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课时检测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课时检测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资源简介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课时检测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年2月26日,白宫方面声称德国曾表示在美国同意交付M1主战坦克之前,德国不准备向乌克兰提供“豹”式坦克。美国领导人最初出于军事考虑,决定不向乌克兰交付M1主战坦克,但为了“同盟关系”等原因才不得不同意。德国方面回应时指出,向乌克兰共同交付主战坦克是协商一致作出的决定,德国领导人从未将提供“豹”式坦克与美国交付M1主战坦克相挂钩。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根据白宫信息可推断,只要美国同意交付坦克,德方就同意向乌克兰交付坦克
②美方与德方就是否共同向乌克兰交付主战坦克的决定面临一定的分歧
③美方的“不得不同意”与德方的“协商一致”违反了矛盾律,必有一假
④客观事实是错综复杂的,美德双方的表态可能都是真的,也可能都是假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某班围绕“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展开探讨,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甲: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大事。
乙:人口规模巨大的国情或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红利或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巨大挑战。
丙:只要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就能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丁:全面提升人口素质既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现代化建设最基本、最重要的支撑。
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甲的表述违反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必须全同的逻辑规则
②乙观点是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我国人口国情的真判断
③丙的判断是肯定前件又肯定后件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④丁的表达是联言判断,这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现代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青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以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青年的寄语与期许:
a.生逢盛世,肩负重任
b.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
c.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
d.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
e.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①a和c都是简单判断,其中c是全称肯定判断,省略了量项
②b是条件判断,如果青年没有责任和担当,青春必定不闪光
③d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肯定前件式”是其有效结构形式
④e若为真,可以推断出奋斗和行动对于青年的意义都非常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教育部组织研究制定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漳州市各中小学纷纷通过家务劳动清单化、校园劳动岗位化、服务劳动学分化、创造劳动课程化等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基于上述背景,可以推出( )
大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前提:所有大中小学都是要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机构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从以下判断中选取两个,将上述三段论推理补充完整
①所有大中小学都应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
②有些大中小学都是要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机构
③所有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机构要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
④有些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机构要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
A.①-③ B.③-① C.②-④ D.④-②
5.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下列语句中属于相容选言判断的是(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或是与唯物主义相结合,或是与唯心主义相结合,二者不可得兼
B.没有氧气,人类就无法生存
C.妈妈对小玲说:今天下午两点去看电影,要么看《流浪地球2》,要么看《满江红》
D.高考志愿填报攻略:或是考虑挑学校,或是考虑选专业
6.某汽车司机违章驾驶,警察向他宣布处理决定:“要么扣留驾驶执照三个月,要么罚款1000元。”司机说:“我不同意。”如果司机坚持己见,那么,以下哪项实际上是他必须同意的( )
A.扣照但不罚款
B.如果做不到既不罚款也不扣照,那么就必须接受既罚款又扣照
C.既不罚款也不扣照
D.既罚款又扣照
7.“或者是物质决定意识,或者是意识决定物质,二者必居其一。”与这一判断特征相一致的是( )
A.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汽车没有按时回来,或者是路断了,或者是车坏了
C.这场足球赛,要么泰山队胜,要么海港队胜,要么踢平
D.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是共青团的初心和使命
8.东风着陆场附近的地面气象团队,为了让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顺利进行,在返回任务前三个月就翻查近十年着陆场四月历史天气图,反复研究环流形势、归纳预报着眼点,以最大可能规避不利影响。关于气象条件与飞船顺利返回的关系,人们有争论。对此,若前提条件成立,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①若“只有此地气象条件满足飞船返回的要求,飞船才会顺利返回”成立,则必然推出“此地气象条件不满足飞船返回的要求,那么飞船就不会顺利返回”
