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习任务单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学生信息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词作,体会宋词节奏、韵律上的美感,并熟读成诵。 2.知人论世,体会苏轼“豪放派”词作的内在气蕴,对作者和作品做出自己个性化的评价。 3.结合自身体验,深刻领悟词作表达的旷达胸襟和超群的人生见识,获得情感激励,并理解这种人格对当代青年的现实意义。课前学习任务回顾已学过的苏轼作品:《记承天寺夜游》《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并想一想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的心境和思想变化。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 任务探究一 曲折有致,豪气纵横——苏东坡词作中的声韵之美 1.初次朗读,读准字音,如“啸、峭、料”口腔打开,做到字正腔圆,不读破音。 2.自行标出停顿节奏及重音,对照课件修改后再次朗读,读出节奏和重音,体会宋词节奏感和韵律美。 【学习任务二】 任务探究二 超然洒脱,气定神闲——苏东坡词作中的乐观旷达情怀 1.细读小序,从中你读出了词人怎样的态度? 2.面对“穿林打叶”的大雨,词人却说“莫听”“何妨”“且”,从这些词中你读出词人怎样的心境?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词人形象? 4.“山头斜照却相迎”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5.最后一中的“风雨”和“晴”分别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你从此句中感受到词人怎样的情怀? 【学习任务三】 任务探究三 古法今用,融会贯通——苏东坡豪放词风的个性解读 1.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苏轼其人的个性并体会其“豪放派”词作的风格。 2.请你跟随老师,综合运用朗读技巧,声情并茂地朗读词作,通过朗读走入词人内心世界,产生情感共鸣,熟读成诵。 3.通过示例,学习古典诗词个性点评和赏析方法。 【补充资料】 ①苏轼年谱节选 1079 任湖州太守(1079年4月-7月);“乌台诗案”入狱(1079年8月-12月);1080 谪居黄州(1080年2月-1084年4月);1094 往惠州贬所(1094年3月-10月),谪居惠州(1094年10月-1097年4月);1097 往海南(1097年4月-7月),谪居海南儋州(1097年7月-1100年6月);1101 北返,往常州(1100年7月-1101年6月);逝世(1101年7月28日)。 ②1079年8月,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得罪皇帝以及权臣,招致政敌弹劾陷害。于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十日,以作诗“谤讪朝廷”之罪被下御史台狱,经过三个多月的严刑拷打,险些丧命,史称“乌台诗案”。后因得到太后和正义之士的多方求情,他最终被判处贬谪黄州,在元丰三年二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实际上无权无事。这是他人生第一次遭遇如此大的变故。本词作于被贬黄州后的第三年。 ③谪居黄州期间苏轼曾作打油诗《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铛:音同“称”,意为平底铁锅。罨:音同“演”,意为覆盖。这五句是讲东坡肉的做法:洗净铁锅,少放水,让柴火覆盖叠加小火慢燃,慢火煮。等猪肉自己慢慢变熟不要催促着急,火候足够时候它味道自然美妙。) ④《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推荐的学习资源拓展阅读: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临江仙 夜归临皋》《赤壁赋》 林语堂《苏东坡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