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复习资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复习资料

资源简介

高中语文部编版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复习资料
一、基本框架
1、人物关系
(1)荣宁二府关系(精简版)
红色是小说的重点人物,( )表示配偶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宁国公 贾演 贾代化 贾敷
贾敬 贾珍 贾蓉(秦可卿)
贾惜春
? ? 贾蔷父母 贾蔷
? ? 娄氏 贾菌
荣国公 贾源 贾代善 (贾母) 贾赦(邢夫人) 贾琏(王熙凤) 巧姐
贾迎春
贾琮
贾政(王夫人) 贾政(赵姨娘) 贾珠(李纨) 贾兰
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庶出)
贾环(庶出)
贾敏之大姐
贾敏之二姐
贾敏之三姐
贾敏(夫:林如海) 林黛玉
? ? ? 贾菖
? ? ? 贾菱
? ? 贾芸之父(西廊下五嫂子) 贾芸
? ? 周氏(后街上) 贾芹
? ? ? 贾荇
? ? ? 贾芷
(2)与贾宝玉 “有情”的人物
A 史湘云:史湘云开朗豪爽的性格,处处不计较,而同时有极富才情,读书作诗样样精通,深得宝玉的尊敬和欣赏,使得她自始至终都以一个宝玉的好发小,好朋友的形象呈现。史湘云是史家的千金,贾母的内侄孙女。父母在她还是襁褓中婴儿的时候就已经亡故,所以从小便是由叔叔婶婶养育。书中对史湘云的描写不多,但是可以推断,史湘云是贾宝玉孩童时期一个非常要好的玩伴。(两人都有一个麒麟,一阴一阳,正好配成一对。)
B 林黛玉:黛玉是宝玉的姑表妹,血缘关系本就是最近的,二人又从小一处吃、一处睡,自然比其他人亲近一层。另一方面,两人同极富才情。宝玉虽然不喜欢那些被“读坏了”的“正经书”,但他反感的只是仕途经济,对四书五经本身还是不反感的,各类杂书也看了不少,从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便可看出他一肚子的文章。林黛玉也是也富有才华。不仅善琴识谱,在文学方面更可谓大观园里的天才,海棠诗社的学霸。两人这样兴趣相投,平日自然不缺谈资。而与其他人最不同的是,林黛玉是唯一一个完全理解并支持宝玉的人。她明白宝玉对对仕途经济的厌恶、对那些迂腐的清客的讨厌,并且也支持宝玉对他心目中向往的世界的追求。可以说黛玉是唯一一位走进了宝玉精神世界的人。这种青梅竹马、耳鬓厮磨,这种知己和心有灵犀的感觉是宝玉和黛玉之间所独一无二的感情。(木石前盟)
C 薛宝钗:宝钗一出场就是在为进入皇宫而准备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已经历过家中由荣转衰的姑娘来说,宝玉不是他的第一选择。羞笼红麝串、宝玉挨打后的关心、坐在宝玉身边绣鸳鸯肚兜三个事件是否能读出宝钗对宝玉有情,一直存在不同见解,但是宝玉对宝钗并无知己之情。在父母之命、入宫落选、元春示意的因素影响下,宝钗只能顺从命运。高鹗续写的第九十七回中“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金玉良缘)
D 妙玉:妙玉与宝玉有一丝轻盈纯洁的爱恋之情。第四十一回中,有洁癖的妙玉嫌刘姥姥喝过一口的杯子太脏就打算了扔掉,但在给宝玉倒茶时却给了宝玉自己平时喝茶用的杯子。妙玉的判词里有一句“云空未必空”,暗示她尘世的情未完全断绝。她的判词里有一句“王孙公子叹无缘”,“王孙公子”就是是宝玉。第五十回,贾宝玉被罚去妙玉的栊翠庵讨一枝红梅。妙玉很孤僻,但贾宝玉却顺利地拿到。
E 晴雯(略)
F 袭人(略)
(2)太虚幻境里“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的归类