②若“如果此地气象条件满足飞船返回的要求,那么飞船就会顺利返回”成立,则必然推出“此地气象条件不满足飞船返回的要求,那么飞船就不会顺利返回”
③若“如果此地气象条件满足飞船返回的要求,那么飞船就会顺利返回”成立,则必然推出“飞船没有顺利返回,那么此地气象条件不满足飞船返回的要求”
④若“只有此地气象条件满足飞船返回的要求,飞船才会顺利返回”成立,则必然推出“飞船没有顺利返回,那么此地气象条件不满足飞船返回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要么我们被困难吓倒,要么我们把困难克服。这一判断属于( )
A.关系判断 B.联言判断 C.选言判断 D.假言判断
10.某班同学就“正确运用判断”相关内容进行研讨。请帮他们选出符合选言判断逻辑结构的语句( )
A.如果天下雨,地上就湿
B.没有满18周岁,就没有选举权
C.这场比赛,要么赢,要么输,要么平
D.孔子不但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
1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结论( )
A.正确运用了假言判断 B.正确运用了选言判断
C.错误运用了关系判断 D.错误运用了性质判断
12.古时候,有个送信的人赶着一匹马奔跑。有人问他:“如此急事,何不乘马 ”他说:“六条腿比四条腿跑的快些!”这说明( )
A.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
B.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C.判断有真判断,也有假判断
D.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
13.2022年3月22日,某校志愿者小组小王、小刘、小李、小陈四人相约周末去社区敬老院参加志愿活动,对话如下:
>小王:只要当天天气晴朗,我和小李就去敬老院 >小刘:只有当天天气晴朗,我和小陈才去敬老院 >小李:或者我骑车去敬老院,或者小王骑车去 >小陈:要么是我骑车去敬老院,要么是小刘骑车去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小王和小李去了敬老院,说明当天天气晴朗
B.小刘和小陈没去敬老院,所以当天天气不好
C.小王骑车去了敬老院,小李一定没骑车
D.小刘没有骑车去敬老院,所以小陈一定骑车去了
14.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城市之间的较量,不仅有经济总量的比较,还有发展模式与转型升级之间的角力。在上述类型判断中( )
①选言支是两个简单的关系判断 ②城市的较量是此判断的关系者项
③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 ④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以下判断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内容 类型
① 所有历史人物都是受历史规律制约的 全称肯定判断
② 美国不是民主样板 特称肯定判断
③ 刘老师对李老师说,这堂课要么我上,要么你上 相容选言判断
④ 一室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社区防疫是疫情联防联控的最前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某市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主动下沉社区,真正做到身入群众、心下基层。其中甲、乙、丙、丁、戊5名党员积极配合社区被分配到不同岗位,并且满足以下条件:
①只有甲去核酸检测岗,乙才不去物资转运岗。 ②要么丙去电话流调岗,要么甲去核酸检测岗。 ③或者丁去宣传引导岗,或者戊去数据筛查岗。 ④如果乙去物资转运岗,则丁不去宣传引导岗。
以下哪项为真,可以保证“戊去数据筛查岗”( )
①甲去核酸检测岗 ②乙去物资转运岗 ③丙去电话流调岗 ④丁去宣传引导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生活,既是琴棋诗画书酒花,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应该用琴棋书画的诗意,书写柴米油盐的传奇,让我们的人生除了能够品尝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酸甜苦辣咸以外,也能够拥有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淡然雅趣。“生活,既是琴棋诗画书酒花,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该判断( )
①属于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断定认识对象的性质
②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那么这个判断就是假的
③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断定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④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因此可以断定属于真判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为喜迎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某校举办了“矢志不渝听党话,青春奋斗跟党走”征文比赛,下面是该校某班级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对话。若其中只有两位同学说的是真话,那么说真话的同学是( )
甲:“我们四个人有人获奖了。
乙:“我们四个人都没有获奖。”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有获奖。”
丁:“我没有获奖。”
A.甲丁 B.乙丁 C.甲丙 D.乙丙
19.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时,指出:“如果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急刹车’或‘急转弯’,将产生严重负面外溢效应,将给世界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挑战,广大发展中国家将首当其冲。”下列哪一项能准确表达这一判断的含义( )
A.一旦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急刹车’或‘急转弯’,就会给世界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挑战
B.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没有‘急刹车’或‘急转弯’,就一定不会出现世界经济和金融的不稳定
C.除非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急刹车’或‘急转弯’,才会给世界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挑战。
D.即使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急刹车’或‘急转弯’,世界经济和金融稳定也不会受到挑战
