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含解析)---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含解析)---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氮气用作保护气
B.干冰人工降雨
C.稀盐酸除铁锈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检查气密性
C.滴加液体 D.稀释浓硫酸
3.将2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存放
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
C.溶液稀释: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事故处理: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4.如图表示的是身边一些物质在常温时的近似p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木灰不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B.鸡蛋清比草木灰的碱性强
C.柠檬汁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橘子比柠檬的酸性弱
5.用如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粗铜丝可以获得平稳气流 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的是( )
A.AgNO3 B.H2SO4 C.HNO3 D.H2CO3
7.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B.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C.氢氧化钠溶液遇石蕊溶液变蓝 D.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8.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B.用含小苏打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盐酸除去铁锈
D.用氨水(NH3 H2O)处理工厂的硫酸
9.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下列做法不适当的是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内产生的异味
B.油锅里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青菜
C.用含氢氧化铝的药品治疗胃酸过多
D.当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时,适当调小进风口
10.根据你所做过的家庭小实验,判断下列溶液:①食盐溶液 ②碳酸钠溶液 ③酒精溶液 ④氢氧化钠溶液 ⑤糖水,能够导电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11.下列操作不符合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B.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布盖灭
C.点燃氢气前,要检验其纯度 D.闻气体时,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闻
1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阴离子带负电荷,则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C.活泼金属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则食物的腐烂过程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13.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一氧化碳分子比二氧化碳分子少一个氧原子
B 酒精温度计温度升高时,液柱上升 温度升高,原子间间隔增大
C 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D 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 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A.A B.B C.C D.D
14.具备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实验结束,试管清洗完毕后,应平放在实验台上
B.酒精灯添加酒精时,酒精量一定要大于酒精灯容量的
C.闻气味时,用手在瓶口处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器壁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15.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5g,使之与5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显酸性,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83.8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4% B.36% C.20% D.55%
二、填空题
16.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物质
化学物质 物质组成(化学式) 构成物质的粒子(用符号) 物质的类别
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 ____ ______ ______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_____ ______ ______
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 ______ ______ ______
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 ______ _______ _______
17.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1)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_____(填“酸性”或“碱性”)。
(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_____(填孔穴序号,下同)。
(3)再向孔穴4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
(4)孔穴1-6中一般用来改良土壤酸性的物质是_____(化学式填写)
18.化学基础与常识
(1)生活中安装门窗经常用到铝合金。铝合金与纯铝比较,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可用下列物质之一涂抹以减轻疼痛,该物质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A 食醋(pH=37) B 食盐水(pH=7) C 石灰水(pH=10.5) D 肥皂水(pH=7.8)
(3)煤油中含有噻吩(用Ⅹ表示),噻吩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则噻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5)要证明某无色溶液显酸性,下列试剂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多选,填序号)。
A 紫色石蕊溶液 B 无色酚酞溶液 C 金属铜 D 碳酸钠溶液 E 氢氧化钠溶液
19.(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写出元素符号)
(2)NH4NO3固体溶解过程________能量。(填“放出”或“吸收”)
(3)画出硫离子(S2-)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
(4)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会看到瓶口出现________。
(5)向滴加两滴酚酞试剂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
三、实验题
20.化学课上,小亮与老师一起演示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铜丝受热时因生成了氧化铜而变黑,该变化属于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小亮将变黑的铜丝a伸入试管内的稀硫酸中,再取出时,铜丝表面又变红了,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反应。
(3)老师将加热变黑的铜丝b趁热迅速伸入试管内的活性炭中,再取出时,铜丝表面也变红了,则试管内活性炭的质量一定会__(填“增大”或“减小”)。
21.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药品及下图的部分实验装置。
(1)请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
(2)选用上述药品制取O2,选择的发生与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O2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
(3)选用A、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A、C装置也能完成下列实验中的_______(填序号)。
①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②利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③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4)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除杂装置(图2)的导管连接顺序是_______(填字母)。
(5)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生活需要消耗的氧气主要是由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电力,通过电解水的反应获得的。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制取6.4kg氧气,理论上需要电解的水的质量是多少?