A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贾迎春、贾惜春、贾元春、贾探春、秦可卿、李纨、妙玉、贾巧姐
B金陵十二钗副册:(书中只写到了香菱,其余为推测)
香菱、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夏金桂、秋桐、小红、龄官、娇杏。
C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书中写到晴雯、袭人,其余为推测)
晴雯(情灵)、袭人(情切)、鸳鸯(情拒)、小红(情醒)、金钏(情烈)、紫鹃(情慧)、莺儿(情络)、麝月(情守)、司棋(情勇)、玉钏(情怨)、茜雪(情谅)、柳五儿(情失)
(3)四大家族关系
护官符:【贾】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史】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王】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薛】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联姻关系:“皆连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A 贾母是史家的,和史湘云的祖父是同辈亲戚,嫁给贾代善。
B 王夫人,和王子腾是同辈亲戚,嫁给贾政,是宝玉的母亲。
C 薛姨妈是王家的,和王夫人是同辈亲戚,嫁到薛家。
D 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侄女,嫁给贾琏,是贾赦和邢夫人的儿媳妇。
庇护关系:
A应天府的门子说“小的闻听老爷补升此任,亦系王府、贾府之力”。贾政只是一个五品员外郎,他托王子腾一起帮助贾雨村做了应天知府。
B 鲍二家的后来自缢身亡,贾琏也是派人去找了王子腾,王子腾派了仵作来料理这件事,才算完结了。
(4)以贾宝玉为核心的“差序格局”——中心:贾宝玉
往外第一层:贾母、贾赦、贾政、王夫人、贾珠、贾元春、贾兰、
往外第二层:贾探春、贾环//贾琏、贾迎春、贾琮
往外第三层:贾敬、贾珍、贾蓉、贾惜春//林黛玉//贾芸
往外第四层:王子腾、薛姨妈、王熙凤、史湘云、薛宝钗、薛蟠
往外第五层:贾蔷、贾菌//薛蝌、薛宝琴
(5)不同社会层次:代表皇权贵族阶层:贤德妃(元春)、北静王、南安太妃;代表一般封建贵族阶层:四大家族的主子们;代表平民阶层:冷子兴、周瑞家的女儿、贾家没落的后代;代表封建社会下层:贾家的奴仆、刘姥姥
2、艺术架构
(1)特征一:独创的网状式的整体结构
《红楼梦》的结构是长篇小说的网状式的整体结构,是长篇小说结构上的独特创造,虽然《金瓶梅》已开其端,但它毕竟还有“词话”的痕迹。至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更是从话本发展而来的。
《红楼梦》之前,《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西游记》《金瓶梅》是最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共同缺憾是长篇构思尚欠周密甚至仍嫌原始、粗糙;“三言”、唐传奇、《聊斋志异》则堪称成熟、细腻的短篇精品。曹雪芹独辟蹊径将长篇布局和短篇技巧结合起来。
《红楼梦》是真正的文人创作的长篇小说,它除了采用习惯的章回体外,一切故事结构和叙事方式都是崭新的创造,整个故事的叙事,行云流水,自然天成,真是“落花水面皆文章”。
A提纲挈领的一条主线
《红楼梦》小说主线和辅线的相结合,创造出无愧典范、“立意新,布局巧”的“天下古今有一无二之书”。
