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宁波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初三科学中考适应性试卷(PDF版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宁波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初三科学中考适应性试卷(PDF版 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宁波七中教育集团初三科学中考适应性试卷20 年5月)
6.2021年2月13日,蓖庆合川区-·名小女孩在玩耍时,将鞭炮扔逃下水道导致多个井盖
被炸开,下水道里发生爆炸的是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微
温馨提示:1.g取10kg
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0:16,N:14,S:32,Na:23,Mg24,
*多
点燃
酸表示碳原子
Fe:56,Cu64,C135.5
我带
¥袋

国表示氡原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1-10题每题4分,11-15题每题3分,共55分)
兼表示氧原子
用烷粉子
氧分子
二氧化碳分子
水分字
1.关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医院内常利用红外线灭菌
A.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可能发生爆炸
B.5G通讯主要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B,生成物水中氢元素与氧元業的质量比为2:】
C,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C.…个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D,通过网络直播上网课时涉及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
D.由微观示怠图可知,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2023年春季全国、全省流感活动水平持续上升,目前以甲型HN[与甲型H3N2流感病
7.在奥运会比赛中,击剑比赛极具观赏性。下图电路中,S、Sz分别表示甲、乙运动员
眷共同流行,下列关于甲流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的剑。当甲的剑击中乙的导电服时,电路导通,乙方指示灯亮,当乙的剑击中甲的导电服时,
A,为防止甲流大面积流行,采取定期消毒、开窗通风等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电路导通,甲方指灯亮:面能反映这种要求的电路是(
B.甲型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属于消化道传染病
C.对已确诊的甲型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D.通过注射甲型流感疫声使人获得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下列有关粗盐提纯实验中的相关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A

D
8,对于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一定含有H元素
B.可使酚酞变红的都是碱溶液
C.所有非金属氧化物郴可与碱溶液反应
D.酸与碱反应一定不产生沉淀
A.·溶解粗盐
B.过滤食盐水
C.蒸发食盐水
D.拎却蒸发呱
9.如图是乡村振兴项目所键立的人工生态系统
一“桑基魚塘”,对该系统的叙述正确的
4.肾脏是人体精密的过滤器,如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是()
A。4和5构成肾单位
A.桑树和歪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B,2是出球小动脉,内流静脉血
B.蚕能促递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3与1相比,3中液体的氧气和尿素含量均降低
C.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只包括鱼塘中的全部植物和动物
D.6与5中的液体成分相比,含有少量葡萄糖
D,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桑树-+蚕→蚕粪→鱼
排泄物、杂屑(肥抖)
果实
蝴、丝
水产品
(第4题图)
(第9题图)
(第5题图)
(第10题图)
5,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种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中
10,如右图,小敏在家中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消晰的像。下列说法正
四个冲程说法正确的是()
确的是(
A。甲是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A.墙上所成的烛焰像是虚像
B.乙是吸气冲程,气缸内气体对外做功
B.手和途镜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丙是排气冲程,靠飞轮受到惯性的作用来完成
℃,若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大小不变
D.丁是压缩神程,与水壶盖被蒸汽推动原理相同
D.若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能再次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初三科学试卷1/12
初三科学试卷2/12宁波七中教育集团初三科学中考适应性答案(2023年5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C A B C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B A D
二.填空题(本题共 8小题,每空 2分,共 36分)
16.(6 分)(1)地核 (2)电子 (3)磁感线的疏密程度
17.(6 分)(1)新冠病毒 (2)肺泡; 原因:用嘴吸气,悬浮球上方空气被吸走,气
压低,下方气压大,故悬浮球会被吸起。
18.(4 分)(1)受精卵 (2)神经系统
19.(6 分)B 不同 不会
20.(4 分)100 1.2
21.(2 分)150
22.2H2O2 2H2O+O2↑ B
23.(4 分)(1)化合 (2)D。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4小题,每空 3分,共 36分)
24.(9 分)(1)酒精容易蒸发;(2)不同直径的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相同;(3)CD。
25.(9 分)(1)等量的生理盐水;(2)无明显差异;(3)亲缘关系近;
26.(12 分)(1)防止冷凝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2)根据乙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可知,膨松剂中含有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两物质受热分
解均产生二氧化碳,能够观察到 B 装置变浑浊,另外碳酸氢钠分解还产生固体碳酸钠,因
此还能观察到试管内有固体剩余;故答案为:B 中沉淀不再增加,A 中仍有固体剩余;
(3)G 装置增加的质量为膨松剂中碳酸氢铵分解产生的氨气的质量,通过化学方程式可计
算碳酸氢铵的质量。
设 10g 膨松剂中碳酸氢铵的质量为 x
NH4HCO3 H2O+CO2↑+NH3↑
79 17
x 1.7g
x=7.9g
10g 膨松剂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 =79%;
初三科学答案 1 / 3
故答案为:79%;
(4)若没有 H 装置,空气中的水蒸气可能被 G 装置吸收,导致 G 中增加的质量偏大,造
成测定结果偏大;故答案为:偏大。
27.(6 分)(1)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阻值成反比。
(2)降低电源电压。
四.解答题(本题共 7 小题,共 43 分)
28.(6 分)
解:(1)丙烯酸乙酯是由碳、氢、氧 3 种元素组成的。
(2)丙烯酸乙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5):(1×8)=15:2。
(3)丙烯酸乙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32%。
故答案为:(1)3; (2)15:2; (3)32%。
29.(4 分)产热大于散热, c
30.(1)基因(2)不完全变态(3)减少环境污染
31.(8 分)
解:(1)根据 2、3、5 组的实验数据可知,金属块受到的重力为:G=F 拉+F 浮=3.6N+0.4N
=3.5N+0.5N=3.3N+0.7N=4.0N;
第 4 组实验中,拉力的大小为 3.4N,则受到的浮力为:F 浮=G﹣F 拉=4.0N﹣3.4N=0.6N;
(2)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需要控制金属块排开的
液体的体积相同,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金属块都需要浸没,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
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其目的是控制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
(3)电子秤正常工作、电子秤读数和表中数据记录均无误,每次实验时金属块都需要浸
没,则 V 排相同,第 6 次实验数据与第 3 次实验数据相比,液体密度大约是原来的 2 倍,而
浮力是原来的 2.8 倍,说明测得的浮力偏大,原因可能是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造成测力计
的示数偏小,由 F 浮=G﹣F 示可知测得的浮力偏大;
(4)根据以上探究结果,对于图中的浮力秤,要增大浮力秤的称量范围,即增大浮力秤
受到的浮力,在 V 排不变时,可以换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
故答案为:
0.6;控制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换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

