,最终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他巡按山西,当时有入粟补官令,倪敬上奏请求停止这条命令。守边的将领侵占军饷,都依法惩治,豪强狡猾之辈都有所收敛。再巡按附件。当时有人讨论恢复银子的冶炼,倪敬没有施行,上疏争论,最后没有施行。(倪敬)到了以后,上奏罢免从百姓处滥取器物的官员。镇守内臣戴细保贪污蛮横,倪敬罗列他的罪状报告了皇帝,皇帝把细保召回,命令倪敬逮捕他的同党,官吏和人民互相庆祝。后来重新被召回朝廷任职,在家里四个月,逮捕惩治不法之人,不久官复原职。
六年七月,因为当时多用灾变异相,与官吴江盛昶、江阴杜宥、芜湖黄让、安福罗俊、固始汪清一起上书说:“府库里的财宝,不应该无故给别人;游玩观赏之事,不应该不按时机而行。以前为了斋僧,多次拿出国库里的钱买米,不知道那些栉风沐雨的守边士卒,忙于生活的贫民,又用什么来救济他们呢?最近听说制造龙舟,建造燕室,营造修缮越来越多,嬉戏游乐不少,这不是用来修养圣上身体的行为。章纶、钟同因为直言而被囚禁了数年,这不是显示圣德的行为。希望停止对于僧人的供奉,停止宴饮之乐,停止兴作的劳役,宽恕那些被囚禁的直言大臣。”皇帝看到后非常不高兴,下发到礼部。礼部的大臣认为倪敬忠君爱国。皇帝批答了,然而心里终究不能释怀。不久,皇帝命令都御史萧维祯考察他的僚属,下令让他离开。御史罢黜的有十六人,而倪敬等人首先被罢黜,都被贬为典史。倪敬到了广西宜山。英宗复辟以后,下令授予为知县,安远侯柳溥器重倪敬,西征的时候,请求让倪敬跟随,改任都督府都事。过了一年班师回来,去世了。士卒为他可惜。
(三)(8分)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①
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②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 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③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④。
【注】①这首诗作于元丰六年(1083),当时苏轼被贬黄州。②苏轼家居临皋时有《南堂》五首,其四云:“山家为割千房蜜,稚子新畦五亩蔬。”③东风:喻指当时的皇帝宋神宗。④“暗香先返玉梅魂”化用唐代诗人韩堡《湖南梅花一冬再发偶题于花援》“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意指梅的花朵通体如玉,第二次开放的梅花好比魂的返回。
11. 首联点明了家的位置,突出其____的自然特点,为写颔联、颈联的相关内容作了____。
12. 本诗与写于同年的《记承天寺夜游》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1. ①. 山环水绕 ②. 铺垫
12. 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返回朝廷、为国出力的愿望“长与东风约今日”中的“东风”暗指将诗人贬到黄州的宋神宗,表达出诗人希望得到国君重新起用之意;“暗香先返玉梅魂”则是借梅花二度开放,表达自己被贬后希望能再度返回朝廷的愿望。《记承天寺夜游》则表达了苏轼遭贬的悲凉和逆境中的旷达(豁达等近义词均可)。从夜不成寐、无人共赏月色等可以看出遭贬的悲凉,从悠然步于中庭、自谓“闲人”等可以看出其逆境中的旷达。
【解析】
【11题详解】
考查词句赏析。
首联意为:乱山环绕我的住所,江水侵袭我的屋门,长久以来我居住在淮南尽头荒远的小村。“乱山环合”“水侵门”“淮南尽处”, 写出了苏轼住处的环境特点:乱山环抱,江水侵门,荒远偏僻。为颔联和颈联抒发自己的归隐之志的相关内容作了铺垫。
【12题详解】
考查比较阅读。
本诗颔联,“五亩渐成终者计,九重新扫旧巢痕”,意为:置下五亩薄田终老此地的计划逐渐形成,朝廷新政扫除我昔日窠巢不留一点旧痕。诗人被贬谪到黄州,官制改革使其更失去了返回朝廷的信心,于是置办的田地渐渐成为他终老的依托,他说自己终老,显然是因政治失意被贬思念后,他渐渐有了终老于黄州的打算,表达出诗人打算归隐的出世想法。尾联,“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意为:很久以前我就与东风作好了今天的约定,当美丽的梅花再度开放,我将重返朝廷。诗人再次又说自己早已与春风约定,梅花也再度开放,希望自己能被君王再度起用的入世进取,委婉表示重回朝廷的期待之情。作者虽说要终老黄州,但还忘不了朝廷,这反映了诗人出世入世的矛盾纠结。总之,诗人既有因政治失意而生归隐之心,又有希望得到君王的顾念而能重返朝廷的期待,所以他的情感是矛盾的。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
(四)
陕北土窑洞
朱文杰
①陕北民居的建筑形式就是窑洞,在土崖上挖一个上圆下方的洞,即称之为窑洞。这也是平常所说的掘土而居。
②由于黄土本身具有胶结和直立不塌落的性质,得天独厚的黄土资源造就了当地百姓以窑洞为居所的这种居住形式。窑洞简单易建、节省材料、坚固耐用,且冬暖夏凉,千百年来,更成了黄土地上人们居住的首选。
③窑洞一般为拱顶式,因为拱顶式的构筑符合力学原理,顶部压力一分为二,分至两侧,重心稳定,具有极强的稳固性。拱顶式窑洞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不仅体现了传统思想里天圆地方的理念,同时更重要的是门洞处高高的圆拱加上高窗,在冬天的时候可以使阳光进一步深入到窑洞的内侧。通常三孔、五孔成一组,很少有四孔、六孔,意在回避“四六不成材"的俗语。如实在不行,只能修成四孔,则在中间挖一象征性小窑,加上装饰性的图案,形成五孔窑。
④窑洞主要分为两种形式,靠崖式窑洞和砖石窑洞(独立式窑洞),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一般城市里以砖石窑居多,而农村则多是土窑或石料接口土窑为主。选址主要是避湿就干,避低就高,避阴就阳。
⑤在县城周围,人口集中的乡镇,一般窑洞建筑相对集中,选一块相对平坦的源顶,以院落为单元,或以成排连成线,沿地形变化,依坡随势,窑上叠窑,下层窑顶为上层前庭,向上呈现,形成三四层台阶式分布。陕北县城里,居民窑洞最多最稠密的地方,窑洞密密层层,鳞次栉比,有人曾喻为:如挂在云雾中的洞天神府。入夜,各窑灯火齐明,远望之如西式楼房,给人以雄浑壮美的感受。
⑥陕北窑洞的窗户十分讲究,分为天窗、坑窗、门窗、斜窗四种。门内靠窗盘炕,好朝外通烟囱,出烟快,一般常见的窑洞里的炕,一头都连着一个灶台,平时便在这里烧火做饭。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所以冬天炕上十分暖和。窗户上边烟囱,窗户底下炕洞,有利于窑洞空气流通。另外靠窗盘炕采光好,尤其是天冷时,利于儿童在小炕桌上读书写字,妇女在热炕上剪纸做针线活。
