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解读与特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红楼梦》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解读与特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解析)

资源简介

《红楼梦》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解读与特练
考点:
1.文本研究
2.人物与情节——诗词曲赋
【考点研究】
一、文本研究
情节概括 贾母要给宝钗做生日,凤姐和贾琏商量要比林黛玉高出一等。凤姐说贾母喜爱的龄官像一个人,宝钗笑而不说,宝玉不敢说,湘云说象黛玉。湘云、黛玉和宝玉为此事闹矛盾,宝玉心想目下两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何为。袭人劝宝玉“大家随和”,宝玉说自己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笔占一偈,又填一《寄生草》,心中自得。宝钗说她是引起宝玉说疯话的罪魁。元妃送出灯迷让猜,宝钗一猜就着,却故作难猜之状。贾母见元春喜悦,也命制作灯谜大家猜。贾母说“荔枝”(离枝)让贾政猜。贾政看了众从姊妹不祥之谜,伤悲感慨。
问题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的来龙去脉(贾宝玉得罪两佳人)
答案 宝钗过生日,点戏时念《寄生草》给宝玉听。凤姐说唱戏的小旦龄官像一个人,湘云心直口快说象黛玉。宝玉怕湘云、黛玉生隙恼,向史湘云使眼色。不想调和不成,反落了两头部讨好。回思无趣,自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气得写了一首解嘲诗,被众姑娘取笑。
【分类示例】
一、人物与情节——诗词曲赋
1.下列说明与人物不符的一项是( )
A.“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荔枝) 。这条谜语只适用于一家之主的“老祖宗”,“站树梢”即“立枝”,也就是“荔枝”、“离枝”的谐音,猴子即猢猕,寓“树倒猢猕散”。
B.“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打一玩物(爆竹)。这条预言了秦可卿的薨然而逝,曾经如雷的气势、慑人的威力都会随之灰飞烟灭,适合秦可卿的身份。
C.“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打一玩物(风筝)。此谜预言离家远嫁是探春的归宿,故由探春作出。
D.“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砚台)。砚台,寓忠君之心“坚定而强硬”,有着矢志不移的顽固,是封建末世的“用物”,正是贾政的自画像。
1.B【解析】B项,“适合秦可卿的身份”理解错误。这条灯谜中“如雷”是形容声音之大,“已化灰”是爆竹炸过后的情形。妖魔当象征贾家的政敌。当贾家家运兴旺、势力煊赫的时候,谁不惧怕他家,特别是元春当了娘娘,贾家成了“皇亲国戚”。秦氏出丧、元妃省亲之类的盛大举动正是一声震得人方恐之时,上自王公贵族,下迄市井小民,然而否极泰来,烈火烹油的盛举之后,接着就是烟消火灭之时,元春的谜语成了她的家族命运的极恰切的谶语。再由《红楼梦》中秦可卿的描述“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平和”可知不符合秦可卿的身份。
2.贾母给宝钗过生日,叫大家点戏,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贾宝玉不以为然,宝钗告诉他,其中一段唱词填得极妙。宝钗便念道: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请问这支曲子的名字是( )
A.《后庭花》 B.《南吕·一枝花》 C.《寄生草》 D.《端正好》
2.C
3.第二十二回出现的灯谜中,“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其作者是 。
3.贾政
4.众姐妹制作的灯谜,都有对自己人生归宿与生存状态的暗示,试说明下列灯谜的制作者、谜底和暗示的人生归宿与生存状态。
(1)猴子身轻站树梢。
制作者:( ) 谜底:( ) 暗示:( )
(2)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制作者:( ) 谜底:( ) 暗示:( )
(3)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制作者:( ) 谜底:( ) 暗示:( )
(4)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
制作者:( ) 谜底:( ) 暗示:( )
(5)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娘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制作者:( ) 谜底:( ) 暗示:( )
(6)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制作者:( ) 谜底:( ) 暗示:( )
(7)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制作者:( ) 谜底:( ) 暗示:( )
(8)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久。
制作者:( ) 谜底: ( ) 暗示:( )
4.(1)贾母 荔枝 树倒猢狲散;(2)贾政 砚台 他端方正直,死板不变通;(3)元春 炮竹 她荣华转瞬即逝;(4)迎春 算盘 她身世坎坷,命运多舛;(5)探春 风筝 她日后远嫁;(6)惜春 佛前海灯 她最终出家;(7)黛玉 更香 她终生经受煎熬;(8)宝钗 竹夫人,这是一种用竹篾编成的夏季抱着取凉的器具,冬天要被抛弃的,是怨妇的代名词 她最终守寡。
5.《红楼梦》灯谜谶语,出现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灯谜谶语是《红楼梦》全书的重点之一,众人写的灯谜诗也被认为是暗示了他们各自的悲剧命运和结局。请写出下列四则谜语的撰谜人。
①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撰谜人: 。
②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
撰谜人: 。
③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撰谜人: 。
④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撰谜人: 。
5.①元春 ②迎春 ③探春 ④惜春
【解析】①是元春出的灯谜,谜底是爆竹。此迷寓元春虽身登皇妃宝座,显赫一时,但如同爆竹一响,立刻化为灰烬,荣华不能长久。②是迎春的灯谜,谜底“算盘”。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的“不祥之物”。隐示迎春夫妻生活的不安宁。③是探春的灯谜,谜底是风筝。探春远嫁,如同风筝一样,远走他乡。④海灯是惜春的灯谜,谜度海灯是点在寺庙里佛像前的长明灯,隐喻惜春出家为尼。
6.正误判断——宝玉的“参禅”:“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反映了他因无力化解与两个女孩子之间的情感碰撞而心绪烦忧的心理。( )
6.对。
7.众姐妹制作的灯谜,都有对自己人生归宿与生存状态的暗示,试举一例说明。



