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散文)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树。每年到了麦收时节,树上就结满了金黄的杏。从我家门前路过的人,总要望望那棵杏树,羡慕地说道:“嗬,好杏啊!”1xiànhē杏树是奶奶亲手栽的,听奶奶说栽杏树的时候还没有我呢。有一回,我依偎在奶奶的怀里问她:“奶奶,咱们家树上的杏有多少个?”2shí houwēi开篇交代大杏树结的杏又多又好,为下文写小淘淘摘杏和奶奶“分杏”作铺垫。说杏数杏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得数不清。要不,你数数看。”3我仰着头数起来,“一、二、三……”数啊,数啊,数到后来就糊涂了。奶奶忍不住笑了。我不知道奶奶是笑我傻,还是笑杏多。4hú tu数杏→杏多开头通过“说杏”“数杏”,介绍了杏好、杏多。写一件事时,要作必要的铺垫。//rěn比喻句“笑"表明奶奶被“我"数杏的天真举动逗笑了,同时也表现了奶奶看到杏丰收的喜悦之情。第一部分(1~4):写“我”家院子里的大杏树结的杏又多又好。这一年,杏又熟了。有一天,奶奶正在做饭,忽然听见有孩子在哭。奶奶急忙走出去,原来是邻居家的小淘淘嘴馋摘杏,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了。和他一起来的小伙伴见了奶奶都低下了头,不敢吱声。我没好气地说:“看我奶奶怎么收拾你们!”5shōu shi奶奶走过去扶起小淘淘,给他揉揉腿,看他没伤着,就站起身往屋里走,又回过头来对孩子们说:“你们先别走。”6表明奶奶心肠好、善良。动作描写:“扶、揉”体现出奶奶对小伙伴的关爱。对比:“我”对小伙伴的态度是埋怨、责怪;奶奶对小伙伴的态度是亲切、关爱。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小淘淘嘴馋摘杏,被发现。摘杏过了一会儿,奶奶拿了一根长竹竿从屋里出来了。她走到树下,挑熟了的杏往下打。她脚底下站不大稳,身子颤颤巍巍的。7准确地刻画了奶奶打杏时站立不稳的状态。动作描写:“拿、走、挑、打”这几个动词细腻传神地写出了奶奶为“我”和小伙伴打杏的情景,从侧面表现了奶奶心地善良、纯朴的特点。(怎么做)打杏杏一个接一个落在地上。奶奶把它们捡起来,不一会儿就捡了一围兜。奶奶把小淘淘和他的伙伴都叫了过来,一人分给五六个,剩下的几个给了我。看他们吃得那样香甜,奶奶嘴角露出了微笑,转过头对我说:“要记住,杏熟了,让乡亲们都尝个鲜,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8dōu中心句:奶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分享是快乐的。//(怎么说)奶奶“打杏”“捡杏”“分杏”的动作、语言写得很清楚。(经过)分杏第二部分(5~8):写“我”家的杏熟了,邻居家小孩嘴馋摘杏被发现,奶奶没有责怪他们,反而打杏后送给他们。听了奶奶的话,我点了点头。从那以后,我每年都照着奶奶的嘱咐,把熟透了的金黄金黄的杏分给小伙伴们吃,也送给邻居叔叔婶子们尝鲜。9zhǔ fù//结尾交代了奶奶“分杏”这件事对“我”的影响。(结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起因、经过、结果。【主题概括】 这是一篇充满乡土气息的散文。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家里杏成熟时,自己数杏和奶奶给小伙伴分杏的事,表现了奶奶淳朴、善良的品格。第三部分(9):写奶奶分杏这件事让“我”学会了分享。【思维导图】我家的杏熟了杏好、杏多(铺垫)起因小淘淘——嘴馋摘杏“我”——没好气经过(写清楚)结果学会了分享——“我”说杏——路人数杏——“我”奶奶——打杏、捡杏、分杏(动作、语言描写)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是怎么把奶奶“分杏”这件事写清楚的?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奶奶“分杏”的起因——小淘淘摘杏被发现。然后写奶奶“分杏”的过程:她没有责怪小淘淘,反而亲自打杏、捡杏,给小伙伴分杏,并教育“我”。最后写事情的结果:“我”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同时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把奶奶“分杏”这件事写清楚的。参考答案:每当我看见珍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就想起陈明来。