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机械效率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知道机械效率是小于 1的。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利用公式通过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科学思维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思维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教学难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三、教学分析在教学中需要突出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其科学方法,突出物理知识在技术、社会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而本节课中的有用功、额外功以及总功的概念相对比较抽象,在此基础上加入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来表示机械效率,更让学生在理解上有难度。因而要区分并理解这些概念,在教学中应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或物来帮助学生来感知,并且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并且感受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直接引入。投放幻灯片,显示本节课的内容,即探究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二、复习复习相关知识---有用功、总功。并了解这些功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在大屏幕上用具体的滑轮组图片来说明。)师:大家看这是一个滑轮组,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来判断对哪个物体做的功是有用功,哪个力做的功是总功?生:(讨论、回答)那么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又如何计算呢?学生思考、交流回答,老师投放图片PPT展示:(一)滑轮组提升物体(二)用手直接提升物体(三)用手直接提升物体的图片跟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的图片放在一起,更直观地显示有用功和总功的意义。三、新课师:为了完成这个实验探究任务,我们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师:为了测量这些物理量,我们需要用到什么测量工具呢?这些测量仪器的作用又是什么呢?生: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测力计分别测量物体的重力和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刻度尺分别测量物体上升的高度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PPT 展示(一)要测量的物理量。(二)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以及各自的作用。同学们要动手做实验了。四、实验要求师:这里我们必须再次强调一下实验的要求。(提问)怎么拉动测力计?如何测量出物体上升的高度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生:(讨论交流)师: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PPT 展示(一)注意事项(关于测力计的使用)(二)注意事项(关于测量距离)(三)注意事项(细节问题)四、实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师:师需要收集的数据有哪些?又需要计算哪些物理量?生:(思考、讨论)1测量 G、h、F、s2.计算有用功和总功,以及机械效率环节四:小结作业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三)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