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份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份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山东省名校高二质量检测联合调考
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据《国语·鲁语下》记载:“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直到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战败后仍然向吴国请盟,“春秋贡献,不解(懈)于王府……亦征诸侯之礼也”。据此可知,先秦时期的贡纳关系
A.维系了政治联系B.解决了经济问题
C.完善了分封制度D.加重了诸侯负担
2.据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记载,在秦代,对基层法吏而言,虽有律文,但不明晰之处依然很多,一些近似的法律术语、量刑标准甚至需要上级部门作出专门解释。据此可知,秦代
A.法律体系内容严密B.律令解读不可或缺
C.基层政府无自主权D.权力制衡机制健全
3,汉初规定,禁止关中的马匹、金属外流;严格盘查出人朝廷掌控下的郡县关口的行人,其携带的每一件物品都要检查登记。这表明汉初
A.政府强化抑商政策B.地方行政管理严密
C.注重防范地方势力D.关税管理制度完善
4.刘备人川后,恢复盐铁官营,发展水利事业,实行屯田制;孙权立足江东后,推广两牛一犁的锅耕法”,广行屯田,与“海外交往范围辽阔”。这些举措
A.加剧了南方地区的人地矛盾B.体现了南方地区的经济优势
C.抵御了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D.促进了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
5.唐代寒食节的蹴鞠活动非常盛行,宫内宫外、皇帝大臣都喜爱蹴鞠。唐人康骄在《剧谈录》中记述:“曾过胜业坊北街,时春雨初霎,有三鬓女子,可年十七八,衣装槛褛,穿木屐,于道侧槐树下。值军中少年蹴鞠,接而送之,直高数丈。于是观者渐众,超独异焉。”据此可知,唐代
A.诗歌以写节日活动为主B.都市流行高雅的娱乐活动
C.社会生活风气相对开放D.统治者好恶决定墩鞠兴衰
6.散骑常侍,古之官名。秦、汉皆有散骑,为皇帝侍从,无常职。唐太宗把散骑常侍改为职事官,掌“侍奉规讽”。之后,唐高宗又增置二员,左散骑常侍隶属门下省,右散骑常侍隶属中书省。散骑常侍的设置反映了
A.中枢权力机构职权的扩大
B·权力制衡机制逐渐被打破
C.官员间党同伐异现象严重
D.君主专制制度的日益强化
7.表1是北宋时期部分文士卖诗文赚钱养家现象的记载。这反映了宋代
A.抑商政策废除B.商品经济发展
C.诗文创作繁荣D.文士地位低下
8.供养人指的是供养僧侣的信徒。莫高窟61窟众僧人的供养人旁皆有西夏文、汉文合璧题记。其中一名僧人(图1左上角)旁记“住缘僧翟觉名九像”,其中翟为汉姓,鬼名为西夏皇族姓,据考证,这是汉族与党项人通婚的结果。这可用于说明西夏
A.佛教出现专用文字
B.民族交融趋势进一步增强
C.社会等级观念淡化
D.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9.古罗马建筑庄严厚重,突出特点是使用拱形结构和石柱。罗马城中的圆形剧场高大宏伟,可以容纳1万名观众,斗剑比赛、模拟海战、执行死刑、表演剧目等公共活动都曾在这里举行。罗马还在帝国境内建起无数的高架引水桥,以满足城市生活需要。这反映出古罗马
A.建筑的实用性较强B.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C.艺术设计朴实无华几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10.早期的美洲国家都会任命掌管物品清单的官员清点国家储藏食物和其他资源的大型仓库,在这一过程中,美洲地区包括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分别出现了文字系统。材料意在说明
A.早期国家形成中产生了文字B.文字的出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农耕女明椎动了文字的产生D,文字的产生适应了国家管理的需要
11.从公元前两千纪到公元前7世纪左右,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在整个欧亚大陆出现了一种以南俄草原为中心,向海岸线辐射的民族大迁徙的运动,正是这种民族大迁徙,使得诸区域文明之间的关系趋于空前的活跃和密切。这表明印欧人的迁徙
A.解决了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B.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C.改变了亚欧大陆的人口布局D.传播了印欧民族先进的文化
I2.中国人去南洋区域(东南亚地区)活动(官事、经商、打工、迁徙),历史上称之为“下南洋”。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下南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出现了以华人劳工为主体的海外移民
潮。这一时期的“下南洋”
A.开启了中华文明对南洋的影响B.开始改变了东南亚的人口结构
C.根源于国内民不聊生的社会局面D.顺应了世界市场发展的历史潮流
13.图2所示是某部著作中17-18世纪英国对华茶叶贸易发展状况的描述摘要。这一现象反映了17世纪中叶以前,英国主要从萄萄牙人、荷兰人等外国中间商手中获得中国茶叶17世纪中叶以后,对华茶叶贸易初具规模,开始采取措施禁止船上职员的私人茶叶贸易行为18世纪,英国日渐扩大对华茶叶贾易,对内严禁私人茶叶贸易行为,对外极力排斥他国竞争
A.工业革命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形成
C.茶叶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商品D.英国经济与军事实力的增强
14.亚历山大在文化方面采用的是希腊化政策,即把希腊文化传播和移植到被他征服的地区。
为此他拨了大笔经费资助各种科学研究,奖励杰出的科学家兴建文化设施,甚至在希腊影响
微弱或者更偏远的地方也有计划且坚持不懈地传播希腊文明。这一做法旨在
A.提供军事征服的思想武器B.加速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C.营造国家认同的社会氛围D.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15.《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自诞生至今,已经有194个国家批准了该公约,167个国家的897处文化遗产、218处自然遗产、39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共1154处遗产列人《世界遗产名录))(数据截至2022年11月中旬)。这体现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A.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B.彰显鲜明的人文价值
C.得到了政府有效保护D.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55分。
16. C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司马迁对于汉武帝开发边疆的评价:当是时,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
粮,率十余钟致一石,散币于邛以集之。数岁道不通,蛮夷因以数攻,吏发兵诛之。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乃募豪民田南夷,入桑县官,而内受钱于都内。东至沧海之郡,人徒之费拟于南夷。又兴十万余人筑卫朔方,转增甚辽远,自山东咸被其劳,费数十百巨万,府库益虚。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