20.“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有地方站了。”下列对此判断认识正确的是( )
A.前件假、后件假,此判断为真 B.前件假、后件假,此判断为假
C.前件假、后件真,此判断为真 D.前件假、后件真,此判断为假
二、材料分析题
21.某中学政治课在学习探究“正确运用复合判断”时,A小组同学分别说了一个判断。
甲同学——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
乙同学——要么玉碎,要么瓦全。
丙同学——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丁同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同学的判断分别属于哪种复合判断(描述准确),并写出其逻辑形式(以p、q代表支判断)。
(2)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复合判断所有类型判断的的真值表。
22.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再次强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要求“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专家指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要部署将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形成较大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谈谈你对“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要部署将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形成较大影响”这一判断的认识。
23.有个憨汉拿着一根细而长的竹竿要进城去。他来到城门口,立起竹竿,城门太矮,进不去;横看竹竿,城门太窄,还是进不去。没有办法,他只好放下竹竿抽烟。城里的县官听说了这事,十分惊论地说:“真是笨蛋!把竹竿截成几段不就可以拿进城里来了嘛。”
(1)憨汉的做法,涉及什么判断?
(2)上述材料中的憨汉和县官在思维上犯了什么错误?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错误?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读了一篇散文后,评论道:“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
小白读后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说它文笔生动我不反对,但说它富有哲理实在谈不上。”
小明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它文笔生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小白:…
请你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关于“判断”的知识,将小白的观点和理由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
1.C
【详解】①:根据白宫方面的信息可知,德方将美国同意交付M1主战坦克作为自身向乌克兰提供“豹”式坦克的必要条件,但①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①不选。
②:德方认为向乌克兰共同交付主战坦克是德美协商一致作出的决定,是否提供“豹”式坦克与美国交付M1主战坦克无关联,但是美国认为二者有关联,因此双方存在一定分歧,②入选。
③: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美方的“不得不同意”与德方的“协商一致”不能同真,因此必有一假,③入选。
④:“都是真的”违反了矛盾律,“都是假的”违反了排中律,④不选。
故本题选C。
2.D
【详解】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相同不等于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必须全同,且甲未出现逻辑错误,①不符合题意。
②:“人口规模巨大的国情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红利又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巨大挑战”,乙表述成相容选言判断形式是错误的,应该表述成联言判断形式,②错误。
③:只要……就……,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不唯一)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③正确。
④:是……又是……,属于联言判断,这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现代化,④正确。
故本题选D。
3.C
【详解】①:a是联言判断,属于复合判断,不是简单判断,①说法错误,排除。
②:b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属于条件判断,其真假值为:前件假,后件必假,②符合规则,可以入选。
③:d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可以判定真假值,但不存在有效式,“肯定前件式”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结构形式,③不能入选。
④:e是联言判断,若e为真,则要求联言支均为真,可以推断出奋斗和行动对于青年的意义都非常大,④可以入选。
故本题选C。
4.B
【详解】A:大前提:所有大中小学都应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小前提:所有大中小学都是要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机构;结论:所有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机构要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这个三段论中,小项"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机构"在前提中是不周延的,但结论中周延了,犯“小项不当扩大错误”,A排除。
B:大前提:所有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机构要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小前提:所有大中小学都是要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机构;结论:所有大中小学都应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这个三段论符合逻辑推理规则,B符合题意。
C:大前提:有些大中小学都是要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机构;小前提:所有大中小学都是要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机构;结论:有些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机构要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这个三段论中,大项“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前提中没出现,不符合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的逻辑推理规则,推不出,且大前提内容上是错误的,C排除。
