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课件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精品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课件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精品课件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八下历史期末复习part2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一、落实时空观
知识框架
社会主义建设
全面建设时期
1956-196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年至今
正确探索:中共八大
急于求成: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修正错误:八字方针与七千人大会
时期成就:工业、科技、时代楷模
错误判断与决定:“以阶级斗争为纲”
反革命集团与斗争扩大
时期成就:工业、科技
伟大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城市+最终目标
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理论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光明前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全面探索十年(1956-1966)
中共八大召开,社会主义建设良好开端
1966年
1958年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革结束
全面探索十年和文革十年 (1956-1976)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八字调整方针
文革十年(1966-1976)
考点一
1971年
1976年
1956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革开始
1961年
2022课标要求: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与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1.全面探索十年
考点一
A:1956年 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
B:正确分析了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C. 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意义: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1.良好开端
特别关注
中共八大是建国后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全面探索十年
考点一
2.建设失误
A:路线: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表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原因: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
结果: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3.修正错误
A: 1961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实施
B: 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1.全面探索十年
考点一
4、建设成就
工业建设:武汉、包头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交通发展: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科技成就: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5、时代楷模
“党的好干部”
“铁人”
“解放军好战士”
课标:了解以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事迹
1.全面探索十年
常考图片
大炼钢 以钢为纲
浮夸风,数据造假
共产风,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
浮夸风,数据造假
1.全面探索十年
综合运用
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请指出各段经济变化的原因
2.文革十年
考点二
时间:1966—1976年。
目的:毛泽东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以此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受到迫害
结束:1976.10审判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革
危害: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评价: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中前进。
2022课标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2.文革十年
考点二
7.科技成就
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政治方面:反对个人崇拜,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走依法治国道路
经济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生产力
思想方面: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6.教训启示
2022课标要求:了解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
考点二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作出了奠基性、历史性贡献。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现在)
3.伟大的历史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考点三
时间:1978.12月。
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两个凡是”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以阶级斗争为纲”
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思想路线
2022课标要求: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时间 背景 内容 意义
1927年 国民大革命失败 由城市转到乡村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由乡村转到城市 七届二中全会 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成立新中国)
1978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由阶级斗争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
转折点
思想纠错
领导核心
历史地位
纠正了博古等人的错误指导思想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挽救党、红军、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彻底纠正了文革期间
“左”的思想错误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难度挑战:比较中共党史上两个转折点会议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
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大会上讲话
4. 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先农村后城市)
考点三
时间:1978年。
实施特征:农民自发探索实践(安徽凤阳小岗村)→国家推广施行
实施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
实施目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022课标: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等史事
4. 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先农村后城市)
考点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四次重大调整
私有制
集体公有制
个体劳动
集体劳动
个体生产
生产组织
4. 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先农村后城市)
考点三
管得太多
国家
企业
工人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吃大锅饭,缺乏积极性
缺乏自主权
改革所有制
从单一公有制变成多种所有制并存
政企分开
扩大企业自主权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 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先农村后城市)
考点三
2.明确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
3.基本框架确立: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含义: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5. 对外开放
考点四
2022课标:了解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
1978年12月
1980年
1984年
1985年
1990年
1992年
2001年
对外开放
开放沿海城市
经济特区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开放重庆武汉等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引进来
走出去
5. 对外开放
考点四
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行对外开放,是党制定的重大战略,并被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
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格局中起到窗口作用、示范作用等
①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②有利于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
③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5. 对外开放
考点四
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举行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签字仪式。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意义:标志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
机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挑战:我国一些产业将面临更激烈竞争,尤其是成本高,技术水平低、管理落后的企业。
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
总结
6.理论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考点五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理论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考点五
6-1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
形成过程
1982 中共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 中共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 南方谈话 社会主义本质+发展才是硬道理(思想再解放)
1992 中共十四大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1997 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理论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考点五
6-2 三个代表思想
确立: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核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意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6-3 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6.理论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考点五
6-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当今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中共二十大提出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7.伟大前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考点六
中国梦宏伟 蓝图 提出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
定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内涵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 途径 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爱国创业)、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依靠人民实现,为人民造福
奋斗 目标 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_”奋斗目标:
(1)到建党百年(2021)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到建国百年(2049)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战略 布局 四个全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2013);全面依法治国(2014.10);全面从严治党(2014.12)
7.伟大前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考点六
7-2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强大
进入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增长稳定、发展均衡、环境可持续、社会公平);构建发展新格局(格局、循环、开放)。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自贸区等
7.伟大前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考点六
7-2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8.开启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考点六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
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2022年,中共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