四、推断题
22.A、B、C、D、E是初中阶段常见物质,A、B、D、E分别是四种不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E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类别: _____ 。(选填“氧化物”、“酸”、“碱”、“盐”)
(2)写出A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
(3)写了C→E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该反应基本类型是 _____ 。
23.甲、乙、丙、丁4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由氢、碳、氧、钠中的1~3种元素组成。 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试剂做了以下3个连续实验。
已知:酚酞溶液遇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均呈红色。
(1)打开K,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集气瓶中,振荡集气瓶,观察到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触摸集气瓶壁,感觉到微热。
① 已知甲为白色固体,有强烈的腐蚀性,易潮解,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
② 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的原因是_____。
(2)关闭K,打开集气瓶塞,将少量黑色固体乙点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塞紧瓶塞,观察到乙在丙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燃烧产物丁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则丙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_____。
(3)待乙充分燃烧至熄灭后,冷却至室温,振荡集气瓶后,打开K,观察到烧杯中的溶液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瓶中产生大量气泡。
①烧杯中的溶液进入集气瓶后产生气泡的原因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② 充分反应后,集气瓶内溶液为无色,则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NaCl外,还可能有_____。
五、计算题
24.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学校附近的赤铁矿中Fe2O3含量进行测定。取样品20g加到309g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称重,得滤渣的质量为4g(杂质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1)赤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5.实验小组用传感器(1图)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pH及温度的变化测定结果如2图和3图所示。
(1)根据2图和3图可知,当滴入甲溶液的体积为20mL时,反应后溶液的pH______7(填“>”“<”或“=”)。
(2)60s时,瓶中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3)已知甲溶液的溶质量分数为20%(甲溶液的密度为1.2g/mL),求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4)请在4图中画出加入甲溶液质量与反应生成物质量(除水外)变化的曲线图(请设定纵坐标物质,并标出曲线中必要的数据)。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稳定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主要与它的化学质有关,故A错误;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B正确;
C、稀盐酸用于除铁锈,是利用了稀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的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C错误;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了氧气氧化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B。
2.D
【详解】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不符合题意;
B、手握法检查装置气密性,需要观察导管口有无气泡,不符合题意;
C、用胶头滴管时,胶头滴管需要垂直悬滴,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应该酸入水,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A.将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采用的方法是加水稀释的方法,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混匀(稀释)、装瓶存放,此选项正确;
B.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混匀(稀释)、装瓶存放,量取浓硫酸和水时用到量筒、胶头滴管。稀释时用到烧杯、玻璃棒。装瓶存放用到细口瓶,所以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此选项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选项错误;
D.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此选项正确;
故选C
4.D
【详解】A、草木灰的pH≈11是碱性,故可以改良酸性土壤,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鸡蛋清的pH<8,草木灰的pH≈11,所以鸡蛋清比草木灰的碱性弱,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柠檬汁的pH<3是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橘子的pH>3,柠檬的pH<3,所以橘子比柠檬的酸性弱,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详解】A、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选项错误;B、通过提拉粗铜丝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选项正确;C、钢丝的主要成分是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无法获得平稳气流,选项错误;D、该实验无法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选项错误。故本题选B。
6.A
【详解】A、硝酸银是由银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符合题意;
B、硫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不符合题意;
C、硝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不符合题意;
D、碳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详解】A. 氢氧化钠属于强碱,强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此选项正确;
B. 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可用来除去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此选项正确;
C. 石蕊溶液遇碱性溶液变蓝,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石蕊溶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蓝,此选项错误;
D. 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此选项正确。故选C。
【点睛】指示剂遇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变色。
8.D
【详解】A.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是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B.用含小苏打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是盐与酸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不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
C.用稀盐酸除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是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不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
D.用氨水(NH3 H2O)处理工厂的硫酸,稀氨水属于碱,与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D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可以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内产生的异味,故A正确;
B、油锅里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青菜,可以隔绝氧气,可以灭火,故B正确;
C、氢氧化铝和胃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含氢氧化铝的药品治疗胃酸过多,故C正确;
