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春秋战国围魏救赵纸上谈兵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合纵连横卧薪尝胆退避三舍负荆请罪猜猜与这些成语典故有关的历史时期。前770 前256 前221前475春秋战国东周与春秋战国770BC,周平王东迁国都至洛邑,标志着东周开始。因孔子修订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它的时间跨度是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770BC—476BC)。因诸侯国连年征战而得名。它的时间跨度是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475BC—221BC)。诸 侯 争 霸骨耜(河姆渡遗址出土)铁犁(春秋时期)哪种农具(方法)更加先进 铁农具尖锐、便于翻土;种类增多,适宜各种条件的土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牛耕技术的使用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牛耕技术青铜农具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生产发展、劳动效率提高,1、周天子实力衰落2、诸侯日益强大,不再向周王室进贡王 室 衰 微,诸 侯 争 霸促进了生产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和效率,促使生产关系发生变革。(春秋时期最典型的时代特征)意义: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齐桓公宋襄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春秋五霸两种说法都认可的是哪几个?1、如果你是春秋五霸之一你认为要想最先称霸必需具备哪些因素?想一想:2、春秋五霸中,谁最先称霸?为什么他能首先称霸?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人才、得民心、树立威信。。。 根据下图及课本第14页两则资料,从齐国所处的地理位置、齐桓公的个人因素等方面,简要分析齐桓公为什么能够称霸。镐 今陕西西安西洛邑 今河南洛阳从地理位置看——齐国处于中原东面,较少遭遇到各诸侯的包围封锁;临近大海,物产丰富。从个人因素看——齐恒公不计前嫌,善于用人;虚怀若谷,善于吸纳别人的正确意见。尊王攘夷,深得民心背山面海,资源丰富管仲改革,富国强兵不计前嫌,重用管仲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善于用人雄厚实力高明手段中原东面,封锁较少归纳: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葵丘会盟碑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许多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并送来了祭肉,赋予齐桓公朝见天子不再行跪拜之礼的特权,等于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会上各国共同签订盟约,加强各诸侯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维护宗法统治秩序。齐桓公的霸业至此达到了顶峰。一鼓作气曹刿,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公元前684年,齐桓公不顾主政大夫管仲的竭力劝阻,出师攻鲁,刿求见鲁庄公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齐师伐鲁“赵氏孤儿”的故事最早见之于《史记》。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哈姆雷特》————《赵氏孤儿》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在一次战争中被吴国打败,只得向吴屈辱求和。在吴王的威逼之下,勾践还到吴国宫廷中服了三年的苦役,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勾践被释放回国以后,为了奋发图强,报仇雪耻,他睡觉躺在硬柴上,坐卧饮食都要尝一下苦胆,以不忘国家破亡的痛楚,激励自己的勇气和斗志。退避三舍在城濮之战中,为争取政治及军事上的主动,晋文公令晋军向卫地后撤90里,既履行其流亡在楚的“避君三舍”的许诺,又避开楚军锋芒,向齐、秦两军靠拢。这是晋文公谋略胜敌的重要一着妙棋,它在政治上争得了主动——“君退臣犯,曲在彼矣”,赢得了舆论上的同情。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社 会 变 革春秋时期(奴隶社会)战国时期(封建社会)铁农具牛耕技术生产力发展推广开垦荒地田地私有新兴地主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春秋五霸战国七雄1、对比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2、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进行的征战活动在意图 上有何不同? 春秋五霸以称霸诸侯,做诸侯之长为目的;战国七雄以吞并他国,兼并他国土地为宗旨。 规模更大,更加残酷,对社会经济发展破坏性更大,影响更广泛。3、推测战国时期战争可能具有的特点?匈奴燕齐楚秦宋吴越晋赵魏韩三 家 分 晋齐田氏代齐燕楚秦晋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相比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争霸目的有什么不同?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影响最大)时间:前356年地点:秦国主要内容: 1、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免除徭役。 3、按军功授爵赏田,废除贵族特权。 4、建立郡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历史作用:使秦国经济、军事力量迅速增强,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与各国的变法运动共同推进了我国的封建化进程,使封建制度得以确立。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时)阅读书本P15页商鞅变法的内容,从经济、军事和政治三方面来说明商鞅变法是如何来实现“富国强兵”目的的。哪些法令是针对以下社会状况的?1.平民弃农经商,土地荒芜,粮食歉收。2.奴隶主残酷剥削,奴隶消极怠工。3.奴隶主无功受禄,士兵无升迁机会。4.因权力过大,各地贵族叛乱经常发生。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农耕奖励军功建立县制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一周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战国策》)1.结合书本和材料一、二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材料一:立木取信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 、 的 阶级的政治改革,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地主全面彻底(提示:社会背景;商鞅;民众;秦孝公等)2.与其他各诸侯国的改革相比,商鞅变法有什么特点?商 鞅 像商鞅是卫国公子,姓公孙,名鞅。后因变法有功,被封在商(今陕西商县)地,所以又称商鞅。他是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立志革新政治,先到魏国做事,但未受重用,后到秦,向孝公进献富国强兵之术,提出变革政治主张,得到信任和重用,开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1)变法得到秦孝公的支持;(2)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应时而变,才能不被历史淘汰;(3)商鞅改革态度坚决,获得人民的信任;商鞅的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想一想,这个故事在今天是否还有意义?使商鞅得以取信于民,增强了改革的信度,有利于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钱。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钱。”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钱,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启示从“以史为鉴”的角度从公民教育的角度改革会遇到各种阻力,人们难免有观望、等待和逃避等心态,只有通过“取信于民”才能显示改革者的决心,排除人们的观望情绪,推动改革的顺利实施。做诚实守信的人,不说假话、谎话,说到做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生产力水平提高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及推广,大大促进了生产发展;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经济实力雄厚。社会结构变化农民和地主新兴阶层产生;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萌芽。诸 侯目的称霸诸侯统一天下旗号尊王攘夷富国强兵措施改革富国尊王攘夷诸侯会盟兼并小国变法运动富国强兵相互征战消灭对手课堂感悟:学勾践,发奋学习,不怕吃苦;学重耳,诚实守信;学齐桓公,宽阔的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循守旧、一成不变只会落后于人,改革图强才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风云剧变的时期,更是一个聪明才智和文韬武略得以挥洒和展示的历史精彩篇章。