⑦窗户是整个窑洞的门脸,也是窑洞最漂亮、最美观的部分。窗户可以由木格拼成各种美丽精致的图案,加上有红色的窗花贴在窗户玻璃上,非常抢眼。如果窑洞外窑檐下挂着一串串火红的辣椒和金黄的苞谷棒,那就更为靓丽啦。陕北窑洞村落形成的特异的“田园风光"情趣让人感受到,这些如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颗颗明珠似的土窑洞,在苍凉、壮阔的背景中化单调呆板为神奇。
⑧虽然旧式的窑洞正一天天离我们而去,但作为人类掘土而居的一种生存记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遗存,陕北民居的土窑洞如一颗颗光灿灿的明珠,将永远闪亮在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历史深处。
13. 根据文意概括说明陕北土窑采用洞拱顶式设计的原因。
14. 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13. ①符合力学原理,具有稳固性;②体现传统思想里天圆地方的理念;③圆拱加上高窗,可使阳光深入窑洞内侧。
14. 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陕北土窑洞形式多样、用料因地制宜的特点。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文章第③段“窑洞一般为拱顶式,因为拱顶式的构筑符合力学原理,顶部压力一分为二,分至两侧,重心稳定,具有极强的稳固性”可知,陕北土窑采用洞拱顶式设计的原因第一个是:符合力学原理,并且具有极强的稳固性;根据文章第③段“拱顶式窑洞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不仅体现了传统思想里天圆地方的理念,同时更重要的是门洞处高高的圆拱加上高窗,在冬天的时候可以使阳光进一步深入到窑洞的内侧”可知,第二和第三方面的原因在于体现传统思想里天圆地方的理念以及圆拱加上高窗,可使阳光深入窑洞内侧。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通过关键词“窑洞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可知,运用的是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窑洞分为靠崖式窑洞和砖石窑洞(独立式窑洞)这两种形式,其中靠崖式窑洞又有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由此可见,陕北窑洞形式多样。“一般城市里以砖石窑居多,而农村则多是土窑或石料接口土窑为主。选址主要是避湿就干,避低就高,避阴就阳”,由此可见,用料因地制宜。因此,这段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陕北土窑洞形式多样、用料因地制宜的特点。
(五)(6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
薛小荣
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应该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即城市发展的“和合”之美。“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精髓,最早出现在《国语·郑语》,其意主要“天地与我为一”。
②从生态文明发展的角度,城市发展的“和合”之美,就是指人、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就城镇化进程而言,就是人、制度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城市之美,既不在于高耸林立的万千广厦,也不在于浮华喧嚣的享乐生活,而在于城市为生活于其中的人提供了可以安放身心的归宿之地。这是城市持续发展的精神之源。
③中国社会早已从板结一块的计划经济社会走向由市场进行资源调节的市场经济社会,由此带来的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的深刻裂变就是从熟悉的乡土社会转变成为陌生人社会。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使社会公众的社会角色从“身份”转向“契约”、从“单位人”转向“社会人”,伴随着社会流动的加大和社会群体的分化,中国开始进入“陌生人社会”。正如弗里德曼所描述的:“当我们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或陌生人威胁我们,如罪犯……”
④这一深刻社会关系变化以及由此而来的情感体验,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人与城市的关系。从生态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人与城市的关系,可以说,城市是人的精神的物质载体,人是城市涵养的活的灵魂。离开了人对城市的精神归宿,城市就只能成为漂泊者的精神孤岛。因此,城市的发展必须要有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从顶层设计、制度创设和城市管理等各个方面着力改善,营造“心泰身宁”的城市大美之处。
④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而不能走以前先向前发展,再回头治理的模式。我们更需要的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思维和顶层设计。中国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数亿农民转化为城镇人口会释放更大的市场需求。中国推进城镇化,其目的是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化进程中牵涉其中的是千千万万即将离开土地的农民。农民的意见很简单,只要能够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幸福水平就可以。如果城镇化带来的只是简单地住宅迁移和劳作方式转变,而对现实和未来的生活没有长远的保障和持续发展,那么,这样的城镇化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要避免和解决城镇化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城里”与“城外”的对话,以达成社会共识,完善社会政策。这既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要求,又是培育城市“和合”之美的社会基石。
