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3年山西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三)满分75分 考试时间共120分钟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史记》中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考古学家在河南登封王城岗发现一处城址,该城址被认为是传说中夏的都城阳城。这些材料反映了我国A.农耕文明萌芽 B.早期国家产生C.华夏族的形成 D.郡县制的推行2.李华同学在搜索引擎上输入了“书法家”“书圣”“东晋”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想了解的历史人物是A.钟繇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欧阳询3.同学们通过制作知识简表的方式,对中国“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相关史事形成了如下认识。据此补全省略号处的观点观点 论据民族政权并立 北宋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统一中原及其以南的地区;与此同时,周边民族先后建立政权,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建立辽,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金。北宋灭亡后,赵构建立南宋……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设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在西藏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事务A.西藏地区开始与中原政权往来 B.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广泛交流C.元朝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D.元朝的版图在我国历史上最大4.此书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中国17世纪之前的科技成就,其中很多在当时世界都是一流的:最先进的纺织机械——花机;竹筒排空瓦斯和巷道支护等煤炭开采技术;从生铁到熟铁再合炼成钢的生产系统;“灌钢”“生铁淋口”、固体渗碳等金属加工工艺;书中还绘制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鼓风设备——活塞式风箱图。材料描述的这一著作是A.《伤寒杂病论》 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5.《天津史志》记载,近代西方列强纷纷在天津设立租界,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的建设,均开全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与材料中天津发展情况相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6.1919年5月4日,北京八所高校的3000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围堵,云集北京天安门广场前。他们手持传单,高呼口号,群情激昂。右图是他们的传单之一。这说明五四运动的性质是A.彻底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B.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C.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的伟大里程碑D.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7.历史人物的言论往往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下面两则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在不同时期发表的言论,导致其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面对日本关东军觊觎东北全境和工农红军迅速发展到30万人、十几块根据地的局面,蒋介石首次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1931年7月23日 我们知道全国抗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7月17日A.九一八事变导致东北全境沦丧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扭转了时局C.七七事变使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D.日本侵略军对国民党政治诱降8.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地方志记载:截至1951年1月底,全县没收地主土地19.6万余亩、粮食362万余斤、房屋1.6万余间、牲畜3439头、农具2.3万余件、场园5144亩、大车1304辆。全县32330户216155名少地无地农民分得土地,贫雇农人均耕地由土改前的1.32亩上升到2.02亩。据此判断下列口号适用于这一时期的是A.“打土豪、分田地”B.贫雇中农团结紧,消灭地主阶级作主人!C.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D.“争上游,敢出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9.下图是我国每年的粮食产量图。下列对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解读正确的是A.1949-1952年产量增加的原因是国家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政策B.1952-1955年产量增加的原因是国家进行改革开放,粮食出口量增加C.1967-1976年产量增加的原因是国家进行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D.1979-1985年产量增加的原因是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从下面描述中可对比出英国《权利法案》与1787年美国宪法的相同之处是《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属于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国会是国家立法机关,由选举产生,有一定任期;总统享有发布行政命令的权力;最高法院法官实行终身制,法院审理案件时,不受总统和国会的干涉。A.都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建制原则 B.都是反殖民斗争成果C.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 D.重点都在于制约王权11.马克思曾说:“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马克思所提到的社会变化是因为A.工业革命 B.新航路的开辟C.工人阶级的崛起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2.同学们搜集了许多世界知名舰船的图片和故事,如图是一艘名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图片。下列对该战舰描述正确的是A.开启了最早的远洋航行B.驶向北美的第一艘船只C.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试航D.发出了十月革命的炮声13.下图是2002—2003年世界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的国外资产、销售和雇员情况变化图。这一现象说明了A.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B.世界贸易组织有力保障经济全球化C.经济全球化得益于世界局势的缓和 D.跨国公司对保证就业发挥巨大作用某中学的同学们进行了“游山西·读历史”的研学活动,下面是他们分组展示的部分成果。请完成第14—15小题。14.一组同学追溯三晋历史,走进距今约4300-39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拍摄了如图文物照片,并做了相关记录。此文物最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彩绘龙纹陶盘 出土地: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简介陶盘内部描绘有一个盘曲的朱红色龙纹。这条龙长着蛇身、鳄鱼头,口中吐出一条类似禾苗形象的舌头。该器物是龙山文化中彩陶制品的代表,造型朴质,图案精美,是当时“王室”使用的礼仪用品,是中国早期礼制文明的代表器物之一A.见证传统绘画艺术的起源 B.提供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实物史料C.说明山西出土文物分布广 D.凸显了山西的陶器制造业水平领先15.二组同学参观了山西景区,感悟革命精神。下面是同学们参观的几个景点,据此判断,他们准备撰写的报告主题是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太原解放纪念馆 平型关大捷遗址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A.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B.骁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C.国共合作,共同抗日D.红色革命在山西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5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16.民族平等、民生幸福、生活多彩是不同时代中外各国人民的普遍追求。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国泰民安】是每个国家的追求。概括汉朝和明朝政治家共同的治国主张以及政策出台的共同原因。(3分)汉文帝先后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文帝十三年,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 天下新定,百姓财力俱困,如鸟初飞,木初植,勿拔其羽,勿撼其根。人情莫不好生恶死,当省刑罚、息干戈以保之;莫不厌贫喜富,当重农时、薄赋敛以厚之;莫不好佚(同“逸”)恶劳,当简兴作、节徭役以安之。 ——朱元璋(2)【民生幸福】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概括图1、图2所反映的美国和苏俄面临的社会问题,简述两国的应对举措。(4分)图1 美国国民收入和失业率 图2俄国粮食作物产量变化曲线(3)【居住变迁】是时代变迁的晴雨表。指出下面图片反映出的人们居住条件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分)图3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住房 图4 美丽新乡村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城市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身边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南京城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城东旅游线有50多个游览景点,有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等;城南线以秦淮风光带为主,以仿明清的夫子庙建筑为中心,还有洪秀全的天王府、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景点;城西有清凉山、石头城、莫愁湖等景观,构成山、水、城、林交融一体的景观特色;城北是珍珠泉度假区以及南京长江大桥;城中景区有著名的玄武湖、总统府等。(1)根据材料一,任选三个南京城不同方位上的旅游景点,介绍其相关史事。(3分)材料二 1760年,英国5万—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有7个;曼彻斯特已达35万人。18世纪,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到1841年下降为20%,初步实现了城市化。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等欧洲国家已形成了庞大的城市贫民群体,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阶层。——摘编自余伟民《高中历史》(华师版)(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影响。(4分)材料三 东京旧名江户,1457年足利幕府下令建造该城。19世纪后半期,伴着“大政奉还”,皇室从京都迁至江户,并改称江户为东京,自此东京成为日本新的首都和天皇的居住地,城市也开始出现西化后的面貌(特别是建筑)。1872年,日本首条铁路落成于东京与横滨之间,成为交通上的新创举。从此,东京逐渐朝着现代化与国际都市化的发展方向前进。……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国家逐步恢复和发展的一个时期,技术革新和引入新工业新技术,致使东京居民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1964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东京举行,新干线(高速列车)开始运行,首都高速公路开通,为东京今天的繁荣打下了基础。——摘编自《日本东京经历了哪些变迁?》(3)根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后半期东京城市发生的变化及原因,并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京城市发展的原因。(3分)18.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统一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不应当分裂而应当统一,是孙中山一贯的思想。在孙中山的一生中,为维护祖国的统一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894年,为了避免中国被列强“瓜分豆剖”“蚕食鲸吞”,孙中山毅然创立兴中会,号召国人奋起救国,振兴中华。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之际发表宣言,提出“民族之统一”“领土之统一”“军政之统一”“内治之统一”“财政之统一”五大目标。1924年,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以期培养能承担统一中国大任的军事人才,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孙中山谋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是其政治思想宝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迄今仍有现实意义。材料二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倒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林肯参议员竞选演说 1858年6月16日 汉斯·莫德罗于1989-1990年任东德总理。1990年2月1日,他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引用了东德国歌中的一句歌词,第一次喊出了“德国,统一的祖国”的口号,主张建立一个团结一致的、欧洲式的和伙伴式的德国。 ——摘编自德国《青年世界报》材料三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摘编自邓小平1984年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简述孙中山为维护国家统一而进行的斗争。(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德两国政治家发表演说的背景以及共同作用。(3分)(3)材料三中的“香港问题”是怎样形成的?说明“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的原因。(3分)(4)综上所述,你认为新时代下中国怎样才能维护国家统一?请提出你的建议。(2分)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19.人类历史上各国各地区之间通过不同的方式交流互鉴,和谐共生,不断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文明交流”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阅读名人传记——制作人物名片】(4分)(1)一组同学阅读了关于中外交流的使者-鉴真和马可·波罗的人物传记后,准备为其制作人物名片。请你仿照左栏示例,在鉴真和马可·波罗中任选一位,完成下面的名片制作。人物:玄奘 身份:唐代高僧 主要事迹:唐太宗时,他西行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终到天竺。游学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的珍贵文献。 人物: 身份: 主要事迹:任务二【绘制历史图示——了解交流之路】(4分)(2)二组同学准备介绍下面两个时期的文明交流之路。请根据他们给出的推介词,画出“黑三角贸易”路线示意图,并比较它与丝绸之路的异同之处。16世纪到19世纪,北大西洋出现的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历时300年之久。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最先开始经营三角贸易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以英国为主。三角贸易成为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 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洲、连接亚欧大陆的古代著名陆上商贸通道,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东起长安(今西安),经陕西、甘肃、宁夏、新疆,跨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经中亚而达地中海东岸,全长7000多千米。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总长4000多千米,约为丝绸之路全程的二分之一。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任务三【撰写历史短文——理解交流发展】(7分)(3)三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整理出如下反映人类交往交流的关键词。请以“交流·发展”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可以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郑和下西洋 “一带一路” 亚历山大 阿拉伯人 世界贸易组织参考答案1 B【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我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产生,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解题思路】题干材料中《史记》的记载和考古发现都反映出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故选B。2 B【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关键词“书法家”“书圣”“东晋”可知,与此相关的人物是王羲之。故选B。3 C【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元朝对边疆的管辖,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解题思路】根据表格可知,元朝在东南、西南、西北等地区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管辖。故选C。4 B【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中“展现了中国17世纪之前的科技成就”以及著作涉及纺织机械、开采技术、冶铸技术、金属加工工艺等可知,该著作是《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录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选B。5 B【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中“在天津设立租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规定增开天津为商埠。