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36张PPT。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德皇威廉二世德国宰相 冯·俾斯麦“欧洲大陆是法国和俄国的天下”“我们不能只有陆地,没有海洋。” 上面两个人物的话透露出什么信息?德国不满足现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由此引发了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怎么样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迅猛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帝国主义本质特征——即垄断(独占)的资本主义 ——对内控制本国的政治经济生活, ——对外积极发动侵略扩张战争。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学习目标:1、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导火线、重要 战役、结果、性质及影响,知道两大军事集团的成员 国(重点)2、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认识争霸是影 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难点)3、知道巴黎和会的内容及操作和会的国家。(重点)4、分析《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理解凡尔赛体系的 实质。(难点)一、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1、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之路(列强瓜分世界)2、德国走上对外扩张之路 原因:① 在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德国渴望重新瓜 分世界的愿望最为强烈,20世纪初德国仅 次于英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 ② 20世纪初,德国比英国、法国抢占的殖民地 少得多。原因:发端于19世纪晚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 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12月在议会的演说 这段演说暴露了德国怎样的野心? 暴露了德国要重新瓜分殖民地 、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下图漫画说明了一些什么情景?说明:漫画中德国水兵在英国水兵面前挑衅似得挥舞德国国旗。第二次工业革命革命后,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这幅画实际反映了英、德两国之间的矛盾,暴露了德国抢占势力范围、争夺殖民地的野心。说一说非洲在短期内几乎被列强瓜分殆尽的原因?P3原因:随着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列强加紧了对外扩张,而在当时,亚洲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美国不许列强染指南美,故非洲自然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为列强瓜分非洲提供了技术保障; 西方国家的探险家此时已基本完成对非洲内陆地区的地理探险活动,为殖民者进一步深入非洲提供了可能; 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苏伊士运河的开通进一步提高了非洲的战略地位,也便利了列强的入侵。欧洲列强的军备竞赛原因:在瓜分世界和夺取霸权的过程中,欧洲列强的矛盾日益尖锐,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表现:德国和英国的海军竞赛引人注目。德国统治者认为“德国的未来在海上”,向海上强国英国发起挑战,并很快成为第二海军强国。特点:在军备竞赛的过程中,工业革命中的科技成果应用到武器研制上,新式的具有巨大杀伤力的武器不断被发明出来,更增加了军备竞赛的激烈性。如何理解材料中对欧洲军备竞赛的描述?结合相关的材料,说明上述国家疯狂扩充军备的目的。P4说明:欧洲军备竞赛被视为一种对他国施加政治压力的手段,认为其根本动机是推动地域扩张,为人口增长和工业 发展 寻找出路。这种看法将军备竞赛视为与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争没有区别的正常的竞争方式,是在为军备竞赛作辩护。实际上,上述各国疯狂扩充军备的目的只是为了争夺霸权。下图显示部分列强在战前的陆海军人数增长欧洲六大列强的军事总支出1872年至1912年军费支出增长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是直接原因。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造成国际关系极度紧张,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阴云下。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28———1918.11.111914.7.28———1918.11.11促使战争爆发的因素有: 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竞争: 军国主义: 极端民族主义: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相互敌对和竞争,频频引发国际危机。欧洲列强相信,战争是解决问题的最后办法,军国主义的论调在一些国家盛行。欧洲列强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向民众灌输所谓的“爱国”。列强之前的争夺和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煽动,让欧洲陷入战争的狂热中。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火药桶指什么?一粒火星又指什么?塞尔维亚萨拉热窝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 萨拉热窝事件就是那点火星,丢进了“巴尔干火药桶”1914.6.28萨拉热窝事件说明: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样不可避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任何一桩偶发事件都有可能引发世界范围内的战争。萨拉热窝事件只是促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追根溯源列强争夺的焦点—— 巴尔干半岛地区A、巴尔干半岛 位于欧、亚、 非三洲交通 要冲。B、奥匈帝国、 俄国等列强 为了维持或 扩张自己在 这一地区的 势力,不断 干涉巴尔干 半岛的局势。原因:同盟国集团:德、奥匈、 、保、奥斯曼土耳其意(1)大战爆发:(2)交战双方:协约国集团:英、法、俄、 塞、比、日、美、中等国一战经过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意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法德展开的一场会战双方投入兵力100万伤亡70万。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英法联军同德军展开一场会战英军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双方损失人数在120万人以上导致战争规模扩大的原因:欧洲不少民众在极端民族主义 情绪的驱使下,积极支持战争。表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投入战争,战争的范围和规 模不断扩大,演变成具有世界规模的大战。美国参战原因及影响:1、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在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 角逐中处于有力的外交地位。2、美国参战带动了一批中立国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的作 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大战结束的进 程。 1918年11月11日德国代表在法国福煦元帅的列车厢签署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德国宣布投降。战争的结果:1918.11同盟国集团失败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1 交战双方无力继续战争:1917年,交战双方已消耗殆 尽,无力继续战争。2 各国出现反战浪潮:战争的惨烈也击碎了人们参站的 狂热,各国纷纷出现反战浪潮。协约国实力增强:一直采取中立政策的美国对德宣传, 中国、巴西等国家也对德宣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同盟国瓦解:1918年,奥匈帝国土崩瓦解,德国国内 发生起义。英国的坦克德国的列车炮(远程大炮)一战时使用的最先进武器(电气时代的成果) 所以说“一战”是规模空前的战争德 国:争夺世界霸权,建“中欧帝国”,摧毁英国海上霸权,夺取英法殖民地。 英 国: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德国,瓜分其殖民地,肢解土耳其帝国。奥 匈: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俄 国: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的统治日 本: 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进一步侵略中国。意大利: 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美 国:捞取战利品,夺取战后世界霸权。主要交战国参加“一战”的目的是什么?正义吗?“一战”的性质是什么? 