7.无春之谜暗示荣华的转瞬即逝,迎春之谜暗示她命运不通达,控春之谜暗示她日后远嫁,黛玉之谜暗示她终生经受心理煎熬,宝钗之谜暗示她最终守寡。
8.宝玉的“参禅”:“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态?


8.因无力化解与女友间的情感碰撞而心绪烦忧。
9.22回里,贾元春命太监送了一个灯谜出来,晚上,贾政与孩子们一起玩猜谜,元春灯谜的谜底是爆竹,迎春灯谜的谜底是算盘,探春灯谜的谜底是风筝,惜春灯谜的谜底是海灯。贾政觉得大为不祥。试分析有何寓意。(5分)



9.爆竹:一响而散,意味着姑娘们的散伙;算盘:一打乱如麻,暗指迎春婚姻的悲剧结局;风筝:是飘飘浮荡之物,暗指探春将要嫁到远方;海灯:是一发清净孤独之物,暗指惜春将来的出家为尼。(1点1分,四点全对满分)
10.《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贾母、元春、探春、惜春灯谜的谜底各是何物?贾政因何而悲?



10.贾母:荔枝;元春:爆竹;探春:风筝;惜春:海灯。贾政悲伤的原因:谜底寓意不祥,触动他对贾家走向衰败命运的隐忧。
【解析】《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贾母的灯谜为“猴子身轻站树梢”,谜底为“荔枝”;元春的灯谜为“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谜底为“爆竹”;探春的谜语为“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谜底为“风筝”;惜春灯谜为“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谜底为“海灯”。由原文“贾政心内沉思道:‘……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用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心内愈思愈闷”可知,贾政悲伤是因为觉得大家的谜语寓意都不详。
11.众姐妹制作的灯谜,都有对自己人生归宿与生存状态的暗示,请分析元春、 迎春、探春、惜春、宝钗灯谜的谜底及其寓意。




11.元春之谜的谜底是爆竹,暗示荣华的转瞬即逝;迎春之谜的谜底是算盘,暗示她 命运不通达,为中山狼所摧残;探春之谜的谜底是风筝,暗示她日后远嫁;惜春之谜的谜底 是佛前海灯,暗示她日后岀家;宝钗之谜的谜底是更香,暗示她最终守寡。
12.版本争议——《红楼梦》第22回“更香”
《红楼梦》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讲述了贾府上下在上元节制灯谜、猜谜语的故事。其中“更香”(古代用于计时的一种香)的谜面有这样四句诗: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在曹雪芹的构思里,每个谜语都象征着制谜人的性格,暗示了其命运。“更香”这个谜语在小说中是谁出的,不同版本存在争议,一说是薛宝钗,一说是林黛玉。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






