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课件+同步练习+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课件+同步练习+素材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墨子·告子》
春秋初期,诸侯国郑国很强大,国君郑庄公在周王室做了卿士。庄公自持国力强大,专横跋扈,不把周王放在眼里。周桓王决议削弱郑庄公的势力,把王室的政事全部交给虢公处理。郑庄公对此不满,几年中,庄公都不去朝见周王。周恒王亲自统率陈,蔡,卫等国军队讨伐郑国。双方进行了一场战斗。混战中,郑国的将军祝聃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王师大败,周天子威风扫地。
从两则材料的对比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二课时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向东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历史上称为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 秋
战 国
前770年~前476年
前475年~前221年
东周的建立
一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之春秋篇
东 周
牛耕示意图
春秋时期铁犁头
骨耜(河姆渡遗址出土)
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在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方面有什么重大进步?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生产力的进步
1. 铁器的使用较以前的工具有哪些进步?
2.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有什么意义?
铁农具尖锐、便于翻土;种类增多,适宜各种条件的土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和效率,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促使生产关系发生变革。
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一些诸侯国顺应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发展生产,开发国土日益强大强大起来。
与此相反,东周天子迁都洛邑以后,地小贡少,在经济上不得不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威,反而依附强大的诸侯。(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实际上天下无主),强大的诸侯国争夺霸权,争做霸主
诸侯争霸的原因
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促进生产发展,诸侯日益强大(经济因素);周王室衰微(政治因素)
秦穆公
晋文公
楚庄王
齐桓公
宋襄公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2)春秋五霸两种说法都认可的是哪几个?
春秋五霸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1)春秋五霸是指哪几个?
温馨提示:
结合书本14页第一段和两则资料,各小组可以从齐国所处的地理位置,齐桓公的为人和谋略等方面进行思考。
齐桓公为什么能最先称霸
齐桓公首霸中原
地理位置: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有称霸的物质基础。
个人品质:齐桓公胸襟宽阔,任用贤能,不计前嫌。
治国方略: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建设强大的军队。
称霸策略: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域;阻挡南方强国楚的北上,树立威信。
齐桓公首霸中原的原因
称霸标志: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许多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
“尊王攘夷”说明齐桓公尊重周天子,维护中华各诸侯国的利益?
“尊王攘夷”是齐桓公打出的旗号,表面上是尊重周天子,维护中原诸侯国的利益,实质上是为其称霸披上合法的外衣,借天子名义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但客观上捍卫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
二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之战国篇
巧计: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1.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进行的征战活动在意图上有何不同?
2.根据目的的不同推测战国时期战争可能具有的特点?
春秋五霸以称霸诸侯,做诸侯之长为目的;战国七雄以吞并他国,自己统一天下为目的。
时间长,规模更大,更加残酷,对社会经济发展破坏性更大,影响更广泛。
邹忌改革
李悝变法
吴起变法
胡服骑射
乐毅改革
申不害改革
???
战国时期的变法:
各诸侯国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该怎么办才能生存下去?
秦国变法前的社会状况:
  1.平民弃农经商,土地荒芜,粮食歉收。
  2.奴隶主残酷剥削,奴隶消极怠工。
  3.奴隶主无功受禄,士兵无升迁机会。
  4.因权力过大,各地贵族叛乱经常发生。
求贤令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
西地,诸侯卑秦,丑莫
大焉。……宾客郡臣有
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
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
西地,诸侯卑秦,丑莫
大焉。……宾客郡臣有
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
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
商 鞅 像
秦孝公
商鞅变法:
相关链接
商鞅,卫国人。姓公孙名鞅。后被秦王封在商地(今陕西商县),所以又称商鞅。他是法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立志革新政治。早年是魏国丞相的家臣,曾受推荐,但未受重用。后来听说秦正下令求贤,遂入秦向孝公进献富国强兵之术,提出变革政治主张,得到信任和重用,开始进行变法。后由于变法缘故,被杀。
(公元前390---前338年)
这个故事在今天是否有意义呢 ?
言出必行,取信于民。
变法内容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奖励军功,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建立县制,原有村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派官吏管理
探究:变法内容对各阶层的利弊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
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有利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奖励军功,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有利于军人,提高军队战斗力)
建立县制,原有村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派官吏管理(有利于国君加强中央集权)
商鞅变法了打击了奴隶主和就贵族
商鞅变法触动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后被车裂而死,有人因此认为商鞅变法失败了,你的观点是什么?
商鞅变法是成功的,一场变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而不是变法者的生与死、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商鞅变法的作用:商鞅变法是一次比较彻底、全面的改革。使秦国逐渐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并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变革是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变革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变革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变革是不会一帆风顺的
变革需要自我牺牲的精神
(1)军事上,频繁的战争大国兼并小国,促进局部统一的实现
(2)经济上,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政治上,王室衰微,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手中,最终废除了井田制、分封制,确立封建制度包括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体制。
(4)民族上,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5)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同步练习
1.犬戎之乱后的镐京残破狼藉,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为了便于研究这段历史,史学家将它划分为两个时期,即(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东周与西周         B.西周与春秋
C.东周与战国 D.春秋与战国
2.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
A.牛耕得到推广  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C.实行商鞅变法  D. 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3.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21教育网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结好
C.周王室地位衰落
D.天子依附于诸侯
4.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
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6.公元前7世纪的某一年,对于齐桓公来说那是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齐桓公步入了他人生中的辉煌时期,其原因是()21cnjy.com
A.渔盐获得了丰收 B.成为首位霸主 C.得到天子赏赐 D.报了一箭之仇
6..下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题
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 商鞅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摘自人教版《历史》
【角色扮演】
(l)根据上述材料同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技变法?为什么?
【理解学习】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方法探究】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
( http: / / www.21cnjy.com )
(3)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你的观点是什么 为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