D:大前提:有些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机构要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小前提:所有大中小学都是要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机构;结论:有些大中小学都是要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出现精神的机构。这个三段论中,中项“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只出现了一次,不符合逻辑推理规则,D排除。
故本题选B。
5.D
【详解】A:这句话表明辩证法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即选言支所判断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A不符合题意。
B:“没有……就无法……”表明氧气是人类生存的条件,本观点属于假言判断,B不符合题意。
C:“要么……要么……”表明几种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C不符合题意。
D:相容选言判断指选言支所判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高考志愿填报中挑学校和选专业可以同时并存,属于相容选言判断,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6.B
【详解】A:警察的处理决定是不相容选言判断,形式是:“要么 p ,要么 q”。司机对此否定,由“并非:要么 p ,要么 q”等值于“p 且 q ,或者非 p 且非 q”,如果同意扣照但不罚款,或者同意罚款但不扣照,实际上是同意了警察的决定,这和材料不符,A错误。
BCD:司机在逻辑上必须接受“罚款又扣照,或者不罚款也不扣照”,即“如果做不到既不罚款也不扣照,那么就必须接受既罚款又扣照”,B正确,CD错误。
故本题选B。
7.C
【详解】A:“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材料中判断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故A不符合题意。
B:“汽车没有按时回来,或者是路断了,或者是车坏了” 属于相容选言判断。材料中判断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故B不符合题意。
C:“这场足球赛,要么泰山队胜,要么海港队胜,要么踢平” 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故C说法正确。
D:“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是共青团的初心和使命”属于联言判断。材料中判断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8.B
【详解】①④:依据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只有P才Q,它的负命题是并非只有P才Q,即“只有P才Q”是假的;若“只有此地气象条件满足飞船返回的要求,飞船才会顺利返回”成立,则必然推出“此地气象条件不满足飞船返回的要求,那么飞船就不会顺利返回”,①正确,④错误。
②③:依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如果P,那么Q,它的负命题是,并非如果P,那么Q,即“如果P那么Q”是假的;若“如果此地气象条件满足飞船返回的要求,那么飞船就会顺利返回”成立,则必然推出“飞船没有顺利返回,那么此地气象条件不满足飞船返回的要求”,②错误,③正确。
故本题选B。
9.C
【详解】A:判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做关系判断,A不符合题意。
B: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B不符合题意。
C:题干中的判断列举了两种可能的情况,要么这样,要么那样,这属于选言判断,C符合题意。
D: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0.C
【详解】A:“如果天下雨,地上就湿”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A与题意不符。
B:“没有满18周岁,就没有选举权”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B与题意不符。
C:“这场比赛,要么赢,要么输,要么平”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C符合题意。
D:“孔子不但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属于联言判断,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11.A
【详解】A:假言判断的联结词,叫做“假言联结词”,如“如果……就……”、“只有……才……”等,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只有p,才q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确运用了假言判断,A正确。
B:选言判断的联结词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材料不是选言判断,B排除。
C:关系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其构成是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材料不是关系判断,C排除。
D: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材料不是性质判断,D排除。
故本题选A。
12.C
【详解】C:古时候,有个送信的人赶着一匹马奔跑。有人问他:“如此急事,何不乘马 ”他说:“六条腿比四条腿跑的快些!”这说明题干中的判断是假判断,不符合客观实际,C正确。
A: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这说明判断存在的必要性,不符合题意。
B: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这是判断的含义,不符合题意。
D: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这是判断的来源,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3.D
【详解】A:只要当天天气晴朗,我和小李就去敬老院;小王和小李去了敬老院,说明当天天气晴朗,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后件真,前件不一定真。A错误。
B:只有当天天气晴朗,我和小陈才去敬老院;小刘和小陈没去敬老院,所以当天天气不好,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后件假,前件不一定假。B错误。