思考:一战的性质: 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 是 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如何正确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 的战争? 从战争的起因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发动的。 从战争的过程看: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质。 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看:战后,战败国的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战败国接受了由战胜国商讨制定的严重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成为战胜国的分赃会议,形成了由英法主导的凡尔赛体系。1、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2、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3、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造成了有利条件, 并促使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 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巨大灾难两败俱伤革命高涨一战的影响有:4、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双刃剑影响:战争规模空前,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 损失,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 背景: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如何建立世界新秩 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② 各国人民都热切盼望签署一项真正的和平协 定。 巴黎和会 开始时间、地点:1919年1月,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 特点:美国和亚洲国家的出席,使这次会议超出了欧洲 范围,成为历史上第一次具有世界规模的缔结 和约的会议。 会议焦点和重点:如何处理德国成为列强讨论的焦点, 而中国山东问题等也列为重点问题。列强的打算美国利用德国制衡、削弱英国和法国,主宰战后世界。法国严厉处置德国、确立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日本要求各国承认它所夺自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以使法、德相互牵制。巴黎和会的成果:1、签署了《凡尔赛和约》——1919年6月28日2、和约的内容: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此外, 在领土、军事、政治、赔款和殖民地等问 题上,和约也作出了一系列规定。思考:回顾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你认为巴黎和会能够达成和平协议吗?为什么?P9答:不能达成。原因是: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国 家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各国为了实现自己的利 益针锋相对,尔虞我诈,同时对战败国的掠夺也 激起战败国的复仇情绪。想一想: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最终中国得到了什么?为何中国政府拒绝在合约上签字?P9答:不能达成。原因是: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国 家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各国为了实现自己的利 益针锋相对,尔虞我诈,同时对战败国的掠夺也 激起战败国的复仇情绪。凡尔赛体系: 形成:以《凡尔赛和约》为核心的一系列条约是第一次 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依据各自实力的对比,经过 斗争和妥协达成的协议。由这些条约构成的战 后欧洲国际关系的新体系,被称为凡尔赛体系。 影响:凡尔赛体系暂时确定了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 统治的“新秩序”。在这个体系下,欧洲获得 了暂时的稳定,列强在欧洲的利益与矛盾基本 上得到协调。根据民族自决原则,确认了波兰 等国家的独立。 实质:① 凡尔赛体系是一战后战胜国处理战败国及其 殖民地和瓜分世界的产物,是战胜国意志的 集中表现。 ② 凡尔赛体系在斗争和妥协中建立,又将在矛 盾中削弱、瓦解。思考:通过对凡尔赛体系的学习,说一说你对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的理解。P10答: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在一定阶段里对世界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它在稳定秩序和发展 经济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凡尔赛体 系的本质上来看,该体系只是暂时调整了各国之 间的矛盾,体系内部矛盾依然严重,不可能永久 维持下去。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之路世界殖民体系确立:20世纪初欧洲列强军备竞赛:为了瓜分世界和夺取霸权,英、德竞争最激烈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三国同盟:德(核)、奥、意三国协约:英(核)、法、俄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结构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因素根本原因:其他因素: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相互敌对和竞争军国主义的论调盛行极端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直接原因:经 过开端: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争议的战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7月,奥匈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交战双方:同盟国和协约国主要战线:欧洲的西线、东线和南线三条战线结束: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 败而结束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背景:《凡尔赛和约》巴黎和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时间、地点:1919年1月,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参加国:战胜国代表,美、英、法控制了和会成 果签订时间:1919年6月28日内容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② 规定了领土、军事、政治、赔款 和殖民地等问题其他和约:协约国分别与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 等签订了一些列条约。凡尔赛体系形成:以《凡尔赛和约》为核心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战后欧洲国际 关系新体系。影响:① 暂时确立了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② 欧洲获得了暂时的稳定,列强在欧洲的利益与矛盾基本 上得到了协调③ 根据民族自决原则,确认了波兰等国家的独立易误易混警示:误区1、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解释: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时资本主义国家之间 矛盾的根源,是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在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 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 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资本主义列强要求按实力重 新瓜分世界,最终导致战争的愈演愈烈。