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联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联考试卷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佝偻(gōu)桑梓(zǐ)寒暄 淫雨霏霏
B.精髓(suí)字帖(tiē)踊跃 谈笑风声
C.娉婷(pīng)叱咤(chà)静穆 李代桃僵
D.叉港(chā)洁癖(pì)暮霭 闻名遐迩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春节是条弯弯的路,一走就是数千年,骨髓里的烙印______。
春节是条弯弯的路,爆竹声声,烟花朵朵,______成连绵不断的画卷。
春节是条弯弯的路,摩肩接踵,翘首以盼,一路都是______的脚印。
春节是条弯弯的路,这头牵着______的现代气息,那头连着代代相传的古老风俗……
A.根深蒂固 摇荡 千里迢迢 与时俱进
B.根深叶茂 摇曳 风尘仆仆 日新月异
C.根深蒂固 摇曳 风尘仆仆 日新月异
D.根深叶茂 摇荡 千里迢迢 日新月异
3.(2022·广州)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获得了更加优越的发展机遇。
B.加快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和制定,有助于海上风电海域的通航安全。
C.我国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先后经过两次调整,更新的幅度超过了70%左右。
D.当前,科普工作不仅要提升科学知识,还要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与他人交往时,我们要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
B.秋日的柳江风景如画,不少游人掏出相机浮光掠影地拍照留影。
C.一枚小小的橄榄核,经过艺人们的精心雕琢,鸟兽、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D.校长学识渊博,阅历丰富。他和我们谈心时总是高谈阔论,大家受益匪浅。
5.下列关于名著内容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B.“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C.《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斯威夫特,主人公是格列佛,该作品通过讲述格列佛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经历,抨击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D.《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曾被一个军官抛弃过。她与祥子同住在一个四合院里,两人慢慢产生了感情。最后她因难以忍耐苦难生活给她带来的屈辱而自杀了。
6.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短语“敬畏生命”“可歌可泣”“绵薄之力”“斗志昂扬”的结构都不相同。
B.“他用惊奇的目光张望着陌生而美丽的世界”一句的主干是“他张望世界”。
C.“疫情突袭,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中“更加”是副词。
D.“青春不是一段花枝招展的如花妙龄,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是转折关系复句。
7.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这首词写了“老夫”苏轼“少年”轻狂的表现,上片侧重表现“心狂”,下片侧重表现“形狂”。
B.“千骑卷平冈”,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卷”极言行走之快。
C.“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仍能跃马疆场。
D.本词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是他在艺术创作上一次大胆的尝试,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二、语言表达
8.(2022·新疆)请依照例句进行仿写。要求:句式一致,表达通顺。
例句:河岸上,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艾青诗选》)
9.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更新换代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废旧手机被淘汰。有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手机社会保有量达到18.56亿部,废旧手机产生量和闲置量也逐年增长,预计“十四五”期间累计将达到60亿部。
【材料二】
废旧手机可以称得上是宝贵的资源,其中的很多元器件金、银等贵金属成分含量丰富,品位远高于同质量的金、银矿石,再利用潜力巨大。
废旧手机若处置不当,不仅会产生巨大的资源浪费,还会埋下环境污染隐患,铅、镉等重金属可能会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三、句子默写
10.文言诗文默写填空。
(1)   ,君子好逑。
(2)舂谷持作饭,   。
(3)   ,都护在燕然。
(4)   ,决眦入归鸟。
(5)手把文书口称敕,   。
(6)   ,提携玉龙为君死。
(7)商女不知亡国恨,   。
(8)   ,佳木秀而繁阴。
(9)我报路长嗟日暮,   。
(10)   ,坐断东南战未休。
(11)在《渔家傲·秋思》中,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句子是:   ,   。
四、对比阅读
阅读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①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②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
(选自《吕氏春秋·慎人》)
【注释】①亡虢(guó):当为“亡虞”,指从虞国出逃。②传鬻(yù):转卖。③缪公:秦穆公。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请属事焉    
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
13.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乙】两文相同的用人主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与一根芦苇站在一起
王子君
①“芦苇!”表姐亦男一声惊呼,欣喜地奔向水边的芦苇。河岸有坡度几许,表姐突然奔跑,实在吓坏了我们,连忙喊“小心点小心点!”要知道,表姐七十八岁了呢。
②表姐却已站在河边,手握一枝芦苇拢在胸前,笑脸花花。
③表姐来京,我请她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一游。清洋河边,树木高耸,忍冬木红果晶亮,空气清悠舒畅。表姐却一眼看见了河畔的芦苇。表姐痴痴地望着芦苇,喃喃自语道:“我最喜欢芦苇。”她的声音很轻,但那话里饱含着的深浓情感,“咕咚”落进我的心。
④表姐是我姨妈的二女儿。她出生在湖南邵阳,自小和姐姐、母亲跟随祖父母一起生活,十岁又随祖父母去武汉定居。她的祖父、父亲都是教育家。祖父李剑农,为拯救苦难的中国,1906年就加入中国同盟会,远赴异国求学,既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也是著名史学家,父亲李琮池,是生物学家、昆虫病毒专家,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后,于1939年毅然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践行他教育救国的理念。亦男表姐和我大表姐,都受祖父、父亲影响,投身教育事业,且颇有建树。表姐的一家是真正的教育世家。表姐后来做了省示范中学的校长,治校口碑不错,正直开明,坚忍不拔。
⑤表姐回武汉后,发来了她在奥森公园的照片。照片中,那芦苇的紫红花穗迎着光,表姐笑靥如花,明艳而优雅。
⑥我问表姐,你为什么“最喜欢芦苇”?
⑦表姐说:我喜欢芦苇始于少女时代。最早接触它时还是幼年。那时父亲不在身边,母亲坐在窗前织毛衣时,常哼唱“望穿秋水,不见伊人影”,曲调有些哀婉。当时不懂何意,但日子久了我也会唱了。大学读《诗经》时才知道它出自那首《蒹葭》,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芦苇。我打小酷爱旅行,尤爱山林水泽。实地接触了太多的不同季节的芦苇,发现它生命力极强。水边、沼泽、山坡、盐碱地、湖边……不择地域,自生自长。苇秆细细的、高高的,柔柔的,却很有韧性,即使临风也不易被折断吹倒,且摇曳生姿。我喜欢它的形象,喜欢它的性格。联想到自己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苦难,但不曾被折断压垮,像极了芦苇:联想到为人处世,就该有芦苇那样坚韧坚强、自尊自爱的性格……
⑧表姐嘱咐我,再去奥森公园时拍几张芦苇照发给她。
⑨我去了奥森公园。天气晴好,那芦苇,花穗已经绽开,枝叶变成明亮的黄,雪白的花絮如白云落在清洋河两岸,连绵不已,云、树、水、芦苇,影姿重重叠叠,秋色纯净无尘。
⑩受表姐的影响,我对芦苇也格外留意起来。每次走到清洋河边,就想折一枝芦苇渡水到小岛去。“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在诗经《河广》中,浪漫的诗人站在一根芦苇上可以渡过浩荡宽广的黄河,我为什么不能凭一枝芦苇渡过小小的清洋河呢?
没过多久,北京突降大雪。隔天,我去看雪后的芦苇。
清洋河边,前两天还有着浓密的枯黄叶片的芦苇,大部分倒伏了,厚厚的积雪压在它们身上,乍一看,枝干折断,叶枯花败,凄迷凋零。但是,也有许多没有被压伏、带着芦花的芦苇仍在风中飘摇,低下、倾斜,就是不倒下,不折断,风一停,它们又挺立起来。红红的晚霞把芦苇染成橘褐色、暗红色、褐黄色、金黄色,有一种浩渺、魔幻、魅感的斑斓光彩。它们舞蹈着,成为这个即将万物凋零的季节的绝美画面。
我拍了照片发给表姐,表姐激动不已。
“壮美!壮美!悲壮而不屈!看到没?风狂雨横,冰雪摧残,芦苇它就是不折腰,不倒伏,兀自昂然挺立!”
表姐是个坚韧如芦苇的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表姐本该像芦苇花开一样的青春却黯然失色。在祖父和母亲与世长辞后,最懂她的爱人又突然去世,成为永远的痛……但她像芦苇一样,痛而不语,仍勇敢而美丽的地前行。
我们每一个独自奋斗、艰难前行的人,谁不是表姐,谁不是芦苇呢?在芦苇般起伏不定的生命旅途中,我们一次次被风吹雨打,一次次被雪压霜欺,承受着孤独寂寞、坎坷凄苦,但是我们从不抛掷自己的信仰和尊严,一直激励自己不蹉跎,不堕落。我们挺起腰杆,向上向善向美。
这一夜,我仿佛梦见了芦苇,梦见了表姐,梦见我们和芦苇倾心欢谈,相挽而舞。
真是奇迹呀,几乎所有的芦苇都直立起来了,而且看上去比任何时候都高大密实。叶子全变成了金黄色,在晚霞的映射下,金光灿灿。多么奇妙的芦苇呀,越是深秋,越是壮阔!
我靠在一棵树上看芦苇,看了很久。云彩不想分散我的视线,凝住不动。
心境明净清澈。
眼前的芦苇,是具象植物,又仿佛一个柔软而庞大灵魂的象征。
我看见在春天,万物复荣,自由生长,水面波光耀眼,湿地被芦苇和其他水草点缀得一片绿油油;我看见整个奥森公园的水系,因为许许多多这样的芦苇伴生而欣欣向荣;我也看见祖国万千江河湖海、溪边池边的芦苇,茁壮繁茂,生生不息……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03月18日14版)
14.选文标题有什么妙处?
15.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6.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17.选文第⑨段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8.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表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9.选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蓝莓的华丽“转身”
①不同水果的走红,有的是因为独特的味道,比如榴莲;有的是因为奇特的造型,比如火参果;还有的是因为特殊的效用,比如蓝莓。在宣传推广中,这种蓝色的小浆果有个特殊的功能,就是增强视力。这种特别的小果子从何而来?它真有如此神奇的能力吗?