C:或者我骑车去敬老院,或者小王骑车去;小王骑车去了敬老院,小李一定没骑车,是相容选言推理,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的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C错误。
D:要么是我骑车去敬老院,要么是小刘骑车去;小刘没有骑车去敬老院,所以小陈一定骑车去了,是不相容选言推理,否定了选言判断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要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D符合题意。
14.D
【详解】①: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而试题反映的是联言判断,应该是联言支,①排除。
②:材料反映的是性质判断,而不是关系判断,也就不存在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之分,②排除。
③④:“城市之间的较量,不仅有经济总量的比较,还有发展模式与转型升级之间的角力”属于联言判断,而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5.B
【详解】①:所有的S是(或不是) P, 是全称肯定(或否定)判断,所有历史人物都是受历史规律制约的属于全称肯定判断,①正确。
②:“美国不是民主样板”属于单称否定判断,②错误。
③:不相容选言判断强调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刘老师对李老师说,这堂课要么我上,要么你上,这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③错误。
④:一室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没有前一种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情况,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6.C
【详解】①: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只有p,才q,“只有甲去核酸检测岗,乙才不去物资转运岗”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其前件和后件同真或同假,该判断才为真,“甲去核酸检测岗”并不能保证“戊去数据筛查岗”,①错误。
②: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如果乙去物资转运岗,则丁不去宣传引导岗”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前件后件同真或同假,或者前件假后件真,该判断为真,“乙去物资转运岗”,要求丁不去宣传引导岗,此时,可以保证“戊去数据筛查岗”,②正确。
③:在日常语言中,“或者……或者……”可以用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或者丁去宣传引导岗,或者戊去数据筛查岗”属于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该判断为真,此时“丙去电话流调岗”可以保证“戊去数据筛查岗”,③正确。
④:“或者丁去宣传引导岗,或者戊去数据筛查岗”属于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该判断为真,“丁去宣传引导岗”并不能保证“戊去数据筛查岗”,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7.B
【详解】①④:生活,既是琴棋诗画书酒花,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属于复合判断,不是简单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的认识不一定正确,不一定就是真判断,故①④不选。
②③:联言判断反映的是同一种事物的多种属性共存,或者是多种事物的同一种属性共存,或者是多种事物的多种情况并存,“生活,既是琴棋诗画书酒花,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那么这个判断就是假的,故②③正确。
故本题选B。
18.C
【详解】ABCD:甲乙二人所说的话存在矛盾,根据矛盾律,二者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如果乙真,则丙丁也真,这与“若其中只有两位同学说的是真话”相矛盾,因此,甲是真的。不考虑其他条件,丙丁说的话可以同真,也可以同假,但甲真,则丙丁为一真一假,如果丁为真,则丙也为真,因此丙真丁假。C正确,排除ABD。
故本题选C。
19.A
【详解】A:“如果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急刹车’或‘急转弯’,将给世界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挑战。”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件是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急刹车’或‘急转弯’,后件是给世界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挑战。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故A说法正确。
B:“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没有‘急刹车’或‘急转弯’,就一定不会出现世界经济和金融的不稳定”。这是否定了前件,不一定能得出否定后件的结论。故B说法错误。
C:“除非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急刹车’或‘急转弯’,才会给世界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挑战。”这句话表明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急刹车’或‘急转弯’是给世界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挑战的必要条件,改变了句意。故C说法错误。
D: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进行推理时,如果肯定了前件,就要肯定后件。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0.A
【详解】A:“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有地方站了”,该判断是假言判断,其前件本身为假、后件本身也是假,但是假言判断的真假 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 立,“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与“地球上的人早就没有地方站了”的条件关系成立,所以此判断为真,A正确。
BCD错误。
故本题选A。
21.(1)甲同学的判断是联言判断,其逻辑形式是:p并且q。乙同学的判断是不相容选言判断,其逻辑形式是:要么p,要么q。丙同学的判断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只有p,才q。丁同学的判断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
(2)
p q p∧q p∨q相容 p∨q不相容 p→q p←q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真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假 假 假 真 真 真
