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甘肃省中考二轮道德与法治复习 复习指导整理精简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甘肃省中考二轮道德与法治复习 复习指导整理精简版

资源简介

第一模块 法治教育
1.犯罪: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刑罚的种类: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②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主刑和附加刑都可以单独适用,但主刑不能叠加使用。
3.青少年容易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①个人方面: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能明辨是非、交友不慎等。
②家庭方面:家庭的缺失;父母的溺爱;父母疏于管教等。
③学校方面:学校管理不到位,对学生关爱不够等。
④社会方面:社会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如网吧经营者不能依法经营,执法部门对非法经营打击力度不够等。
4.如何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此处可用杜绝,特别注意)
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民法典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意义?
(1)保护人身权是宪法和各部门法的共同任务,民法也不例外。
(2)我国法律对人身权的保护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有机整体,民法的保护方法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民法典里确认了人身权,规定了人身权的性质和内容,也就必须保护人身权不受侵犯。
(4)民法的调整对象包括人身关系,这决定了民法必须保护人身权。
(5)民法对人身权的保护,不仅有对侵权者的制裁,而且有补救措施。
6.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7.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8.宪法的作用:①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③宪法是其它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它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9.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10.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作用、意义?
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国家机关:国家元首、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
12.权力是由法律授予的,行使权力必须受法律的约束(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禁止皆可为)。
13.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14.公民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①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②不能滥用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和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要自觉履行义务。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④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公民个人要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必要时,还应牺牲个人利益来保证国家利益。
15.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第二模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原因: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③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②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为什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还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③社会ま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青少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②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7.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8.青少年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①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②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鍵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④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9.青少年如何做一个脚踏实地、积极进取、自立自强的时代新人?
①树立远大理想,勇担社会责任;
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③敢于质疑,善于观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④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⑤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热实践中建功立业。
第三模块 国情教育
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2.国际秩序的基石:公平正义;
3.为什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②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
③没有哪个国家或民族能够独自面对人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民族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④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中国首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意义。
① 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② 为人类未来发展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
③ 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5.如何实现中国梦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②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6.为什么要做奋斗者
①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②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③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7.选择职业要考虑哪些因素?(走向未来,我们应怎样做好职业准备?)
①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
②要把握自己的个性特长。
③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和经验。
④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8.怎样培养敬业精神。
①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处理好职业与兴趣的关系,在工作中培养兴趣,履行好工作职责,爱岗敬业。履行好工作职责,爱岗敬业。
②要珍惜青春年华,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提高各方面素养,为精彩的明天做好准备。
9.青少年如何走好未来的路?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②敢于质疑,善于观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④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第四模块 毒品预防
一、关于毒品的基本常识
1.禁毒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吗啡是鸦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从鸦片提取而成。纯净的吗啡为无色或白色的粉末或结晶。
3.鸦片颜色是棕色或暗褐色。
4.氯胺酮(俗称“K粉”)一般以盐酸盐形式存在,盐酸氯胺酮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5.“摇头丸”是苯丙胺类的衍生物,是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的片剂,属中枢神经兴奋剂,是我国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摇头丸”是其俗称,意为会使人摇头的药丸,吸食者易处于幻觉状态,有暴力攻击倾向。
6.易制毒化学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主要原料,第二类、第三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化学配剂。
7.毒源地之一的“金三角”地区毗邻我国,位于老挝、泰国、缅甸三国交界处。
8.毒品的基本特征是:依赖性、危害性、非法性、耐受性。
9.吸毒成瘾的三个基本过程包括:耐药作用的形成,身体依赖性的产生,强化的形成。
10.人对毒品产生的依赖性是指:具有生理、心理上的双重依赖。
11.吸毒的危害:
①危害个人,包括:摧残人的身体、扭曲人格、引发自伤、自残、自杀的行为、传播疾病等。
②危害家庭,包括:摧残家庭成员身心,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贻害后代等。
③危害社会,包括:诱发违法犯罪、影响国民素质、吞噬社会巨额财富、影响国计民生等。
12.吸毒者具有病人、违法者、受害者等多重属性。
13.复吸也称复发吸毒,是指吸毒者在经过戒毒治疗后,又开始使用脱毒前所依赖的毒品的行为。吸毒者戒毒后复吸的问题十分复杂,也是禁毒工作的难点之一。
14.如果静脉注射吸毒人员和他人共用注射器,是很容易感染艾滋病毒的。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
二、关于禁毒的法律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施行的日期是2008年6月1日。
2.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必要性是:应对严峻的毒品违法犯罪形势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法律体系的需要;履行国际禁毒公约的需要。
3.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目的是:预防毒品违法犯罪行为;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属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海洛因50克以上的,处以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9.利用儿童贩卖毒品的,按照刑法以贩卖毒品罪从重处罚。
10.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吸食、注射毒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11.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实施毒品违法犯罪行为,或者为进入娱乐场所的人员实施毒品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条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12.非法持有海洛因10克以上的,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13.国家对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实行管制。禁止非法种植罂粟、古柯植物、大麻植物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可以用于提炼加工毒品的其他原植物。
14.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15.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
1.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予以保护,对举报有功人员以及在禁毒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按照禁毒法的规定,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3.禁毒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4.禁毒法规定的禁毒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
5.我国目前禁毒预防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
6.申请成为禁毒志愿者的年龄要求是18周岁以上。
7.发现吸贩毒情况,应向公安机关举报,拨打电话号码110.
8.国际禁毒日的日期为6月26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