(选自薛小荣《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制度与环培》,有删改)
15. 结合文意,说说“城市之美”美在哪里,其依据是什么。
16.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重新审视人与城市的关系,我们才能应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及其带来的情感体验。
B. 从生态文明的发展角度看,城市是人的物质的精神载体,人是城市涵养的活的灵魂。
C. 以人为本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离开了人的精神归宿,城市只能是漂泊者的精神孤岛。
D. 只有从顶层设计、制度创设和城市管理等各方面着力改善,才能营造城市的大美之处。
【答案】15. 城市之美,美在为生活于其中的人提供可以安放身心的归宿之地。因为从生态文明发展的角度,城市之美,就是指人、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就城镇化进程而言,就是人、制度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②段中的“从生态文明发展的角度,城市发展的‘和合’之美,就是指人、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就城镇化进程而言,就是人、制度与环境的和谐关系”“而在于城市为生活于其中的人提供了可以安放身心的归宿之地”可得:市之美,美在为生活于其中的人提供可以安放身心的归宿之地。因为从生态文明发展的角度,城市之美,就是指人、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就城镇化进程而言,就是人、制度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16题详解】
考查辨析信息。
B.根据第④段中的“从生态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人与城市的关系,可以说,城市是人的精神的物质载体,人是城市涵养的活的灵魂”可知,本项“城市是人的物质的精神载体”有误。故选B。
(六)(18分)
绝代勇将张自忠
张秋铧
①1940年5月23日,10万军民聚集在湖北宜昌城内外,为一位殉国的将军送行。就在前一天,将军的灵柩被抢运到宜昌,本想用汽车将将军的灵柩运到长江码头,然后乘船溯江前往重庆安葬,但宜昌的军民不肯,坚持要用十里长街相送、人工抬棺材的方式,送将军走完这抗日战场上的最后一程。
②这是一位连最残酷的敌手、凶暴成性的日军,都为之脱帽致敬的绝代勇将:在湖北战场上壮烈殉国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上将张自忠将军——二战时期,盟军军衔最高的阵亡将领。战火仍在延续,日军的飞机反复在宜昌城上空盘旋,随时有轰炸人群的可能,但10万军民不为所动,依然坚持哀送将军。日军似乎也很配合,尽管战机几次低空盘旋,但他们并未轰炸送葬的队伍。
③那是1929年,张自忠升任西北军第六师师长,有一次一个营长侵吞士兵存款,张自忠查实后,立即集合全师干部,当众责打了这个营长200军棍,并撤职镣押。张自忠经常在深夜巡视士兵寝室,帮士兵盖被子。每逢星期天,他还经常拿钱和吃喝的物品,给军队里受伤的士兵。平日里,他和士兵们穿着一样的军服,吃着一样的大锅饭。为了磨炼官兵的意志,他在冰天雪地里自己带头脱掉大衣,要士兵们跟着他一起进行雪地行军训练。由此,张自忠的部队以“将不畏死,兵不惜命”而著称。
④1937年,在卢沟桥抗战后,二十九军决定战略转移离开北平,军长宋哲元在撤退之际,要求第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留下担任北平市长与日军进行周旋。外界并不知张自忠奉了密令留下,当时国内的报纸,纷纷责骂张自忠是无耻汉奸,将其称为“张逆自忠”;为了洗刷这个罪名,张自忠秘密潜逃离开日军监控,南下向蒋介石汇报北平战守经过。
⑤1938年返回部队后,张自忠面对部队官兵痛哭失声:“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乃与大家共寻死所!”
⑥1940年,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退守重庆,日军为了进攻重庆,连续进攻襄阳、鄂西一带。
⑦5月1日,张自忠亲笔给三十三集团军的各部队和将领写信昭告:“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⑧5月16日,日军获悉国民党军队有高级将领正在南瓜店一带指挥作战,随即调集飞机和重兵,猛烈轰炸我方阵地,三十三集团军属下的七十四师主力弹药将尽,部队电话询问张自忠可否先行退却,张自忠回答道:“现在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正是军人杀敌报国之时,子弹打完了,要用刺刀杀,刺刀断了,要用拳头打,用牙齿咬。”
⑨上午11时许,三十三集团军的警卫团阵地被日军突破,激战到中午时,张自忠手下的2000多官兵几乎全部战亡,他身边仅剩下几十名警卫人员,将士们也仍然誓死保卫着他,并一面高喊;“司令快走,司令快走!”张自忠的副官马孝堂,向来救援的国民党军队讲述着:“总司令猛然前扑,旋又立起,右肩后流血了!很显然是被炮弹碎片炸伤了。到了十里长山,还在指挥,接着左臂也在流血!但是总司令仍然站在那里,怒目圆睁,大声呼喊着,指挥着。”“他的腿上也流了血,血湿透了袜脚。我见总司令突然向后一歪,右胸就往外喷血,总司令脱了上衣军装,让我给他裹伤,血如泉涌。我刚包扎完,敌人就一窝蜂上来了!”对于张自忠将军的阵亡过程,侵华日军在《231联队史》中也有记载:“第四分队的藤冈一等兵端着刺刀向敌方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站起来,眼睛死死盯住藤冈。当冲到距这个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三米的距离时,藤冈从他射出来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了原地。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他的脸上微微出现了难受的表情。此时,藤冈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心起来,倾全身之力,举起管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这个高大身躯再也支持不住了,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
