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课堂,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更注重对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培养。《动能和势能》是初中物理能量学习的第一节课,是以后学习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及其它能量的基础。动能、势能的概念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因此本节课的设计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探究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上。为了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着重体现以下几点:1、由生活到物理,由物理到社会的思想。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举例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归纳动能、势能的概念,并运用概念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体现由生活到物理,由物理到社会的思想。2、将课本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设计实验,体验科学探究之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互相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究的团队精神。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2)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3)能运用本节知识分析生产生活中简单的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概念(2)通过分类的方法归纳概括动能势能的概念(3)经历探究影响动能势能大小因素实验,理解在研究多问题因素中的控制变量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实验,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物理学习兴趣。渗透由生活到物理,由物理到社会的思想。三、教学重点:(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2)探究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三、教学难点:探究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学用具1.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2.学生用具:每4人一组;长板板每组一块,每组自备:1号、5号电池各一块,墨水瓶盒,茶杯,纸片,海绵,刻度尺,橡皮筋、弹簧。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图片:洪水冲走巨石、帆船在海中航行等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是哪些物体对巨石等做功,从中归纳出能的概念。2、教师鼓励学生例举生活中具有能的物体,并对除机械能之外的能量做以说明,引入本节课的课题。(二)动能1、动能的概念提出问题:手能推动墨水瓶盒移动一段距离,手也具有能量。请同学们利用桌上器材探究有几种方法也能使墨水瓶盒移动一段距离 学生交流:用滚动的电池撞、口吹、用弹簧压缩后顶、用橡皮筋拉开后弹、或举高后落下、或沿斜面滑下。提出问题:用滚动的电池撞、用口吹,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启发归纳: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具有动能?请举例说明。提出问题:大家举的例子中哪个些物体的动能大,哪些物体的动能小?提出问题:你能猜想一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启发学生得出,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的速度有关。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现在我们要利用桌上的斜面、1号5号电池、墨水瓶盒来探究动能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的速度有关。实验前,我们先思考几个问题:(1)实验时如何比较动能的大小(2)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应采用什么方法?(3)如何控制质量不同的电池撞击物体时的速度相同?(4)如何控制质量相同的电池撞击物体的速度不同?动手探究:学生实验后得出结论。交流结论: 略教师评价:表扬实验操作科学规范的小组,归纳总结实验中的注意问题思考讨论: 据权威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1万次鸟撞飞机事件。自1960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由于飞鸟的撞击至少造成了328架民用飞机损失、321人丧生,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小鸟为什么能撞坏飞机?(三)势能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探究如何使墨水瓶盒移动一段距离的实验中,有的同学采用举高后落下、或沿斜面滑下的方法使墨水瓶盒移动一段距离,说说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导思考:刚才同学举高的是一个墨水瓶盒,你能否想象如果举高的是一个铅球,落下后砸到脚上会有什么后果?教师总结:说明物体被举高后也具有能量。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引导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其中的哪些物体重力势能最大,哪些小一些提出问题:同学们请想一想:重力势能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出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现在我们要利用现有的1号、5号电池、茶杯、白纸、海棉来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的关系。小组讨论:(1)你应该采用什么实验方法来探究?(2)怎样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3)实验应该分几步完成?。教师评价:表扬优秀的实验方案,归纳实验骤和注意问题。动手探究:学生实验并归纳得出结论。交流结论:略学生讨论:一块石头静静地躺在高山上,它想知道自己是否具有能量?你能告诉它吗?2、弹性势能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探究如何使墨水瓶盒移动一段距离的实验中,有的采用弹簧压缩后顶、用橡皮筋拉开后弹,说说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启发归纳: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动手做做:请同学把橡皮筋套在手掌上,拉开橡皮筋后放手,使橡皮筋弹在手掌上。教师问轻轻弹的学生:为什么你只拉开一点点而不拉得更开些弹?提出问题:拉得越开的橡皮筋弹在手上就越痛,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归纳结论: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弹性形变的程度越大,物体的弹性势能就越大。提出问题:你能举出物体具有弹性势能的例子吗?投影图片:张开的弓、拉开的弹弓、弯曲的撑竿、压弯的跳板等。(四)交流与小结:学生小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方法,技能等,谈谈自己的收获。六、教学反思1、在引导学生猜想探究时,要注意鼓励和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大胆地进行其它猜想。2、由于这是一堂科学探究课,所以教师在引导和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目的性和语言的技巧性;对于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由于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因此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可由教师启发学作操作完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放在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