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1杠杆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概念(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及一些应用2.科学思维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从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率的含义4.科学态度与责任(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杠杆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难点:力臂作图。三、学情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这节课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最基本的内容。从原始的、简单的棍棒的应用,到现代的、复杂的各种机械装置中都能够找到杠杆原理的应用:它为学习滑轮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打下基础。杠杆是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如:剪刀、指甲刀、镊子、筷子等物件,但仅仅是会使用,没有深入地研究这些物件的特点。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一些杠杆的例子,让学生寻找它们的共同特征,引导他们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杠杆的概念,使学生对杠杆有初步的认识。再结合教材图 10-2,明确有关杠杆的概念。然后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寻找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探究点拨中突出了评估的方式方法。接着让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例题,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物理,物理是有用的、有趣的,提高学习物理兴趣。四、新课讲授一、新课引入1.通过展示课件:古埃及宏伟金字塔,联想它的建造过程,同学们想一想,当时人们究竟用什么机械建成的;现在大型的建筑用塔吊。2.出示带钉子的木板。师:请一位力气大的男同学上来,徒手拔钉子,看能否把钉子拔出。再请一位力气小的女同学上来,用羊角锤来拔,看看能否把钉子拔出。师:女同学的力气小,用羊角锤很轻松把钉子拔出。在我们生活中,借助一些工具能较容易的完成一些活动。二、新课教学认识杠杆。请同学们观察桌面上几种生活中的工具,讨论它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共同特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师:请几个同学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师:总结同时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师:杠杆的五要素。(课件展示:撬棒撬石头的图)师:分析支点、动力、阻力。力臂: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分析动力臂、阻力臂。三、实验探究平衡条件师: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在生活和生产中,人们常常利用杠杆的平衡解决问题,如利用杠杆平衡制造称量物品的天平。1.提出问题师: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你认为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2.猜想与假设生提出各种猜想,板书生猜想的关系式,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几个猜想,可能是力加减力臂是否相等?力乘除力臂是否相等?3.进行实验(1)师出示杠杆,在使用前应该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师:为什么要进行这项操作呢?其他位置只要静止都处于平衡状态。生: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的长度可以从杠杆上读出来。(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钩码的重力,然后分别在杠杆两端悬挂钩码,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重新再水平位置平衡.板书设计12.1杠杆1.杠杆概念和五要素2.杠杆力臂作图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4.杠杆的分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