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5.3《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内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有自觉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践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树立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培养公民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难点:理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按照这一观点,中国历史完全是由孔孟老庄、秦皇汉武等大人物创造的。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各解放区人民以无比巨大的热情,以源源不绝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以空前规模的支援。据统计,仅为支援淮海战役,动员起来的民工累计达543万人,向前线运送1460多万斤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陈毅曾深情并形象地说、准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问:以上两个观点,你支持哪一个呢,你认为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学生答:略
总结: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三框“社会历史的主体”,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浏览相关知识。
讲授
第一部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材料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
材料二: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思考:人民群众是指谁呢?它的范围和地位又是怎样的呢?
播放《人民的名义》节选片段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
2、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3、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思考:反动分子、犯罪分子是人民群众吗?
教学意图:通过观看《人民的名义》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公共参与。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正确的历史观来规划人生,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度。
材料三: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
材料四:《格萨尔王传》是在藏族古老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民间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集体创作而成。它以恢宏的气势、高超的艺术技巧,反映了藏族发展的历史。千百年来,我国藏族、蒙古族等民众世代口耳相传,保存了这部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材料五:播放视频《伟大的改革开放》
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演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个经验的取得和积累,都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创造。
问: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哪些作用?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
材料三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材料四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材料五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教学意图:
在引用习主席的话语、讲解改革开放的历程的时候,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政治认同。以此可以引导学生们认同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历史观,通过领导人的发言,不仅让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政治知识,还有利于学生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到有理想、有自信,有利于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运用《格萨尔王传》时,体现了公众参与。它是我们人民群众所创造出来的,有利于激励人民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去,来推动我们文化快速向前发展。
第二部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材料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人民利益,全心全意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
——2020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上所致的训词。
材料七: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自4月15日起,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正式启动。人民日报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受权开设“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专栏,就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征求意见。活动推出后,各地网友踊跃参与,上线12小时就收到了有效留言近万件。
材料八: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党的政策对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
——2019年4月,习近平在重庆考察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时的讲话
问:以上三则材料体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探究:
教师总结:都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那什么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呢?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并展示:
群众观点 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地位 是取得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群众路线 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地位 是取得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教学意图:
(1)首先,在引用习大大语录时,体现了政治认同;
(2)其次,通过一些小组活动讨论,体现了科学精神。通过交流、辩论,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通过一些思考问题、辨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精神;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议题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引导学生坚持唯物史观人民史观,践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巩固提升
1、有人认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风》多半是从民间采集而来的土风歌谣,经过加工润色而成。《风》 的来源体现了(D)
A.人民群众是生产实践的主体
B.人民群众的实践推动了社会变革
C.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最高的价值判断标准
D.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
2、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这表明(B)
①实践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②顺境中成功必然导致逆境中失败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④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生态环境部宣布,我们要利用3个月时间开展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平时不作为、急时“一刀切”问题进行专项整治。这启示我们( D)
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小结
同学们,以上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人民群众的地位、含义、作用,以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含义、地位和要求。习主席说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业
请同学们在课下搜集有关我们党和政府深深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实例,下节课我们进行一个讨论。
板书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原理)
地位:历史的创造者
含义: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
1
、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作用:
(
人民群众
) (
2
、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
3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方法论)
含义
地位
要求
反思
优点:
(1)课堂导入以辩论题的方式,让学生们辩证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同时有利于在课堂的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感兴趣,从而更加配合课堂。
(2)采用一些视频和图片,有助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改变传统的板书的教学方式,提高我们课堂的效率、优化课堂氛围。
(3)在整节课中的大多环节都运用了习主席的发言话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我们国家的认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时政,学生更能了解自己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用自己的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4)在课堂的最后进行小结时,注重升华,并且首尾呼应,都提到“江山就是人们,人民就是江山。”的观点,激起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怀。最后的课后作业,联系疫情,有利于学生关注我们的时政,通过身边的真人真事来解释我们本节课的理论知识,更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和消化。
缺点:
(1)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可以采取一些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兴的教学方式来丰富我们的课堂。
(2)在进行新课讲授的同时,可以先进行一个复习,帮助学生回忆、记忆,有利于进行一个知识的串联,采用温故知新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本逻辑和联系的掌握。
(3)缺乏课堂评价,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要及时的对答案进行评价,要善于夸奖和表扬,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提高我们课堂的吸引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