⑩噩耗传开后,蒋介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回张自忠将军的尸体,最终经增援的38师官兵浴血奋战,张自忠的遗体被抢运回后方,因此也就有了宜昌十万军民为将军送行的感人场面。“一战于肥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终换得马革裹尸还!”毛泽东为张自忠题词:“尽忠报国”。
(节选自《捍疆卫士张自忠》,有删改)
1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部分写宜昌军民十里哀送张自忠将军的场面,渲染了一种悲恸的气氛,表达了抗战军民对这位爱国将领的崇敬之情。
B. 文章在构思上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先写张自忠将军战死疆场,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再写主人公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故事。
C. “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乃与大家共寻死所!”这句话表达了张自忠将军誓死报国,与国家民族共存亡的决心。
D. 国共两党的领导人都对张自忠将军的一生作了高度的评价,毛泽东则着重于褒扬其爱国主义精神。
18. 说说作者第⑦段前用“年”叙事,而后改用“日”叙事的用意。
19. 请结合文章分析张自忠将军的形象特点。
20. 文章中对张自忠将军阵亡过程叙述,既有其副官的叙述,又有日军的记载,二者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案】17. B 18. 第⑦段前主要讲述张自忠将军的经历,讲的都是主要事件,叙事从容;而后讲述的殉难经过,讲的主要是细节,都发生在较短时间,叙事比较紧迫。由此也可以反映出战事的急迫及将军的英勇。
19. ①爱国。心系国难,多次表达杀敌报国的愿望和决心。②英勇。如指挥军队抗日,视死如归。③治军严明。如惩治侵吞士兵存款的营长。④关爱士兵。如深夜给士兵盖被子,常拿钱和物品给受伤的士兵。⑤忍辱负重。如留守北平,背负汉奸骂名。
20. 不同:①叙述角度不同。张自忠将军的副官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而日军是以第三人称叙述的。②侧重点不同。副官马孝堂的叙述着重于张自忠将军流血牺牲的具体过程,而日军的叙述着重于表现张自忠将军临死前的威严眼光和高大身躯。
作用:①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敌我两方叙述同情节,增加故事的可信度。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敌我两方的叙述多角度地展示了人物英勇无畏的精神。
【解析】
【17题详解】
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
B.本文运用倒叙手法,首段记叙了十万军民自发为张自忠将军送行的场面,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再写主人公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故事。
故选B。
【18题详解】
考查语段分析。
本文前两段记叙了十万军民自发送行张自忠将军的场面。第③段记叙张自忠将军带兵的特点,第④段记叙张自忠奉命留在北平担任市长的经历。第⑤段记叙张自忠回到部队后向士兵们说的话,这些都是他的经历,都是主要事件。以年来叙事,比较从容。
第⑦段以后讲述张自忠殉难的经历。主要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了张自忠将军英勇就义的经过,发生在5月16日这一天之内,所以叙事比较紧迫,更能表现出战事的紧张和张自忠的英勇。
【19题详解】
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第⑤段中的“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乃与大家共寻死所”,第⑦段中的“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可得:爱国。
根据第⑨段中的“总司令猛然前扑,旋又立起,右肩后流血了!很显然是被炮弹碎片炸伤了。到了十里长山,还在指挥,接着左臂也在流血!但是总司令仍然站在那里,怒目圆睁,大声呼喊着,指挥着”可得:英勇。
根据第③段中的“有一次一个营长侵吞士兵存款,张自忠查实后,立即集合全师干部,当众责打了这个营长200军棍,并撤职镣押”可得:治军严明。根据“张自忠经常在深夜巡视士兵寝室,帮士兵盖被子。每逢星期天,他还经常拿钱和吃喝的物品,给军队里受伤的士兵”可得:关爱士兵。
根据第④段中的“外界并不知张自忠奉了密令留下,当时国内的报纸,纷纷责骂张自忠是无耻汉奸,将其称为‘张逆自忠’”可得:忍辱负重。
【20题详解】
考查叙述角度。
第⑨段中的“总司令猛然前扑,旋又立起,右肩后流血了!很显然是被炮弹碎片炸伤了。到了十里长山,还在指挥,接着左臂也在流血!但是总司令仍然站在那里,怒目圆睁,大声呼喊着,指挥着”“他的腿上也流了血,血湿透了袜脚。我见总司令突然向后一歪,右胸就往外喷血,总司令脱了上衣军装,让我给他裹伤,血如泉涌。我刚包扎完,敌人就一窝蜂上来了”是张自忠将军的副官以第一人称叙述的。着重于再现张自忠流血具体过程。
本段中的“第四分队的藤冈一等兵端着刺刀向敌方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藤冈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心起来,倾全身之力,举起管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这个高大身躯再也支持不住了,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是侵华日军在《231联队史》中关于此事的记载。着重表现了张自忠身躯的高大和临死前的目光。
张自忠将军的副官是“我”,日军的记载是“敌”,从敌我两个角度来叙述相同的情节,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与可信度。副官的叙述表现了张自忠将军流血牺牲的过程,日军的记载则侧重于张将军的身躯和目光,从而多角度的展示了张将军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他勇敢无畏的精神。
三、作文(60分)
21. 按要求作文。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是啊,如果我们有双发现美的眼睛,即便是平凡、枯燥的生活,一人一物,一颦一笑,一言一语,哪怕是内心极其微小的一次感动,又何尝不是美呢?!
