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期中 冲刺复习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1、感受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①我们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②我们更加关注社区生活,献计献策;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质支持和精神滋养。3、为什么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②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4、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①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②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③参加社会的过程,即是体验社会生活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过程。★5、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③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6、社会关系的类型: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生活★★1、谈谈你对网络的认识/网络的利与弊/网络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评价网络?网络是把双刃剑。利:网络丰富日常生活: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更加方便迅捷;②网络打破了传统的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和丰富多彩。网络推动社会进步:①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②促进民主政治;③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弊:①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2、怎样合理利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信息节食",不沉溺于网络;③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传播网络正能量:利用网络平台建言献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1、社会秩序(社会生活的有序化状态):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调节行为的规则:道德、纪律、法律2、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秩序?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3、为什么维护社会秩序需要规则?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内容;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实现;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4、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自由与规则不可分。①社会规则划定自由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不越过自由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进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应受处罚。★5、怎样自觉遵守规则?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②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6、怎样维护规则?①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②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7、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原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①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②失去存在的合理性的规则,需要废除。 ③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的规则,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8、怎样积极改进规则?(要求)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1、为什么尊重他人?(意义)①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④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2、怎样学会尊重他人?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②平等对待他人;③学会换位思考;④学会欣赏他人。3、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礼?(意义/重要性)①(个人)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社会)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③(国家)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4、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①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②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③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5、为什么要讲诚信?(意义)①(社会层面)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法律层面)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 ③(个人层面)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④(企业层面)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⑤(国家层面)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6、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践行)①树立诚信意识; ②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7、怎样树立诚信意识?①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②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说到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③做错事时,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核心知识:1、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触犯了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4、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5、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和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后果)。6、刑罚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7、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和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8、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9、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10、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问题:1、违法行为的分类及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违法法律类别 违法行为的性质 所违反的法律法规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法规 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法规 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刑事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刑法 刑事责任(刑罚处罚)★★2、未成年人应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范于未然。3、当我们遇到法律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怎样依法求助?①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来维护合法权益。③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控告、举报,必要时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4、青少年应怎样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①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②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