②从种属上看,蓝莓狭义上指一群越橘属越橘亚属青叶果组植物的果实,通常包括北高丛蓝莓、鬼眼蓝莓和矮丛蓝莓。但从广义上说,杜鹃花科越橘属的成员的果实都可以被称为蓝莓。越橘属植物种类繁多,整个家族超过450种,235种以上的越橘属植物在马来西亚都有分布。之所以叫作蓝莓,是因为常见的好吃的越橘属植物果实都是蓝色的。不过在篮莓大家族中还有一些特别的存在,比如兔眼蓝莓,就像红色的兔子眼睛,红豆越橘更是拥有鲜红色的果皮,与蓝毫无关系了。
③人类食用蓝莓的历史非常久远。美洲印第安人在数千年前就开始采集和食用当地的野生蓝莓,并且还发明了各种保存蓝莓果实的方法。在农作物欠收的年份里,蓝莓是重要的救荒食品。欧洲殖民者来到美洲初期时,碰到一个巨大问题,这里的气候条件与欧洲截然不同,带来的作物收成欠佳。他们是在当地印第安人的指点下,依靠采集野生蓝莓才度过了最初艰苦的岁月。这大概也是欧美人偏好这种小浆果的原因之一。中国人的祖先很早就开始采食越橘属植物的果实。据考证,在1000年前,我国就已经有食用野生蓝莓的记录。《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苍山越橘具有“顺气、消饱胀、益贤固精、强筋明日”的功效。
④到了现代,蓝莓被追捧,是源于一个人关于蓝莓神奇效果的故事。二战时,英国王牌飞行员会大量吃蓝莓。这样能够帮助他们在弱光下识别德国纳粹的战机,从而在空战中抢得先机。其实,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为了掩盖战机上装有先进雷达而编造的谎言(有的版本中蓝莓被换成了胡萝卜)。事实证明,这个欺诈任务执行得很成功,而且让大家广泛关注到了蓝莓的明目功效。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花青素可以促进视网膜中视紫红质的再生成,有提高眼周血液系统循环,缓解视疲劳的作用。其次还可以促进视力的敏感性,提高暗视力。再者。花青素作为一种强抗氧剂,能够降低氧自由基对双眼的损害,有利于防止白内障。因此,花青素被誉为“眼部黄金”,而皮里肉里都有花青素的蓝莓自然也就成为“明目首选”了。这里需要补充的是,蓝莓表皮上的白霜是蓝莓生长过程中自然分泌的果糖凝结成的白色物质,被人称作果粉。它是可以食甩的,不用刻意洗掉。一般只有新鲜的蓝莓才会看见果霜。
⑤看来,要想依靠吃花青素达到抗氧化的目的,就必须吃下足够多的花青素——要把这些小果子当饭吃,才勉强能达到摄入总量的需求。那么蓝莓是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呢?蓝莓性质偏凉,而且具有一定的促进肠胃蠕动作用。过多食用,其寒性有可能会刺激肠胃,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一般建议成人一天吃10~20颗蓝莓即可。胃肠功能较弱的老人、小孩儿,肾脏或胆囊疾病患者要少吃,以免给身体带来不适。另外,蓝莓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糖类物质,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食用蓝莓。第三,蓝莓不能和牛奶、高钙食物一起吃。蓝莓中的维生素C会和牛奶中的蛋白质形成凝固,影响人体消化,容易导致腹泻、腹痛等症状。建议两者间隔1小时食用。蓝莓中含有草酸盐,会影响钙的吸收,建议食用蓝莓2小时后再摄入高钙赓物质。
⑥所以,蓝莓固然有一定的明目功效,但它的属性决定了我们不能仅凭多吃蓝莓来达到明目或治疗眼疾的效果。生活中我们还是要做到注意用眼卫生,培养科学的用眼习惯,保持营养均衡。如果眼部有不适症状,还是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
20.文章第②段介绍了蓝莓的种属、数量、名称等自然情况,在第③~⑤段分别介绍了蓝莓的   、   、   三方面特点。
21.蓝莓为什么是“明目首选”?
22.文章的题目有什么作用?
23.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4.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蓝莓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好吃的越橘属植物,果实都是蓝色的,但也有一些特别的存在,果子颜色和“蓝”没有关系。
B.文章第④段引用关于蓝莓的故事,作用是引出蓝莓的明目功效,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蓝莓的皮里肉里都有花青素,而花青素可以缓解视疲劳,促进视力的敏感性,提高暗视力,且有利于防止白内障。
D.疫情防控阶段,小亮同学想要缓解网课学习引起的眼部疲劳,用小苏打洗尽了蓝莓上的白霜,吃了一大碗蓝莓,这样做是不对的。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成大事当养静气
刘绪斌
①“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道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以通俗之语把自然之美和童真童趣刻画得活灵活现,不著一“静”字,而境界全出。
②文静,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为美;心静,不单在经历,尤在觉悟透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莫不是广阔心胸的外在写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莫不是静夜游子的心灵呼唤?“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莫不是青山绿水的诗意寄情?浩如烟海的中华诗词,随手可及充满静美的细腻文字、传神之笔,因为静的心态、美的意境,早已融进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③从哲学意义上讲,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自有其力量之美,而静,则是一种心灵状态、精神气度,甚至是一种内心修为。智慧无言,静,其实正是不经雕琢、不加刻意的恬淡境界。静之大美,缓若春风拂面,轻松怡然,又如空谷幽兰,轻灵恬淡,又像天人共语,化冥顿而向圆通。
④静,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状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陷于名缰利锁,何得心灵的自如?“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背负外物重负,怎会有真实的自我?在静的世界里,开展叩问心灵的对话,青涩消褪,迷茫渐远,推开尘世间的权利、世故圆没,复归生命的本原。静能涵养简约心态,美便升腾在胸间。
⑤静,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气度。身心之静,不同于孤独和寂寞。孤独与寂寞,是对自我处境的艰难咀嚼,如鲠在喉,如石压胸,有一种吐纳不出、吞咽不进的味道;身心之静,则是一种个体的内省和审视,若倒啖甘蔗,若曲径通幽,显示出内敛精神和进取气度。身心之静如射手屏气,若奔者躬身,时机既到,则毅然勇进气势如虹。《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以龙之变化喻世间英雄: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这种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的气魄,正是静之深藏、静之积蓄的结果。
⑥静,不单是自然之美的精致呈现,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清朝三代皇帝的老师翁同酥在一融对联中写到:“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有静有静气、守静心,为的是恢复心灵的清明。平心静气、心平气和,方能临大事而不乱,处危机而不惊,专注于探究本质、解析机理,从而抽丝剥茧寻找本质,让问题迎刃而解。所谓“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⑦可见,成大事当养静气。
2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6.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7.选文第④⑤⑥段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28.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9.下列哪个选项不适合做选文第⑥段的论据?为什么?
A.曾经“感动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平心静气,默默撒播智慧;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仍然心平气和,专注于田畴,最终收获了富足。
B.数学家陈景润为了解决哥德巴赫猜想,不管酷暑还是严冬,在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凭着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经过10多年的推算,他终于摘取了“皇冠上的明珠”。
C.诸葛亮在《诫子书》有句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六、作文
30.作文
⑴欣赏一处风景,我们能获得审美的愉悦;欣赏一种事物,我们能获得人格的提升;欣赏一种品质,我们能获得精神的补给;欣赏一种情感,我们能获得心灵的温暖……欣赏不仅需要善于发现的眼睛,更需要善于感受的内心。
请以“欣赏”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⑵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标题补充完整;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
A.无误;
B.“精髓”的“髓”读“suǐ”,“字帖”的“帖”读“tiè”,“谈笑风声”的“声”应为“生”;
C.“叱咤”的“咤”读“zhà”;
D.“叉港”的“叉”读“chà”,“洁癖”的“癖”读“pǐ”。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答案】C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根深叶茂:根扎得深,叶子就茂盛。比喻基础牢固,就会兴旺发展。根据语境“烙印”可知,第一空应用:根深蒂固。
摇荡:摇晃摆动。摇曳:摇荡。根据前面的“烟花朵朵”可知,第二空应用:摇曳。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遥远。风尘仆仆: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根据前面的“一路上”可知,第三空应用:风尘仆仆。
与时俱进:与时间一起前进。指不断进取,永不停滞。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发展、进步很快。根据后面的“现代气息”可知,第四空应用:日新月异。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3.【答案】A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前后不一致
【解析】【分析】A.正确。B.有误,语序不当,应将“执行和制定”改为“制定和执行”。C.有误,前后矛盾,应删掉“左右”。D.有误,搭配不当,应将“提升”改为“普及”。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望文生义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A.有误,身临其境: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不符合“要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为对方着想”的语境。
B.有误,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该成语望文生义。
C.无误。
D.有误,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言论(多含贬义)。用在此处,褒贬不当。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5.【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骆驼祥子》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
B.有误,范仲淹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6.【答案】D
【知识点】并列复句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汉语知识中短语、句子主干、词性以及复句关系的相关知识。
D有误,本句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汉语知识中短语、句子主干、词性以及复句关系的相关知识。结合积累作答。汉语中的语法知识比较复杂,需要系统学习、灵活掌握。
7.【答案】A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
A.词上片侧重表现“形狂”,下片侧重表现“心狂”。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8.【答案】田野里,秋天的双手抚摸过的地方,到处是稻香和麦浪。
【知识点】造句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作答时,注意按照例句“……,……所……的地方,到处是……”的格式,然后再选择其他描写对象进行仿写。如:江岸上,夏天的手掌所触摸的地方,到处是绿树和鲜花。
故答案为:田野里,秋天的双手抚摸过的地方,到处是稻香和麦浪
【点评】此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应与原文基本保持致;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应与原文保持协调,既要考虑形式的统一,又要考虑内容上的连贯呼应;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要符合语境;注意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等;修辞格的类型也要与示例句一致。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仿照句子续写,要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9.【答案】废旧手机产生量和闲置量巨大且逐年增长;废旧手机再利用潜力巨大,若处置不当,会产生资源浪费并埋下环境污染隐患。
【知识点】材料探究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材料的探究。
根据【材料一】“2021年我国手机社会保有量达到18.56亿部,废旧手机产生量和闲置量也逐年增长,预计‘十四五’期间累计将达到60亿部”可以概括为:我国废旧手机数量巨大;根据【材料二】“废旧手机可以称得上是宝贵的资源,其中的很多元器件金、银等贵金属成分含量丰富,品位远高于同质量的金、银矿石,再利用潜力巨大”可以概括为:废旧手机蕴含丰富的资源;根据“废旧手机若处置不当,不仅会产生巨大的资源浪费,还会埋下环境污染隐患,铅、镉等重金属可能会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可以概括出:废旧手机处置不当会造成污染。
故答案为:废旧手机产生量和闲置量巨大且逐年增长;废旧手机再利用潜力巨大,若处置不当,会产生资源浪费并埋下环境污染隐患。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本材料的探究。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10.【答案】(1)窈窕淑女
(2)采葵持作羹
(3)萧关逢候骑
(4)荡胸生曾云
(5)回车叱牛牵向北
(6)报君黄金台上意
(7)隔江犹唱后庭花
(8)野芳发而幽香
(9)学诗谩有惊人句
(10)年少万兜鍪
(1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窈窕、葵、羹、叱、谩、鍪。
故答案为:(1)窈窕淑女(2)采葵持作羹(3)萧关逢候骑(4)荡胸生曾云(5)回车叱牛牵向北(6)报君黄金台上意(7)隔江犹唱后庭花(8)野芳发而幽香(9)学诗谩有惊人句(10)年少万兜鍪(1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答案】11.痛心、遗憾;都;通“嘱”,嘱托;怎么,哪里
12.①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就是先汉兴盛的原因。
②他的确是贤明的人,国内都将会顺服,敌国也都会畏惧了,谁还有闲暇去耻笑呢?