请以“那一瞬间最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写作;(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例文:
那一瞬间最美
  虽然这件事过去很久很久了,但是,它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头,令我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星期四的下午,天阴沉沉的,见不到一缕阳光,看样子会下一场倾盆大雨。路上的行人都攥紧手中的雨伞,加快脚步,匆匆地往家赶。我正从校门口出来,一看到阴暗的天,就不住地加快了脚步。可是,走到一半时,还是下雨了。风呼呼地吹着把我的伞吹到了一边,顽皮的雨滴们纷纷蹦到我的身上。这糟糕的天气,我心想。万般无奈之下,我不得不推开一旁一间甜品店门,走进去点了食物,静待雨停,好让我回家。
我慢慢地吃着盘子里的蛋糕。不经意间,我瞥见角落里的一对母子。他们的衣着打扮略显老旧,显得与周围人格格不入,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小男孩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一杯用玻璃杯装着的汽水。也许在别人看来,他们点的少了一些,但小男孩依旧十分开心。他一会儿小心翼翼地吸几口汽水,一会儿又把汽水向那位母亲推了推,许是想让母亲也尝尝吧。母亲笑着摇摇头,把汽水推了回去。
不一会儿,母亲见小男孩把汽水喝完了,便会心地笑了,眼里满含慈爱。这时母亲从口袋掏出一把皱巴巴的零钱,给小男孩买了一块可口的草莓蛋糕。小男孩把蛋糕推到母亲面前,执意让母亲先吃,母亲只得挖了一小块奶油放进嘴里。小男孩见了,笑成了一朵花。蛋糕就这样一点儿一点儿地少了,母亲看着小男孩,脸上露出了宠爱的笑容。终于蛋糕吃完了,他们手拉手走出了店门。不知什么时候,雨停了,蛋糕也吃完了。我坐在椅子上,回想着刚刚的那一幕,静静地思考着……我突然回想起来,那一瞬间,他们的笑容是那样的美……
良久,我站起身,推开门,走了出去。抬头望望天,发现大雨后的天真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作文题目“那一瞬间最美”,它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最美”,另一个是“瞬间”。“美”要求文章立意选材一定要积极、健康、向上。结合引导语中的“即便是平凡、枯燥的生活,一人一物,一颦一笑,一言一语,哪怕是内心极其微小的一次感动,又何尝不是美呢?!”可以看出,“最美”可以指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指某种情感或精神;“瞬间”要求作文写的是在一个极短时间内感受到的“美”,它给你怎样的吸引力,如何震撼到你。总之,要表现出瞬间的“美”给人的强烈感觉,从而表现生活之美。本文适合写成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也可以写成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也可以写成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
第二,选材构思:选材上,可以写自然界的各种美,可以写民风民俗之美,可以写新闻中、现实生活中某种精神之美、意志之美……注意写记叙文时,可以写成镜头似的:不必像写一般记叙文那样,人、事、时、地各种要素俱全,记叙得十分完整;入题要快,要很快切入所写的中心;“瞬间”人或景物所呈现的美的情态要写得具体,写细致,写完即可收笔。作文时写出“瞬间”的内涵,是文章成功的关键,在那个“瞬间”里发生的事情对我们有什么触动,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积极的意义。行文中要挖掘“美”的深层含义,展现出我们对身边事物或现象独特的关注与思考。因此作文要写细,让细节说话。可具体描写动作、神情、外貌、语言,极力渲染那一瞬间的美。要提炼主题,用议论和抒情的笔墨谈那一瞬间呈现出来的美的本质,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要写身边的事,抒发真情实感;切忌假大空。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练习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 根据课文默写。
①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论语》十二章)
②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⑤“_______,_______”正是“舍生取义”生死观的真情表白。(文天祥《过零丁洋》)
⑥实现理想难免遇到挫折,但我们坚信“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 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梦想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有人放弃向往已久的大学,只因心底藏着一个军人梦。他们不怕吃苦,不会低头,miè视一切困难。有人身在闹市,心怀舞蹈梦。虔诚的心使时间都静止了。面对过往行人奇怪的目光,他不屑置biàn,依然专注的跳着。每一个追梦的人,都自带光芒;每一段追梦之路,都有景色相伴。
(1)给加点字注音。
虔诚( )
(2)看拼音,写汉字。
①miè( )视 ②不屑置biàn( )
(3)“一蹴而就”“就”与下面选项中哪个“就”字意思相同( )
A. 避难就易 B. 功成名就 C. 束手就擒 D. 就地取材
3.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如今我们进入了一个智能时代。
②而人工智能也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③与此同时,有关人工智能的各种话题也日益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一个领域。
④从之前引发关注的AI作画到最近爆火的ChatGPT,这背后都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应用形式。
⑤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的各种应用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⑥虽然有时候我们并未察觉。
A. ①⑥⑤②③④ B. ①②⑥⑤③④ C. ④①②⑥⑤③ D. ④①⑥⑤②③
4.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外桃源”的故事出自《桃花源记》,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
B. 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尊君,是对自己父亲的尊称。