因此,资 本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是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直 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一、选择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核心国分别是( )A 奥匈帝国和美国 B 德国和法国C 德国和英国 D 意大利和俄国2、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到红线,其实质是( )A 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枪杀 B 德奥借机发动战争C 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 D 英法制止俄国扩张3、下列《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的是( )A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B 将德国海外殖民地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加以瓜分C 禁止德国与奥地利合并D 确认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 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激化C 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D 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5、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 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 开始于( )A 拿破仑执政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C 希特勒上台 D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6、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对表现出不满的其他国家代表说道:“法国是这次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拿更多的战利品。”“但我们英国为这次战争出的力可不比你们法国少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站了起来,几乎是怒视着克里孟梭。上述情景体现出这次会议的目的是( )A 维护和平 B 加强合作 C 挑起战争 D 战后分赃7、(201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阳光下的地盘。”这说明德国要求( ) A 尊重自己的权利 B 遵守世界秩序 C 重新瓜分世界 D 建立军事基地8、下图是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宣传明信片,你认为德国这些明信片反映的主题是( )① 德国宣传可以轻易打败英(左)、法(右下)、俄(右上)三国的明信片② 德国宣传要教训塞、俄、法、比、英各国的明信片A 结盟是化解危机之道 B 科技强军C 战争是“万事之父” D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9、(2013·四川乐山中考)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反映了英、 法、德、美四国实力的对比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70年、1913年英、法、德、美实力变化表国别项目英法德美1870年工业产量位次14321913年工业产量位次3421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 殖民扩张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三次科技革命10、根据下图中的条约内容,指出该条约中所说的“其他两缔约国”是指( )A 德国、奥匈帝国 B 德国、俄国C 英国、奥匈帝国 D 英国、法国1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战役,德法双方投入近200万兵力,共伤亡70多万人属于典型的阵地战和消耗战,历史上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把凡尔登战役成为“绞肉机”主要是用以形容( )A 武器的先进性 B 进攻的快速性C 范围的广泛性 D 战争的残酷性12、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 重划德国疆界 B 占领莱茵河西岸C 限制德国军备 D 瓜分德国殖民地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及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如下表所示:国家1870年1913年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1913年)英国31.8%14%1美国23.3%35.8%5德国13.2%15.7%4法国10%6%21870-1913年,哪两个国家工业发展最快?分析其原因。这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实质性问题?该实质性问题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都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称之为帝国主义阶段。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870年、1913年英、法、德、美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年份英国法国德国美国1870年321013231913年1471635材料二 材料三 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后,德奥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也很快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请回答:依据材料一,说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又是什么?依据材料二说出,图中的“ ”部分和“ ”部分分别指的是哪个军事集团?请分别写出这两个集团成员国对应的图中的阿拉伯数字代码。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战役这次战争的结果如何?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吁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回答问题。材料一:1892年纽约至芝加哥的电话电路开通。贝尔第一个试音“喂,芝加哥”,这一历史性时刻被记录下来。材料二:见下图。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科技成果?哪两个国家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这次变革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在萨拉热窝事件中,19岁的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从其民族主义立场出发,刺杀了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引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世界大战,造成3000多万人的死伤,30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对普林西普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观点一:普林西普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罪魁祸首。观点二:普林西普无需承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责任。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量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气弹、大炮德国均运用于战争,给双方及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新式武器的出现说明了什么的进步?它对战争有何作用?科技与战争的关系式怎样的?人类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科学技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国元帅福熙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 休战。”材料二:列宁说:“《凡尔赛和约》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这不是和约,二世拿着钢刀 的强盗,逼迫手无寸铁的受难者接受的条约。”两种观点有何一致性?请试着用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论证。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后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核心国分别是(C)A 奥匈帝国和美国 B 德国和法国C 德国和英国 D 意大利和俄国2、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到红线,其实质是(B)A 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枪杀 B 德奥借机发动战争C 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 D 英法制止俄国扩张3、下列《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的是(B)A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B 将德国海外殖民地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加以瓜分C 禁止德国与奥地利合并D 确认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C)A 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 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激化C 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D 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5、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 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 开始于(B)A 拿破仑执政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C 希特勒上台 D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6、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对表现出不满的其他国家代表说道:“法国是这次战争 最大的受害者,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拿更多的战利品。”