13.任人唯贤,并予以充分的信任。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附参考译文】
【甲】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乙】百里奚怀才不遇的时候,逃出虢国却为晋国所虏,贩牛于秦国时,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发现并很看重他,举荐给缪公,三天后,请求把国家大事交给他管理。缪公说:“把国家大事交给用五张羊皮买来的人管理,不怕天下人耻笑吗?”公孙枝回答:“相信贤明并任用他,这是君主的明智;让位于贤明而甘列下位,这是臣子的忠心。君为明君,臣为忠臣。他的确是贤明的人,境内将信服,敌国将敬畏,谁还有闲心耻笑?”缪公就任用了百里奚。他谋划的事没有不适当的,举动必定有功绩,却并非增加了贤明。假使百里奚虽贤,没遇到缪公,必无此名望。如今怎么知道世上就没有百里奚那样的贤者呀?所以说人主要想求得人才,不可不广开才路。
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①句意是: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痛恨,痛心,遗憾。
②句意是: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悉,全,都。
③句意是:请求把国家大事交给他管理。属:同“嘱”嘱托。
④句竟是:如今怎么知道世上就没有百里多呀。焉,怎么,哪里。
故答案为: ①痛心,遗憾。
②都。
③同“嘱”,嘱托。
④怎么,哪里。
1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①句中的重点词:亲,亲近;远,远离;所以,………的原因;兴隆,兴盛。
②句中的重点词:服,顺服;畏,畏惧;暇,闲暇。
故答案为: ①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就是先汉兴盛的原因。
②他的确是贤明的人,国内都将会顺服,敌国也都会畏惧了,谁还有闲暇去耻笑呢?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甲】文中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番贞良死节之臣,贾陛下亲之信之”和【乙】文信贤而任之,君之明”等语句,可以得出两文相同的用人主张是任人唯贤(亲近贤人),并予以充分的信任。
故答案为: 任人唯贤,并予以充分的信任。
【答案】14.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芦苇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表达了对芦苇精神的赞美。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5.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表姐对芦苇的痴迷和喜爱,突出表姐对芦苇感情之深。
16.插叙,记叙了表姐的人生经历,写出对表姐的尊敬和敬佩,为下文解释表姐在少女时代对芦苇的喜爱做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
17.景物描写,写出了奥森公园美丽的景色,写出了天气的晴朗,烘托“我”心情的美好表达了“我”对芦苇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8.坚忍坚强:亲人去世后,表姐仍然痛而不语,勇敢而美丽地生活。正直开明:担任校长,治校口碑好。
19.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写出了自然界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色表达了对芦苇的赞美之情。深化中心,表达了对祖国繁荣发展的期望。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标题的妙处。常用标题的妙处有: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作为文章的线索;交代文章写作情感;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文眼,揭示文章中心主旨。
(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
(3)本题考查把握插叙的作用的能力。作用为: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突出主题;为下文作铺垫;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补充说明了有关文章的具体内容;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使结构紧凑;有助于情节的展开,刻画人物性格,补充背景材料,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突出其某个特点,或交代细节,从而升华主题。
(4)本题考查描写手法及作用。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
(5)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文章以“芦苇”为线索,托物寓意,赋予芦苇以特定的内涵。表姐是一个坚韧如芦苇的形象,她的青春于特殊年代而黯然失色,她的亲人也远离她而去,但她痛而不语仍勇敢而美丽地前行。文章结尾运用想象和联想,作者想象着春天到了,芦苇繁盛,奥森公园欣欣向荣,祖国万千江河边芦苇生生不息。
(6)此题考查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14.本题考查标题的妙处。本文标题“与一根芦苇站在一起”,谁和芦苇站在一起?为什么站在一起?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芦苇”是线索,贯穿全文;采用拟人手法,将芦苇拟人化,表达了对芦苇正直等品质精神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揭示文章主题。据此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芦苇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表达了对芦苇精神的赞美。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5.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痴痴”属于神态描写,“喃喃自语道:‘我最喜欢芦苇’”属于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姐对芦苇的喜爱和痴迷,表达了她对芦苇的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表姐对芦苇的痴迷和喜爱,突出表姐对芦苇感情之深。
16.本题考查记叙手法及作用。常用的记叙手法有顺叙、倒叙、插叙。
这里属于插叙,交代了表姐的家庭情况和生平经历,“表姐的一家是真正的教育世家。表姐后来做了省示范中学的校长,治校口碑不错,正直开明,坚忍不拔”表明“我”对表姐的敬佩和赞美之情,也为下文写她喜爱芦苇做铺垫,让文章叙述更完整。
故答案为:插叙,记叙了表姐的人生经历,写出对表姐的尊敬和敬佩,为下文解释表姐在少女时代对芦苇的喜爱做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
17.本题考查描写手法及作用。结合“天气晴好,那芦苇,花穗已经绽开,枝叶变成明亮的黄,雪白的花絮如白云落在清洋河两岸,连绵不已,云、树、水、芦苇”可知这是属于环境描写,渲染了温馨、和谐、美好的氛围,烘托“我”内心的愉悦与美好,表达了“我”对芦苇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景物描写,写出了奥森公园美丽的景色,写出了天气的晴朗,烘托“我”心情的美好表达了“我”对芦苇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第④段“表姐后来做了省示范中学的校长,治校口碑不错,正直开明,坚忍不拔”可知表姐是一个正直开明,坚忍不拔的人;结合第⑦段“联想到自己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苦难,但不曾被折断压垮,像极了芦苇:联想到为人处世,就该有芦苇那样坚韧坚强、自尊自爱的性格”第 段“表姐是个坚韧如芦苇的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表姐本该像芦苇花开一样的青春却黯然失色。在祖父和母亲与世长辞后,最懂她的爱人又突然去世,成为永远的痛……但她像芦苇一样,痛而不语,仍勇敢而美丽的地前行”可知表姐坚韧坚强,自尊自爱的人。据此可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坚忍坚强:亲人去世后,表姐仍然痛而不语,勇敢而美丽地生活。正直开明:担任校长,治校口碑好。
19.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结构上:总结全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内容上:升华文章中心,从对生机勃勃的芦苇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上升到对国家欣欣向荣、生生不息的赞美,表达对祖国美好的祝愿,使立意更加深刻。
故答案为: 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写出了自然界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色表达了对芦苇的赞美之情。深化中心,表达了对祖国繁荣发展的期望。
【答案】20.食用历史;食用功效;食用禁忌
21.①花青素可以促进视网膜中视紫红质的再生成,有提高眼周血液系统循环,缓解视疲劳的作用。②还可以促进视力的敏感性,提高暗视力。③花青素能够降低氧自由基对双眼的损害,有利于防止白内障。④蓝莓皮里肉里都有花青素,因此成为“明目首选”。
22.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形象地概括了说明的内容:蓝莓身份的转变,即由过去的充饥食物、救荒食物转换到现在的明目食品。
23.举例子、打比方。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也有些蓝莓大家族中也有一些特别的存在,与“蓝”毫无关系。
24.A
【知识点】把握作者的见解;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梳理和分析概括能力。阅读文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说明层次,结合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语句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整合作答。
(3)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说明文的题目常有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介绍概括文本内容,简短的标题就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第①段由不同水果走红的原因引出了完整的说明对象“蓝莓”,第②段介绍了蓝莓的种属、数量、名称等自然情况,在第③~⑤段分别介绍了蓝莓的食用历史、食用功效、食用禁忌三方面特点。最后提出注意事项,总结全文。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梳理和分析概括能力。
依据第③段“人类食用蓝莓的历史非常久远”,第④段“事实证明,这个欺诈任务执行得很成功,而且让大家广泛关注到了蓝莓的明目功效”,第⑤段“过多食用,其寒性有可能会刺激肠胃,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等语句概括为“食用历史、食用功效、食用禁忌”来填写作答。
故答案为: 食用历史 食用功效 食用禁忌
2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根据“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花青素可以促进视网膜中视紫红质的再生成,有提高眼周血液系统循环,缓解视疲劳的作用。其次还可以促进视力的敏感性,提高暗视力。再者,花青素作为一种强抗氧剂,能够降低氧自由基对双眼的损害,有利于防止白内障。因此,花青素被誉为‘眼部黄金’,而皮里肉里都有花青素的蓝莓自然也就成为‘明目首选’了”这些内容,分条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 ①花青素可以促进视网膜中视紫红质的再生成,有提高眼周血液系统循环,缓解视疲劳的作用。②还可以促进视力的敏感性,提高暗视力。③花青素能够降低氧自由基对双眼的损害,有利于防止白内障。④蓝莓皮里肉里都有花青素,因此成为“明目首选”。
22.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结合第①段中“不同水果的走红,有的是因为独特的味道,比如榴莲;有的是因为奇特的造型,比如人参果;还有的是因为特殊的效用,比如蓝莓。在宣传推广中,这种蓝色的小浆果有个特殊的功能,就是增强视力。这种特别的小果子从何而来?它真有如此神奇的能力吗?”,第③段中“人类食用蓝莓的历史非常久远。美洲印第安人在数千年前就开始采集和食用当地的野生蓝莓,并且还发明了各种保存蓝莓果实的方法。在农作物欠收的年份里,蓝莓是重要的救荒食品。欧洲殖民者来到美洲初期时,碰到一个巨大问题,这里的气候条件与欧洲截然不同,带来的作物收成欠佳。他们是在当地印第安人的指点下,依靠采集野生蓝莓才度过了最初艰苦的岁月”,第⑥段中“所以,蓝莓固然有一定的明目功效,但它的属性决定了我们不能仅凭多吃蓝莓来达到明目或治疗眼疾的效果”的内容可知,以“蓝莓的华丽‘转身’”为题,形象地概括了说明的内容:蓝莓身份的转变,即由过去的充饥食物、救荒食物转换到现在的明目食品;同时,“蓝莓的华丽‘转身’”,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 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形象地概括了说明的内容:蓝莓身份的转变,即由过去的充饥食物、救荒食物转换到现在的明目食品。
2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免眼蓝莓,就像红色的兔子眼睛”,把“免眼蓝莓”比作“兔子眼睛”,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兔眼蓝莓的特点。
故答案为: 举例子、打比方。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也有些蓝莓大家族中也有一些特别的存在,与“蓝”毫无关系。
2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不正确,依据文章第②段“之所以叫做蓝莓,是因为常见的好吃的越橘属植物果实都是蓝色的。不过在蓝莓大家族中还有一些特别的存在,比如兔眼蓝莓,就像红色的兔子眼睛,红豆越橘更是拥有鲜红色的果皮,与蓝毫无关系了”可知,是因为“常见的好吃的越橘属植物果实都是蓝色的”,并不是所有。A项的表述与原文不符。
故答案为:A。
【答案】25.成大事当养静气。
26.引用古诗引出文章论题——“静”,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7.不能。因为第④段论述了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状态;第⑤段论述的静是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气度;第⑥段论述了静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这三段的内容与第③段“而静,则是一种心灵状态、精神气度,甚至是一种内心修为”这句话一一对应,所以不能换
28.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静是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气度”,进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29.B项,因为B项侧重于论述数学家陈景润如何刻苦钻研取得成功,而第⑥段侧重论内述的是静,不单是自然之美的精致呈现,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所以B项不能做本段的论据。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文章开头及其作用;论证过程;中心论点;论据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提取中心论点。作者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可从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查找。首先明确本文分为几个部分。