1tì小木船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陈明和我是同班同学。我们两家离得很近。每天我们一起上学,回家,一起温习功课。我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直到四年级。2shí houpénɡyou//事情是围绕“小木船”来写的。为下文写“我们”友谊破裂埋下了伏笔。简单介绍陈明和“我”是好朋友。第一部分(1):写每当“我”看见抽屉里的小木船,就会想起陈明。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我们俩温习完功课,把自己在舰模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我见他那只做得很精致,就拿在手上,翻过来掉过去地看,总舍不得放下。不料我一失手,啪的一声,小木船掉在地上,摔坏了。他一看,急了,哭着要我赔。我上前分辩说:“我不是故意的。”他生气地说:“谁叫你不小心,非赔不可!”还用力推了我一下。我往后一退,正好一脚踩在小木船上,把它踩碎了。这一下,陈明更生气了。他拿起我的小木船,使劲摔在地上,用脚踩了两下,一把抓起书包,头也不回地走了。看着被他踩坏的小木船,我也气得说不出话来。我们的友谊从此破裂了。3第3自然段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交代清楚了友谊破裂的过程。友谊破裂的过程写得很清楚。重要内容(详写)。//第二部分(2 ~3):写“我”和陈明因为小木船引起争执,友谊破裂。转眼几个月过去了。有一天放学回家,我走在前面,陈明走在后面。我偷偷地回头看了他一眼,他右手插在裤兜里,裤兜胀得鼓鼓的,不知手里攥着什么。忽然,他几步追上了我,从裤兜里掏出一只精致的小木船来。我惊讶地望着他。他满脸通红,激动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船。明天我家就要搬走了,我做了这只船送给你,留个纪念吧!”说着,他把小木船塞到我手里。想想那天发生的事,本来是我的错,望着他那双热情的眼睛,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紧紧地握住他的手。4dōuzuànshén meyǎn jinɡsāi略写:矛盾持续的时间,不重要的内容可以简单交代,一笔带过。时间 关系有一天“我俩”的友谊破裂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四年级“我”和陈明是好朋友“我俩”和好的过程转眼几个月过去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细腻传神。写出陈明想要修复“我们”的友谊。抓住神态、动作描写,暗示两人的和好。//这段话交代了“我”和陈明和好的过程。重要内容(详写)。第三部分(4):写几个月后,陈明送给“我”一只精致的小木船,“我们”又和好了。陈明跟着爸爸妈妈搬到外地去了。那天以后,我们俩再也没有见过面。我把他送给我的小木船珍藏在抽屉里。一看见这只精致的小木船,我就好像看见陈明站在我的面前。5//首尾照应,以“小木船”这一线索串起全文,使文章结构更紧密,内容完整、浑然一体。第四部分 (5: ):写“我”一直珍藏着陈明送“我”的小木船。【思维导图】总看见小木船,就想起陈明是好朋友:形影不离(一年级到四年级)分友谊破裂:摔木船(有一天)和好如初:送木船(转眼几个月)总看见小木船就好像看见陈明【主题概括】这篇例文讲的是“我”和好朋友陈明之间发生的一件与“小木船”密切相关的事情,说明了同学之间不应当为小事斤斤计较,相互谅解才能增进友谊。“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课文只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一句话加以交代,你觉得课文有没有把事情写清楚?和同学交流。课文把事情写清楚了。这篇课文中,“我”和陈明之间友谊破裂的过程与“我们”和好的过程是重点部分,作者将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讲述得很详细、清楚。“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期是对故事主线影响较小的次要内容,可以一笔带过,交代一句即可。这样就做到了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参考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