D、当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时,说明燃烧不充分,适当调大进风口,增加氧气得浓度,故D不正确。
故选D。
10.A
【详解】食盐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导电;碳酸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碳酸钙离子,可以导电;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不导电;氢氧化钠在水溶液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可以导电;糖水在溶液中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不能导电;故①②④可以导电,选A。
【点睛】物质中含有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才可以导电。
11.A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不符合实验安全;
B、酒精洒在桌面着火后,可以用湿布盖灭,湿布能够隔绝氧气,也能够降低温度,符合实验安全;
C、不纯的可燃气体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可燃气体燃烧性质实验时,必须先验纯后点燃,符合实验安全;
D、闻气体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符合实验安全;
故选:A。
12.D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氯酸钾中含氧元素,但是氯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阴离子带负电荷,但带负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阴离子,如可能是电子,故选项推理错误;
C、活泼金属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但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故选项推理错误;
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食物的腐烂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13.C
【详解】A、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少一个氧原子,A错。
B、酒精由酒精分子构成,酒精温度计温度升高时,分子间间隔增大,液柱上升,B错。
C、碱性溶液含有氢氧根离子,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C正确。
D、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错。
故选:C。
14.C
【详解】A、实验结束,试管清洗完毕后,应倒放在试管架上,故选项错误;
B、酒精灯添加酒精时,酒精量一定要小于酒精灯容量的,酒精量太多则受热膨胀,易使酒精溢出,发生事故,故选项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选项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这是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如果添加顺序颠倒,那么水会浮在浓硫酸上,又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水沸腾,容易造成酸液飞溅,故选项错误。故选C。
15.B
【详解】碳酸钾、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aCO3+2HCl═CaCl2+H2O+CO2↑、K2CO3+2HCl═2KCl+H2O+CO2↑,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钾、碳酸钙与盐酸完全反应后,可看成碳酸根离子被两个氯离子取代,两个氯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是71,碳酸根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是60,差是11,即完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11份质量。实际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83.8g-75g=8.8g,设原混合物中含碳酸根的质量为x,则60:11=x:8.8g,x=48g;则所含金属元素质量为75g-48g=27g,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6%。故选B。
16. Ca(OH)2 Ca2+、OH- 碱 CH4 CH4 有机物 NH4NO3 、 盐 Zn Zn 单质
【详解】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故填Ca(OH)2;
氢氧化钙是由钙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其离子符号分别为Ca2+、OH-,故填Ca2+、OH-;
氢氧化钙溶于水后,解离出的阴离子只有OH-,属于碱,故填碱;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故填CH4;
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1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构成,则甲烷分子的符号为CH4,故填CH4;
甲烷是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符合有机物的特点,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物;
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是硝酸铵,其化学式为NH4NO3,故填NH4NO3;
硝酸铵由铵根离子与硝酸根离子构成,两种离子的符号分别为、,故填、;
硝酸铵是铵根离子与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填盐;
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是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如锌,锌单质的化学式为Zn,故填Zn;
锌单质由锌原子直接构成,锌原子的符号为Zn,故填Zn;
锌是由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填单质。
17.(1)碱性
(2)2、5
(3)2NaOH+H2SO4=Na2SO4+2H2O
(4)Ca(OH)2
【分析】(1)
紫色石蕊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变蓝,孔穴6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碱性,故填碱性。
(2)
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溶液变红,孔穴2中的稀盐酸与孔穴5中的稀硫酸都呈酸性,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故填2、5。
(3)
空穴4中放有氢氧化钠溶液,向孔穴4中滴加稀硫酸,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呈中性,溶液变为紫色,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NaOH+H2SO4=Na2SO4+2H2O。
(4)
氢氧化钙是一种碱,能够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且其腐蚀性较弱,可用来改良土壤酸性,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故填Ca(OH)2。
18. 硬度大 D C4H4S AD
【详解】(1)铝合金属于铝的合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耐腐蚀等;
(2)蚁酸显酸性,可涂抹碱性物质,中和反应,减轻疼痛。
A、食醋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B、食盐水显中性,不符合题意;
C、石灰水显碱性,但是碱性较强,不能涂抹,不符合题意;
D、肥皂水显碱性,符合题意。
故选D;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结合,反应物中含12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含4个碳原子、1个硫原子、4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故反应物中还应含4个碳原子、1个硫原子、4个氢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4H4S;
(4)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硫化氢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A、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可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符合题意;
B、无色酚酞溶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都不变色,故不能用无色酚酞试液鉴别,不符合题意;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位于氢之后,铜与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用铜鉴别,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有气泡产生,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E、氢氧化钠与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用氢氧化钠来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AD。
