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湘教版《劳动教育》二上 第9课《不只是面团》课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湘教版《劳动教育》二上 第9课《不只是面团》课件+教案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不只是面团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劳动观念:
熟悉制作面塑的步骤,培养创新意识,初步感知创作的快乐与成就感。
2、劳动能力:
能使用工具完成劳动任务,能在劳动实践中提高智力和创造力。
3、劳动习惯与品质:
能养成安全规范、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塑造协作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品质。
4、劳动精神:
通过持续性劳动实践,培养创新、奋斗、不怕困难、追究卓越的劳动精神。
课程目录


1
趣味引入
2
课堂讲解
3
劳动之窗
4
劳动之行
5
综合活动
6
总结与实践
1
趣味引入
趣味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美食都是用什么做的吗?
趣味引入
对喽,它们都是用面粉揉成面团做成的。面团如果染上颜色,还可以做成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面塑呢?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面塑吗?让我们一起去探秘吧。
趣味引入
同学们,你看这个有着像花朵一样造型的面食制品,是不是非常的漂亮,像不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花馍”。“花馍”是我国民间一种面塑品,这么精美的花馍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让我们去夏之江的家里看一看她的外婆是怎么制作花馍的吧。
见多识广
1.把面团揪成三小块。
2.把面团多揉几遍搓圆了。
3.把面团压扁。
1
2
3
见多识广
4.一层面皮一层红枣地往上边叠着放。
5.最后一层叠好后,用这个小梳子给它梳妆一下,弄个造型。
4
5
见多识广
面塑俗称捏面人,花馍是面塑中较为简单的一个种类,请你想一想,如果用面团捏“唐僧师徒”中你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应该怎么做呢?
2
劳动之识
准备好工具:面粉、糯米粉、石蜡、食用色素、制作工具、铁丝、木棍、报纸等
备一备
劳动之识
1.先将糯米粉、面粉、石蜡、蜂蜜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水制成面团,再往里边揉进食用色素,使面团具有各种鲜艳的颜色。
这一步,同学们可以让大人帮自己完成。
劳动之识
2.用铁丝扭出人物的整体构架,接着用报纸一层地裹出面人的基础形态。这一步决定了你做出的小人是高还是矮,是坐着还是站着。
劳动之识
3.揪出一小块面团,搓出头的形状,将它暂时固定在木棍的一头,然后用小工具,刻、画出小人的脸。做好后,把它们跟身体粘合在一起。
这一步一定要小心,要有耐心慢慢地做,不然一个用力过度,就捏歪了小人的脸了。
劳动之识
4.头部做好后,给小人做出手、脚、然后给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
看一看
看,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面塑作品是不是很惹人喜爱呢?
考一考
面塑起源于什么,如今又是怎么发展的?
山西面食花样繁多,人们不仅把面食当做一日三餐主食,还精心用面粉塑造出各式各样的“面花”,表达内心的精神世界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这就是山西面塑,堪称“可以食用的艺术品”。兴盛于民间,流传至今天。
考一考
面塑起源于什么,如今又是怎么发展的?
山西面塑兴盛于民间,流传至民间,面塑形式、用途、色彩都与当地民俗活动、民俗风情紧密联系并发展变化着。它们大多出自家庭妇女之手,山西城乡大部分家庭妇女都会捏制,而且普遍都会捏制多种造型,由于是自做自用,尽管水平不一,并不影响食用,而后延续到城市,发展到通过非食用的,防腐、防干裂、易存放的配比特点,用艺人灵巧的双手,捏制出精细的、生动的、有故事情节的、有文化内涵的纯观赏意义的面塑艺术品。
考一考
面塑起源于什么,如今又是怎么发展的?
在晋北,雕塑之都大同的刘先生(餐霸面塑)小时候就看着妈妈蒸花馍,到现在依然在研发制作,形成独到的制作手法。他对山西面塑情有独钟,“过去绝大多数的山西民间面塑只是一种被装饰过的食品。那时候逢年过节或谁家有事都是村民帮忙一起做,婚丧嫁娶、婴儿满月、老人祝寿,都要捏制作为馈赠礼物,这种家家户户都要进行的民间活动,在那时造就了大批捏制的能工巧匠,而且世代相传,流传至今。”
考一考
面塑起源于什么,如今又是怎么发展的?
