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习题答案课件(共4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习题答案课件(共40张PPT)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1 白 鹭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朗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朗读支架
把握基调
安静而柔美
读好长句子
第5自然段:读得连贯而有气势
第6~8自然段:读得轻柔缓慢
第11自然段:读出强调、肯定的语气
思维支架: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外形特点
色素的搭配及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
在不同场景中的美
水田钓鱼
枝头闲立
空中低飞
参考答案:从白鹭的外形特点——色素的搭配及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以及白鹭在“水田钓鱼、枝头闲立、空中低飞”这三个场景中的美,都能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解题支架:
给图画起名
谁做什么
(谁+动作)
在哪儿做什么
(地点+动作)
怎样做什么
(形容词+动作)
什么时间做什么
(时间+动作)
白鹭垂钓
白鹭望哨
白鹭低飞
水田钓鱼
绝顶望哨
空中低飞
淡然垂钓
悠然望哨
翩然起舞
清晨瞭望
黄昏起舞
(陕西·汉中)仿写句子。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背诵妙招:背诵时抓住文章“总—分—总”的结构,按照“精巧的诗—外形美、不同场景中的美—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思路,分段熟读,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然后连起来背诵。
示例:荷塘实在是一幅画,一幅绘在田野里的水墨画。
表达的情感
外形特点
生活中的场景
喜爱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
【语言运用】(寓情于物)
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动物,选取一个与其有关的场景,写出你对它的情感。
1
选择表达的情感:喜爱、赞美等
2
选择典型的生活场景
4
展开丰富的联想
3
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
鹦鹉
多彩的羽毛
钩子似的嘴
吃东西
示例:我家养了两只鹦鹉,我可喜欢它们啦!它们像一对双胞胎,头上都顶着一顶黄中带灰的绒线帽,身上都披着一件黄中带蓝、蓝中带绿的燕尾服,外边还裹着一件黑绿相间的外衣。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张钩子似的嘴,啄起食物来可灵活了,有时它们还会用这钩子嘴梳理身上鲜亮的羽毛。
它们也会吃一些树叶、菜叶,吃法可讲究了。它们先像切牛排一样,把叶子的茎挑断,接着把叶片啄碎,再小口小口地吞进肚子里。察觉到嘴上有残留物时,它们就会停止用餐,把“钩子”往笼子上蹭来蹭去,觉得蹭干净了,才会继续用餐。
【拓展积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诗人笔下的白鹭
1.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 ——[唐]李白《白鹭鸶(sī)》
释义:一只白鹭鸶飞落在水面上,远远看去像落下来一团白霜。
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zhuàn)黄鹂。
——[唐]王维《积雨辋(wǎnɡ)川庄作》
释义: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
林中传来黄鹂婉转的啼声。
2 落花生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思维支架:
分角色朗读
梳理文章内容
有感情
根据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语调
读出对花生的喜爱之情
父亲
母亲
哥哥、姐姐、“我”
语重心长
和蔼可亲
活泼可爱
题目扩展法
摘录法
段意合并法
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抓住关键语句,提取关键词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我们”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议花生四部分内容。
从课文中的对话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解题支架:
1.锁定对话描写
第4~10自然段,第12自然段
2.直接摘录关键词
哥哥、姐姐、“我”的回答
父亲的话语
3.用简洁的语言合并、归纳
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的道理
锁定第12~14自然段
摘录法
参考答案:从“我们”的议论中可以看出,花生“味道很美” “可以榨油”“价钱便宜”;从“父亲”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花生“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不好看”“很有用”。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想到哪些人?选择其中一个,试着写一段话。
借物喻人: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质。
竹子 梅花 蜜蜂 路灯
四君子:梅、兰、竹、菊 岁寒三友:松、竹、梅
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
审清题意,选好事物
联想生活中具有和事物相同品质的人
总结事物最突出的特点
“选择其中一个”
竹子
坚贞不屈
梅花
凌寒傲雪
蜜蜂
无私奉献
路灯
恪尽职守
仿写示例:
梅花——“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校园里,狂风暴雪摧残着梅花,但它毫不屈服,仍然坚挺,傲然地吐芬展艳。梅花不惧风雪,依然凌霜怒放的精神,让我想到了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成千上万的边防战士用青春热血,甚至是生命,为祖国筑起钢铁长城,守护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边防战士,是我心中的英雄。我敬佩梅花,也敬佩边防战士!
【拓展积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爱莲说(节选)
[宋]周敦颐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释义: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唯独喜欢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3 桂花雨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解题支架:
有感情地朗读
桂花香
摇花乐
读出对桂花香气“太迷人了”的欣赏和赞美
想象桂花香气无时无处不在的情形,读出沉醉和向往
想象摇花前作者的心情如何 盼望、迫切
想象人们摇桂花时的场景 欢乐
情感源头
情感
聚焦点
3.梳理桂花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
参考答案: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在故乡的院子里,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感受摇花的乐趣;迁居杭州,给母亲带桂花,忆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小时候、故乡、父亲
八月、故乡、母亲
念中学的时候、杭州、母亲
什么时间,谁在哪里干什么
1.找关键词
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
2.关注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变化
梳理课文内容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 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思维支架:
例句一
“没有不”是双重否定表达肯定的意思
想象桂花盛开时,香气都飘到了哪里
例句二
想象人们摇桂花时的画面
大人摇
孩子喊
桂花纷纷扬扬
参考答案:(1)桂花的香气能飘满整个村子,还可能更远,从中感受到桂花的香气无处不在,已沁入小村的每个角落和每个人心中,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2)大人摇、孩子喊,桂花飘落,纷纷扬扬,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沾在人们的头发上,飘到肩上,落入怀中……从中感受到摇桂花的欢乐气氛,以及摇桂花给作者童年带来的快乐,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联系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阅读链接
每回写到我的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
古时科举考试一般在秋季,此时恰逢桂花盛开,因此我国古代把夺冠登科比喻成“折桂”,代表应考得中。
阅读链接
面对着姹紫嫣红的春日,或月凉似水的秋夜,我想念的是故乡矮墙外碧绿的稻田,与庭院中淡雅的木樨花香。我相信,心灵如此敏感的,该不止我一个人吧!
