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教案(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教案(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8.2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课标要求: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析的含义、方法和特征。
2.掌握综合的含义、方法和特征。
3.领会辩证分析综合的含义、方法和特征,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提高辩证分析、综合能力。树立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和习惯。
公共参与: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正确地进行分析与综合。
教学重点:掌握分析的含义、方法和特征,掌握综合的含义、方法和特征,领会辩证分析与综合的含义、方法和特征,提高认识问题、把握事物整体联系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坚持辩证思维,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反对形而上学割裂分析与综合的一点论。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和目录——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第一目:分析与综合的含义
探究活动一:医学史上曾有这样一个难题:许多失血病人若不及时输血,很可能丧生;若输血,又常常因血液混合而凝集,造成血管阻塞的可怕后果。通过分析血液成分,人们发现,血液中含有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中的红细胞含有A凝集原和B凝集原,血浆中的血清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依据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人们分析得出了不同的血型,再考虑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之间是否会发生凝集反应,找到了输血的规律。
(1)要解决输血难题,人们为什么要分析血液成分?
(2)从分析血液成分到发现输血规律,你是怎样看待其中的思维方法的?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进行梳理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整理探究结果
提示:(1)只有运用分析的方法,才能深刻把握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以及在复杂的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阶段。没有分析就不可能深刻地认识事物。就对血液的认识而言,没有深刻的分析,就不可能了解它的构成要素,对血液成分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在深刻和精确的认识基础上发现输血规律,解决输血难题。
(2)从分析血液成分到发现输血规律,其中运用了分析的方法和综合的方法,是综合指导下的分析和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的综合。现代科技以更为精密的仪器分析血液的成分,使人们对输血规律的把握更为准确了。
一、分析与综合的含义
1、采用分析方法的必要性:复杂多样的客观事物是以有机整体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为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需要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要素暂时地分割开来,把被考察的部分、要素从对象整体中抽取出来。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解剖”认识对象。
2、分析方法的含义:
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注意:人们运用分析方法的目的是认识事物的整体,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常用分析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 相关链接P77
(1)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种成分的分析,主要解决“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
(2)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方面的量“有多少”的分析。
(3)功能分析:功能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些功能或具有哪些功能的分析,主要解决研究对象“有什么作用”的问题。
(4)因果分析:因果分析是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发生或变化原因的分析,主要解决研究对象“为什么”的问题。
例: 假设你是一名社会学家,你的研究课题是探究青少年对社交媒体的使用行为。你可以使用定量分析来收集和分析青少年的社交媒体使用数据,例如使用时间、使用频率、使用方式等数据,以了解他们的使用行为和趋势。另外,你也可以使用定性分析来收集和分析青少年的观点和体验,以了解他们对社交媒体的态度和影响。(还有市场调查员等等)
3、常用分析的方法——在社会生活中
①人们需要对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进行科学的分析。(矛盾分析法)
②辩证唯物主义阐明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有利于人们在实践中抓住重点问题,认清事物性质。这是最高层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
下列分析分别属于哪一种?
1、正常成年人每天摄入6.0g左右的盐分就可以。饮食上盐分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身体健康,尤其是高血压的人更不应该摄入过多的盐分。——定量分析
2、西瓜为夏季之水果,果肉味甜,能降温去暑;种子含油,可作消遣食品;果皮药用,有清热、利尿、降血压之效。 ——定性分析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因果分析
4、人们通过分析发现,睡眠不足者,表现为烦躁、激动或精神萎靡,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等;长期缺少睡眠则会导致幻觉。而睡眠充足者,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办事效率高。因此,睡眠有利于保护大脑,提高脑力。—功能分析
分析的常用方法
实践需要 具体方法 解决问题
科学研究中 ①定性分析(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成分) “有没有”“是不是”
②定量分析( 量“有多少”) 量“有多少”
③功能分析(是否具有某些功能或具有哪些功能) “有什么作用”
④因果分析(引起某一现象发生或变化原因) “为什么”
社会生活中 矛盾分析法(对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 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
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最高层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阐明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有利于人们在实践中抓住重点问题,认清事物性质
4、分析方法的特征
(1)优点:分析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其优点是精确。
(2)局限性:如果认识只局限在问题的“点”上,就难免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认识。
如何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认识?
