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47张PPT。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它是一个岛国
号称“日不落帝国”
曾经被称为世界工厂
“一超多强”几乎是整个19世纪的世界格局,只不过当时的“超”是大英帝国,而不是现在的美国。猜一猜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主要国家:美国、德国
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迅猛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帝国主义本质特征——即垄断(独占)的资本主义
——对内控制本国的政治经济生活,
——对外积极发动侵略扩张战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有的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矛 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重要地位的排列序列上述两个表格之间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矛盾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美、德后来居上,超过英、法(原因:美、德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而英、法过分依赖殖民地和资本的大量输出)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 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12月在议会的演说暴露了德国要重新瓜分殖民地 、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1、这段演说暴露了德国怎样的野心? 2、“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指的是什么?
3、漫画中德国水兵在英国水兵面前挑衅似地挥扬着德国国旗。德国凭什么这“牛”?

4、除了德国“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外,还有哪些后发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同样的行为?
5、德国在全球为争夺“阳光下的地盘”都做了哪些准备?
争夺殖民地展开军备竞赛,极力拉拢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使世界局势日趋紧张。 日本日俄战争、甲午战争、吞并朝鲜美西战争、侵略中国、古巴美国1898年美西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1899-1902年英布战争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变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影响:西方列强竞相效仿,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6、德国在中国“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做了些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军备竞赛表现:(结合P4)1、德国成为第二海军强国2、扩充军备,研发新式武器3、陆海军人数激增,军队开支剧增目的:争夺霸权和殖民地材料一 1902~1914年德、俄、法、英军费开支增加情况统计表材料二 1890和1914年部分欧洲国家陆海军人数疯狂扩张军备,并拉拢盟友,使世界局势日趋紧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斗争实质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矛盾表现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三对基本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20世纪初的欧洲: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斗争实质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实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是直接原因。知识结构图矛盾实质: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政治不平衡 ?通过地图,说一说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是怎样的?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殖民体系建立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28———1918.11.111914.7.28———1918.11.11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
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
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火药桶指什么?一粒火星又指什么?追根溯源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
件第一次世界大战
会不会爆发?塞尔维亚萨拉热窝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 萨拉热窝事件就是那点火星,丢进了“巴尔干火药桶”1914.6.28萨拉热窝事件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巴尔干半岛从地理位置和历史角度说说为什么一战开始于巴尔干半岛?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冲,战略位置重要民族众多,民族关系复杂自然资源丰富普林西普(1894-1918)塞尔维亚爱国青年.1914年6月行刺斐迪南大公,事后被捕入狱判20年徒刑.1918年在狱中病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青年,在他当年埋伏站立的地方用混泥土嵌下一双脚印.我们要消灭祖国的敌人!同盟国集团:德、奥匈、
、保、奥斯曼土耳其意(1)大战爆发:(2)交战双方:协约国集团:英、法、俄、 塞、比、日、美、中等国2、一战经过 1914年7月28日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意(3)战线与战役凡尔登战役后的战场 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
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
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
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读了
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法德展开的一场会战双方投入兵力100万伤亡70万。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一战的形势图东线西线南线索姆河战役英法联军同德军展开一场会战英军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双方损失人数在120万人以上空前的灾难!
1.美国在大战前期利用”中立”地位大发战争横财,1917年一战已进入尾声,为抢夺战利品及在战后夺取世界霸权,美国参战
2.美国与德国在争夺拉丁
美洲的过程中矛盾尖锐
3.美国与协约国经济
利益紧密相连(4)美国为什么这个时候参战?美 国 的“中 立”(5)加速大战结束的事件有哪些?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
革命”③各交战国的革命运动②美国、中国、巴西等国的参战?????1914年6月28日1914年7月28日1916年2月1917年1918年11月11日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凡尔登战役开始美、中、巴等国对德宣战德国投降,一战结束战争的过程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狂热积极支持反对战争阅读课本P5-P7,找出相应事件和不同阶段人们对战争的态度导火线转折点开始结束德 国:争夺世界霸权,建“中欧帝国”,摧毁英国海上霸权,
夺取英法殖民地。
英 国: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德国,瓜分其殖民地,肢解
土耳其帝国。
奥 匈: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
俄 国: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的统治
日 本: 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进
一步侵略中国。
意大利: 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
美 国:捞取战利品,夺取战后世界霸权。主要交战国参加“一战”的目的是什么?正义吗?“一战”的性质是什么? 。3、一战的性质: 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老师,我有疑问?
塞尔维亚打仗是为了保家卫国,
它所进行的战争怎么是非正义的呢? 虽然说的也是事实,但是在参战的30多个国家中,塞尔维亚的正义斗争只是局部性的。而交战双方的主要角色——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是为了争夺霸权而战的,所以从全局上看,其性质应当属于帝国主义战争。 1918年11月11日德国代表在法国福煦元帅的列车厢签署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德国宣布投降。4、战争的结果:1918.11同盟国集团失败2、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3、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造成了有利条件,并促使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巨大灾难两败俱伤革命高涨5、一战的影响有:4、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双刃剑1、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英国的坦克德国的列车炮(远程大炮)一战时使用的最先进武器(电气时代的成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应该把科技运用到造福人类,推动社会发展上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会对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 ?危害:预示战争更残酷,危险,规模可能更大。A、传统武器性能提高
B、新式武器扩展海空
C、新的交通手段
D、新的通讯工具突破战争地域,范围扩大突破战争方式,手段先进我们应该运用科技造福于人类!战 争 造 成 巨 大 损 害 所以说“一战”是规模空前的战争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十分残酷1、战争就是灾难,就是经济的克星。
2、所以,我们应珍惜今天的和平。不要轻言战事。
3、努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6、一战的启示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止时间:导火线:交战双方:主要战役:特点:性质:影响:启示:1914.7——1918.11同盟国 VS 协约国萨拉热窝事件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转折点)规模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使用新式武器、十分残酷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其他原因:(略)
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战争是灾难,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结果:同盟国失败告终新式武器投入战争,造成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美国获得百年难逢的发财良机。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
日本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趁火打劫,掠夺殖民地,扩张海外市场??????日本基本上由农业国变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
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
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
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
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
——〈世界经济史〉战争改变国际格局上述材料说
明了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构图帝国主义列强争霸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人类的灾难萨拉热窝
事件凡尔登战役
1916同盟国协约国原因影响导火线转折 20年后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灾难更加深重。鉴古观今 2003年
伊拉克战争热爱和平珍惜生命2014-08-13反对一切不义战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