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只要人类还有好奇心,就永远不会停下探索的脚步。这是人类科技进步的源动力。然而,探索未知世界的路上,也总是充满了艰难和险阻,需要探索者付出巨大的代价,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会如此。今天,我们走进刘慈欣的科幻小说,经历一次深入地心的探险。情境导入带上她的眼睛刘慈欣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23学习目标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理解人类探险事业的悲壮和人类面对困境的乐观与坚强。作者简介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于1999年发表科幻小说并以《带上她的眼睛》获科幻小说银河奖一等奖,至今发表中短篇科幻小说20余部。1999年至2004年,刘慈欣蝉联《科幻世界》杂志读者评奖的冠军,同时,他以《流浪地球》《中国太阳》《地球大炮》等连续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文体知识关于科幻小说的相关知识 。 科幻小说,是随着现代科技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人们通常把科学、幻想、小说作为它的三要素。1、读准加点字音点缀( ) 迟钝( ) 蔚蓝( ) 闲暇( ) 凸现( ) 吟唱( ) 炽热( ) 硅酸盐( ) 铁镍( ) 拍摄( ) 心有灵犀 ( ) 朦胧( )zhuìdùnwèixiátūyínnièxīchìguīshèméng lóng预习展示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炽热:温度极高,极热。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心有灵犀: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蒙眬:常用来表达视线或心理状态不清楚。迟钝:反应迟缓;脑子不灵敏 。闲暇:指空闲的时间。浏览课文一读1、用浏览的方式阅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解决。2、要求:每分钟400字。默读,不指读,不出声,不转头,不回读。通过眼珠迅速转动去获取信息,关注开头,结尾,段首,段尾等关键位置信息,理清脉络。整体感知1、文章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文中的“我”带上了一位因事故而被困在地底深处无法返回地面的女宇航员的“传感眼镜”——相当于用她的眼睛去四处游玩。“我”带着她的眼睛完成了她的最后一次地面探索。在结束任务的同时,女宇航员也永远留在了地底下。2、说说课文的线索是什么?理清文章脉络。以“我”的经历见闻转变为主线,以“她”的故事回述为暗线。3、小说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中间插叙了“落日六号”失事的情况。理清思路文章可以分为四部分:开端(1-5):主任让“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发展(6-23):“我”带着小姑娘的眼睛在草原上欣赏花草和月光 以及小姑娘的不正常表现。高潮(24-45):“我”发现了小姑娘的真实身份,插叙地航飞船“ 落日六号”失事的情况。结局(46、47):“我”挂念小姑娘,受到“她”的感染与影响。精研细读二读带着问题默读,理解文章内容1.这篇文章是一篇科幻小说,富于想象和夸张,文章的开头部分哪些内容体现了这一点?2.根据文中的叙述,这种眼睛的神奇之处是什么?3、眼睛的主人通过哪些途径感受到草原之美?她流露出怎样的情绪?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呢?4、对于美丽的草原夜色,眼睛的主人得情绪又有哪些表现?精研细读二读带着问题默读,理解文章内容5、面对我的提问,眼睛主人并没有回答,而是轻轻地哼起《月光》这首曲子,这里面有什么深意吗?6、“在我的意识深处,也有一棵小小的种子留了下来”,这句话中的“种子”是什么?7、“我”为什么要努力寻找她?这里面的“我”是一位“连续工作了两个多月”的航天工作者,要去度假,主任却让我带上一双眼睛,而且它的主人是一位穿着肥大的太空服,还有一支失重的铅笔飘在空中。这一切都让人新鲜,让人好奇,这正是科幻作品的神奇之处。1.这篇文章是一篇科幻小说,富于想象和夸张,文章的开头部分哪些内容体现了这一点?2.根据文中的叙述,这种眼睛的神奇之处是什么?这种眼睛是一种传感眼镜,它可以把看到的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远方戴有同样传感眼镜的人可以接收得到,这样他就可以看到地球上的一切,同时还具备发射触觉和味觉的功能。3、眼睛的主人通过哪些途径感受到草原之美?她流露出怎样的情绪?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呢?眼睛的主人通过眼睛传感器看到了草原上美丽的花儿,闻到了优美的花香,感受到了溪水的清凉,抚摸着凉爽的草原之风。这一切都让她惊喜、兴奋,感叹不已,因为她长期待在封闭的飞船里,感受不到生命的律动,所以一见到草原中勃发的生命,自然是兴奋不已。4、对于美丽的草原夜色,眼睛的主人得情绪又有哪些表现?半夜喊醒我一起看草原月亮,在欣赏到月光下的草原的沉静后情不自禁哼起了《月光》曲子。第二天下雨了,还叹息不能看到草原日出。这一切都体现出了眼睛主人对美丽草原的留恋,对悠闲、恬淡的生活的向往。5、面对我的提问,眼睛主人并没有回答,而是轻轻地哼起《月光》这首曲子,这里面有什么深意吗?眼睛主人之所以要看月亮,因为“落日六号”飞船失事,她被困地底,看不到星星和月亮,生活孤寂,内心落寞,所以渴望光明,珍惜生命,珍爱时光。面对我的提问,她没有直接回答,实际上已经在行文作出了暗示,为下文我知道真相作下铺垫。6、“在我的意识深处,也有一棵小小的种子留了下来”,这句话中的“种子”是什么?这颗“种子”是女孩种下的,她对外界敏锐细腻的观察、对自然深沉热烈的痴爱让我心生感动,也影响着我去热爱自然,享受生活。7、“我”为什么要努力寻找她?“我”在 “她”的请求下,“我”赏花看草,玩水观月,感受“她”的感受,也找回了一些“我” 被“灰色的生活”“磨钝了”的“感觉”。“我”的转变,“我”由对自然的漠然,到感觉的复苏,一切得益于“她”的感染,所以,“我”非常渴望找到她。感知人物1、小说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人公是谁?