——运用综合的方法
探究与分享二:19世纪中叶,人们已发现63种元素,对单个元素的性质也分别有所了解,但看不出这63种元素之间有什么关系。被发现的元素越多,化学家们越感到迷茫。要从表面杂乱的元素现象中理出头绪,就必须从特性各异的元素中找出某种规律。门捷列夫把元素的主要特征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对这几十种元素反复加以排列、组合,终于发现:按原子量大小排列起来的元素,在性质上显现出周期性。
思考:门捷列夫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表面杂乱的事物通常是怎么处理的?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进行梳理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整理探究结果。提示:门捷列夫使用了综合的方法,把分析得到的关于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以及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阶段的认识,按照对象所固有的联系重新组合起来,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最终把握杂乱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规律性。
5、运用综合方法的必要性及其含义
(1)必要性:要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必须把通过分析得到的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以及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阶段的认识,按照对象所固有的联系重新组合起来,这就需要运用综合方法。
(2)含义:综合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6、综合方法的分类
不同的认识领域,有着不同的认识目的和综合范围。
①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结构综合和功能综合等多种方法,获得对研究对象整体结构、所具功能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
②哲学中的综合,旨在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7、综合方法的特征
(1)优点:综合方法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整体性是综合方法的重要特征。
(2)局限性:任何一次综合的结果都只是对认识对象相对完整的认识,只是对现实原型的近似描述。
8、综合与分析辩证地统一起来的要求:只有将分析与综合辩证地统一起来,才能全面而又深刻地把握认识对象。
探究与分享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权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具有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的战略规划。
◆2012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1)从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角度,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理解“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
(2)从辩证思维角度,分析“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进行梳理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整理探究结果
提示:(1)“四个全面” 各有其内在的规定性, 各有其具体的目标。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四个全面”又是融为一个整体的总体谋划,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是具有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的战略规划。
(2)辩证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体现。世界充满了矛盾,认识事物就是认识矛盾,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只有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揭示事物的整体,才能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是辩证思维中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果没有每个“老乡”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人民的小康。而要实现全国人民的小康,就必须要逐一解决每个“老乡”的小康问题。习近平提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二、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1、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1)从辩证思维角度看,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
(2)在辩证思维中,分析和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分析与综合是相互依赖的。一方面,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人们要反映对象的特殊性,就必须以分析事物各个矛盾的特殊性为基础,因为没有分析,就得不到反映对象的各个侧面的各种规定,就不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多样性,当然就无从进行综合。
另一方面,分析也离不开综合,因为分析又总是以它之前的某种综合的成果为指导的。分分析如果离开了综合的指导,分析的结果也不会是恰当的。因为一旦脱离了整体,统一物的部分、矛盾的侧面也无法确定本身的性质和地位。分析的目的也是为了综合,如果只有分析没有综合,那就失去了分析的意义。
2、辩证地分析与综合的客观基础: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思维中的反映。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体现。
分析与综合之所以相互依懒,归根到底取决于客观事物的矛盾多样性和矛盾统一性的相互依赖。世界充满矛盾。事物的每个矛盾以及每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了事物矛盾的总体。使事物成为多种规定性的统一体。
3、辩证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人们要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必须认识事物矛盾,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转化,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辩证地理解和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我们要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知识整合】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分析 综合
区别 含义不同 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综合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特征 分析是从事物整体走向部分的认识,精确性是其优点 综合是从事物部分走向整体的认识,整体性是其重要特征
常用方法不同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多种方法,认识被研究的对象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结构综合和功能综合等多种方法,获得对研究对象整体结构、所具功能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
联系 ①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 ②分析为综合作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正确处理两者关系 辩证地理解和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我们要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例1:苏东坡读书采用“八面受敌”法。一本书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他会从不同的角度反复研读。从这一角度读,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从另一角度读,解决另一方面的问题。如此步步深入,最后就掌握了这本书的全体,书也就读“厚”了。“八面受敌”法启发人们读书要
A.运用一般性原理推导出新认识
B.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
C.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D.运用综合方法,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
解析:B 材料强调读书可以对多方面的内容从不同角度研读分析,然后把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进而把握其整体,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综合方法要求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分析方法要求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D说法错误。
例2:如图漫画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是(  )
A.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B.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C.量的减少不影响事物性质的变化 D.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解析:D 从二人对话内容看,漫画主要是说外来人员只看到了人少,没有看到服务不打折,D符合题意。
例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把研制大飞机纳入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这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为此,国家转变体制机制,坚持自主研发,加强国际合作,优化整合全球资源,成立了国家控股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标志着大型飞机的研制进入实体操作阶段。研制大型飞机的决策和实施需要(  )
①审时度势  ②在分析指导下进行综合 
③运用系统综合思维方法  ④发挥体制创新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把研制大飞机纳入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体现了审时度势,①正确。国家转变体制机制,坚持自主研发,加强国际合作,优化整合全球资源,成立了国家控股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体现了运用系统综合思维方法,③正确。应该是在综合指导下进行分析,②错误。体制创新对物质不起决定作用,④错误。
例4: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人的具体感觉与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上述结论的产生过程主要体现了(  )
A.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B.综合指导下的分析
C.单纯的分析 D.纯粹的综合
解析:A “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具体感觉与抽象思维”“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属于分析,“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综合,A符合题意。
例5:“小时候自己的心灵里是对国破家亡的恐惧,高中毕业后亡国奴的阴影变得更加现实更加剧烈,接踵而来的七七事变使沦陷区一天天逼近。最终是中国共产党使一个原来以为漂泊在动荡不定时局中的求学游子,找到自己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生命力的基石。”著名科学家康振黄感慨地说,“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成就中国飞天梦。”康振黄的人生感悟体现的科学思维方法是(  )
A.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B.系统综合的思维方法
C.矛盾分析的方法 D.演绎推理的思维方法
解析:A 康振黄的人生感悟是他在对个人人生历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结果,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