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铃儿响叮当教材分析: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歌曲为再现的二段体结构。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学生从中体验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通过不同版本的《铃儿响叮当》的欣赏,把握不同的音乐 ( http: / / www.ffkj.net / %E6%96%90%C2%A7%E6%96%90%C2%A7%E8%AF%BE%C2%A7%E4%BB%B6%C2%A7%E5%9B%AD%C2%A7%E8%B5%84%C2%A7%E6%BA%90 )要素所带来的音乐 ( http: / / www.ffkj.net / %E6%96%90%C2%A7%E6%96%90%C2%A7%E8%AF%BE%C2%A7%E4%BB%B6%C2%A7%E5%9B%AD%C2%A7%E8%B5%84%C2%A7%E6%BA%90 )形象的不同。 3、对歌曲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并试着创编歌曲(节奏、速度、演唱形式等),感受体验歌曲不同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学生从不同形式的歌曲中体验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教学难点:创编编歌曲(节奏、速度、演唱形式等),感受体验歌曲不同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练声;2、谈话导入: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国家,我们国家有许多传统的节日,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师:外国的也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比如狂欢节、圣诞节等等。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美国和孩子们一起感受圣诞节的欢乐。3、学唱歌曲: 1、播放音频《铃儿响叮当》 2、师:刚才的曲子大家熟悉吗? 生答:《铃儿响叮当》!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首《铃儿响叮当》! 出示课题。(多媒体) 师: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彼尔.彭特所作。下面我们再听一听这首歌的录音,听的时候注意,这首歌是几拍子的?情绪怎样? 生答:2拍子,欢快 3、师教唱歌曲。 强调:把坐在雪橇上的欢乐的情绪唱出来。(熟悉旋律,会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4、师:这首歌曲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第二段不同师: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结束部分不同) 5、师讲解歌曲的曲式结构: A——B——A` 6、讲解弱起。(B部分) 师:刚才我们把A部分和A`部分学会了,B部分大家非常的熟悉,(跟琴学唱。) 7、跟琴有感情的完整演唱。 四、拓展: 1、聆听铃儿响叮当的变迁,感受音乐的变化。师:我们唱了一节课想必大家也很累了,来听一段音乐 ( http: / / www.ffkj.net / %E6%96%90%C2%A7%E6%96%90%C2%A7%E8%AF%BE%C2%A7%E4%BB%B6%C2%A7%E5%9B%AD%C2%A7%E8%B5%84%C2%A7%E6%BA%90 )休息一下。(听一听有几种不同的《铃儿响叮当》)师:和刚才我们唱的有什么区别? 生答:有的拍子不同,有的节奏不同,有的风格不同... 2、启发、引导学生自由的对歌曲进行创编。3、总结、归纳“不同”的《铃儿响叮当》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铃儿响叮当》,同学们表现的很好,通过创编我们感受了不同的音乐风格,让歌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努力,相信大家会从音乐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