小说中的人物:“我”、她(小姑娘)、主任。主要人物:“我”、她(小姑娘)。主人公:她(小姑娘)——“落日六号”的领 航员。三读2、如何理解小说中的“我”和小姑娘这两个人物形象?找出表现出“我”和女宇航员性格和形象的语句,尽情朗诵,细心品味,以下列格式概述人物形象。这是一位_________的女宇航员。这是一个_________的“我”。(1)但几秒钟后,她突然惊叫:“呀,花,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热爱自然,单纯可爱。(2)夜里我刚睡着,她就通过眼睛叫醒了我:“请带我出去好吗?我们去看月亮,月亮该升起来了!”——欣赏月亮,热爱自然。(3)“看不到日出了,好想看草原的日出……听,这是今天的第一声鸟叫,雨中也有鸟呢!”——敏锐的感受。(4)现在,“落日六号”内部已完全处于失重状态,飞船已下沉到6 300公里深处,那里是地球的最深处,她是第一个到达地心的人。——环境恶劣,孤独寂寞。(5)“落日六号”的中子材料外壳足以抵抗地心的巨大压力,而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生存空间狭小,生活时间将很长,突出了她一人生活在地心的悲戚孤独。小姑娘作为地航飞船的领航员,身处险境而不惊恐,不慌乱,还不告诉“我”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倾诉自己的郁闷,以大无畏的精神继续坚守岗位,不仅表现出勇敢、乐观、坚韧的品质,更带有一种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小姑娘的形象(1)我在草原上漫步,很快来到一条隐没在草丛中的小溪旁。她叫住了我说:“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里。”我蹲下来把手伸进溪水,一股清凉流遍全身。——乐于帮助别人。(2)当一天的劳累结束后,我已能感觉到晚风吹到脸上时那淡淡的诗意,鸟儿的鸣叫已能引起我的注意,我甚至黄昏时站在天桥上,看着夜幕降临城市……——受到了她的感染,在她的影响下,“我”也渐渐懂得了珍惜能看到的,也逐渐热爱自然。“我”是小说的叙事者,也是小说中“行动着”的人,起着串联情节的作用。“我”的性格既有开朗热情的一面,也有灰色伤感的另一面,内心深处的悲悯情怀,使“我”这个形象更加丰满。“我”的形象写法探究小说之所以引人入胜,在于悬念和伏笔的运用,在文章的情节发展中,悬念和伏笔让文章波澜起伏。 请同学们理解这种写法的好处。知识链接①悬念其实就是使读者迷惑的情节内容,能吸引读者; 伏笔是文学创作中描写、叙述的一种手法,指作者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②悬念的作用:为下文做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吸引读者眼球,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的结构跌宕起伏,可读性增强。(1)“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开头就设下悬念,为什么能带眼睛?她是谁呢?直到“落日六号”失事的插叙,才明白“她”的身份,豁然开朗。(2)“我问她想去哪里。这个决定对她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设置悬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1、找出文中的设置悬念的语句,说说作者又是怎样揭开读者心中的谜团的?(3)“‘你那儿很热吧?’我想起了从屏幕上看到的她那窄小的控制舱和隔热系统异常发达的太空服。”她在什么地方呢?此处设置了悬念。(4)“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她在什么地方?她是谁?为什么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设置了悬念。知识链接①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伏笔通常比较隐蔽,巧妙的伏笔,在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②伏笔的作用:伏笔能使文章结构严谨,还能营造一种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1)伏笔:“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照应:“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2)伏笔:“她面前有一支失重的铅笔飘在空中。”照应:“除了太空,还有一个地方会失重!!”2、找出文中的伏笔和照应之处,说说这里的伏笔和照应带给你怎样的感受?(3)伏笔:“热,热得像……地狱。”照应:“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4)伏笔:“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照应:“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作者用简朴的语言,轻易地操控着读者的阅读体验。通过大量的伏笔与照应,使情节的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当谜团揭开后,人们会在恍然大悟之余,陷入深深的回味与反思。写法小结这篇科幻小说,通过“我”带着被困在地心的地航员的眼睛去度假的经过,表现“她”单纯、可爱而又乐观、坚强的精神,也赞扬了“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性格特点,告诉我们要珍惜生活,珍惜现在的美好。主旨概括1、《科幻应该这样读》(吴岩)2、小说:刘慈欣 《朝闻道》《流浪地球》阿瑟·克拉克《星》弗诺·文奇《真名实姓》3、电影:《流浪地球》《火星救援》《阿凡达》《星际穿越》推荐阅读目前来看,身陷绝境的小姑娘获救的希望是渺茫的。但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希望。经过20年的研制,第一艘能够进入地心航行的地航飞船“落日20号”研制成功。你很荣幸,成为了“落日20号”地航飞船的地航员,进入地心,找到了“落日六号”并同它成功对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请展开你的想象,续写一段文字。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