12.示例1:我更倾向于宝钗。薛宝钗是一位豁达随和、处变不惊的女子。诗中“风雨阴晴任变迁”,周围的风雨阴晴任它去,这刚好符合宝钗处变不惊的性格特点。薛宝钗与贾宝玉有金玉良缘之说,宝钗后来嫁与宝玉,虽举案齐眉,却到底“意难平。”“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更像是说宝钗婚后的生活,焦急地翘首企盼从日出到日落,心里的煎熬年复一年。宝玉出家,宝钗孤枕难眠,也正暗示了其可悲的命运。
示例2:我认为这是林黛玉所作。“琴边衾里总无缘”是说弹琴时所供焚之香,熏衾熏被所用之香都不是“更香”,故曰“两无缘”,寓黛玉和宝玉终究不可能朝夕相伴。“焦首”“煎心”是更香的特点:从头(首)用火点起,从外向心烧去。喻黛玉痛苦至深的日日夜夜,任凭千般折磨,万般煎熬。
【解析】完成这道的《红楼梦》题,首先要读懂题干,理解“更香”和“谜面”的意思。其次关注题干中“性格”“命运”“情节” 等关键词,以及“二选一”的对应人物。要求学生任选黛钗一人,进行分析说明。若认为是薛宝钗,可说这是作者在暗示薛宝钗的结局。她在丈夫出家为僧后,将过着冷落孤凄、终生愁恨的孀居生活。更香同风雨阴晴的变化无关,却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地消耗着自身。隐喻着宝钗的命运和结局。若认为是林黛玉,可说黛玉性格敏感、多愁善感,以及红颜薄命的结局。但同时黛玉也在俗世中保持着自己的独特品质和一片冰心。分析理由充分,有具体情节。
13.《红楼梦》二十二回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二十二回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忽然人报,娘娘差人送出一个灯谜儿,命你们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进去。四人听说忙出去,至贾母上房。只见一个小太监,拿了一盏四角平头白纱灯,专为灯谜而制,上面已有一个,众人都争看乱猜。小太监又下谕道:"众小姐猜着了,不要说出来,每人只暗暗的写在纸上,一齐封进宫去,娘娘自验是否。"宝钗等听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甚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见就猜着了。宝玉,黛玉,湘云,探春四个人也都解了,各自暗暗的写了半日。一并将贾环,贾兰等传来,一齐各揣机心都猜了,写在纸上。然后各人拈一物作成一谜,恭楷写了,挂在灯上。 太监去了,至晚出来传谕:"前娘娘所制,俱已猜着,惟二小姐与三爷猜的不是。小姐们作的也都猜了,不知是否。"说着,也将写的拿出来。也有猜着的,也有猜不着的,都胡乱说猜着了。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独迎春,贾环二人未得。迎春自为玩笑小事,并不介意,贾环便觉得没趣。且又听太监说:"三爷说的这个不通,娘娘也没猜,叫我带回问三爷是个什么。"众人听了,都来看他作的什么,写道是: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 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 众人看了,大发一笑。贾环只得告诉太监说:"一个枕头,一个兽头。"太监记了,领茶而去。 贾母见元春这般有兴,自己越发喜乐,便命速作一架小巧精致围屏灯来,设于当屋,命他姊妹各自暗暗的作了,写出来粘于屏上,然后预备下香茶细果以及各色玩物,为猜着之贺。贾政朝罢,见贾母高兴,况在节间,晚上也来承欢取乐。设了酒果,备了玩物,上房悬了彩灯,请贾母赏灯取乐。上面贾母,贾政,宝玉一席,下面王夫人,宝钗,黛玉,湘云又一席,迎,探,惜三个又一席。地下婆娘丫鬟站满。李宫裁,王熙凤二人在里间又一席。贾政因不见贾兰,便问:"怎么不见兰哥 "地下婆娘忙进里间问李氏,李氏起身笑着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去叫他,他不肯来。"婆娘回复了贾政。众人都笑说:"天生的牛心古怪。"贾政忙遣贾环与两个婆娘将贾兰唤来。贾母命他在身旁坐了,抓果品与他吃。大家说笑取乐。 往常间只有宝玉长谈阔论,今日贾政在这里,便惟有唯唯而已。余者湘云虽系闺阁弱女,却素喜谈论,今日贾政在席,也自缄口禁言。黛玉本性懒与人共,原不肯多语。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故此一席虽是家常取乐,反见拘束不乐。贾母亦知因贾政一人在此所致之故,酒过三巡,便撵贾政去歇息。贾政亦知贾母之意,撵了自己去后,好让他们姊妹兄弟取乐的。贾政忙陪笑道:"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也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何疼孙子孙女之心,便不略赐以儿子半点 "贾母笑道:"你在这里,他们都不敢说笑,没的倒叫我闷。