材料四
华夏帝国的扩张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制约:一是集权帝国自身的动员成本和离心倾向;二是地理环境以及经济生态;三是原住人群的政治组织形态。这些因素往往综合发生作用,但在不同地区又各有偏重。
—摘编自胡鸿《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政治体视角下的华夏与华夏化》
结合汉代经营边疆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四的观点。(14分)
17.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朝(宋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省试)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之千余婚。
—摘编自朱或《萍洲可谈》
材料二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6分)
(2)若要进一步探究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你认为还可以从什么角度补充材料 举一例说
明。(6分)
18.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她”字的文化史
1918年,正倾心于译介西方小说的周作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了如何将英文中的“SHE"对译成中文的现实问题。同年第5卷第2号的《新青年》上,周作人在其译作《改革》前,似不经心地引出了刘半农的天才提议:“中国第三人称没有性的分别,狠觉不便。半农想造一个‘她’字,和‘他’字并用。”于是,作为第三人称代词的“她”字,横空出世。
材料二
在这个竭力消灭男女形迹的时候,标出这样一个新式样的“她”字,把男女界限分得这样清清楚楚,未免太不觉悟了。
—摘编自壮甫1920年4月16日《觉悟》
材料三
因为“他”字是人旁,“伊”字也是人旁,从男女平等的精神着眼,既属公平,还免了十分娇
柔的形式,比较上是好的。
一一摘编自寒冰1920年4月《关于她字问题的申论》
材料四
(“她”字)不见经传,不载《说文》,《玉篇·切韵》收之,不过鹜奇好博,采录异体,存此俗
书而已。话义尚未论定,何可遮用
—摘编自厉筱通1934年6月《“她”和“他”的俗书问题》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她”字的使用为何会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谈谈你对近
代思想文化发展变化的认识。(15分)
19.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后文简称《东西洋考》)是由普鲁士传教士于1833年8月1日
在中国广州创办的中文刊物。《东西洋考》为学术研究所重视,并不仅仅因其在创刊节点上
的领先位置,更为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介绍了西方近代文明成果。
表4《东西洋考》地理”栏目对各国(各地区)“人”的描述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东西洋考》“地理”栏目对各国(各地区)“人”的描述的理解。
(14分)(要求:论点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高二质量检测联合调考
历史参考答案
1.A【解析】据材料可知,无论是武王克商后的贡纳,还是越王勾践战败后向吴国请盟的贡纳,均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诸侯国与周王室或诸侯国之间的政治联系,故选A项;B项“解决了”一词表述绝对,故排除B项;越王勾践所在的春秋末期,分封制已经开始瓦解,故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
2.B【解析】据材料可知,秦代法律条文中的不明晰之处需要上级部门进行解释,这表明秦代律令解读不可或缺,故选B项;材料中未体现法律体系内容严密,故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强调基层政府无自主权,故排除C项;上级部门进行法律解释并不属于权力制衡机制,故排除D项。
3.C【解析】据材料可知,汉初中央政府禁止关中地区的马匹流往诸侯国地区,严格盘查出入朝廷掌控下的郡县关口的行人,这些措施表明当时中央政府注重防范地方势力,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商业政策,故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地方管理的信息,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关税管理政策,故排除D项。
4.D【解析】据材料可知,刘备和孙权均重视在各自统治区域为发展农业生产,这有利于促进两者统治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各自政权的建立创造经济基础,故选D项;当时南方地区开发程度不高,人地矛盾尚不突出,故排除A项;材料未讲述南方地区的经济优势,故排除B项;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
5.C【解析】据材料可知,唐代官内官外,皇帝大臣都喜欢蹴鞠,甚至平常百姓也非常喜欢,这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风气相对开放,故选C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诗歌以写节日活动为主,故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来看,蹴鞠属于大众化娱乐,不属于高雅艺术,故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
6.D【解析】据材料可知,唐高宗以后,在门下和中书两省分别增设散骑常侍来监督两省,这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日益强化,故选D项;散骑常侍是为了监督中书和门下,不能表明两省权力得到扩大,故排除A项;这一设置并不属于权力制衡,故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官员党同伐异现象严重,故排除C项。
7.B【解析】据材料可知,北宋出现文士卖诗文赚钱养家的现象,这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北宋文士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北宋文学创作市场化的趋向,故选B项;宋代并未废除抑商政策,故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宋代诗文创作繁荣,故排除C项;文士社会低下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
8.B【解析】据材料可知,西夏时期,一些石窟佛像供养人旁有西夏文和汉文合璧题记,甚至有些僧人是有汉姓和党项姓氏,这反映出当时西夏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故选B项;材料未反映当时佛教出现专用文字、社会等级的淡化和封建化进程加速,故排除A、C、D三项。
9.A【解析】根据材料“古罗马建筑……使用拱形结构和石柱”“圆形剧场……公共活动都曾在这里举行”“无数的高架引水桥,以满足城市生活需要”可知,古罗马建筑主要服务于公共活动,注重实用性,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古罗马建筑而不是民主政治,故排除B项;仅由材料无法判断古罗马艺术设计朴实无华,故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古罗马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故排除D项。