32.(2 分)(1)解:F=G=mg=72 千克×10 牛/千克=720 牛 帕 米
(3 分)(2)
初三科学答案 2 / 3
33.(6 分)解:(1)设 100 混合溶液中含 MgSO4的质量为 x
2NaOH+MgSO4=Na2SO4+Mg(OH)2↓
120 58
x 1.160g

x=2.4g 答:100 混合溶液中含 MgSO4 的质量为 2.4g;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 MgSO4中的镁元素的质量即
为 5g镁矿石中的镁元素,由题意得:镁矿石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4g× ×100%÷5g×100%
=9.6%;
答:镁矿石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9.6%。
(3)由实验一、二可知每消耗 10.0gNaOH 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1.044g﹣0.464g=0.580g,
第三次再增加 10.0gNaOH 溶液沉淀增加的质量为 1.160g﹣1.044g=0.116g,说明此时硫酸镁
完全反应,氢氧化钠已过量,
设 10g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y
2NaOH+MgSO4=Na2SO4+Mg(OH)2↓
80 58
y 0.58g

y=0.8g
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8%
答: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8%。
34. (8 分)
(1)3
(2)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时,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连入电路,
U U 6 V
电路中的电流 I= = = =0.2 A
R总 R弹+R0+Rab 1 Ω+4 Ω+25 Ω
R0 消耗的功率为 =
2 = 2P0 I R0 (0.2 A) ×4 Ω=0.16 W
(3) 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是 0.6 A,
U 6 V
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 R 滑 1= -R0-R 弹= -4 Ω-1 Ω=5 Ω I 0.6 A
10 cm
此时滑动变阻器未接入电路的长度为 ΔL=10 cm- ×5 Ω=8 cm
25 Ω
由图乙可知此时的拉力为 400 N。
(4)9
初三科学答案 3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