你要猜谜时,我便说一个你猜,猜不着是要罚的。"贾政忙笑道:"自然要罚。若猜着了,也是要领赏的。"贾母道:"这个自然。"说着便念道: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 贾政已知是荔枝,便故意乱猜别的,罚了许多东西,然后方猜着,也得了贾母的东西。然后也念一个与贾母猜,念道: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 说毕,便悄悄的说与宝玉。宝玉意会,又悄悄的告诉了贾母。贾母想了想,果然不差,便说:"是砚台。"贾政笑道:"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是。"回头说:"快把贺彩送上来。"地下妇女答应一声,大盘小盘一齐捧上。贾母逐件看去,都是灯节下所用所顽新巧之物,甚喜,遂命:"给你老爷斟酒。"宝玉执壶,迎春送酒。贾母因说:"你瞧瞧那屏上,都是他姊妹们做的,再猜一猜我听。"贾政答应,起身走至屏前,只见头一个写道是: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贾政道:"这是炮竹嗄。"宝玉答道:"是。" 贾政又看道: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贾政道:"是算盘。"迎春笑道:"是。"又往下看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贾政道:"这是风筝。"探春笑道:"是。"又看道是: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贾政道:"这是佛前海灯嗄。"惜春笑答道:"是海灯。" 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 "心内愈思愈闷,因在贾母之前,不敢形于色,只得仍勉强往下看去。只见后面写着七言律诗一首,却是宝钗所作,随念道: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只垂头沉思。 贾母见贾政如此光景,想到或是他身体劳乏亦未可定,又兼之恐拘束了众姊妹不得高兴顽耍,即对贾政云:"你竟不必猜了,去安歇罢。让我们再坐一会,也好散了。"贾政一闻此言,连忙答应几个"是"字,又勉强劝了贾母一回酒,方才退出去了。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复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不在话下。 且说贾母见贾政去了,便道:"你们可自在乐一乐罢。"一言未了,早见宝玉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满口批评,这个这一句不好,那一个破的不恰当,如同开了锁的猴子一般。宝钗便道:"还象适才坐着,大家说说笑笑,岂不斯文些儿。"凤姐自里间忙出来插口道:"你这个人,就该老爷每日令你寸步不离方好。适才我忘了,为什么不当着老爷,撺掇叫你也作诗谜儿。若果如此,怕不得这会子正出汗呢。"说的宝玉急了,扯着凤姐儿,扭股儿糖似的只是厮缠。贾母又与李宫裁并众姊妹说笑了一会,也觉有些困倦起来。听了听已是漏下四鼓,命将食物撤去,赏散与众人,随起身道:"我们安歇罢。明日还是节下,该当早起。明日晚间再玩罢。"
(1)本回的回目名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下列关于文段中出现的灯谜及其谜底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春所制灯谜谜底为爆竹,爆竹多在节日或喜庆日轰轰烈烈地燃放,暗示了她入宫为妃带来的无限荣光和家族荣耀
B.迎春所制灯谜的谜底为算盘,算盘打动乱如麻,纠葛不断,无法常享安乐,暗示了她“镇日纷纷乱”的悲惨命运
C.探春所制灯谜谜底为风筝,飘荡无依,漂泊不定,与中国人常有的安稳一世的追求相惇暗示了她日后远嫁的结局。
D.惜春所制灯谜谜底为海灯,海灯为佛家之物,弃世离家,与常人的理想相悖,暗示了她青灯古佛、孤寂终生的命运。
(2)选文中各人所出灯谜都体现了其性格特点,下列与此相关的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环的谜面被元春称作“不通”,表明贾环才学浅薄,行为顽劣。
B.贾政的谜面暗示了贾政恪守忠孝之道,符合其道学先生的形象身份。
C.贾政的谜底是文房四宝之一,凸显贾政对“读书上进”的重视。
D.贾母的谜面含蓄典雅,言简意丰,符合贾母大家闺秀的出身。
(3)元宵佳节是阖家团圆的时刻,贾母带领众姐妹制猜灯谜,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贾政却“回翻来覆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请结合选段的内容分析贾政夜难成寐的原因。