贾宝玉是荣国公嫡孙,是贾母的心头肉,贾妃的唯一胞弟。贾政寄予荣府希望,王夫人看做眼珠子,赵姨娘视为眼中钉。由此派生出一系列冲突,如嫂叔逢五鬼,宝玉挨打。因为贾母和元春双重呵护,贾宝玉以男儿之身进入大观园。大观园是群芳伊甸园,“系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玄境”,怡红院在大观园首屈一指。曹雪芹对怡红院有五次浓墨重写,第一次大观园题额,第二次贾芸入园,第三次刘姥姥醉卧,第四次平儿理妆,第五次怡红夜宴。宝玉的侍女晴雯和袭人,分别是黛玉和宝钗的影子,在第五回判词中占又副册前两位。可以说“贾宝玉为诸艳之冠,怡红院总一园之首”。
《红楼梦》前八十回可分为四部分:前十八回介绍宝、黛、钗、凤姐秦可卿;十九至四十一回写贾宝玉的叛逆思想和正统思想的冲突,宝黛爱情试探,兼写宝钗、湘云、袭人、妙玉、刘姥姥;四十二至七十二回宝黛心灵默契、黛钗猜忌消除,转写鸳鸯、香菱、晴雯、探春、尤氏姐妹;后十回写凤姐失宠,贾府衰败,查抄大观园,晴雯冤死,薛蟠错娶河东狮,迎春误嫁中山狼。
这四个部分都以不同方式和贾宝玉联系在一起,一些本不可能与宝玉有关的事,也必定到“玉兄”前“挂号”,如:鸳鸯向嫂子拒婚后进怡红院受抚慰,香菱在宝玉面前换石榴裙,尤三姐之死发生在柳湘莲向宝玉怒骂宁国府之后……
跟金陵十二钗乃至“情榜”六十钗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是贾宝玉;在《红楼梦》里做梦最多、做得最精彩、做梦做岀小说总纲的是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角;恰红院是红楼之梦的主舞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和薛宝钗的婚姻即《红楼梦》的情节坐标,贾府盛衰是“怀金悼玉”的底盘。
当确立了小说主线后,一部长达百万言的巨著如何做到主线清晰、脉络分明 曹雪芹有意识地多次对主线做提纲挈领:第一回《好了歌》及注,确定整部书的悲剧基调并做人物命运综述;第四回“护官符”提示四大家族“一损皆损,一荣皆荣”;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预示红楼女性命运;第十八回元春归省点的戏暗喻贾府命运,如“乞巧”伏元妃之死;第二十二回元宵灯谜暗点人物命运,如“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再次伏元春之死;第六十三回怡红夜宴,以人物所掣的花签交代红楼故事总结局,如“莫怨东风当自嗟”寓探春远嫁,“开到荼靡花事了”寓诸芳尽后麝月是宝玉身边的唯一侍女。每次主线提示都在布置后边情节的同时对小说主旨做反复咏叹。
B三条辅线
其一,“盛筵必散”正叙性辅线,是元春、凤姐为主的家族线索;
这条副线展示了贾府大厦倾颓的过程。由贾元春及其姐妹命运、王熙凤李家组成。表层线索是身兼支柱和蛀虫二职的王熙凤打理贾府。深层线索蕴含在贾元春身上——无论如何钟鸣鼎食的大臣都是只是皇帝的奴才:元春封妃才让贾府从世袭贵族变成皇亲国戚,带来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势;元春归省,直接导致大观园的出现,十二钗才有同台竞技的的舞台;元春夭亡,才有了贾府的抄家。元春是大树之根,才有“树倒猢狲散”,“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其二,穷通交替反讽性辅线,是花袭人、刘姥姥为主的社会线索;
相照于大人物的兴衰,小人物的命运很容易为读者忽视。《红楼梦》的《好了歌》里明确点出了“穷通交替”的思想。花袭人,昔日荣国府的家奴变成了后来贾宝玉的“孟尝君”;刘姥姥,昔日硬着头皮、厚着脸皮攀亲戚而后成为贾府正枝正脉的亲戚。刘姥姥的出现在三个重要的时间点上,一进荣国府,贾府权势熏天;二进荣国府,贾府豪华依旧却内囊已空;三进荣国府,贾府已被抄家。花袭人不仅串联起众多人物,参与前八十回诸多故事,更重要是她经历了由贴身丫鬟,到宝二爷准姨娘,到嫁给宝玉的好友蒋玉菡,到贾府败落之时养活主子的过程。我们也能在脂批透露的线索中得知贾芸和小红在宝玉落难时候给与救济。强弱势力发生了颠倒。