(2)本题考查句段作用。作用有: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引起读者的思考;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等。
(3)本题考查对段落顺序的判断。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①~③段)引用古诗,引出本文的论题“静”,然后分别诠释了“文静”“心静”和“哲学意义上的静”,道出了“静之美”;第二部分(第④~⑥段)从“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状态”“静是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气度”“静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三个方面论证了“成大事当养静气”这一观点;第三部分(第⑦段)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4)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初中阶段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做题时要深入文章具体内容,首先辨别出论证方法,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明确论证了什么观点。
(5)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的能力。通读文本,理解文意,清楚论据要真实、典型、有代表性、有说服力,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两大类。
25.本题考查提取中心论点。
首先明确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①~③段)引用古诗,引出本文的论题“静”,然后分别诠释了“文静”“心静”和“哲学意义上的静”,道出了“静之美”;第二部分(第④~⑥段)从“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状态”“静是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气度”“静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三个方面论证了“成大事当养静气”这一观点;第三部分(第⑦段)照应开头,总结全文。由此可以确定文章标题即本文的中心论点。
故答案为: 成大事当养静气。
26.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结合第①段中“‘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道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以通俗之语把自然之美和童真童趣刻画得活灵活现,不著一‘静’字,而境界全出”的内容可知,本段引用古诗《小儿垂钓》引出文章论题——“静”;同时,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还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故答案为:引用古诗引出文章论题——“静”,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7.本题考查对段落顺序的判断。判断两个段落的顺序能否调换,首先明确每一段的内容,看这两个段落之间是否有内在的逻辑顺序。然后联系上下文,看有没有能明确段落顺序的语句。由“静,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状态”可知,第④段论述了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状态;由“静,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气度”可知,第⑤段论述的静是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气度;由“静,不单是自然之美的精致呈现,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可知,第⑥段论述了静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根据第③段“而静,则是一种心灵状态、精神气度,甚至是一种内心修为”可知,这三段的内容与第③段的这句话相对应,所以不能换。
故答案为:不能。因为第④段论述了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状态;第⑤段论述的静是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气度;第⑥段论述了静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这三段的内容与第③段“而静,则是一种心灵状态、精神气度,甚至是一种内心修为”这句话一一对应,所以不能换 。
28.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由“曹操以龙之变化喻世间英雄”判断,本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作者把“龙之变化”比作“世间英雄”, 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论证了第⑤段的分论点:静,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气度。生动形象,使人容易理解。
故答案为: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静是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气度”,进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29.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的能力。第⑥段的分论点是“静,不单是自然之美的精致呈现,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
A.突出袁隆平不管平凡还是闻名时,都能平心静气,专注于田畴,论证了静,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适合做论据;
B.侧重于论述数学家陈景润如何刻苦钻研取得成功的,不适合做论据;
C.引用了《诫子书》的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也突出了内心的修为。适合做论据;
所以B项不适合做选文第⑥段的论据。
故答案为:B项,因为B项侧重于论述数学家陈景润如何刻苦钻研取得成功,而第⑥段侧重论内述的是静,不单是自然之美的精致呈现,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所以B项不能做本段的论据。
30.【答案】【参考例文】
欣赏不朽的词魂
一直在崇尚、向往着历史中那片诗词并发的芳草地。当李清照带着“人比黄花瘦”的容颜从历史中向我走来;当岳飞的《满江红》激荡起我满腔的热血……我的心中便荡起阵阵激流。宋词,那古老的精华,已融入我的生命。
张潮在《幽梦影》里说过:“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我不去崇尚那种“美人”,也更没有那种精通诗词文赋的文人雅量。我只是用自己的心去咀嚼,去品味那或婉转缠绵、或雄浑悲壮的潜在词魂,在默默中倾听历史的心跳,让自己的血液流淌得更加奔放。
喜欢宋词,很欣赏它的那种明快的韵律。如蒋捷的“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金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读起来如行云流水,朗朗上口,字字清新隽永,绕耳不绝,让人忍不住地对此喜爱有加。
若领略了婉约派的似水柔情,便会深深地喜欢上它们的那种欲说还休、一咏三叹的韵味。才子柳永的《雨霖铃》便算得上是部经典之作。“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触龙颜而遭贬,不得不离开繁华的京都,登舟离开时,回望一眼这座让他失意,又爱又恨的都城,万般愁绪、万般滋味便涌上心头。无奈中,只有一任肝肠寸断。柳永的身影消失在苍茫的历史中,但是,他的灵魂却在每一句词中,冲破历史的尘芥,永世长存下来。
在感叹婉约派的清丽、含蓄、缠绵之余,更不免惊叹豪放派的雄浑壮阔和沉郁苍凉。从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精忠报国的壮怀激烈,到苏轼的“一尊还酹江月”纵观千古豪情;从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热血之誓,到辛弃疾的“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铮铮铁骨,字字铿锵,句句雄壮,让每一个人都倍增爱国之热情,倍感一眶之热泪。
无羁地吟诵,醉倒了世世的楚楚衣冠,撼动了代代的凡夫俗心。历史抚平了风涌乍起的波浪,吹干了沙场上映日而辉的英雄鲜血,但是,它却不能带走那些融入人们生命灵魂的菁华。
在回望中,在历史心脏强有力的跳动声中,我默默地用心灵去倾听,去找寻,去欣赏,去感受那历万世而不朽的词魂。
留一点记忆给自己
回忆是偶然的风沙,一吹吹到月光之下,在记忆深处,折一枝桃花。
推开第一扇记忆之窗,看到的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那是儿时的风景。银色的月光如一层薄纱笼罩着大地。院子里,那桃花正开得恣肆风流,又显得端庄雅淑,周围是正吐露着芬芳的迎春花。花旁,年幼的我和慈祥的奶奶正坐在椅子上。夜,是那么宁静,那么安详,只有奶奶的声音和时有时无的狗吠声。我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听着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奶奶的声音好似在用心地歌唱,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让我忍不住遐想起来:那在广寒宫里的嫦娥,那捣药的玉兔,那伐桂的吴刚。奶奶的故事在我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
再推开一扇窗,我见到的是一幅绚丽的画面,这是我的小学时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春天伴随着第一只回到南方的燕子,第一朵露出笑颜的鲜花,第一棵探出脑袋的小草归来了。大家脱掉那厚重的棉袄,欢快地在校园里奔跑,嬉戏,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放学后,三五成群结伴去郊外放风筝。累了,就靠着一棵棵粉得似霞的桃树休息,沐浴着阳光,享受着轻风,无忧无虑地谈天说地。至今仍忘不了当时那高飞的风筝和大家脸上童真,无邪的笑意。六年的学习生活,灌溉了幼年时的那一粒种子,它已开始冲破土层,冒出淡绿色的嫩芽。
轻轻推开最后一扇窗,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熟悉的情景,这,是现在。如今,年龄的增长使我变得更加成熟。课间,我不再像从前那般肆无忌惮地追逐打闹,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谈笑风生,而是在堆积如山的作业前奋笔疾书。可这又算得了什么,不过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只有这样人生才能更加充实。当年的嫩芽,如今已根深蒂固,被汗水与泪水浇灌着,已长出了几片新叶。
燕子飞了,还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还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但是,时间匆匆,不会为任何事物所停留,趁现在时间还很多,一定要抓紧时间,给自己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
【解析】【分析】(1) 本篇作文考查话题作文的写作。根据材料提示,“欣赏”的对象可以是:风景、事物、人的品质、情感等。可以写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积极的事物,重点描述自己对其的看法,从这个欣赏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选材上可以考虑: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对一个发表《童年》小说的无名小卒的欣赏;林清玄因为对一位心思细密、心灵手巧的小偷作案手法的欣赏从而改变了小偷的人生;俞伯牙得到锺子期的欣赏,才有了“高山流水觅知音”的美谈等。文体选择上记叙文或是议论文都可以。
(2)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题目关键词“自己”,限定了写作主体,要求考生必须写“自己”,必须以第一人称来写,无论选什么材料,确定什么主题,都要围绕“自己”来写,表现的主题都是与“自己”有关的。首先补全题目。本题导语部分给定了几个补写角度,同时也提示我们立意的方向。横线上可以补写“清醒、梦想、责任、微笑”等,在此基础上,拓宽思维,如补写“自由、快乐、勤奋、温暖、信仰”等等。所填的词(词组)要能恰当地概括自己确定的题材,反映出自己生活的阅历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补全文题后,拓展题目,明确立意。如“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要写出具体的事例,为什么忧伤。“留一点微笑给自己”有何意义,结果怎么样。本文如写成记叙文,就要选择生活中自己的经历或是自己的所见,通过一件或几件小事表达主旨;如果写成散文,就要选择自己的一些深刻的感悟;如果写成议论文,就要确定合适的中心论点,然后选择合适的事实论据或是道理论据,用清晰的论证思路来证明观点的正确。议论文参考立意:①留一点清醒给自己,在面对幸福、成功时要戒骄戒躁;②留点蓝天给自己,在生活中处处树立环保意识;③留一点微笑给自己,在面对失败、困境、磨难时保持乐观心态。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话题作文的能力。话题作文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第三,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非话题作文不要求自拟文题,也不能另立文题。
(2)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补好题以后的写作思路,就和其他作文相差无几了。补题要注意内容要熟,立意要新,切口要小。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在写什么,后写什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佝偻(gōu)桑梓(zǐ)寒暄 淫雨霏霏
B.精髓(suí)字帖(tiē)踊跃 谈笑风声
C.娉婷(pīng)叱咤(chà)静穆 李代桃僵
D.叉港(chā)洁癖(pì)暮霭 闻名遐迩
【答案】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
A.无误;
B.“精髓”的“髓”读“suǐ”,“字帖”的“帖”读“tiè”,“谈笑风声”的“声”应为“生”;
C.“叱咤”的“咤”读“zhà”;
D.“叉港”的“叉”读“chà”,“洁癖”的“癖”读“pǐ”。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春节是条弯弯的路,一走就是数千年,骨髓里的烙印______。
春节是条弯弯的路,爆竹声声,烟花朵朵,______成连绵不断的画卷。
春节是条弯弯的路,摩肩接踵,翘首以盼,一路都是______的脚印。
春节是条弯弯的路,这头牵着______的现代气息,那头连着代代相传的古老风俗……
A.根深蒂固 摇荡 千里迢迢 与时俱进
B.根深叶茂 摇曳 风尘仆仆 日新月异
C.根深蒂固 摇曳 风尘仆仆 日新月异
D.根深叶茂 摇荡 千里迢迢 日新月异