(4)这个选本认为选段中“朝罢谁携两袖烟”那则谜语系薛宝钗所作,其谜底是“更香”。“更香是古代用于计时而特制的一种香,即在香上标出刻度,根据燃点后的香的长短,来计算时的长短和迟早。其他版本则有认为此诗是黛玉所写。请你根据二人性格或命运,结合具体情节,谈一谈你认为该诗作者为谁更为恰当。






13.《红楼梦》二十二回【答案】
(1)A【解析】A项,“暗示了她入宫为妃带来的无限荣光和家族荣耀”错误;从“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和“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来看,爆竹一响之后只剩灰,并不吉祥。
(2)D【解析】D项,“谜面含蓄典雅”错误;“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语言特点是通俗易懂,并非含蓄典雅,“符合贾母大家闺秀的出身”也便是无稽之谈。
(3)他透过灯谜洞悉到了其中的颓废之兆,为这些女孩儿们的命运深深担忧,因而愈思愈闷,难以成眠,既体现出他封建家长难得的温情、关怀儿女的一面,又暗示着贾府和这些女孩儿们今后可能的命运。
【解析】结合贾政的心理“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可见,他从各人所作的谜面中看出不祥之兆,认为有哀戚之感,因此为儿女们不能永远福寿而悲戚,体现出他对孩子们的关怀之情。
(4)示例:①我认为这是薛宝钗所作。“朝罢”一句指上朝归来,比较符合宝钗心中男儿要追求功名的理想;“无缘”乍看似乎不符合宝钗,然而宝钗尽管与宝玉成亲,宝玉却始终并未对她产生爱情,最终出家为僧,作者借此暗示薛宝钗的结局。她在丈夫出家为僧后,将过着冷落孤凄、终生愁恨的孀居生活。因此“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指她孤独凄凉又漫长的晚年生活。
②我认为这是林黛玉所作。“琴边衾里总无缘”是说弹琴时所供焚之香,熏衾熏被所用之香都不是“更香”,故曰“两无缘”,寓黛玉和宝玉终究不可能朝夕相伴。“焦首”“煎心”是更香的特点:从头(首)用火点起,从外向心烧去。喻黛玉痛苦至深的日日夜夜,任凭千般折磨,万般煎熬。
【解析】本题可开放式作答,先确立观点,再结合文本论述;如认为是宝钗所做可结合“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等句子,分析“朝罢”符合宝钗追逐功名的性格,而宝钗与贾宝玉虽则最后成亲,却貌合神离,正是“无缘”之意;如认为是黛玉所作,可结合“琴边袭里总无缘”,二人终究未能成亲,“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黛玉因寄人篱下,总是内心煎熬时时哀伤分析。
14.《红楼梦》中写元春省亲后的一次家宴,贾母带着大家制灯谜,贾政从各人的灯谜中看出一些不祥之兆,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贾政所提到的四人的命运都应验了灯谜中的内容,试就元春、迎春、惜春三人命运作简要说明。



14.①元春当了贵妃,但“荣华”短暂,暴病而亡。②迎春出嫁后一年就被“中山狼”孙绍祖虐待而死。③探春由父亲贾政做主远嫁海南镇总制周家。④惜春在贾府败落后,在栊翠庵出家,终其余生。
【解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合在一起正好是“原应叹息”,言其四人皆命运遭际令人叹息。元春 ,贵为皇妃,却自叹生活在“见不得人的去处”(或谓“不是人呆的地方”),终因宫廷纷争而早死。迎春住在大观园的紫菱洲,因而在诗社中取别号为“菱洲”,然命运不济,被其父嫁给了暴戾不仁的孙绍祖,自过门后,受尽百般欺凌,生活在夏日的水深火热之中.她的命运就和同为“菱花”的香菱一样,“菱花空对雪澌澌”,生不逢时,最终被其夫虐待致死。探春聪明能干有心机,犹如日边红杏,美丽而高贵,其结局却如秋江上的芙蓉,哀怨东风,远嫁海禺,虽有王妃的归宿,但她的亲情、她的乡思就只能是“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了。惜春是贾敬之女,贾珍之胞妹,她过早地看透了社会和家庭里的虚伪与肮脏。最终促使她勘破三春,披缁为尼,甚至不得不“缁衣乞食”,过着悲惨、凄凉的生活。
15.上元佳节,贾母命作围屏灯,各姊妹做灯谜,粘于屏上。贾政猜出谜底后心内沉思、伤悲感慨:“如何皆用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其中谜底为“算盘”“风筝”的灯谜,分别是谁做的?分别说明它们不详的缘由及两人被预示的结局。


15.①算盘:迎春,“是打动乱如麻”,嫁入孙家,被蹂躏至死。②风筝:探春,“乃飘飘浮荡之物”,远嫁。
【解析】“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是迎春的的谜面,其谜底正是“算盘”。 曹雪芹则用“阴阳”的转化变迁,说明迎春的一生遭遇。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的一生,也有阴阳的变化,有时时来运转,升官发财,得意忘形,属阳;也有时遭遇打击报复,死得很惨,属阴。可叹迎春,算来算去,嫁了个男人孙绍祖,被折磨而死。“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正是探春的风筝。风筝的特性就是漂泊无依,探春远嫁,也是非常不幸的。
16.宝玉的“参禅”:“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 是立足境。”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态?黛玉为此续写的两句是什么?试比较二人偈语的不同境界。