其三,演说归结小说并参与兴衰侧衬性辅线,是贾雨村、甄士隐的双重线索。
这条线一方面是起到了演说、归整整部小说叙事的作用,这是显性的,同时这条线也衬托出小说的主题。
甄士隐府上的小荣枯是贾府大荣枯的引线;由甄士隐带出的《好聊歌》是《红楼梦》主题的解读和延伸;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变成香菱又被变成秋菱,本身也是“金钗”故事之一。
贾雨村罢官做西宾成了甄宝玉和林黛玉的老师,受林如海之托送黛玉进府,成为贾府座上客又阶级复职,乱判葫芦案,与贾政正襟危坐地谈论诗文,对贾赦奉上强抢来的古扇……他先做冷子兴的听众,交代贾府人物关系,再跟贾府挂钩并专做釜底抽薪的勾当,对于贾家的败落也是推了一把力气。
(2)特征二:镶嵌式结构
脂砚斋写的第一回总评除去,顽石的神话是小说的引子,或者说序言。
甄士隐一家的遭遇起到一个“入话”的作用。甄士隐是当地的大户人家,因意外变故而家破人亡;甄士隐悟性极高,遭受不幸后大彻大悟、遁入空门。(话本小说中一种常见的“镶嵌结构”,每篇小说实际上有两个故事构成,第一个故事比较短小,相当于引子,当时成为“入话”,第二个故事才是小说正文。第一故事的价值是以提纲挈领的方式点明正文的题旨,使得读者在面对复杂丰富的情节时有一个微缩故事作为引导。)脂砚斋批语:“不出荣国大族,先写乡宦小家,从小至大,是此书章法。”还有太虚幻境是大观园的影子。
(3)特征三:局部的小故事也是“网络结构”
第七回线索虽然单一,但牵连繁多,这使它成为网络叙事的范例。
周瑞家的送走刘姥姥,去向王夫人汇报,而王夫人在薛姨妈处,于是场景转到梨香院。周瑞家的在里间等候时问候薛宝钗的病,听宝钗讲述和尚送的“冷香丸”奇异药方药引。周瑞家的回明刘姥姥之事后,薛姨妈托她送宫花,拿来宫花的小丫头是已改名为“香菱”的“英莲”。周瑞家的依次送给了正在下棋的迎春、探春;正在与小尼姑智能儿玩耍的惜春;送给了正在和贾琏睡午觉的王熙凤,最后是正在和宝玉玩的黛玉。描写了各人不同的反应。还插叙路上遇到了女儿,告知女婿冷子兴被人陷入官司之事,以及“三春”从贾母处挪至王夫人处居住的事,月例银子的事等。
送宫花本是一件小事,却前后关联牵引二十多个人物,上十件关系人物遭遇、性格、命运、家政的事情。而看似“闲笔”的交代实际上又和前后情节、人物性格命运形成呼应。
“冷香丸”具有对宝钗“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第八回)性格的象征意味。它与后文宝钗“淡极始知花更艳”的咏白海棠诗句(第37回),“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花签诗句(第63回)相呼应。所谓“海上仙方”所用各种花蕊,集鲜美之大成;所用节令之水,正应“安分随时”之意,宝钗性格正是外在美艳与内在顺应相结合的统一体。
在当时一切以“宫制”“内样”作社会风尚里,“宫花”自有其品级意义。但黛玉看重的似乎并不在此:“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 ”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支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其他人都表示道谢,这是常情也是礼貌,唯独她反应异常,呼应了前文只有她是“抛父进京都”投靠外府的外来者。周瑞家的确实是顺路走来,并无厚薄。何况前面交代因黛玉来,“三春”从贾母处挪至王夫人处,足见黛玉当时所受看重。黛玉是误会后的冷笑冷语和后面她在大观园中独有性格光彩和弱点形成了呼应。
二、主旨
1、《红楼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