【答案】C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根深叶茂:根扎得深,叶子就茂盛。比喻基础牢固,就会兴旺发展。根据语境“烙印”可知,第一空应用:根深蒂固。
摇荡:摇晃摆动。摇曳:摇荡。根据前面的“烟花朵朵”可知,第二空应用:摇曳。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遥远。风尘仆仆: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根据前面的“一路上”可知,第三空应用:风尘仆仆。
与时俱进:与时间一起前进。指不断进取,永不停滞。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发展、进步很快。根据后面的“现代气息”可知,第四空应用:日新月异。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3.(2022·广州)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获得了更加优越的发展机遇。
B.加快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和制定,有助于海上风电海域的通航安全。
C.我国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先后经过两次调整,更新的幅度超过了70%左右。
D.当前,科普工作不仅要提升科学知识,还要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
【答案】A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前后不一致
【解析】【分析】A.正确。B.有误,语序不当,应将“执行和制定”改为“制定和执行”。C.有误,前后矛盾,应删掉“左右”。D.有误,搭配不当,应将“提升”改为“普及”。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与他人交往时,我们要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
B.秋日的柳江风景如画,不少游人掏出相机浮光掠影地拍照留影。
C.一枚小小的橄榄核,经过艺人们的精心雕琢,鸟兽、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D.校长学识渊博,阅历丰富。他和我们谈心时总是高谈阔论,大家受益匪浅。
【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望文生义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A.有误,身临其境: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不符合“要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为对方着想”的语境。
B.有误,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该成语望文生义。
C.无误。
D.有误,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言论(多含贬义)。用在此处,褒贬不当。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5.下列关于名著内容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B.“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C.《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斯威夫特,主人公是格列佛,该作品通过讲述格列佛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经历,抨击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D.《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曾被一个军官抛弃过。她与祥子同住在一个四合院里,两人慢慢产生了感情。最后她因难以忍耐苦难生活给她带来的屈辱而自杀了。
【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骆驼祥子》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
B.有误,范仲淹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6.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短语“敬畏生命”“可歌可泣”“绵薄之力”“斗志昂扬”的结构都不相同。
B.“他用惊奇的目光张望着陌生而美丽的世界”一句的主干是“他张望世界”。
C.“疫情突袭,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中“更加”是副词。
D.“青春不是一段花枝招展的如花妙龄,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是转折关系复句。
【答案】D
【知识点】并列复句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汉语知识中短语、句子主干、词性以及复句关系的相关知识。
D有误,本句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汉语知识中短语、句子主干、词性以及复句关系的相关知识。结合积累作答。汉语中的语法知识比较复杂,需要系统学习、灵活掌握。
7.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这首词写了“老夫”苏轼“少年”轻狂的表现,上片侧重表现“心狂”,下片侧重表现“形狂”。
B.“千骑卷平冈”,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卷”极言行走之快。
C.“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仍能跃马疆场。
D.本词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是他在艺术创作上一次大胆的尝试,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答案】A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
A.词上片侧重表现“形狂”,下片侧重表现“心狂”。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二、语言表达
8.(2022·新疆)请依照例句进行仿写。要求:句式一致,表达通顺。
例句:河岸上,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艾青诗选》)
【答案】田野里,秋天的双手抚摸过的地方,到处是稻香和麦浪。
【知识点】造句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作答时,注意按照例句“……,……所……的地方,到处是……”的格式,然后再选择其他描写对象进行仿写。如:江岸上,夏天的手掌所触摸的地方,到处是绿树和鲜花。
故答案为:田野里,秋天的双手抚摸过的地方,到处是稻香和麦浪
【点评】此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应与原文基本保持致;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应与原文保持协调,既要考虑形式的统一,又要考虑内容上的连贯呼应;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要符合语境;注意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等;修辞格的类型也要与示例句一致。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仿照句子续写,要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9.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更新换代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废旧手机被淘汰。有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手机社会保有量达到18.56亿部,废旧手机产生量和闲置量也逐年增长,预计“十四五”期间累计将达到60亿部。
【材料二】
废旧手机可以称得上是宝贵的资源,其中的很多元器件金、银等贵金属成分含量丰富,品位远高于同质量的金、银矿石,再利用潜力巨大。
废旧手机若处置不当,不仅会产生巨大的资源浪费,还会埋下环境污染隐患,铅、镉等重金属可能会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答案】废旧手机产生量和闲置量巨大且逐年增长;废旧手机再利用潜力巨大,若处置不当,会产生资源浪费并埋下环境污染隐患。
【知识点】材料探究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材料的探究。
根据【材料一】“2021年我国手机社会保有量达到18.56亿部,废旧手机产生量和闲置量也逐年增长,预计‘十四五’期间累计将达到60亿部”可以概括为:我国废旧手机数量巨大;根据【材料二】“废旧手机可以称得上是宝贵的资源,其中的很多元器件金、银等贵金属成分含量丰富,品位远高于同质量的金、银矿石,再利用潜力巨大”可以概括为:废旧手机蕴含丰富的资源;根据“废旧手机若处置不当,不仅会产生巨大的资源浪费,还会埋下环境污染隐患,铅、镉等重金属可能会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可以概括出:废旧手机处置不当会造成污染。
故答案为:废旧手机产生量和闲置量巨大且逐年增长;废旧手机再利用潜力巨大,若处置不当,会产生资源浪费并埋下环境污染隐患。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本材料的探究。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句子默写
10.文言诗文默写填空。
(1)   ,君子好逑。
(2)舂谷持作饭,   。
(3)   ,都护在燕然。
(4)   ,决眦入归鸟。
(5)手把文书口称敕,   。
(6)   ,提携玉龙为君死。
(7)商女不知亡国恨,   。
(8)   ,佳木秀而繁阴。
(9)我报路长嗟日暮,   。
(10)   ,坐断东南战未休。
(11)在《渔家傲·秋思》中,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句子是:   ,   。
【答案】(1)窈窕淑女
(2)采葵持作羹
(3)萧关逢候骑
(4)荡胸生曾云
(5)回车叱牛牵向北
(6)报君黄金台上意
(7)隔江犹唱后庭花
(8)野芳发而幽香
(9)学诗谩有惊人句
(10)年少万兜鍪
(1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窈窕、葵、羹、叱、谩、鍪。
故答案为:(1)窈窕淑女(2)采葵持作羹(3)萧关逢候骑(4)荡胸生曾云(5)回车叱牛牵向北(6)报君黄金台上意(7)隔江犹唱后庭花(8)野芳发而幽香(9)学诗谩有惊人句(10)年少万兜鍪(1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四、对比阅读
阅读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①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②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
(选自《吕氏春秋·慎人》)
【注释】①亡虢(guó):当为“亡虞”,指从虞国出逃。②传鬻(yù):转卖。③缪公:秦穆公。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请属事焉    
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
13.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乙】两文相同的用人主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案】11.痛心、遗憾;都;通“嘱”,嘱托;怎么,哪里
12.①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就是先汉兴盛的原因。
②他的确是贤明的人,国内都将会顺服,敌国也都会畏惧了,谁还有闲暇去耻笑呢?
13.任人唯贤,并予以充分的信任。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附参考译文】
【甲】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乙】百里奚怀才不遇的时候,逃出虢国却为晋国所虏,贩牛于秦国时,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发现并很看重他,举荐给缪公,三天后,请求把国家大事交给他管理。缪公说:“把国家大事交给用五张羊皮买来的人管理,不怕天下人耻笑吗?”公孙枝回答:“相信贤明并任用他,这是君主的明智;让位于贤明而甘列下位,这是臣子的忠心。君为明君,臣为忠臣。他的确是贤明的人,境内将信服,敌国将敬畏,谁还有闲心耻笑?”缪公就任用了百里奚。他谋划的事没有不适当的,举动必定有功绩,却并非增加了贤明。假使百里奚虽贤,没遇到缪公,必无此名望。如今怎么知道世上就没有百里奚那样的贤者呀?所以说人主要想求得人才,不可不广开才路。
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①句意是: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痛恨,痛心,遗憾。
②句意是: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悉,全,都。
③句意是:请求把国家大事交给他管理。属:同“嘱”嘱托。
④句竟是:如今怎么知道世上就没有百里多呀。焉,怎么,哪里。
故答案为: ①痛心,遗憾。
②都。
③同“嘱”,嘱托。
④怎么,哪里。
1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①句中的重点词:亲,亲近;远,远离;所以,………的原因;兴隆,兴盛。
②句中的重点词:服,顺服;畏,畏惧;暇,闲暇。
故答案为: ①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就是先汉兴盛的原因。
②他的确是贤明的人,国内都将会顺服,敌国也都会畏惧了,谁还有闲暇去耻笑呢?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甲】文中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番贞良死节之臣,贾陛下亲之信之”和【乙】文信贤而任之,君之明”等语句,可以得出两文相同的用人主张是任人唯贤(亲近贤人),并予以充分的信任。
故答案为: 任人唯贤,并予以充分的信任。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与一根芦苇站在一起
王子君
①“芦苇!”表姐亦男一声惊呼,欣喜地奔向水边的芦苇。河岸有坡度几许,表姐突然奔跑,实在吓坏了我们,连忙喊“小心点小心点!”要知道,表姐七十八岁了呢。
②表姐却已站在河边,手握一枝芦苇拢在胸前,笑脸花花。
③表姐来京,我请她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一游。清洋河边,树木高耸,忍冬木红果晶亮,空气清悠舒畅。表姐却一眼看见了河畔的芦苇。表姐痴痴地望着芦苇,喃喃自语道:“我最喜欢芦苇。”她的声音很轻,但那话里饱含着的深浓情感,“咕咚”落进我的心。
④表姐是我姨妈的二女儿。她出生在湖南邵阳,自小和姐姐、母亲跟随祖父母一起生活,十岁又随祖父母去武汉定居。她的祖父、父亲都是教育家。祖父李剑农,为拯救苦难的中国,1906年就加入中国同盟会,远赴异国求学,既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也是著名史学家,父亲李琮池,是生物学家、昆虫病毒专家,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后,于1939年毅然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践行他教育救国的理念。亦男表姐和我大表姐,都受祖父、父亲影响,投身教育事业,且颇有建树。表姐的一家是真正的教育世家。表姐后来做了省示范中学的校长,治校口碑不错,正直开明,坚忍不拔。
⑤表姐回武汉后,发来了她在奥森公园的照片。照片中,那芦苇的紫红花穗迎着光,表姐笑靥如花,明艳而优雅。
⑥我问表姐,你为什么“最喜欢芦苇”?
