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粤教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小小气象员》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节《小小气象员》,主要介绍了气象员的工作,让学生了解气象员的工作内容和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和理解。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气象员是做什么工作的,了解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2. 能够观察、记录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和规律;3. 能够利用气象仪器观察和记录天气数据,初步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和理解。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气象员的工作内容和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观察、记录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和规律。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四、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的一节课,学生年龄为8-9岁,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有限,对天气的认识和理解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天气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能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老师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引导学生了解气象员的工作内容和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故事,讲述一个气象员在观测天气的过程中,使用了什么样的仪器,以及这些仪器的作用。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气象员的工作内容和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2. 感性认识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天气现象,并记录下来。例如,让学生观察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等不同的天气现象,并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讨论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和规律,例如在什么样的天气下会下雨,什么样的天气最适合户外活动等。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和规律。理性认识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观察和记录天气数据,例如温度、湿度、气压等,初步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观察室内外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并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根据气象数据预测明天的天气情况,例如根据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预测明天是否会下雨。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4. 拓展应用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和研究不同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和规律。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为什么晴天会晒太阳。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察太阳的位置和角度,并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太阳的位置和角度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和规律。5. 总结归纳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对天气的认识和理解。例如,老师可以问学生本节课学到了哪些内容,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并反思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六、板书设计小小气象员气象员的工作内容和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观察、记录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和规律初步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气象员的工作内容和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初步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天气的认识和理解。但是,本节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活动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气象仪器的能力有限,需要加强实践训练;同时,本节课的时间比较紧张,需要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