小说描绘了贾府内部和外部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家族关系……描绘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极其真实、极其深刻,在读者面前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有学者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红楼梦》借情言政”等等是不恰当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红楼梦》的确存在这个层面的意蕴。
2、《红楼梦》悲剧性。不仅仅是大家族由盛到衰的悲剧,也不仅仅是钗黛两人爱情的悲剧,还在于一种审美理想必然要被毁灭的悲剧,或者说美的毁灭。
曹雪芹深受汤显祖的影响,其美学核心也是一个“情”字。他的审美理想也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曹雪芹在开头就说过“大旨谈情”。
曹雪芹虚构了一个“有情之天下”,这就是大观园。第六十二回湘云醉卧芍药,第六十三回怡红院群芳开夜宴……那是一个春天的世界,是美的世界、诗的世界、自由平等的世界,那里处处是对青春的健康的人性人情的赞美,对于少女的人生价值的肯定。但这样的“清净女儿之境”被恶浊世界(汤显祖所谓“有法之天下”)所包围,不断受到打击和摧残。在当时的社会,“情”是罪恶,“美”也是一种罪恶,所以大观园“悲凉之雾,遍被华林”(鲁迅语),很快就呈现出秋风肃杀、百卉凋零的残景。曹雪芹让这些少女一个个走向毁灭,震撼人心。脂砚斋说,《红楼梦》是“让天下人来哭这个‘情’字”。这是相较而言更深刻一层的悲剧性。
3、《红楼梦》处处渗透着作家曹雪芹对于整个人生哲学感悟。
《红楼梦》的人生感悟表现为互为联系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一个是对于命运的体验和感叹。读《红楼梦》,我们都会感受到小说中渗透着对人的有限生命和人民云的最深沉的伤感,整部小说充满着忧郁的调情调。正是这种忧郁的叹息,使得《红楼梦》弥漫着浓郁的诗意。
贾宝玉这个人物有神话背景,他是一颗女娲补天时候“被遗漏”的石头,他被天所抛弃,进入一个短暂、有限的人生中。宝玉在温柔富贵乡里是深受贾母疼爱的家族核心,但是他时常“闷闷的”,或突如其来地感到“厌倦”,感到“不自在”。即便在于姐妹们的温情和诗意的生活中,也仍然不能消除对于生命的忧虑感。他为自己设计了一个诗意的死亡仪式:他所钟爱的女儿们的眼泪化成大河,把他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地方,随风化了,这是便是他向往的“死的得时”。死亡让他摆脱短暂、有限、痛苦的人生,回到永恒。并且更为决绝的是后一句“再不托生为人”,宝玉曾有一偈,末尾是“无可云证,是立足境”,而黛玉给他续了两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化为青眼、随风吹散,就是这种干净的境界了。第五十八回,宝玉病了一阵子,病好了想去看黛玉,“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宝玉因想道: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到了红叶成荫子满枝了!因此仰望杏子不舍。他又联想到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杏儿结果、终生大事,在凡人看来正常的事情,甚至是喜悦的事情,在宝玉这里都是令人惆怅的,因为人在时间和无常的世事中是那么无力。在这种惆怅之中,宝玉又“不舍”,在这些细腻的感触中,宝玉和读者都在思考人生终极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三、某个角度的问题
问题1、人物形象鉴赏
(1)贾宝玉、林黛玉——历史转型时期的新人典型