——选自琦君的《留予他年说梦痕》

借助具体事物“稻田”“木樨花香”,抒发“我”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感情。
“木樨”指桂花。
解题支架:
理解句子的含义
借助写作背景
有关琦君经历的资料
思考
联系“阅读链接”
作者十分思念家乡
体会桂华中蕴含的思乡之情
杭州的桂花真的不如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吗?
参考答案: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有异曲同工之妙。母亲比的不是香味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在母亲看来,桂花是家乡的代名词,闻着他乡桂花的香气,思念着的却是故乡和亲人。母亲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作者则是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怀旧之情。
(江苏·南京)下列诗句中,与《桂花雨》中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含义相似的一项是( )
A.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
【拓展积累】
1.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叶落归根 归心似箭 故土难离
安土重迁
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2.[名家作品]
白杨礼赞(节选)
茅 盾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suō)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外部形态
连用四个反问句
物:白杨树
“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内在气质
“树中的伟丈夫”
朴质、严肃、坚强不屈
象征北方农民
象征守卫家乡的哨兵
象征中华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什么是公约?
公约是一个单位、集体为了维护学习、工作、活动纪律或公共秩序,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把约定要做或不应当做的事情明确写出来,以便于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规则。
结合公约的概念可知,班级公约就是班集体为了维护学习和活动纪律,经过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把一些约定要做或不应当做的事情明确写出来,让全班同学共同遵守的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公约是同学们共同制定、认可的规则。制定班级公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出自《孟子·离娄上》:“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意思是: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圆形和方形。
制定人
作用
◇提出班级建设的目标。
班级公约应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针对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全班讨论班级想要达到的目标。
文明礼貌→主动问好。
待人接物→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
自我约束→课间不大声喧哗,不追逐,不打闹。
从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寻找班集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公约。公约要实用。
◇分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
根据班级建设的目标,每位同学在纸上写出两三条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公约内容。再分组讨论,去除不合理的和重复的部分,形成小组意见。公约内容要具体,便于落实。
◇全班表决,形成公约。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全班同学逐条表决,形成班级公约。
集体签名,明确责任。
制度上墙,共同遵守。
把班级公约写下来并张贴在教室里。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要自觉遵守。
发言时要控制时间。
讨论后作小结,既总结大家的共同意见,也说明不同意见。
语言要简洁明了,语速适中,理由充分,态度要诚恳,语气要平和。
我们要尊重不同的见解。
我觉得在学习方面:我们在课前要认真预习;上课时要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要认真完成作业,不潦草,不抄袭。
我觉得在卫生方面:我们不能随手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讲究个人卫生,保持衣帽整洁等。
我认为我们应该关心集体,爱护公物,不在教室里乱刻乱画、乱摔乱打,不随意粘贴物品,挪动桌椅要小心。
我觉得在纪律方面:我们在教室里不能大声喧哗,上课时不能交头接耳,要举手发言,不迟到,不旷课。
标 题 正 文 署 名
公约的标题有三种写法: 1.以公约的参与人员为标题,如《教师公约》; 2.以公约的适用范围为标题,如《花园小区公约》; 3.以公约所针对的问题或现象为标题,如《护林公约》。 正文由引言、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引言主要写明制定公约的目的和意义; 2.正文将具体内容一一列出; 3.结尾写清楚执行要求、生效日期等,也可以省略。
署名是重要的一项,因为署名就意味着承诺,表明遵守公约的意向和集体成员愿意为违背公约承担责任。
班级公约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特制定本公约。具体内容如下:
1.进校:穿戴整洁重仪表,危险物品莫带来;进校说声老师好,相互问候有礼貌。
2.集队:出操集队快静齐,升旗仪式要庄重;听好看好用心记,行为规范要遵守。
3.锻炼:动作规范做好操,体魄健壮素质好;每天眼操做两次,持之以恒视力保。
4.上课:铃声一响教室静,专心听讲勤思考;举手发言敢提问,尊敬师长听教导。
5.课间:课间休息不吵闹,文明整洁要做到;勤俭节约爱公物,遵守公德更重要。
6.学习:各门功课要学好,遵守纪律最重要;预习复习要自觉,环环扣紧才生效。
7.作业:审清题意独立做,格式规范不抄袭;作业整洁字端正,保质保量按时交。
8.离校:值日卫生勤打扫,按时离校关门窗;横穿马路站看行,安全法规要记牢。
五年级(1)班全体同学
2023年9月20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