这段历史既使人觉得惊心动魄,又引人深思 ‥‥‥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 )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国 C.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2.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3.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来发展本国势力的是( ) A.晋文公 B.越王勾践 C.齐桓公 D.楚庄王DAC4.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是在什么时期(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商朝5.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有( ) A.规定土地归国家所有 B.奖励耕织C.建立县制 D.鼓励军功6.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农业生产 B.限制商业活动 C.增强秦国实力 D.废除旧贵族特权BAC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1.2.2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练习)一、选择题:1.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 ( http: / / www.21cnjy.com )22至前464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 )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 秦汉时期2.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 )A.燕、楚、齐、秦B.燕、齐、秦、楚C.齐、秦、楚、燕D.楚、燕、齐、秦3.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朝代、历史时期兴替呈现正确的是( )①夏→商 ②西周→东周 ③战国→春秋 ④商→东周 ⑤商→西周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4.益阳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5.《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21教育网A.牧野之战 B.春秋争霸 C.楚汉之争 D.官渡之战6.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作用开始于( )21·cn·jy·com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 D. 宋元时期7.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源于春秋争霸的是( )A.退避三舍 B.围魏救赵 C.纸上谈兵 D.三顾茅庐8.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社会改革是( )A.尊王攘夷 B.百家争鸣C.实行分封制 D.商鞅变法6.商鞅变法发生在( )A.魏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9.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 )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 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 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10.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因有( )①青铜农具的使用 ②铁农具的使用 ③牛耕技术的推广 ④井田制的实行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转型的历史大变革时期,推动变革的根本动力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的需要 C.分封制衰落 D.人民的愿望12.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13.“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成就了春秋之首的伟业。”材料中的这位历史人物是( )2·1·c·n·j·yA.齐桓公 B.晋文公 C.宋襄公 D.楚庄王14.有关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中,位于今江浙一带的霸主有( )①齐桓公 ②晋文公 ③楚庄王 ④吴王阖闾 ⑤越王勾践A.①② B.③⑤ C.②④ D.④⑤15.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秦国统治者的支持 B.商鞅的顽强毅力C.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D.奴隶主贵族的支持16.下列国家中,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有( )①齐国 ②晋国 ③秦国 ④宋国 ⑤楚国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17.“立木赏金”的故事在今天的意义主要在于( )A.诚信 B.敢于负责 C.赏罚分明 D.执政为民18.对春秋时期各国的争霸战争,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种种的灾难B.小国被灭,出现了一些大国,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C.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通过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D.争霸进一步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19.历史上“三家分晋”中的“三家”指的是 ( )①韩 ②赵 ③魏 ④秦 ⑤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20.战国后期,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主要得益于( )A.管仲改革 B.尊王攘夷 C.商鞅变法 D.百家争鸣二、非选择题:1.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政治篇】材料一(1)材料一中二在则史料依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反映了我国古代史上二次政治改革,其中第一次改革有何历史影响?依据材料二内容,思考此次改革对秦国有何历史意义。(2分)【经济篇】材料二 如下图(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2)从材料二的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2分)答案:(1)使齐国国富兵强,为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奠定了基础。(1分)意义:使秦国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来源:21·世纪·教育·网】(2)信息: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1分)作用: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革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1分)21·世纪*教育网2.(1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 ( http: / / www.21cnjy.com )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www-2-1-cnjy-com材料二: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1)上述材料从内容和结果两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 这次变法发生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3分)2-1-c-n-j-y(2)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四项内容。(限20个字以内)(3分)(3)根据材料一中加点的字,概括并写出这次变法的特点。(2分)(4)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5分)21cnjy.com答案:2.(1)商鞅变法。时间:战国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公元前356年,或秦孝公在位时);目的:富国强兵。 (2)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编定户口。 (3)奖罚分明(奖勤罚懒,奖功罚罪)。(4)“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国君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www.21-cn-jy.com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天,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2.2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练习).doc 诸侯争霸与变革.ppt 十面埋伏.mp3 商鞅变法编辑版 标清.m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