【分析】考点考查:复合判断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写出属于哪种符合判断,并写出逻辑形式。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骄傲……并且谦虚……→可联系联言判断;
关键词②:要么……要么……→可联系不相容选言判断;
关键词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可联系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关键词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可联系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本题为简答题。依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详解略。
22.①这一判断肯定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要部署与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之间有影响关系,是简单判断中的关系判断。②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要部署是第一关系者项,我国经济发展是第二关系者项,影响是关系项,未来是量项。③这一判断是否是真判断,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分析】本题以习近平参加联合国大会上关于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的讲话为背景材料设置情境,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解答要求结合材料,知识范围是逻辑与思维知识,谈谈对对“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要部署将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形成较大影响”这一判断的认识。本题属于认识类主观题。该判断中断定的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要部署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属于关系判断。依据关系判断的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对该判断进行分解,最后确定该判断尚未实现,因此该判断是否为真判断需经实践检验。
【点睛】关系判断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作关系者项。按照关系者出现的顺序可以称为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三关系者项………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作量项。种类:对称性关系、传递性关系。
23.(1)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属于选言判断。憨汉的做法,涉及选言判断。
(2)①憨汉和县官犯了选言支不穷尽的错误。除了材料中提到的三个选言支之外,还有一个选言支,就是把竹竿一端指向城门,竹竿呈水平状态,顺着竹竿进城,而这个被遗漏的选言支恰恰是唯一正确的选言支。②要避免这种错误,应该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分析】本题以持竿人进城门为背景话题,从逻辑与思维的角度,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材料反映的是选言判断,断定对象几种可能情况的判断属于选言判断,材料中反映了立起竹竿、横着竹竿和把竹竿截成几段等几个选言肢。憨汉的做法,涉及选言判断。
(2)材料中强调持竿人横竖都不能进城,县官在没有穷尽的情况下,得出了把竹竿截成几段的结论,说明持竿人和县官犯了选言支不穷尽的错误。
根据材料“他来到城门口,立起竹竿,城门太矮,进不去;横看竹竿,城门太窄,还是进不去。没有办法,他只好放下竹竿抽烟。城里的县官听说了这事,十分惊论地说:“真是笨蛋!把竹竿截成几段不就可以拿进城里来了嘛。””,具体来讲,犯的错误除了材料中提到的三个选言支之外,还有一个选言支,就是把竹竿一端指向城门,竹竿呈水平状态,顺着竹竿进城,而这个被遗漏掉的选言支恰恰是唯一正确的选言支;
而如何避免此类错误,首先从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应该使用相容的还是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其次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提出来,不要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点睛】判断的类型:
(1)原因:要准确地把握不同判断的逻辑性质,需要清楚地了解判断的类型。
(2)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A.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B.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
24.小白:我承认这篇散文文笔生动,但不承认它富有哲理,这两者并不自相矛盾。
理由:如果联言判断是假的,可能是由构成联言判断的所有的支判断是假的导致的,也可能是由其中某个或某些支判断是假的导致的。小白否认文章富有哲理,在小白看来,小明的“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这个判断是假的。
【分析】背景素材:小明与小白的对话
考点考查:联言判断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题型、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开放性主观题,需要调用“联言判断”的有关知识,将小白的观点和理由补充完整。解答此题需要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确定小白的观点并分析理由。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可联系联言判断的含义;
有效信息②:“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它文笔生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可联系联言判断真假的标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小白观点:我承认这篇散文文笔生动,但不承认它富有哲理,这两者并不自相矛盾。
得分点②:理由:如果联言判断是假的,可能是由构成联言判断的所有的支判断是假的导致的,也可能是由其中某个或某些支判断是假的导致的。小白否认文章富有哲理,在小白看来,小明的“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这个判断是假的。
【点睛】开放性题目,是近几年高考常考题型,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辨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