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5.草船借箭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字,会写“妒忌、军事”等12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3.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4.通过小组合学,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原著的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数艘或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原著的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教学准备】课件、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课时目标】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字,会写“妒忌、军事”等12个词语。2.默读课文,通过小组合学,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交流“三国”,引入新课1.谈话导入: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这条文化长河中,有四大名著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同学们知道四大名著吗?2.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对《三国演义》有什么了解?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和故事?引导交流:(1)《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著有《三国演义》等。(2)《三国演义》相关简介《三国演义》,章回体小说,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惊心动魄,《草船借箭》就是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中一个有名的故事——(板书课题)4.出示“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你对这些人物有什么初步的了解?说一说。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生自由朗读课文,认读生字组成的词。2.着重指导:(1)师指导正音帷幔màn 水寨zhài(翘舌音)弓弩nǔ(第三声) 丞相chénɡ(后鼻音)(2)注意:“忌”的上面是“己”,不要写成“已”;“督”的下面是“目”,不要写成“日”。(3)(出示生词)同桌读、指定生带读。3.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学:自由读课文,说说“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 边读书边做批注。2.合学:小组合作用简短的话说说起因、经过、结果,并说说主要内容。3.展学:起因(1~2自然段): 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经过(3~9自然段):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结果(10自然段):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妒忌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将计就计,巧妙计划,周密安排,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心服口服,自叹不如诸葛亮。小结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作业布置】全班普及型作业: 完成作业本作业(分散在课内完成,约10-15分钟) 分层创新型作业: 1.学困生作业:(1)完成作业本阅读题(课堂内完成) (2)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歇后语2个。(回家完成) 2.学优生作业: (1)品读句子。(课堂内完成) ①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就回去。” “诸葛亮笑着说”从“笑”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自己的计谋得逞,除掉心腹大患指日可待。 ②从“笑”字体会到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沉着冷静。 (2)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歇后语3-5个(回家完成) 如: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诸葛亮立军令状——面不改色心不跳 实施情况分析:【板书设计】:草船借箭 知人识天 神机妙算 效果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