C.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左迁”指“贬官”。
D. “山河表里潼关路”中的“山河”指的是现在的“华山”和“黄河”。
综合性学习。
5. 某中学开展“书香悦读”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筹备组针对学校各媒介阅读情况作了调查,提供了一张柱状图,请你据此得出一个结论。
结论:____________
(2)【任务二】小明同学是学校公认的“书香少年”,文学社想对他进行一次釆访报道,请一起拟写釆访提纲。
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5月26日中午,学校二楼图书阅览室
采访对象 X年级X班“书香少年”小明
采访目的 了解小明成为“书香少年”原因
采访方式 深度访谈,照片拍摄
采访用具 纸、笔、相机或手机
采访问题 ①你还记得是什么促使你爱上阅读的?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3)【任务三】请为文学社所撰写的新闻拟一则标题。
答: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赏析(63分)
(一)(10分)
6.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鲁智深在五台山寺中,不觉搅了四五个月。时遇初冬天气,智深久静思动。当日晴明得好,智深穿了皂布直裰,系了鸦青绦,换了僧鞋,大踏步走出山门来,信步行到半山亭子上,坐在鹅项懒凳上,寻思道:“俺往常好酒好肉每日不离口,如今教洒家做了和尚,饿得干瘪了。这早晚怎地得些酒来吃也好。”正想酒哩,只见远远的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山来。智深道:
“问你买酒吃。”那汉子见是和尚,挑了担桶便走。智深赶下亭子来,双手拿住扁拍,只一脚,那汉子做一堆蹲在地下,半日起不得。无移时,两大桶洒吃了一桶。
只说鲁智深在亭子坐了半日,酒却上来。把皂直裰褪膊下来,把两只袖子缠在腰里,露出脊背上的花绣来,搧着两个膀子上山来。两个门子拦住鲁智深,便喝到:“你是佛家弟子,如何噇得烂醉了上山来!但凡和尚破戒吃酒,绝打四十竹篦,赶出寺去。你快下山吧,饶你几下竹篦。”鲁智深睁起双眼,骂道:“直娘贼!你两个要打洒家,俺便和你厮打!”监寺听得门子报说,叫起老郎、火工、直厅轿夫三二十人,各执白木棍棒,从西廊下抢出来,却好迎着智深。智深望见,大吼了一声,却似嘴边起了个霹雳,大踏步抢入来。一拳,一脚,打开亮槅,三二十人都赶得没路。长老听得,急引了三五个侍者直来廊下,喝道:“智深不得无礼!”智深虽酒醉,却认得是长老。撇了棒,向前来打个问讯,指着廊下对长老道:“智深吃了两碗酒,又不曾撩拨他们,他众人又引人来打洒家。”长老道:“你看我面,快去睡了,明日却说。”鲁智深道:“俺不看长老面,洒家直打死你那几个秃驴!”长老叫侍者扶智深到禅床上,扑地便倒了,齁齁地睡了。
(选自《水浒传》“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有删改)
(1)“鲁智深在五台山寺中,不觉搅了四五个月”中“搅”非常传神。根据选文内容,说说“搅”的具体表现。
(2)选段中鲁智深的表现与救翠莲拳打镇关西时截然不同,请结合情节揣摩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及作者这么写的用意。
(3)人无完人,人身上总是长、短处并存。请你从《西游记》《水浒传》中任选一人,说说你在他身上的取和舍。
(二)(15分)
倪敬,字汝敬,无锡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擢御史。景泰初,畿辅饥,命出视。请蠲(juān)田租,户部持不可。再疏争,竟得请。巡按山西。时有入粟补官令,敬奏罢之。戍将侵饷者,悉按治,豪猾敛迹。再按福建。时议将复银冶,敬未行,抗疏论,得寝。既至,奏罢诸司器物滥取于民者。镇守内臣戴细保贪横,敬列其罪以闻。帝召细保还,命敬捕治其党,吏民相庆。代还,留家四月,逮治,寻复职。
六年七月,以时多灾异,偕同官吴江盛昶、江阴杜宥、芜湖黄让、安福罗俊、固始汪清上言:“府库之财,不宜无故而予;游观之事,不宜非时而行。曩以斋僧,屡出帑金易米,不知栉风沐雨之边卒,趋事急公之贫民,又何以济之?近闻造龙舟,作燕室,营缮日增,嬉游不少,非所以养圣躬也。章纶、钟同直言见忤,幽锢逾年,非所以昭圣德也。愿罢桑门之供,辍宴佚之娱,止兴作之役,宽直臣之囚。”帝得疏不怿,下之礼部。部臣称其忠爱。帝报闻,然意终不释。未几,诏都御史萧维祯考察其属,谕令去之。御史罢黜者十六人,而敬等预焉;皆谪为典史,敬得广西宜山。英宗复辟,诏皆授知县,安远侯柳溥器敬,西征,请以自随,改都督府都事。逾年师还,卒。士类惜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
7.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寻复职(不久) B. 曩以斋僧(先前)
C. 曩以斋僧(素食) D. 帝得疏不怿(高兴)
8. 下列句中“以”与“以时多灾异”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去以六月息者也 B. 以其境过清 C. 以塞忠谏之路 D. 皆以美于徐公
9. 翻译下列句子。
(1)既至,奏罢诸司器物滥取于民者。
(2)章纶、钟同直言见忤,幽锢逾年,非所以昭圣德也。
10. 文中的倪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其特点。
(三)(8分)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①
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②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 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③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④。
【注】①这首诗作于元丰六年(1083),当时苏轼被贬黄州。②苏轼家居临皋时有《南堂》五首,其四云:“山家为割千房蜜,稚子新畦五亩蔬。”③东风:喻指当时的皇帝宋神宗。④“暗香先返玉梅魂”化用唐代诗人韩堡《湖南梅花一冬再发偶题于花援》“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意指梅的花朵通体如玉,第二次开放的梅花好比魂的返回。
11. 首联点明了家的位置,突出其____的自然特点,为写颔联、颈联的相关内容作了____。
12. 本诗与写于同年的《记承天寺夜游》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四)
陕北土窑洞
朱文杰
①陕北民居的建筑形式就是窑洞,在土崖上挖一个上圆下方的洞,即称之为窑洞。这也是平常所说的掘土而居。
②由于黄土本身具有胶结和直立不塌落的性质,得天独厚的黄土资源造就了当地百姓以窑洞为居所的这种居住形式。窑洞简单易建、节省材料、坚固耐用,且冬暖夏凉,千百年来,更成了黄土地上人们居住的首选。