“但我们英国为这次战争出 的力可不比你们法国少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站了起来,几乎是怒视着克里孟梭。上 述情景体现出这次会议的目的是(D)A 维护和平 B 加强合作 C 挑起战争 D 战后分赃7、(201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德国外交大臣皮 洛夫说:“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阳光下的地盘。”这说明德国要求(C)A 尊重自己的权利 B 遵守世界秩序C 重新瓜分世界 D 建立军事基地8、下图是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宣传明信片,你认为德国这些明信片反映的主题是(C)① 德国宣传可以轻易打败英(左)、法(右下)、俄(右上)三国的明信片② 德国宣传要教训塞、俄、法、比、英各国的明信片A 结盟是化解危机之道 B 科技强军C 战争是“万事之父” D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9、(2013·四川乐山中考)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反映了英、 法、德、美四国实力的对比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1870年、1913年英、法、德、美实力变化表国别项目英法德美1870年工业产量位次14321913年工业产量位次3421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 殖民扩张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三次科技革命10、根据下图中的条约内容,指出该条约中所说的“其他两缔约国”是指(A)A 德国、奥匈帝国 B 德国、俄国C 英国、奥匈帝国 D 英国、法国1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战役,德法双方投入近200万兵力,共伤亡70多万人属于 典型的阵地战和消耗战,历史上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把凡尔登战役成为“绞肉机” 主要是用以形容(D)A 武器的先进性 B 进攻的快速性C 范围的广泛性 D 战争的残酷性12、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D)A 重划德国疆界 B 占领莱茵河西岸C 限制德国军备 D 瓜分德国殖民地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及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如下表所示:国家1870年1913年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1913年)英国31.8%14%1美国23.3%35.8%5德国13.2%15.7%4法国10%6%21870-1913年,哪两个国家工业发展最快?分析其原因。答:从上表可看出美国和德国在1870年-1913年间国家工业发展最快。其原因是这两个 国家更多的采用了新技术和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这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实质性问题? 答: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改变了帝国主 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该实质性问题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答:这个实质性问题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形成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都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称之为帝国主义阶段。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870年、1913年英、法、德、美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年份英国法国德国美国1870年321013231913年1471635材料二 材料三 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后,德奥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也很快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请回答:依据材料一,说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又是什么?答:主要原因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 衡加剧。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依据材料二说出,图中的“ ”部分和“ ”部分分别指的是哪个军事集团?请分别写出这两个集团成员国对应的图中的阿拉伯数字代码。答:前者指的是三国协约,对应的阿拉伯数字为①④⑤,后者指的是三国同盟,对应 的阿拉伯数字为②③⑥。 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战役答:大战的转折点是凡尔登战役。这次战争的结果如何?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吁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答:这次战争的记过是以同盟国集团战败而告终的。 开放性答题,点到即可得分,如“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等。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回答问题。材料一:1892年纽约至芝加哥的电话电路开通。贝尔第一个试音“喂,芝加哥”,这一历史性时刻被记录下来。材料二:见下图。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科技成果?哪两个国家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 答: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成果。当时美国、德国走在了其他国家 的前面。这次变革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这次变革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影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 进的发展。一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走上对外扩张之路,参与对世界的瓜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在萨拉热窝事件中,19岁的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从其民族主义立场出发,刺杀了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引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世界大战,造成3000多万人的死伤,30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对普林西普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观点一:普林西普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罪魁祸首。观点二:普林西普无需承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责任。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我赞成第二种观点。理由是:萨拉热窝事件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如果没有发生此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可避免,它的爆发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根源和长远的历史渊源,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各国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这必然造成它们之间的新矛盾,而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会带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正是在这种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发动大战时德国蓄谋已久的,所以,普林西普无须承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责任。