⑦表姐说:我喜欢芦苇始于少女时代。最早接触它时还是幼年。那时父亲不在身边,母亲坐在窗前织毛衣时,常哼唱“望穿秋水,不见伊人影”,曲调有些哀婉。当时不懂何意,但日子久了我也会唱了。大学读《诗经》时才知道它出自那首《蒹葭》,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芦苇。我打小酷爱旅行,尤爱山林水泽。实地接触了太多的不同季节的芦苇,发现它生命力极强。水边、沼泽、山坡、盐碱地、湖边……不择地域,自生自长。苇秆细细的、高高的,柔柔的,却很有韧性,即使临风也不易被折断吹倒,且摇曳生姿。我喜欢它的形象,喜欢它的性格。联想到自己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苦难,但不曾被折断压垮,像极了芦苇:联想到为人处世,就该有芦苇那样坚韧坚强、自尊自爱的性格……
⑧表姐嘱咐我,再去奥森公园时拍几张芦苇照发给她。
⑨我去了奥森公园。天气晴好,那芦苇,花穗已经绽开,枝叶变成明亮的黄,雪白的花絮如白云落在清洋河两岸,连绵不已,云、树、水、芦苇,影姿重重叠叠,秋色纯净无尘。
⑩受表姐的影响,我对芦苇也格外留意起来。每次走到清洋河边,就想折一枝芦苇渡水到小岛去。“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在诗经《河广》中,浪漫的诗人站在一根芦苇上可以渡过浩荡宽广的黄河,我为什么不能凭一枝芦苇渡过小小的清洋河呢?
没过多久,北京突降大雪。隔天,我去看雪后的芦苇。
清洋河边,前两天还有着浓密的枯黄叶片的芦苇,大部分倒伏了,厚厚的积雪压在它们身上,乍一看,枝干折断,叶枯花败,凄迷凋零。但是,也有许多没有被压伏、带着芦花的芦苇仍在风中飘摇,低下、倾斜,就是不倒下,不折断,风一停,它们又挺立起来。红红的晚霞把芦苇染成橘褐色、暗红色、褐黄色、金黄色,有一种浩渺、魔幻、魅感的斑斓光彩。它们舞蹈着,成为这个即将万物凋零的季节的绝美画面。
我拍了照片发给表姐,表姐激动不已。
“壮美!壮美!悲壮而不屈!看到没?风狂雨横,冰雪摧残,芦苇它就是不折腰,不倒伏,兀自昂然挺立!”
表姐是个坚韧如芦苇的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表姐本该像芦苇花开一样的青春却黯然失色。在祖父和母亲与世长辞后,最懂她的爱人又突然去世,成为永远的痛……但她像芦苇一样,痛而不语,仍勇敢而美丽的地前行。
我们每一个独自奋斗、艰难前行的人,谁不是表姐,谁不是芦苇呢?在芦苇般起伏不定的生命旅途中,我们一次次被风吹雨打,一次次被雪压霜欺,承受着孤独寂寞、坎坷凄苦,但是我们从不抛掷自己的信仰和尊严,一直激励自己不蹉跎,不堕落。我们挺起腰杆,向上向善向美。
这一夜,我仿佛梦见了芦苇,梦见了表姐,梦见我们和芦苇倾心欢谈,相挽而舞。
真是奇迹呀,几乎所有的芦苇都直立起来了,而且看上去比任何时候都高大密实。叶子全变成了金黄色,在晚霞的映射下,金光灿灿。多么奇妙的芦苇呀,越是深秋,越是壮阔!
我靠在一棵树上看芦苇,看了很久。云彩不想分散我的视线,凝住不动。
心境明净清澈。
眼前的芦苇,是具象植物,又仿佛一个柔软而庞大灵魂的象征。
我看见在春天,万物复荣,自由生长,水面波光耀眼,湿地被芦苇和其他水草点缀得一片绿油油;我看见整个奥森公园的水系,因为许许多多这样的芦苇伴生而欣欣向荣;我也看见祖国万千江河湖海、溪边池边的芦苇,茁壮繁茂,生生不息……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03月18日14版)
14.选文标题有什么妙处?
15.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6.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17.选文第⑨段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8.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表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9.选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14.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芦苇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表达了对芦苇精神的赞美。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5.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表姐对芦苇的痴迷和喜爱,突出表姐对芦苇感情之深。
16.插叙,记叙了表姐的人生经历,写出对表姐的尊敬和敬佩,为下文解释表姐在少女时代对芦苇的喜爱做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
17.景物描写,写出了奥森公园美丽的景色,写出了天气的晴朗,烘托“我”心情的美好表达了“我”对芦苇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8.坚忍坚强:亲人去世后,表姐仍然痛而不语,勇敢而美丽地生活。正直开明:担任校长,治校口碑好。
19.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写出了自然界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色表达了对芦苇的赞美之情。深化中心,表达了对祖国繁荣发展的期望。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标题的妙处。常用标题的妙处有: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作为文章的线索;交代文章写作情感;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文眼,揭示文章中心主旨。
(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
(3)本题考查把握插叙的作用的能力。作用为: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突出主题;为下文作铺垫;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补充说明了有关文章的具体内容;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使结构紧凑;有助于情节的展开,刻画人物性格,补充背景材料,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突出其某个特点,或交代细节,从而升华主题。
(4)本题考查描写手法及作用。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
(5)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文章以“芦苇”为线索,托物寓意,赋予芦苇以特定的内涵。表姐是一个坚韧如芦苇的形象,她的青春于特殊年代而黯然失色,她的亲人也远离她而去,但她痛而不语仍勇敢而美丽地前行。文章结尾运用想象和联想,作者想象着春天到了,芦苇繁盛,奥森公园欣欣向荣,祖国万千江河边芦苇生生不息。
(6)此题考查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14.本题考查标题的妙处。本文标题“与一根芦苇站在一起”,谁和芦苇站在一起?为什么站在一起?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芦苇”是线索,贯穿全文;采用拟人手法,将芦苇拟人化,表达了对芦苇正直等品质精神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揭示文章主题。据此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芦苇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表达了对芦苇精神的赞美。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5.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痴痴”属于神态描写,“喃喃自语道:‘我最喜欢芦苇’”属于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姐对芦苇的喜爱和痴迷,表达了她对芦苇的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表姐对芦苇的痴迷和喜爱,突出表姐对芦苇感情之深。
16.本题考查记叙手法及作用。常用的记叙手法有顺叙、倒叙、插叙。
这里属于插叙,交代了表姐的家庭情况和生平经历,“表姐的一家是真正的教育世家。表姐后来做了省示范中学的校长,治校口碑不错,正直开明,坚忍不拔”表明“我”对表姐的敬佩和赞美之情,也为下文写她喜爱芦苇做铺垫,让文章叙述更完整。
故答案为:插叙,记叙了表姐的人生经历,写出对表姐的尊敬和敬佩,为下文解释表姐在少女时代对芦苇的喜爱做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
17.本题考查描写手法及作用。结合“天气晴好,那芦苇,花穗已经绽开,枝叶变成明亮的黄,雪白的花絮如白云落在清洋河两岸,连绵不已,云、树、水、芦苇”可知这是属于环境描写,渲染了温馨、和谐、美好的氛围,烘托“我”内心的愉悦与美好,表达了“我”对芦苇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景物描写,写出了奥森公园美丽的景色,写出了天气的晴朗,烘托“我”心情的美好表达了“我”对芦苇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第④段“表姐后来做了省示范中学的校长,治校口碑不错,正直开明,坚忍不拔”可知表姐是一个正直开明,坚忍不拔的人;结合第⑦段“联想到自己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苦难,但不曾被折断压垮,像极了芦苇:联想到为人处世,就该有芦苇那样坚韧坚强、自尊自爱的性格”第 段“表姐是个坚韧如芦苇的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表姐本该像芦苇花开一样的青春却黯然失色。在祖父和母亲与世长辞后,最懂她的爱人又突然去世,成为永远的痛……但她像芦苇一样,痛而不语,仍勇敢而美丽的地前行”可知表姐坚韧坚强,自尊自爱的人。据此可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坚忍坚强:亲人去世后,表姐仍然痛而不语,勇敢而美丽地生活。正直开明:担任校长,治校口碑好。
19.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结构上:总结全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内容上:升华文章中心,从对生机勃勃的芦苇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上升到对国家欣欣向荣、生生不息的赞美,表达对祖国美好的祝愿,使立意更加深刻。
故答案为: 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写出了自然界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色表达了对芦苇的赞美之情。深化中心,表达了对祖国繁荣发展的期望。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蓝莓的华丽“转身”
①不同水果的走红,有的是因为独特的味道,比如榴莲;有的是因为奇特的造型,比如火参果;还有的是因为特殊的效用,比如蓝莓。在宣传推广中,这种蓝色的小浆果有个特殊的功能,就是增强视力。这种特别的小果子从何而来?它真有如此神奇的能力吗?