③窑洞一般为拱顶式,因为拱顶式的构筑符合力学原理,顶部压力一分为二,分至两侧,重心稳定,具有极强的稳固性。拱顶式窑洞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不仅体现了传统思想里天圆地方的理念,同时更重要的是门洞处高高的圆拱加上高窗,在冬天的时候可以使阳光进一步深入到窑洞的内侧。通常三孔、五孔成一组,很少有四孔、六孔,意在回避“四六不成材"的俗语。如实在不行,只能修成四孔,则在中间挖一象征性小窑,加上装饰性的图案,形成五孔窑。
④窑洞主要分为两种形式,靠崖式窑洞和砖石窑洞(独立式窑洞),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一般城市里以砖石窑居多,而农村则多是土窑或石料接口土窑为主。选址主要是避湿就干,避低就高,避阴就阳。
⑤在县城周围,人口集中的乡镇,一般窑洞建筑相对集中,选一块相对平坦的源顶,以院落为单元,或以成排连成线,沿地形变化,依坡随势,窑上叠窑,下层窑顶为上层前庭,向上呈现,形成三四层台阶式分布。陕北县城里,居民窑洞最多最稠密的地方,窑洞密密层层,鳞次栉比,有人曾喻为:如挂在云雾中的洞天神府。入夜,各窑灯火齐明,远望之如西式楼房,给人以雄浑壮美的感受。
⑥陕北窑洞的窗户十分讲究,分为天窗、坑窗、门窗、斜窗四种。门内靠窗盘炕,好朝外通烟囱,出烟快,一般常见的窑洞里的炕,一头都连着一个灶台,平时便在这里烧火做饭。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所以冬天炕上十分暖和。窗户上边烟囱,窗户底下炕洞,有利于窑洞空气流通。另外靠窗盘炕采光好,尤其是天冷时,利于儿童在小炕桌上读书写字,妇女在热炕上剪纸做针线活。
⑦窗户是整个窑洞的门脸,也是窑洞最漂亮、最美观的部分。窗户可以由木格拼成各种美丽精致的图案,加上有红色的窗花贴在窗户玻璃上,非常抢眼。如果窑洞外窑檐下挂着一串串火红的辣椒和金黄的苞谷棒,那就更为靓丽啦。陕北窑洞村落形成的特异的“田园风光"情趣让人感受到,这些如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颗颗明珠似的土窑洞,在苍凉、壮阔的背景中化单调呆板为神奇。
⑧虽然旧式的窑洞正一天天离我们而去,但作为人类掘土而居的一种生存记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遗存,陕北民居的土窑洞如一颗颗光灿灿的明珠,将永远闪亮在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历史深处。
13. 根据文意概括说明陕北土窑采用洞拱顶式设计的原因。
14. 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五)(6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
薛小荣
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应该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即城市发展的“和合”之美。“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精髓,最早出现在《国语·郑语》,其意主要“天地与我为一”。
②从生态文明发展的角度,城市发展的“和合”之美,就是指人、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就城镇化进程而言,就是人、制度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城市之美,既不在于高耸林立的万千广厦,也不在于浮华喧嚣的享乐生活,而在于城市为生活于其中的人提供了可以安放身心的归宿之地。这是城市持续发展的精神之源。
③中国社会早已从板结一块的计划经济社会走向由市场进行资源调节的市场经济社会,由此带来的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的深刻裂变就是从熟悉的乡土社会转变成为陌生人社会。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使社会公众的社会角色从“身份”转向“契约”、从“单位人”转向“社会人”,伴随着社会流动的加大和社会群体的分化,中国开始进入“陌生人社会”。正如弗里德曼所描述的:“当我们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或陌生人威胁我们,如罪犯……”
④这一深刻社会关系变化以及由此而来的情感体验,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人与城市的关系。从生态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人与城市的关系,可以说,城市是人的精神的物质载体,人是城市涵养的活的灵魂。离开了人对城市的精神归宿,城市就只能成为漂泊者的精神孤岛。因此,城市的发展必须要有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从顶层设计、制度创设和城市管理等各个方面着力改善,营造“心泰身宁”的城市大美之处。
④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而不能走以前先向前发展,再回头治理的模式。我们更需要的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思维和顶层设计。中国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数亿农民转化为城镇人口会释放更大的市场需求。中国推进城镇化,其目的是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化进程中牵涉其中的是千千万万即将离开土地的农民。农民的意见很简单,只要能够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幸福水平就可以。如果城镇化带来的只是简单地住宅迁移和劳作方式转变,而对现实和未来的生活没有长远的保障和持续发展,那么,这样的城镇化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要避免和解决城镇化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城里”与“城外”的对话,以达成社会共识,完善社会政策。这既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要求,又是培育城市“和合”之美的社会基石。
(选自薛小荣《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制度与环培》,有删改)
15. 结合文意,说说“城市之美”美在哪里,其依据是什么。
16.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重新审视人与城市的关系,我们才能应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及其带来的情感体验。