16.宝玉的偈语反映了他因无力化解与女友间的情感碰撞而心绪烦忧。黛玉续写的两 句是“无立足境,是方干净。”黛玉的偈语方是悟彻,宝玉被宝钗笑其愚钝,他还有立足境, 还有那么多的眷恋不舍,那么多的执迷。《红楼梦》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解读与特练
考点:
1.文本研究
2.人物与情节——诗词曲赋
【考点研究】
一、文本研究
情节概括 贾母要给宝钗做生日,凤姐和贾琏商量要比林黛玉高出一等。凤姐说贾母喜爱的龄官像一个人,宝钗笑而不说,宝玉不敢说,湘云说象黛玉。湘云、黛玉和宝玉为此事闹矛盾,宝玉心想目下两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何为。袭人劝宝玉“大家随和”,宝玉说自己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笔占一偈,又填一《寄生草》,心中自得。宝钗说她是引起宝玉说疯话的罪魁。元妃送出灯迷让猜,宝钗一猜就着,却故作难猜之状。贾母见元春喜悦,也命制作灯谜大家猜。贾母说“荔枝”(离枝)让贾政猜。贾政看了众从姊妹不祥之谜,伤悲感慨。
问题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的来龙去脉(贾宝玉得罪两佳人)
答案
【分类示例】
一、人物与情节——诗词曲赋
1.下列说明与人物不符的一项是( )
A.“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荔枝) 。这条谜语只适用于一家之主的“老祖宗”,“站树梢”即“立枝”,也就是“荔枝”、“离枝”的谐音,猴子即猢猕,寓“树倒猢猕散”。
B.“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打一玩物(爆竹)。这条预言了秦可卿的薨然而逝,曾经如雷的气势、慑人的威力都会随之灰飞烟灭,适合秦可卿的身份。
C.“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打一玩物(风筝)。此谜预言离家远嫁是探春的归宿,故由探春作出。
D.“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砚台)。砚台,寓忠君之心“坚定而强硬”,有着矢志不移的顽固,是封建末世的“用物”,正是贾政的自画像。
2.贾母给宝钗过生日,叫大家点戏,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贾宝玉不以为然,宝钗告诉他,其中一段唱词填得极妙。宝钗便念道: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请问这支曲子的名字是( )
A.《后庭花》 B.《南吕·一枝花》 C.《寄生草》 D.《端正好》
3.第二十二回出现的灯谜中,“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其作者是 。
4.众姐妹制作的灯谜,都有对自己人生归宿与生存状态的暗示,试说明下列灯谜的制作者、谜底和暗示的人生归宿与生存状态。
(1)猴子身轻站树梢。
制作者:( ) 谜底:( ) 暗示:( )
(2)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制作者:( ) 谜底:( ) 暗示:( )
(3)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制作者:( ) 谜底:( ) 暗示:( )
(4)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
制作者:( ) 谜底:( ) 暗示:( )
(5)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娘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制作者:( ) 谜底:( ) 暗示:( )
(6)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制作者:( ) 谜底:( ) 暗示:( )
(7)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制作者:( ) 谜底:( ) 暗示:( )
(8)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久。
制作者:( ) 谜底: ( ) 暗示:( )
5.《红楼梦》灯谜谶语,出现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灯谜谶语是《红楼梦》全书的重点之一,众人写的灯谜诗也被认为是暗示了他们各自的悲剧命运和结局。请写出下列四则谜语的撰谜人。
①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撰谜人: 。
②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
撰谜人: 。
③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撰谜人: 。
④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撰谜人: 。
6.正误判断——宝玉的“参禅”:“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反映了他因无力化解与两个女孩子之间的情感碰撞而心绪烦忧的心理。( )
7.众姐妹制作的灯谜,都有对自己人生归宿与生存状态的暗示,试举一例说明。



8.宝玉的“参禅”:“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态?


9.22回里,贾元春命太监送了一个灯谜出来,晚上,贾政与孩子们一起玩猜谜,元春灯谜的谜底是爆竹,迎春灯谜的谜底是算盘,探春灯谜的谜底是风筝,惜春灯谜的谜底是海灯。贾政觉得大为不祥。试分析有何寓意。(5分)



10.《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贾母、元春、探春、惜春灯谜的谜底各是何物?贾政因何而悲?