②从种属上看,蓝莓狭义上指一群越橘属越橘亚属青叶果组植物的果实,通常包括北高丛蓝莓、鬼眼蓝莓和矮丛蓝莓。但从广义上说,杜鹃花科越橘属的成员的果实都可以被称为蓝莓。越橘属植物种类繁多,整个家族超过450种,235种以上的越橘属植物在马来西亚都有分布。之所以叫作蓝莓,是因为常见的好吃的越橘属植物果实都是蓝色的。不过在篮莓大家族中还有一些特别的存在,比如兔眼蓝莓,就像红色的兔子眼睛,红豆越橘更是拥有鲜红色的果皮,与蓝毫无关系了。
③人类食用蓝莓的历史非常久远。美洲印第安人在数千年前就开始采集和食用当地的野生蓝莓,并且还发明了各种保存蓝莓果实的方法。在农作物欠收的年份里,蓝莓是重要的救荒食品。欧洲殖民者来到美洲初期时,碰到一个巨大问题,这里的气候条件与欧洲截然不同,带来的作物收成欠佳。他们是在当地印第安人的指点下,依靠采集野生蓝莓才度过了最初艰苦的岁月。这大概也是欧美人偏好这种小浆果的原因之一。中国人的祖先很早就开始采食越橘属植物的果实。据考证,在1000年前,我国就已经有食用野生蓝莓的记录。《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苍山越橘具有“顺气、消饱胀、益贤固精、强筋明日”的功效。
④到了现代,蓝莓被追捧,是源于一个人关于蓝莓神奇效果的故事。二战时,英国王牌飞行员会大量吃蓝莓。这样能够帮助他们在弱光下识别德国纳粹的战机,从而在空战中抢得先机。其实,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为了掩盖战机上装有先进雷达而编造的谎言(有的版本中蓝莓被换成了胡萝卜)。事实证明,这个欺诈任务执行得很成功,而且让大家广泛关注到了蓝莓的明目功效。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花青素可以促进视网膜中视紫红质的再生成,有提高眼周血液系统循环,缓解视疲劳的作用。其次还可以促进视力的敏感性,提高暗视力。再者。花青素作为一种强抗氧剂,能够降低氧自由基对双眼的损害,有利于防止白内障。因此,花青素被誉为“眼部黄金”,而皮里肉里都有花青素的蓝莓自然也就成为“明目首选”了。这里需要补充的是,蓝莓表皮上的白霜是蓝莓生长过程中自然分泌的果糖凝结成的白色物质,被人称作果粉。它是可以食甩的,不用刻意洗掉。一般只有新鲜的蓝莓才会看见果霜。
⑤看来,要想依靠吃花青素达到抗氧化的目的,就必须吃下足够多的花青素——要把这些小果子当饭吃,才勉强能达到摄入总量的需求。那么蓝莓是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呢?蓝莓性质偏凉,而且具有一定的促进肠胃蠕动作用。过多食用,其寒性有可能会刺激肠胃,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一般建议成人一天吃10~20颗蓝莓即可。胃肠功能较弱的老人、小孩儿,肾脏或胆囊疾病患者要少吃,以免给身体带来不适。另外,蓝莓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糖类物质,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食用蓝莓。第三,蓝莓不能和牛奶、高钙食物一起吃。蓝莓中的维生素C会和牛奶中的蛋白质形成凝固,影响人体消化,容易导致腹泻、腹痛等症状。建议两者间隔1小时食用。蓝莓中含有草酸盐,会影响钙的吸收,建议食用蓝莓2小时后再摄入高钙赓物质。
⑥所以,蓝莓固然有一定的明目功效,但它的属性决定了我们不能仅凭多吃蓝莓来达到明目或治疗眼疾的效果。生活中我们还是要做到注意用眼卫生,培养科学的用眼习惯,保持营养均衡。如果眼部有不适症状,还是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
20.文章第②段介绍了蓝莓的种属、数量、名称等自然情况,在第③~⑤段分别介绍了蓝莓的   、   、   三方面特点。
21.蓝莓为什么是“明目首选”?
22.文章的题目有什么作用?
23.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4.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蓝莓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好吃的越橘属植物,果实都是蓝色的,但也有一些特别的存在,果子颜色和“蓝”没有关系。
B.文章第④段引用关于蓝莓的故事,作用是引出蓝莓的明目功效,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蓝莓的皮里肉里都有花青素,而花青素可以缓解视疲劳,促进视力的敏感性,提高暗视力,且有利于防止白内障。
D.疫情防控阶段,小亮同学想要缓解网课学习引起的眼部疲劳,用小苏打洗尽了蓝莓上的白霜,吃了一大碗蓝莓,这样做是不对的。
【答案】20.食用历史;食用功效;食用禁忌
21.①花青素可以促进视网膜中视紫红质的再生成,有提高眼周血液系统循环,缓解视疲劳的作用。②还可以促进视力的敏感性,提高暗视力。③花青素能够降低氧自由基对双眼的损害,有利于防止白内障。④蓝莓皮里肉里都有花青素,因此成为“明目首选”。
22.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形象地概括了说明的内容:蓝莓身份的转变,即由过去的充饥食物、救荒食物转换到现在的明目食品。
23.举例子、打比方。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也有些蓝莓大家族中也有一些特别的存在,与“蓝”毫无关系。
24.A
【知识点】把握作者的见解;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梳理和分析概括能力。阅读文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说明层次,结合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语句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整合作答。
(3)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说明文的题目常有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介绍概括文本内容,简短的标题就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第①段由不同水果走红的原因引出了完整的说明对象“蓝莓”,第②段介绍了蓝莓的种属、数量、名称等自然情况,在第③~⑤段分别介绍了蓝莓的食用历史、食用功效、食用禁忌三方面特点。最后提出注意事项,总结全文。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梳理和分析概括能力。
依据第③段“人类食用蓝莓的历史非常久远”,第④段“事实证明,这个欺诈任务执行得很成功,而且让大家广泛关注到了蓝莓的明目功效”,第⑤段“过多食用,其寒性有可能会刺激肠胃,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等语句概括为“食用历史、食用功效、食用禁忌”来填写作答。
故答案为: 食用历史 食用功效 食用禁忌
2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根据“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花青素可以促进视网膜中视紫红质的再生成,有提高眼周血液系统循环,缓解视疲劳的作用。其次还可以促进视力的敏感性,提高暗视力。再者,花青素作为一种强抗氧剂,能够降低氧自由基对双眼的损害,有利于防止白内障。因此,花青素被誉为‘眼部黄金’,而皮里肉里都有花青素的蓝莓自然也就成为‘明目首选’了”这些内容,分条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 ①花青素可以促进视网膜中视紫红质的再生成,有提高眼周血液系统循环,缓解视疲劳的作用。②还可以促进视力的敏感性,提高暗视力。③花青素能够降低氧自由基对双眼的损害,有利于防止白内障。④蓝莓皮里肉里都有花青素,因此成为“明目首选”。
22.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结合第①段中“不同水果的走红,有的是因为独特的味道,比如榴莲;有的是因为奇特的造型,比如人参果;还有的是因为特殊的效用,比如蓝莓。在宣传推广中,这种蓝色的小浆果有个特殊的功能,就是增强视力。这种特别的小果子从何而来?它真有如此神奇的能力吗?”,第③段中“人类食用蓝莓的历史非常久远。美洲印第安人在数千年前就开始采集和食用当地的野生蓝莓,并且还发明了各种保存蓝莓果实的方法。在农作物欠收的年份里,蓝莓是重要的救荒食品。欧洲殖民者来到美洲初期时,碰到一个巨大问题,这里的气候条件与欧洲截然不同,带来的作物收成欠佳。他们是在当地印第安人的指点下,依靠采集野生蓝莓才度过了最初艰苦的岁月”,第⑥段中“所以,蓝莓固然有一定的明目功效,但它的属性决定了我们不能仅凭多吃蓝莓来达到明目或治疗眼疾的效果”的内容可知,以“蓝莓的华丽‘转身’”为题,形象地概括了说明的内容:蓝莓身份的转变,即由过去的充饥食物、救荒食物转换到现在的明目食品;同时,“蓝莓的华丽‘转身’”,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 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形象地概括了说明的内容:蓝莓身份的转变,即由过去的充饥食物、救荒食物转换到现在的明目食品。
2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免眼蓝莓,就像红色的兔子眼睛”,把“免眼蓝莓”比作“兔子眼睛”,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兔眼蓝莓的特点。
故答案为: 举例子、打比方。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也有些蓝莓大家族中也有一些特别的存在,与“蓝”毫无关系。
2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不正确,依据文章第②段“之所以叫做蓝莓,是因为常见的好吃的越橘属植物果实都是蓝色的。不过在蓝莓大家族中还有一些特别的存在,比如兔眼蓝莓,就像红色的兔子眼睛,红豆越橘更是拥有鲜红色的果皮,与蓝毫无关系了”可知,是因为“常见的好吃的越橘属植物果实都是蓝色的”,并不是所有。A项的表述与原文不符。
故答案为:A。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成大事当养静气
刘绪斌
①“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道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以通俗之语把自然之美和童真童趣刻画得活灵活现,不著一“静”字,而境界全出。
②文静,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为美;心静,不单在经历,尤在觉悟透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莫不是广阔心胸的外在写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莫不是静夜游子的心灵呼唤?“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莫不是青山绿水的诗意寄情?浩如烟海的中华诗词,随手可及充满静美的细腻文字、传神之笔,因为静的心态、美的意境,早已融进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③从哲学意义上讲,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自有其力量之美,而静,则是一种心灵状态、精神气度,甚至是一种内心修为。智慧无言,静,其实正是不经雕琢、不加刻意的恬淡境界。静之大美,缓若春风拂面,轻松怡然,又如空谷幽兰,轻灵恬淡,又像天人共语,化冥顿而向圆通。
④静,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状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陷于名缰利锁,何得心灵的自如?“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背负外物重负,怎会有真实的自我?在静的世界里,开展叩问心灵的对话,青涩消褪,迷茫渐远,推开尘世间的权利、世故圆没,复归生命的本原。静能涵养简约心态,美便升腾在胸间。
⑤静,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气度。身心之静,不同于孤独和寂寞。孤独与寂寞,是对自我处境的艰难咀嚼,如鲠在喉,如石压胸,有一种吐纳不出、吞咽不进的味道;身心之静,则是一种个体的内省和审视,若倒啖甘蔗,若曲径通幽,显示出内敛精神和进取气度。身心之静如射手屏气,若奔者躬身,时机既到,则毅然勇进气势如虹。《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以龙之变化喻世间英雄: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这种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的气魄,正是静之深藏、静之积蓄的结果。
⑥静,不单是自然之美的精致呈现,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清朝三代皇帝的老师翁同酥在一融对联中写到:“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有静有静气、守静心,为的是恢复心灵的清明。平心静气、心平气和,方能临大事而不乱,处危机而不惊,专注于探究本质、解析机理,从而抽丝剥茧寻找本质,让问题迎刃而解。所谓“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⑦可见,成大事当养静气。
2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6.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7.选文第④⑤⑥段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28.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9.下列哪个选项不适合做选文第⑥段的论据?为什么?