B. 从生态文明的发展角度看,城市是人的物质的精神载体,人是城市涵养的活的灵魂。
C. 以人为本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离开了人的精神归宿,城市只能是漂泊者的精神孤岛。
D. 只有从顶层设计、制度创设和城市管理等各方面着力改善,才能营造城市的大美之处。
(六)(18分)
绝代勇将张自忠
张秋铧
①1940年5月23日,10万军民聚集在湖北宜昌城内外,为一位殉国的将军送行。就在前一天,将军的灵柩被抢运到宜昌,本想用汽车将将军的灵柩运到长江码头,然后乘船溯江前往重庆安葬,但宜昌的军民不肯,坚持要用十里长街相送、人工抬棺材的方式,送将军走完这抗日战场上的最后一程。
②这是一位连最残酷的敌手、凶暴成性的日军,都为之脱帽致敬的绝代勇将:在湖北战场上壮烈殉国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上将张自忠将军——二战时期,盟军军衔最高的阵亡将领。战火仍在延续,日军的飞机反复在宜昌城上空盘旋,随时有轰炸人群的可能,但10万军民不为所动,依然坚持哀送将军。日军似乎也很配合,尽管战机几次低空盘旋,但他们并未轰炸送葬的队伍。
③那是1929年,张自忠升任西北军第六师师长,有一次一个营长侵吞士兵存款,张自忠查实后,立即集合全师干部,当众责打了这个营长200军棍,并撤职镣押。张自忠经常在深夜巡视士兵寝室,帮士兵盖被子。每逢星期天,他还经常拿钱和吃喝的物品,给军队里受伤的士兵。平日里,他和士兵们穿着一样的军服,吃着一样的大锅饭。为了磨炼官兵的意志,他在冰天雪地里自己带头脱掉大衣,要士兵们跟着他一起进行雪地行军训练。由此,张自忠的部队以“将不畏死,兵不惜命”而著称。
④1937年,在卢沟桥抗战后,二十九军决定战略转移离开北平,军长宋哲元在撤退之际,要求第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留下担任北平市长与日军进行周旋。外界并不知张自忠奉了密令留下,当时国内的报纸,纷纷责骂张自忠是无耻汉奸,将其称为“张逆自忠”;为了洗刷这个罪名,张自忠秘密潜逃离开日军监控,南下向蒋介石汇报北平战守经过。
⑤1938年返回部队后,张自忠面对部队官兵痛哭失声:“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乃与大家共寻死所!”
⑥1940年,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退守重庆,日军为了进攻重庆,连续进攻襄阳、鄂西一带。
⑦5月1日,张自忠亲笔给三十三集团军的各部队和将领写信昭告:“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⑧5月16日,日军获悉国民党军队有高级将领正在南瓜店一带指挥作战,随即调集飞机和重兵,猛烈轰炸我方阵地,三十三集团军属下的七十四师主力弹药将尽,部队电话询问张自忠可否先行退却,张自忠回答道:“现在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正是军人杀敌报国之时,子弹打完了,要用刺刀杀,刺刀断了,要用拳头打,用牙齿咬。”
⑨上午11时许,三十三集团军的警卫团阵地被日军突破,激战到中午时,张自忠手下的2000多官兵几乎全部战亡,他身边仅剩下几十名警卫人员,将士们也仍然誓死保卫着他,并一面高喊;“司令快走,司令快走!”张自忠的副官马孝堂,向来救援的国民党军队讲述着:“总司令猛然前扑,旋又立起,右肩后流血了!很显然是被炮弹碎片炸伤了。到了十里长山,还在指挥,接着左臂也在流血!但是总司令仍然站在那里,怒目圆睁,大声呼喊着,指挥着。”“他的腿上也流了血,血湿透了袜脚。我见总司令突然向后一歪,右胸就往外喷血,总司令脱了上衣军装,让我给他裹伤,血如泉涌。我刚包扎完,敌人就一窝蜂上来了!”对于张自忠将军的阵亡过程,侵华日军在《231联队史》中也有记载:“第四分队的藤冈一等兵端着刺刀向敌方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站起来,眼睛死死盯住藤冈。当冲到距这个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三米的距离时,藤冈从他射出来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了原地。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他的脸上微微出现了难受的表情。此时,藤冈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心起来,倾全身之力,举起管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这个高大身躯再也支持不住了,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
⑩噩耗传开后,蒋介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回张自忠将军的尸体,最终经增援的38师官兵浴血奋战,张自忠的遗体被抢运回后方,因此也就有了宜昌十万军民为将军送行的感人场面。“一战于肥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终换得马革裹尸还!”毛泽东为张自忠题词:“尽忠报国”。
(节选自《捍疆卫士张自忠》,有删改)
1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部分写宜昌军民十里哀送张自忠将军的场面,渲染了一种悲恸的气氛,表达了抗战军民对这位爱国将领的崇敬之情。
B. 文章在构思上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先写张自忠将军战死疆场,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再写主人公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故事。
C. “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乃与大家共寻死所!”这句话表达了张自忠将军誓死报国,与国家民族共存亡的决心。
D. 国共两党的领导人都对张自忠将军的一生作了高度的评价,毛泽东则着重于褒扬其爱国主义精神。
18. 说说作者第⑦段前用“年”叙事,而后改用“日”叙事的用意。
19. 请结合文章分析张自忠将军形象特点。
20. 文章中对张自忠将军阵亡过程的叙述,既有其副官的叙述,又有日军的记载,二者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作用?
三、作文(60分)
21. 按要求作文。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是啊,如果我们有双发现美的眼睛,即便是平凡、枯燥的生活,一人一物,一颦一笑,一言一语,哪怕是内心极其微小的一次感动,又何尝不是美呢?!
请以“那一瞬间最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写作;(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