11.众姐妹制作的灯谜,都有对自己人生归宿与生存状态的暗示,请分析元春、 迎春、探春、惜春、宝钗灯谜的谜底及其寓意。




12.版本争议——《红楼梦》第22回“更香”
《红楼梦》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讲述了贾府上下在上元节制灯谜、猜谜语的故事。其中“更香”(古代用于计时的一种香)的谜面有这样四句诗: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在曹雪芹的构思里,每个谜语都象征着制谜人的性格,暗示了其命运。“更香”这个谜语在小说中是谁出的,不同版本存在争议,一说是薛宝钗,一说是林黛玉。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






13.《红楼梦》二十二回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二十二回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忽然人报,娘娘差人送出一个灯谜儿,命你们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进去。四人听说忙出去,至贾母上房。只见一个小太监,拿了一盏四角平头白纱灯,专为灯谜而制,上面已有一个,众人都争看乱猜。小太监又下谕道:"众小姐猜着了,不要说出来,每人只暗暗的写在纸上,一齐封进宫去,娘娘自验是否。"宝钗等听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甚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见就猜着了。宝玉,黛玉,湘云,探春四个人也都解了,各自暗暗的写了半日。一并将贾环,贾兰等传来,一齐各揣机心都猜了,写在纸上。然后各人拈一物作成一谜,恭楷写了,挂在灯上。 太监去了,至晚出来传谕:"前娘娘所制,俱已猜着,惟二小姐与三爷猜的不是。小姐们作的也都猜了,不知是否。"说着,也将写的拿出来。也有猜着的,也有猜不着的,都胡乱说猜着了。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独迎春,贾环二人未得。迎春自为玩笑小事,并不介意,贾环便觉得没趣。且又听太监说:"三爷说的这个不通,娘娘也没猜,叫我带回问三爷是个什么。"众人听了,都来看他作的什么,写道是: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 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 众人看了,大发一笑。贾环只得告诉太监说:"一个枕头,一个兽头。"太监记了,领茶而去。 贾母见元春这般有兴,自己越发喜乐,便命速作一架小巧精致围屏灯来,设于当屋,命他姊妹各自暗暗的作了,写出来粘于屏上,然后预备下香茶细果以及各色玩物,为猜着之贺。贾政朝罢,见贾母高兴,况在节间,晚上也来承欢取乐。设了酒果,备了玩物,上房悬了彩灯,请贾母赏灯取乐。上面贾母,贾政,宝玉一席,下面王夫人,宝钗,黛玉,湘云又一席,迎,探,惜三个又一席。地下婆娘丫鬟站满。李宫裁,王熙凤二人在里间又一席。贾政因不见贾兰,便问:"怎么不见兰哥 "地下婆娘忙进里间问李氏,李氏起身笑着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去叫他,他不肯来。"婆娘回复了贾政。众人都笑说:"天生的牛心古怪。"贾政忙遣贾环与两个婆娘将贾兰唤来。贾母命他在身旁坐了,抓果品与他吃。大家说笑取乐。 往常间只有宝玉长谈阔论,今日贾政在这里,便惟有唯唯而已。余者湘云虽系闺阁弱女,却素喜谈论,今日贾政在席,也自缄口禁言。黛玉本性懒与人共,原不肯多语。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故此一席虽是家常取乐,反见拘束不乐。贾母亦知因贾政一人在此所致之故,酒过三巡,便撵贾政去歇息。贾政亦知贾母之意,撵了自己去后,好让他们姊妹兄弟取乐的。贾政忙陪笑道:"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也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何疼孙子孙女之心,便不略赐以儿子半点 "贾母笑道:"你在这里,他们都不敢说笑,没的倒叫我闷。你要猜谜时,我便说一个你猜,猜不着是要罚的。"贾政忙笑道:"自然要罚。若猜着了,也是要领赏的。"贾母道:"这个自然。"说着便念道: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 贾政已知是荔枝,便故意乱猜别的,罚了许多东西,然后方猜着,也得了贾母的东西。然后也念一个与贾母猜,念道: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 说毕,便悄悄的说与宝玉。宝玉意会,又悄悄的告诉了贾母。贾母想了想,果然不差,便说:"是砚台。"贾政笑道:"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是。"回头说:"快把贺彩送上来。"地下妇女答应一声,大盘小盘一齐捧上。贾母逐件看去,都是灯节下所用所顽新巧之物,甚喜,遂命:"给你老爷斟酒。"宝玉执壶,迎春送酒。贾母因说:"你瞧瞧那屏上,都是他姊妹们做的,再猜一猜我听。"