宝玉是以往文学史上未曾有过的“新人”。宝玉的独特的反传统的得世界风气之先的思想,是任何旧小说、旧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所无法承载的,这是由他独特的超越思想所决定的。
林黛玉初看与传统规格有缘少女颇多相似,但是细读可以发现,她的孤零的身世、她的超前的思想、尖锐的个性、她的特殊的才华、冰雪聪明,她的风流姿容、稀世俊美,融于一身,是以往文学戏曲里独一无二的。这一对人物虽有独创性,但也没有脱离自己的特定时代和家庭土壤,宝玉有贵公子的生活做派和脾气,黛玉也带有官僚门第的千金小姐的气韵。于是这对人物成为历史转型时期的新人典型,但又不失历史真实。
(2)人物之间映衬之美
黛玉、宝钗之间相互映衬 湘云、妙玉之间相互映衬
贾宝玉、甄宝玉、甄士隐、蒋玉菡之间相互映衬 林黛玉、妙玉、龄官之间相互映衬
宝钗、袭人之间相互映衬
(3)多样复杂的人物形象
贾母、刘姥姥、王熙凤、史湘云、探春、贾政
(4)推测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
有较为一致的研究结论的:王熙凤、宝钗、袭人、贾芸、惜春
问题2、艺术特色
(1)品味日常生活描写所表现的丰富内涵
生活环境(庭院、房间、器物、名称)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暗含主旨
这类论文很多(刘姥姥看王熙凤的生活环境,贾母看薛宝钗的生活环境等等),暂且列一例: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秋爽斋布置格调高雅,室内陈设各名人法贴,数十方宝砚,插笔如林以及米芾和颜真卿的真迹。第三,大鼎、佛手、白玉比目磬这四样东西都不是普通物品,鼎代表宗庙传承之器;佛手代表福禄绵长。这些都折射出了探春大气,沉稳,志向高远的人格。
(2)鉴赏语言之美(人物个性之美、生活气息之美、古典诗词之美、含情的叙事语言之美)
四、《红楼梦》重要情节回顾
1、薛宝钗聪敏机智,行事大方,善于察言观色,审时度势。 林黛玉才高聪慧,多愁善感,心地善良,可惜不会表现。
2、“木石前盟”: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棵,得到赤霞宫神瑛侍者灌溉,修成形体,后来神瑛侍者要下凡,这绛珠仙子就打算也下凡同历尘缘。也就是“还泪”的故事。绛珠仙子就是黛玉,她要把眼泪还给宝玉(神瑛侍者)。(见第一回)
3、“宝黛初会”: 林黛玉别父进京都,初次见到贾宝玉,先是听见丫环笑道“宝玉来了”,之后宝玉近来,林黛玉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何以眼熟至此?”,宝玉先去见了他妈,有换了衣服,贾母叫他来见过“远客”,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又问黛玉读过什么书,名字是什么,有玉没有?听得黛玉说没有玉,便一时气恼,把玉摔在地上,引得大家慌乱不已。(见第三回)
4、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带着孙子板儿进荣国府想讨些钱,先找到以前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经她引见,见到了王熙凤,得了二十两银子,欢天喜地的回去了。(见第六回)
5、凤姐弄权铁槛寺:因秦可卿葬礼,凤姐和贾宝玉在铁槛寺歇息,老尼乘机求凤姐运用贾家权势帮长安府李衙内强娶张金哥。王熙凤要他出了三千两银子,后叫家丁来旺儿假托贾琏名义,修书一封,把此事办了。(见十五回)
6、元妃省亲: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可以回家省亲。贾家花了大把银子盖了省亲别院,待元妃省亲,元妃见了亲人,游了园子,题了匾额,又命宝玉和众姐妹做了诗,黛玉帮贾宝玉作了一首,得到元妃赞赏。(见十七回)
