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速度,了解速度的概念,进而学习如何比较相同距离内不同物体的速度。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速度的概念;(2)能够比较相同距离内不同物体的速度。2.过程与方法:(1)观察法、比较法、演示法;(2)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速度的概念;(2)比较相同距离内不同物体的速度。2.教学难点:(1)速度的概念的理解;(2)如何比较相同距离内不同物体的速度。四、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五节,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如物体的基本属性、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物体的重量等。但是学生对速度的概念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同时,学生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张简单的示意图:两个物体在相同的距离内运动,一个物体比另一个物体运动得快,让学生观察图像,思考两个物体之间的区别。2.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速度吗?速度和什么有关系?”引导学生思考。3.讲解速度的概念: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并且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二)新课讲解1.教师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了解如何测量物体的速度。2.讲解不同物体的速度可以通过比较它们在相同距离内运动的时间来确定。3.教师通过多组示例,让学生感受速度的快慢差异。(三)实验: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卷尺、小球、计时器。2.让学生自己组队,每组两人,一人放小球,一人计时,开始进行实验。3.实验方法:在地面上放置一条直线,两个人分别站在直线两端,一个人放小球,另一个人计时,当小球滚到另一端时,计时结束。4.每组实验3次,记录下每次的时间,并求出小球在相同距离内的平均速度。5.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四)总结1.让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汇总,将每组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物体的速度快慢差异,如何使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测量物体的速度。六、板书设计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速度的定义、测量方法、实验结果。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让学生了解了速度的概念,并学会了如何比较相同距离内不同物体的速度。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但是,本节课的实验环节可能会比较繁琐,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以免耽误课堂进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