贾政答应,起身走至屏前,只见头一个写道是: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贾政道:"这是炮竹嗄。"宝玉答道:"是。" 贾政又看道: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贾政道:"是算盘。"迎春笑道:"是。"又往下看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贾政道:"这是风筝。"探春笑道:"是。"又看道是: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贾政道:"这是佛前海灯嗄。"惜春笑答道:"是海灯。" 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 "心内愈思愈闷,因在贾母之前,不敢形于色,只得仍勉强往下看去。只见后面写着七言律诗一首,却是宝钗所作,随念道: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只垂头沉思。 贾母见贾政如此光景,想到或是他身体劳乏亦未可定,又兼之恐拘束了众姊妹不得高兴顽耍,即对贾政云:"你竟不必猜了,去安歇罢。让我们再坐一会,也好散了。"贾政一闻此言,连忙答应几个"是"字,又勉强劝了贾母一回酒,方才退出去了。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复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不在话下。 且说贾母见贾政去了,便道:"你们可自在乐一乐罢。"一言未了,早见宝玉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满口批评,这个这一句不好,那一个破的不恰当,如同开了锁的猴子一般。宝钗便道:"还象适才坐着,大家说说笑笑,岂不斯文些儿。"凤姐自里间忙出来插口道:"你这个人,就该老爷每日令你寸步不离方好。适才我忘了,为什么不当着老爷,撺掇叫你也作诗谜儿。若果如此,怕不得这会子正出汗呢。"说的宝玉急了,扯着凤姐儿,扭股儿糖似的只是厮缠。贾母又与李宫裁并众姊妹说笑了一会,也觉有些困倦起来。听了听已是漏下四鼓,命将食物撤去,赏散与众人,随起身道:"我们安歇罢。明日还是节下,该当早起。明日晚间再玩罢。"
(1)本回的回目名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下列关于文段中出现的灯谜及其谜底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春所制灯谜谜底为爆竹,爆竹多在节日或喜庆日轰轰烈烈地燃放,暗示了她入宫为妃带来的无限荣光和家族荣耀
B.迎春所制灯谜的谜底为算盘,算盘打动乱如麻,纠葛不断,无法常享安乐,暗示了她“镇日纷纷乱”的悲惨命运
C.探春所制灯谜谜底为风筝,飘荡无依,漂泊不定,与中国人常有的安稳一世的追求相惇暗示了她日后远嫁的结局。
D.惜春所制灯谜谜底为海灯,海灯为佛家之物,弃世离家,与常人的理想相悖,暗示了她青灯古佛、孤寂终生的命运。
(2)选文中各人所出灯谜都体现了其性格特点,下列与此相关的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环的谜面被元春称作“不通”,表明贾环才学浅薄,行为顽劣。
B.贾政的谜面暗示了贾政恪守忠孝之道,符合其道学先生的形象身份。
C.贾政的谜底是文房四宝之一,凸显贾政对“读书上进”的重视。
D.贾母的谜面含蓄典雅,言简意丰,符合贾母大家闺秀的出身。
(3)元宵佳节是阖家团圆的时刻,贾母带领众姐妹制猜灯谜,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贾政却“回翻来覆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请结合选段的内容分析贾政夜难成寐的原因。





(4)这个选本认为选段中“朝罢谁携两袖烟”那则谜语系薛宝钗所作,其谜底是“更香”。“更香是古代用于计时而特制的一种香,即在香上标出刻度,根据燃点后的香的长短,来计算时的长短和迟早。其他版本则有认为此诗是黛玉所写。请你根据二人性格或命运,结合具体情节,谈一谈你认为该诗作者为谁更为恰当。






14.《红楼梦》中写元春省亲后的一次家宴,贾母带着大家制灯谜,贾政从各人的灯谜中看出一些不祥之兆,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贾政所提到的四人的命运都应验了灯谜中的内容,试就元春、迎春、惜春三人命运作简要说明。



15.上元佳节,贾母命作围屏灯,各姊妹做灯谜,粘于屏上。贾政猜出谜底后心内沉思、伤悲感慨:“如何皆用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其中谜底为“算盘”“风筝”的灯谜,分别是谁做的?分别说明它们不详的缘由及两人被预示的结局。


16.宝玉的“参禅”:“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 是立足境。”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态?黛玉为此续写的两句是什么?试比较二人偈语的不同境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