江南的镇江以收藏、保存和研究民间文艺著称,有被誉为“中国第一库”的我国首家民间文艺资料库,该市实验初中美术教师曹娴将面塑艺术和国画技法相结合形成独特风格的仿国画面塑,对面塑技艺进行了大胆继承和创新。
3
劳动之窗
劳动之窗
看到面塑作品那逼真的人物形态、飘逸的服饰,你能想到这些都是用面团做的吗?
劳动之窗
面塑实际上是用糯米粉和面粉制成的面团,加入色彩后,捏成的各种小面人。以前的制作工具非常简单,如白面团、剪刀、菜刀、梳子、红枣等。
劳动之窗
现在经过能工巧匠的开发,面塑内容逐渐丰富,不仅是一个个人物,还做出来一个个场景,如《清明上河图》。面塑在民间艺术之路上愈加熠熠生辉。
动手实践
你想不想拥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面塑呢?你还能用面团做出什么有意思的玩意,快去试试吧!
4
劳动之行
劳动之行
想要制作出这么可爱的面塑作品,光知道制作程序还是不够的,面塑制作可是需要很多制作技巧呢。走,我们一起去学一学。
劳动之行
光学不练假把式,现在考验你动手能力的时刻到了哦,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只属于自己的小熊面塑作品吧!
欢迎你来挑战!
1、准备好黄色、红色、黑色的面团以及辅助工具。
劳动之行
2、用黄色面团捏出一个椭圆形,压出小熊的头的形状。
劳动之行
3、用黑色搓出小熊的眼睛、鼻子、眉毛耳朵,用胶水将五官粘在头上,看,这样小熊是不是生动很多了。
劳动之行
4、取黄色面团搓出身体和两条腿,并进行粘贴。
劳动之行
5、擀一块红色的面皮,粘在身上做衣服。
劳动之行
6、用牙签将头固定在身体上。
劳动之行
7、用黄色面团搓出手臂,用胶水粘在身体上。
劳动之行
劳动之行
怎么样,你做成功了吗?把你的作品拍张照片记录一下吧。
5
综合活动
综合活动
恭喜你已经掌握了面塑制作的初级知识了。快点带着你的面塑作品来参加“面塑剧场”吧。
综合活动
活动步骤
1.小朋友分组制作自己的面塑作品,并用所作的作品编一个小故事。
2.每个小组将自己的作品与故事展示给大家。
3.大家一起进行评比,对最为出色的小组进行鼓励。
综合活动
获胜队名称:
人数:
面塑人物名称:
面塑人物外观:
故事内容精彩程度:
面塑剧场评比卡
参赛队名称:
6
总结实践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面塑及其面塑的制作过程。面塑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源远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让我们在下边的视频中一起感受它的独特魅力吧。
课堂总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劳动教育教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课题 不只是面团 单元 九 学 科 劳动教育 年级 二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选择了小学生都喜欢的捏面人这种传统手工艺为讲解对象,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面塑文化,在欣赏民间面塑作品的同时,了解面塑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 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体验生活的乐趣。
学习目标 1、劳动观念:熟悉制作面塑的步骤,培养创新意识。初步感知创作的快乐与成就感。2、劳动能力:能使用工具完成劳动任务,能在劳动实践中提高智力和创造力。3、劳动习惯与品质:能养成安全规范、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塑造协作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品质。4、劳动精神:通过持续性劳动实践,培养创新、奋斗、不怕困难、追究卓越的劳动精神。
重点 了解面塑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
难点 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劳动之识 一、师生互动 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美食都是用什么做的吗?对喽,它们都是用面粉揉成面团做成的。面团如果染上颜色,还可以做成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面塑呢?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面塑吗?让我们一起去探秘吧。二、花馍的含义及制作方法同学们,你看这个有着像花朵一样造型的面食制品,是不是非常的漂亮,像不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花馍”“,花馍”是我国民间一种面塑品,这么精美的花馍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让我们去夏之江的家里看一看她的外婆是怎么制作花馍的吧。