A.曾经“感动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平心静气,默默撒播智慧;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仍然心平气和,专注于田畴,最终收获了富足。
B.数学家陈景润为了解决哥德巴赫猜想,不管酷暑还是严冬,在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凭着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经过10多年的推算,他终于摘取了“皇冠上的明珠”。
C.诸葛亮在《诫子书》有句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答案】25.成大事当养静气。
26.引用古诗引出文章论题——“静”,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7.不能。因为第④段论述了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状态;第⑤段论述的静是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气度;第⑥段论述了静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这三段的内容与第③段“而静,则是一种心灵状态、精神气度,甚至是一种内心修为”这句话一一对应,所以不能换
28.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静是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气度”,进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29.B项,因为B项侧重于论述数学家陈景润如何刻苦钻研取得成功,而第⑥段侧重论内述的是静,不单是自然之美的精致呈现,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所以B项不能做本段的论据。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文章开头及其作用;论证过程;中心论点;论据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提取中心论点。作者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可从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查找。首先明确本文分为几个部分。
(2)本题考查句段作用。作用有: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引起读者的思考;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等。
(3)本题考查对段落顺序的判断。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①~③段)引用古诗,引出本文的论题“静”,然后分别诠释了“文静”“心静”和“哲学意义上的静”,道出了“静之美”;第二部分(第④~⑥段)从“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状态”“静是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气度”“静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三个方面论证了“成大事当养静气”这一观点;第三部分(第⑦段)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4)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初中阶段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做题时要深入文章具体内容,首先辨别出论证方法,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明确论证了什么观点。
(5)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的能力。通读文本,理解文意,清楚论据要真实、典型、有代表性、有说服力,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两大类。
25.本题考查提取中心论点。
首先明确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①~③段)引用古诗,引出本文的论题“静”,然后分别诠释了“文静”“心静”和“哲学意义上的静”,道出了“静之美”;第二部分(第④~⑥段)从“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状态”“静是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气度”“静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三个方面论证了“成大事当养静气”这一观点;第三部分(第⑦段)照应开头,总结全文。由此可以确定文章标题即本文的中心论点。
故答案为: 成大事当养静气。
26.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结合第①段中“‘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道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以通俗之语把自然之美和童真童趣刻画得活灵活现,不著一‘静’字,而境界全出”的内容可知,本段引用古诗《小儿垂钓》引出文章论题——“静”;同时,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还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故答案为:引用古诗引出文章论题——“静”,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7.本题考查对段落顺序的判断。判断两个段落的顺序能否调换,首先明确每一段的内容,看这两个段落之间是否有内在的逻辑顺序。然后联系上下文,看有没有能明确段落顺序的语句。由“静,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状态”可知,第④段论述了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状态;由“静,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气度”可知,第⑤段论述的静是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气度;由“静,不单是自然之美的精致呈现,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可知,第⑥段论述了静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根据第③段“而静,则是一种心灵状态、精神气度,甚至是一种内心修为”可知,这三段的内容与第③段的这句话相对应,所以不能换。
故答案为:不能。因为第④段论述了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状态;第⑤段论述的静是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气度;第⑥段论述了静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这三段的内容与第③段“而静,则是一种心灵状态、精神气度,甚至是一种内心修为”这句话一一对应,所以不能换 。
28.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由“曹操以龙之变化喻世间英雄”判断,本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作者把“龙之变化”比作“世间英雄”, 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论证了第⑤段的分论点:静,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气度。生动形象,使人容易理解。
故答案为: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静是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气度”,进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29.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的能力。第⑥段的分论点是“静,不单是自然之美的精致呈现,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
A.突出袁隆平不管平凡还是闻名时,都能平心静气,专注于田畴,论证了静,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适合做论据;
B.侧重于论述数学家陈景润如何刻苦钻研取得成功的,不适合做论据;
C.引用了《诫子书》的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也突出了内心的修为。适合做论据;
所以B项不适合做选文第⑥段的论据。
故答案为:B项,因为B项侧重于论述数学家陈景润如何刻苦钻研取得成功,而第⑥段侧重论内述的是静,不单是自然之美的精致呈现,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所以B项不能做本段的论据。
六、作文
30.作文
⑴欣赏一处风景,我们能获得审美的愉悦;欣赏一种事物,我们能获得人格的提升;欣赏一种品质,我们能获得精神的补给;欣赏一种情感,我们能获得心灵的温暖……欣赏不仅需要善于发现的眼睛,更需要善于感受的内心。
请以“欣赏”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⑵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标题补充完整;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参考例文】
欣赏不朽的词魂
一直在崇尚、向往着历史中那片诗词并发的芳草地。当李清照带着“人比黄花瘦”的容颜从历史中向我走来;当岳飞的《满江红》激荡起我满腔的热血……我的心中便荡起阵阵激流。宋词,那古老的精华,已融入我的生命。
张潮在《幽梦影》里说过:“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我不去崇尚那种“美人”,也更没有那种精通诗词文赋的文人雅量。我只是用自己的心去咀嚼,去品味那或婉转缠绵、或雄浑悲壮的潜在词魂,在默默中倾听历史的心跳,让自己的血液流淌得更加奔放。
喜欢宋词,很欣赏它的那种明快的韵律。如蒋捷的“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金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读起来如行云流水,朗朗上口,字字清新隽永,绕耳不绝,让人忍不住地对此喜爱有加。
若领略了婉约派的似水柔情,便会深深地喜欢上它们的那种欲说还休、一咏三叹的韵味。才子柳永的《雨霖铃》便算得上是部经典之作。“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触龙颜而遭贬,不得不离开繁华的京都,登舟离开时,回望一眼这座让他失意,又爱又恨的都城,万般愁绪、万般滋味便涌上心头。无奈中,只有一任肝肠寸断。柳永的身影消失在苍茫的历史中,但是,他的灵魂却在每一句词中,冲破历史的尘芥,永世长存下来。
在感叹婉约派的清丽、含蓄、缠绵之余,更不免惊叹豪放派的雄浑壮阔和沉郁苍凉。从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精忠报国的壮怀激烈,到苏轼的“一尊还酹江月”纵观千古豪情;从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热血之誓,到辛弃疾的“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铮铮铁骨,字字铿锵,句句雄壮,让每一个人都倍增爱国之热情,倍感一眶之热泪。
无羁地吟诵,醉倒了世世的楚楚衣冠,撼动了代代的凡夫俗心。历史抚平了风涌乍起的波浪,吹干了沙场上映日而辉的英雄鲜血,但是,它却不能带走那些融入人们生命灵魂的菁华。
在回望中,在历史心脏强有力的跳动声中,我默默地用心灵去倾听,去找寻,去欣赏,去感受那历万世而不朽的词魂。
留一点记忆给自己
回忆是偶然的风沙,一吹吹到月光之下,在记忆深处,折一枝桃花。
推开第一扇记忆之窗,看到的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那是儿时的风景。银色的月光如一层薄纱笼罩着大地。院子里,那桃花正开得恣肆风流,又显得端庄雅淑,周围是正吐露着芬芳的迎春花。花旁,年幼的我和慈祥的奶奶正坐在椅子上。夜,是那么宁静,那么安详,只有奶奶的声音和时有时无的狗吠声。我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听着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奶奶的声音好似在用心地歌唱,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让我忍不住遐想起来:那在广寒宫里的嫦娥,那捣药的玉兔,那伐桂的吴刚。奶奶的故事在我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
再推开一扇窗,我见到的是一幅绚丽的画面,这是我的小学时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春天伴随着第一只回到南方的燕子,第一朵露出笑颜的鲜花,第一棵探出脑袋的小草归来了。大家脱掉那厚重的棉袄,欢快地在校园里奔跑,嬉戏,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放学后,三五成群结伴去郊外放风筝。累了,就靠着一棵棵粉得似霞的桃树休息,沐浴着阳光,享受着轻风,无忧无虑地谈天说地。至今仍忘不了当时那高飞的风筝和大家脸上童真,无邪的笑意。六年的学习生活,灌溉了幼年时的那一粒种子,它已开始冲破土层,冒出淡绿色的嫩芽。
轻轻推开最后一扇窗,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熟悉的情景,这,是现在。如今,年龄的增长使我变得更加成熟。课间,我不再像从前那般肆无忌惮地追逐打闹,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谈笑风生,而是在堆积如山的作业前奋笔疾书。可这又算得了什么,不过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只有这样人生才能更加充实。当年的嫩芽,如今已根深蒂固,被汗水与泪水浇灌着,已长出了几片新叶。
燕子飞了,还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还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但是,时间匆匆,不会为任何事物所停留,趁现在时间还很多,一定要抓紧时间,给自己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
【解析】【分析】(1) 本篇作文考查话题作文的写作。根据材料提示,“欣赏”的对象可以是:风景、事物、人的品质、情感等。可以写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积极的事物,重点描述自己对其的看法,从这个欣赏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选材上可以考虑: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对一个发表《童年》小说的无名小卒的欣赏;林清玄因为对一位心思细密、心灵手巧的小偷作案手法的欣赏从而改变了小偷的人生;俞伯牙得到锺子期的欣赏,才有了“高山流水觅知音”的美谈等。文体选择上记叙文或是议论文都可以。
(2)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题目关键词“自己”,限定了写作主体,要求考生必须写“自己”,必须以第一人称来写,无论选什么材料,确定什么主题,都要围绕“自己”来写,表现的主题都是与“自己”有关的。首先补全题目。本题导语部分给定了几个补写角度,同时也提示我们立意的方向。横线上可以补写“清醒、梦想、责任、微笑”等,在此基础上,拓宽思维,如补写“自由、快乐、勤奋、温暖、信仰”等等。所填的词(词组)要能恰当地概括自己确定的题材,反映出自己生活的阅历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补全文题后,拓展题目,明确立意。如“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要写出具体的事例,为什么忧伤。“留一点微笑给自己”有何意义,结果怎么样。本文如写成记叙文,就要选择生活中自己的经历或是自己的所见,通过一件或几件小事表达主旨;如果写成散文,就要选择自己的一些深刻的感悟;如果写成议论文,就要确定合适的中心论点,然后选择合适的事实论据或是道理论据,用清晰的论证思路来证明观点的正确。议论文参考立意:①留一点清醒给自己,在面对幸福、成功时要戒骄戒躁;②留点蓝天给自己,在生活中处处树立环保意识;③留一点微笑给自己,在面对失败、困境、磨难时保持乐观心态。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话题作文的能力。话题作文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第三,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非话题作文不要求自拟文题,也不能另立文题。
(2)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补好题以后的写作思路,就和其他作文相差无几了。补题要注意内容要熟,立意要新,切口要小。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在写什么,后写什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