7、共读西厢:众人接元妃命搬进大观园(也就是省亲别院)居住,贾宝玉在沁芳闸看西厢,黛玉葬花经过,宝玉深知黛玉为人,与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越看越爱,看完后还默默记诵。宝玉用西厢中词句形容黛玉,引起黛玉生气,后又和好,两人一起葬了花。(见二十三回)
8、黛玉葬花:芒种时节,大观园中众姐妹祭花神,黛玉想起之前那天晚上去看宝玉时,晴雯没开门,一时感怀身世,于是有了千古传世的葬花之举,宝玉寻找黛玉,听到了《葬花吟》,一时痴了。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一情节,实在是美。(见二十七回)
9、宝玉挨打:忠顺王府遣人来见贾政说宝玉私藏了忠顺王爷的戏子蒋玉涵,引得贾政大怒,又赶上贾环向贾政告状说宝玉逼死了王夫人的丫环金钏,贾政气急,于是打了宝玉。(见三十三回)
10、建海棠诗社:贾政出远门,探春起了兴要建诗社,赶上贾芸送了两盆海棠花来,于是取名“海棠社”,各人都取一个别号,李纨主持,拈了“盆,魂,痕,昏”四字,门字韵,一炷香时间。众人对宝钗黛玉的诗谁更好难以决断,宝玉排末。(见三十七回)
11、众人笑态: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见到了贾母等一干大观园众人。也有了一个很著名的笑态情景: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见四十、四十一回)
12、香菱学诗:薛蟠被柳湘莲打了后远游做生意,香菱搬进大观园与宝钗同住,宝钗不肯教她作诗,她便求了黛玉。黛玉拿了一些自己勾划过的好的诗集给她看,给她讲作诗的道理,鼓励她讲读诗的心得,并叫她做了诗来给她看。做了两首都不满意,后天天想着作诗,于梦中得了一首,得到黛玉赞赏,正式邀请她进诗社。(见第四十八回)这是我认为书中最体现黛玉之乐于助人的情节。
13、探春理家:王熙凤小月,身子病弱,交与探春、宝钗、李纨三人理家,比凤姐在时还厉害。赶上赵姨娘兄弟死了,探春公私分明,不为亲人多给银子,引得赵姨娘大怒。之后裁度众人月例,把园子包给众仆妇,引得众人交口称赞,探春的理家理念得到了具体实施。(见五十五、五十六回)
14、抄检大观园:风波起因于晴雯叫宝玉装病,说被园内黑影吓着了,贾母动怒,后傻大姐无意中捡了绣春囊,邢夫人得到后交给了王夫人,王夫人质问凤姐,后经王善宝家的挑唆,起了抄检的念头,并把晴雯赶出了大观园。夜里抄检园子,导致司棋被赶,入画无辜受累,尤氏和惜春大动口角。大观园顿生没落之感。(见七十三、七十四回)
15、迎春误嫁:迎春之父贾赦贪图钱财,不顾贾政劝说,把迎春嫁给恶霸孙绍祖,迎春受尽孙绍祖欺凌打骂,苦不堪言,后病死。(见八十回)
16、紫娟试玉:紫娟为了黛玉,对宝玉假说黛玉要回南边家去,引得宝玉发了痴症,水米不进。贾母伤心,命紫娟照顾宝玉,后紫娟尽心劝解,宝玉方好。(见五十七回)
17、钗黛调包:贾母要给宝玉娶亲,袭人知道宝玉心里喜欢的是黛玉,担心宝玉不能答应,坏了大事,凤姐设了调包计,和宝玉说娶的是黛玉,宝玉高兴不已。又说服薛姨妈和宝钗答应此计,并严命众人不得走漏消息,但被傻大姐无意中说漏了嘴,黛玉得知后,病情加重,焚诗稿香帕,最终香消玉陨。(见九十六、九十七、九十八回)
18、黛玉之死:见上面第17条。
19、查抄贾府:西平郡王带锦衣军突然查抄贾府,得到北静王爷出面力保,但仍免不了拘拿了贾赦贾政,抄检了贾府资产,后又返还。(见一零五回)
20、凤姐托孤:贾母病逝,王熙凤主持葬礼遭到众人嫌弃,心下郁闷,病重,刘姥姥来探望,凤姐托刘姥姥照顾巧姐,刘姥姥答应。后来凤姐病逝,贾环和邢夫人的兄弟王仁设计要把巧姐嫁与别人得钱,凭儿和王夫人等让巧姐出逃,后遇到刘姥姥,幸免于难。(见一一八回)
21、宝玉出家:贾家恢复官职后,已大不如前,宝玉萌发出家之念,后宝玉和贾兰参加会试,宝玉得中第七名。出了考场之后,宝玉没有回家,就此出家了。后贾政在路上遇到宝玉,已是出家之人了。(见一一九、一二零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