【点睛】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
19. O 吸收 白雾 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详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故填:O。
(2)NH4NO3固体溶解过程吸收能量。故填:吸收。
(3)画出硫离子(S2-)的结构示意图,故填:。
(4)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会看到瓶口出现白雾,为盐酸小液滴。故填:白雾。
(5)向滴加两滴酚酞试剂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故填: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20.(1)化学
(2) 复分解
(3)减小
【详解】(1)甲中铜丝受热时因生成了氧化铜而变黑,由于物质由Cu、O2变为CuO,有新的物质产生,所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小亮将变黑的铜丝a伸入试管内的稀硫酸中,再取出时,铜丝表面又变红了,Cu表面的CuO与硫酸发生反应产生硫酸铜和水,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是两种混合物相互交换成分,产生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所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
(3)老师将加热变黑的铜丝b趁热迅速伸入试管内的活性炭中,再取出时,铜丝表面也变红了,说明发生了反应:,则试管内活性炭的质量一定会由于反应变为气体而减小。
21.(1)长颈漏斗
(2) BC或BE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集满
(3) ③
(4)c接a
(5)解:设理论上需要电解的水的质量为x。
x=7.2kg
答:理论上需要电解的水的质量为7.2kg。
【详解】(1)仪器①为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氯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选择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故收集装置可选C或E,故答案为:BC或BE;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反应方程式为:
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到瓶口看是否复燃。故答案为: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集满
(3)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方程式为:
装置A为固液或液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C表示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①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无法使用A装置制取。
②利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无法用C收集。
③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可使用AC制取。
故选③。
(4)为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首先需要除去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故气体应从d口进,c口出,氯化氢气体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接着经过浓硫酸吸水,从a口进b口出,故答案为:c接a
(5)详见答案。
22. 碱 Ca(OH)2+Na2CO3=CaCO3↓+2NaOH C+O2CO2 化合反应
【分析】A、B、C、D、E是初中阶段常见物质,E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则E是二氧化碳,D和二氧化碳能相互转化,则D可能是碳酸盐,结合盐的性质,D可以和A、B反应,A、B、D、E分别是四种不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则A和B是酸或碱,又因为B能得到二氧化碳,因此,A是碱,B是酸,C能得到二氧化碳,C可以是木炭,A可以是氢氧化钙。B可以是稀盐酸,D可以是碳酸钠。将猜想代入关系图,猜想成立。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A物质的类别是碱类;
(2)A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C→E的反应可以是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点睛】本题是推断题,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23. NaOH NaOH溶解放热,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大于大气压 Na2CO3+2HCl=2NaCl+CO2↑+H2O或NaHCO3+HCl=NaCl+CO2↑+H2O HCl
【分析】甲、乙、丙、丁4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由氢、碳、氧、钠中的1~3种元素组成,甲为白色固体,有强烈的腐蚀性,易潮解,所以甲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将少量黑色固体乙点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塞紧瓶塞,观察到乙在丙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所以丙具有助燃性,丙是氧气,乙是碳,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打开K,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集气瓶中,振荡集气瓶,观察到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触摸集气瓶壁,感觉到微热;
①已知甲为白色固体,有强烈的腐蚀性,易潮解,所以甲的化学式为NaOH;
②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的原因是:NaOH溶解放热,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大于大气压;
(2)关闭K,打开集气瓶塞,将少量黑色固体乙点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塞紧瓶塞,观察到乙在丙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所以乙是碳,丙是氧气,丁是二氧化碳,燃烧产物丁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则丙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3)待乙充分燃烧至熄灭后,冷却至室温,振荡集气瓶后,打开K,观察到烧杯中的溶液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瓶中产生大量气泡,
①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钠或碳酸碳酸氢钠,碳酸钠或碳酸碳酸氢钠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烧杯中的溶液进入集气瓶后产生气泡的原因是:Na2CO3+2HCl=2NaCl+CO2↑+H2O或NaHCO3+HCl=NaCl+CO2↑+H2O;
②充分反应后,集气瓶内溶液为无色,溶液不显碱性,则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NaCl外,还可能有过量的HCl。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4.(1)80%;(2)10%
【详解】(1)取样品,加入稀盐酸,三氧化二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干燥,得到的滤渣即为赤铁矿中的杂质,故赤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
(2)解:设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x=32.5g
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25.(1)=  (2)Na2SO4和NaOH
(3)解:依题意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甲溶液质量为20mL×1.2g/mL=24g。
设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x,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y
解得x=5.88g y=8.52g
答:乙溶液的溶质质量为5.88g。
(4)见下图
【分析】由图2可知,一开始pH小于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至大于7,故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注入稀硫酸中,甲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乙溶液是稀硫酸。
【详解】(1)由3图可知,当滴入甲溶液的体积为20mL时,温度最高,说明此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故此时pH=7;
(2)由2图可知,60s时,pH>7,说明此时氢氧化钠过量,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OH、Na2SO4;
(3)见答案;
(4)当加入甲溶液的质量为24g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硫酸钠的质量为8.52g,以甲溶液质量为横坐标,生成物质量为纵坐标,作图为: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