10.D【解析】材料说明文字系统是国家为满足管理政府资源的需要而出现的,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文字产生的原因,A项表述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故排除A项;B项说的是文字产生的影响,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B项;“农耕文明”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
ll.B【解析】根据材料“使得诸区域文明之间的关系趋于空前的活跃和密切”可知,印欧人的
迁徙对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人地矛盾,故排除A
项;C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故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
12.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随着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西方殖民者在东南亚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掠夺和诱骗了大量华工出国,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下南洋”顺应了世界市场发展的历史潮流,故选D项;在中国古代,中华文明就已经对“南
洋”产生了一定影响,故排除A项;“下南洋”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存在,并非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开始改变”说法错误,故排除B项;此时“下南洋”的主要原因是列强对中国劳动力的掠夺,国内战乱不是中国人“下南洋”的主要原因,故排除C项。
13.D【解析】据材料可知,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这一时期是英国逐步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茶叶贸易不断发展,这反映了英国实力的增强,故选D项;18世纪60年代才开始工业革命,无法解释材料中17世纪的状况,故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形成是在19世纪,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东西方其他商品的贸易情况,没有比较,无法得出“茶叶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商品”的结论,故排除C项。
14.C【解析】亚历山大在新征服地区推行希腊化政策,传播希腊文化,主要目的是营造国家认同的社会氛围,维护统治,故选C项;亚历山大是在已征服的地区推行希腊化政策,并不是为军事征服提供思想武器,故排除A项;B、D两项是亚历山大推行希腊化政策的影响,不是目的,均排除。
15.A【解析】根据材料“167个国家的897处文化遗产、218处自然遗产、39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共1154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知,很多国家都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且类型多样,故选A项;材料的主旨不是说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价值,故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情况,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影响,故排除D项。
16.说明:汉武帝命人北击匈奴,积极开辟丝绸之路,加强对河西走廊和西域的控制,并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以加强对西南边疆的管理。但是这些对边疆的经营措施受制于自身国力的影响,当国力强盛时对边疆的控制较为紧密,当国力衰落时则无力控制。边疆地区恶劣的地理环境也增加了国家管理的成本,使得汉代政府在成本增加时则会放松对于边疆的控制。少数民族政治组织形态的强弱也会影响汉代政府对边疆的控制,当北方少数民族势力强盛时,
汉代政府对于边疆的控制则会减弱。(14分)
总之,中央政府对边疆的控制受自身实力、地理环境和经济因素以及少数民族政治组织形态
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央政府应根据不同边疆问题采取因地制宜、因俗制官的措施,以加强
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17.(1)联系:社会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门第观念,贵族和富商在婚姻选择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科举名次而非原先的门第;宋代入仕的途径更加多元化,经济的发展冲击了原有的门阀政治,大量的中小地主开始兴起,他们通过科举取士进入官场。(6分)
(2)补充材料:科举制度的发展。(2分)
说明: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使应考之人获取公平竞争机会,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进一步打击了传统的门第婚姻观。(6分)
18.引发关注的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展开;多元文化的传播。(6分)
认识:中国近现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对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探索,经过实践证
明,直接照搬西方的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制度都未能使中国赢得民族独立,未能改变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诞生
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9分)
19.示例
论点:近代西方人对世界的认识折射出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历程。(2分)
理解: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进程中,输出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的影响,
体现出明显的“西方中心论”和种族色彩。在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为了凸显殖民行为的“正义
性”与“正当性”,殖民者往往以“文明”的概念来证明其优越性和统治其他民族的合法性,而
被殖民者变成了“落后”与“野蛮”的代名词。如殖民者以传播代表“先进文明”的基督教文化
为借口,进行殖民掠夺,因此这一时期的“文明”概念具有浓厚的种族歧视色彩。随着资本主
义逐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相互间的竞争和冲突加剧,“文明”一词被广泛运
用,成为宣扬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合法性的工具。(8分)
总之,近代西方人对世界的认识折射出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场手工业和工业革命时期
对外扩张的发展历程。(4分)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