把面团揪成三小块。 把面团多揉几遍搓圆了。把面团压扁。一层面皮一层红枣地往上边叠着放。最后一层叠好后,用这个小梳子给它梳妆一下,弄个造型。三、学习用面塑捏泥人的方法面塑俗称捏面人,花馍是面塑中较为简单的一个种类,请你想一想,如果用面团捏“唐僧师徒”中你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应该怎么做呢?(一)准备材料准备好工具:面粉、糯米粉、石蜡、食用色素、制作工具、铁丝、木棍、报纸等(二)制作步骤1.先将糯米粉、面粉、石蜡、蜂蜜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水制成面团,再往里边揉进食用色素,使面团具有各种鲜艳的颜色。2.这一步,同学们可以让大人帮自己完成。用铁丝扭出人物的整体构架,接着用报纸一层地裹出面人的基本形态。这一步决定了你做出的小人是高还是矮,是坐着还是站着。3.揪出一小块面团,搓出头的形状,将它暂时固定在木棍的一头,然后用小工具,刻、画出小人的脸。做好后,把它们跟身体黏合在一起。4.揪出一小块面团,搓出头的形状,将它暂时固定在木棍的一头,然后用小工具,刻、画出小人的脸。做好后,把它们跟身体黏合在一起。5.头部做好后,给小人做出手、脚、然后给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 看课件、思考交流看书本中生活小镜头的相关内容通过生活小镜头内容引出面塑的主题看课件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学生看课件图片了解面塑需要提前准备的工具。看课件,学习制作步骤 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出本课内容课件图片更加生动,更加引起学生的兴趣。课件图片更加生动,更加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活跃度,让学生参与进来讨论,锻炼思考问题的能力课件图片更加生动,更加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做面塑的整个过程。
劳动之窗 看到面塑作品那逼真的人物形态、飘逸的服饰,你能想到这些都是用面团做的吗? 面塑实际上是用糯米粉和面粉制成的面团,加入色彩后,捏成的各种小面人。以前的制作工具非常简单,如白面团、剪刀、菜刀、梳子、红枣等。现在经过能工巧匠的开发,面塑内容逐渐丰富,不仅是一个个人物,还做出来一个个场景,如《清明上河图》。面塑在民间艺术之路上愈加熠熠生辉。 学习劳动之窗的内容。 拓宽学生知识面。
劳动之行 你想不想拥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面塑呢?你还能用面团做出什么有意思的玩意,快去试试吧!光学不练假把式,现在考验你动手能力的时刻到了哦,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只属于自己的小熊面塑作品吧!四、制作小熊面塑作品1.准备好黄色、红色、黑色的面团以及辅助工具。2.用黄色面团捏出一个椭圆形,压出小熊的头的形状。3.用黑色搓出小熊的眼睛、鼻子、眉毛耳朵,用胶水将五官黏在头上,看,这样小熊是不是生动很多了。4. 取黄色面团搓出身体和两条腿,并进行粘贴。擀一块红色的面皮,黏在身上做衣服。用牙签将头固定在身体上。7用黄色面团搓出手臂,用胶水黏在身体上。 学生学习制作小熊面塑的方法,并在课本上圈画重点,根据操作步骤进行动手实践操作。 激发学生自己实践的兴趣,引出下文。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提高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综合活动 恭喜你已经掌握了面塑制作的初级知识了。快点带着你的面塑作品来参加“面塑剧场”吧。活动步骤1.小朋友分组制作自己的面塑作品,并用所作的作品编一个小故事。2.每个小组将自己的作品与故事展示给大家3.大家一起进行评比,对最为出色的小组进行鼓励。 学生们课堂上自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学生把已学的知识和实践方法融会贯通,自主创新,设计制作出有自己个性的面人,并将其与他人分享,在品评别人的故事同时与分享自己的故事、得到收获与喜悦。同时培养孩子的基本技能,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多方位提升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面塑及其面塑的制作过程,面塑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源远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让我们在下边的视频中一起感受它的独特魅力吧。 观看视频 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面塑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保护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