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量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气弹、大炮德国均运用于战争,给双方及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新式武器的出现说明了什么的进步?它对战争有何作用?科技与战争的关系式怎样的?人类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科学技术?答:新式武器的出现说明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它的作用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战争由平面发展为立体,其范围、规模、杀伤力、破坏力和激烈程度达到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灾难。科技和战争之间的关系式:科技成果被应用于战场,是战争发展的需要,科技的发展在给人类提供便利的同事,也加大了战争的灾难性,战争的需要也反过来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应该合理运用科技,使之造福于人类,推动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国元帅福熙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 休战。”材料二:列宁说:“《凡尔赛和约》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这不是和约,二世拿着钢刀 的强盗,逼迫手无寸铁的受难者接受的条约。”两种观点有何一致性?请试着用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论证。答:这两种观点都预见到凡尔赛体系不能持久。其原因是:构成凡尔赛体系的一系列和约,虽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但其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其一,和约的掠夺性必然加深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其二,这是战胜国之间相互妥协的产物,由于分赃不均,使它们之间的矛盾不可能消除,反而随着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二激化;其三,重新瓜分殖民地,造成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解放运动日益兴起。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基础知识点梳理1、发端于19世纪晚期的________________,向人类展示了新的发展前景。在一系列新的 ______和_________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2、20世纪初,______国成为仅次于______国的欧洲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3、随着错综复杂的博弈,欧洲列强逐步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一个是由_____、_____ 和________组成的三国同盟,核心是______;另一个是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组成的三国协约,核心是________。4、位于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的________________,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5、1914年6月28日,发生了__________事件。6、第一次世界大战以________为主战场,形成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条战线。7、1916年,在_______战役中,德法双方共伤亡70多万人,被称为“______________”。8、1918年,__________土崩瓦解,________在国内发生起义后于11月11日签署停战协定, 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________集团的失败而宣告结束。9、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的_____和_____战争,是______的战争。10、1919年1月,战胜国代表聚集在法国巴黎的_____________,召开和平会议,史称____ _____。11、______________暂时确立了列强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统治的“新秩序”。根据 民族自决原则,确认了_______等国家的独立。12、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了巴黎和会所写的感想,请指出其中的四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同盟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大会,参加会议的还有美国和亚洲国家,但实际上会议被“三巨头”克里孟梭、;劳合·乔治和奥兰多所操纵,中国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会议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规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不得不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错误: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基础知识点梳理1、发端于19世纪晚期的_第二次工业革命__,向人类展示了新的发展前景。在一系列新的 _科学理论_和_技术创新_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2、20世纪初,_德__国成为仅次于_英__国的欧洲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3、随着错综复杂的博弈,欧洲列强逐步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一个是由_德国_、_奥匈 帝国_和_意大利__组成的三国同盟,核心是_德国__;另一个是由_英国__、_法国__和__ _俄国__ 组成的三国协约,核心是_英国__。4、位于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的__巴尔干半岛___,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5、1914年6月28日,发生了_萨拉热窝__事件。6、第一次世界大战以_欧洲_为主战场,形成了_西线__、__东线__和_南线_三条战线。7、1916年,在_凡尔登__战役中,德法双方共伤亡70多万人,被称为“_凡尔登绞肉机__”。8、1918年,_奥匈帝国__土崩瓦解,_德国__在国内发生起义后于11月11日签署停战协定, 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__同盟国_集团的失败而宣告结束。9、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的_掠夺_和_侵略__战争,是_非正义_的战争。10、1919年1月,战胜国代表聚集在法国巴黎的__凡尔赛宫___,召开和平会议,史称_巴 黎和会___。11、__凡尔赛体系_暂时确立了列强在_欧洲__、_亚洲_和__非洲_统治的“新秩序”。根据 民族自决原则,确认了_波兰__等国家的独立。12、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了巴黎和会所写的感想,请指出其中的四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同盟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大会,参加会议的还有美国和亚洲国家,但实际上会议被“三巨头”克里孟梭、;劳合·乔治和奥兰多所操纵,中国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会议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规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不得不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错误:_同盟国____ 订正:__协约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_奥兰多____ 订正:__威尔逊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_战败国____ 订正:__战胜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_不得不____ 订正:__拒绝或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ppt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后习题.doc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后习题答案.doc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基础知识点梳理.doc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基础知识点梳理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