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第一章 第二节 课时1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结合相关示意图,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其意义。(综合思维)1目录要点一 地球的公转要点二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的公转一一、地球的公转1.定义2.轨道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3.方向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绕太阳运行4.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一、地球的公转5.轨道与速度地球公转的轨迹叫作公转轨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一、地球的公转5.轨道与速度秋分冬至春分夏至远日点7月初近日点1月初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等面积定律)指的是太阳系中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矢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一、地球的公转5.轨道与速度太阳远日点近日点7月初角速度小线速度小1月初角速度大线速度大一、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正圆。( )2.地球公转周期为366日。( )3.北半球夏至日到秋分日,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4.地球公转速度保持不变。( )××√×判断下图是“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完成1~2题。导 练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A.甲→乙 B.乙→丙C.丙→丁 D.丁→甲√读图可知,图中甲→乙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因而公转所需时间最短。2.7月31日,甲、乙、丙、丁四点距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最近的是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图中地球所在位置是近日点,相对的位置为远日点。远日点时间在7月初,顺着地球公转的方向,时间增加到7月31日,此时接近丁点。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2月4日~20日在我国北京市举行。据此回答3~4题。3.奥运会开幕时,地球的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A.a B.bC.c D.d√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左侧光照图为夏至日,右侧光照图为冬至日,上下两个位置分别是春分日和秋分日。奥运会在2月份举行,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d点。4.地球公转到图中四点时,速度最快的是A.a B.bC.c D.d√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1月初)时,公转速度最快,根据上述分析,应该在c处。黄赤交角及其影响二1.黄赤交角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23.5 北极星黄赤交角地轴地球赤道平面黄道平面(3)角度关系①地轴总是与赤道面垂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约为66.5°,与黄赤交角互余。②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1)定义: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2)大小:目前约为23.5°。(1)“一轴”指地轴。(2)“两面”指黄道面和赤道面。(3)“三角度”指黄道面和赤道面的夹角为23.5°;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66.5°;地轴与赤道面的夹角为90°。数字法记忆黄赤交角示意图的面和角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日)秋分冬至(12月22日)春分(2)周期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在高中阶段对公转轨道图进行了一定的简化,基本上左右两个被固定为夏至日和冬至日这两天;上下两个被固定为春分日和秋分日这两天。因此判断的时候可根据此特点进行判读。第一步: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如图1。(可根据地球自转、南北极指向等来确定地球公转方向)在公转轨道图上判断二分二至日的方法第二步:在图中过球心作地轴的垂线,即赤道,如图2。第三步:作条直线连接左右两个球心,如图3。第四步:如果直线指向北半球(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即图3中的A;如果直线指向南半球(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即图3中的C。在公转轨道图上判断二分二至日的方法第五步:再根据二至日的位置和公转方向,确定D为春分日,B为秋分日。1.黄赤交角指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 )2.如果没有黄赤交角,也就没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3.黄赤交角目前约为66.5°。( )4.黄赤交角是固定不变的。( )5.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判断美国《自然》杂志发表了康斯坦丁·巴特金的一项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在地球形成初期,一颗偏离正轨的年轻恒星接近太阳,这颗恒星牵引正在形成之中的地球,最终使地球轨道与太阳轨道之间形成一个倾斜角。这个倾斜角就是黄赤交角,它影响太阳直射的范围,对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 思1.[地理实践力]在右图中,标出黄道面、赤道面和黄赤交角(∠α)的数值,用“ ”标注有太阳直射现象的范围。答案 2.[综合思维]太阳直射的范围与黄赤交角有什么关系?若黄赤交角变为24°,太阳直射点将会如何变化?答案 太阳直射的范围为23.5°N~23.5°S,其跨的纬度大小相当于黄赤交角的二倍。若黄赤交角变为24°,太阳直射点将在24°N~24°S之间移动,太阳直射范围将变大。3.[地理实践力]在右图中标注地球公转方向、自转方向和二分二至日(北半球)、近日点、远日点。答案 4.[地理实践力]请在右图中标出二分二至日(北半球)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与移动方向,并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答案 (2022·山东济南月考)下图是“地球赤道面与黄道面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能表示黄赤交角的是A.① B.②C.③ D.④√导 练黄赤交角是地球赤道面和黄道面的夹角,从图中看出①表示黄赤交角。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A.春分 B.夏至C.秋分 D.冬至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从图中看出,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北半球的夏至日。√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下列关于图中太阳直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a为春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B.b为夏至日3月21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C.c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D.d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a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A错误;b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B错误;c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C正确;d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D错误。4.下列关于太阳直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赤道一年直射三次B.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地区一年直射两次C.南北回归线上无直射现象D.北回归线以北及南回归线以南没有直射现象√赤道一年直射两次,A错误;南北回归线上一年直射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一年直射两次,B、C错误;北回归线以北及南回归线以南没有直射现象,D正确。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