故选B。6 A【解题思路】根据图片中的“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可知,A符合题意。B指的是戊戌变法,C与题意不符,D指的是洋务运动,均排除。7 C【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蒋介石的态度从“攘外必先安内”变为号召全民族抗战,再结合时间信息“1937年7月17日”可知,导致其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七七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危机加深。故选C。8 B【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时间“1951年1月底”可知,材料记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成果,B符合题意。A是国共对立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的口号,C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口号,D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口号,均排除。9 D【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土豪、分田地”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的土地政策,A错误;1952-1955年我国正在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B错误;土地改革的时间是1950-1952年,C错误;1979-1985年,国家对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并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长,D正确。故选D。10 C【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二者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故选C。11 A【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中“机器的采用”“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机器得到广泛应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蒸汽轮船的发明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故选A。12 D【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关键词“‘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突破防线,攻占了冬宫,推翻临时政府,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故选D。13 A【解题思路】观察柱状图可知,跨国公司的国外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国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例及国外雇员占总雇员数比例的三项数据都比较高,这说明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故选A。14 B【素养落地】本题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考查山西地方史,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家国情怀。【解题思路】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最重要的历史价值”。根据题干材料中“是当时‘王室’使用的礼仪用品,是中国早期礼制文明的代表器物之一”可知,这个文物最重要的历史价值是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实物史料。故选B。A说法错误,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15 D【解题思路】根据图片中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太原解放纪念馆”“平型关大捷遗址”“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可知,他们准备撰写的报告主题是红色革命在山西。故选D。A、B、C总结不全面,均排除。16【参考答案】(1)主张:休养生息;以民为本。(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原因:王朝初建,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分)(2)社会问题: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国民收入大幅度下滑,工人大量失业;(1分)数年战争使苏维埃俄国经济困难,粮食产量急剧下降,社会矛盾加剧。(1分)应对举措: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推行“以工代赈”等,恢复国家经济;(1分)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等,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缓解了危机。(1分)(3)变化:居住环境改善;人均住房面积扩大。(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中国共产党注重乡村建设。(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解题思路】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除田租税之半”“全免田租”“当省刑罚、息干戈以保之”“当重农时、薄赋敛以厚之”“当简兴作、节徭役以安之”等可知,汉朝和明朝政治家都主张休养生息、以民为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图1、图2可知,美国国民收入大幅下降,失业率大幅上升,俄国粮食作物产量大幅下降,据此总结即可;第二小问,根据图片中的时间信息“1929年”“1933年”“1913年”“1921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图片可知,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人均住房面积扩大;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17【参考答案】(1)明孝陵: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丞相制度。天王府: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总统府: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此后,南京总统府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1949年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攻入总统府,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评分说明:任选三个南京城不同方位上的旅游景点,且答出相关史事各得1分,共3分。(2)特点:城市的数量增多;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人口数量增长,贫民群体规模庞大。(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影响: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加剧了贫富分化。(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3)19世纪后半期的变化:城市开始西化,朝现代化及国际都市化的发展方向前进。(1分)原因:19世纪后半期,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以西方为榜样,向西方学习,全面改造日本。(1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原因:政府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推广新兴工业,促进了东京城市的恢复和发展。(1分)【解题思路】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个方位上的旅游景点作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有7个;曼彻斯特已达35万人”“18世纪,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到1841年下降为20%”“已形成了庞大的城市贫民群体”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初步实现了城市化”“城市贫民群体,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阶层”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城市也开始出现西化后的面貌……东京逐渐朝着现代化与国际都市化的发展方向前进”可概括出东京城市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世纪后半期”可知,东京城市发生变化的原因是日本实行了明治维新;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中“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技术革新和引入新工业新技术,致使东京居民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18【参考答案】(1)成立兴中会,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提出五大目标;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军事人才,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2)背景:美国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国家面临分裂危险;美苏冷战,德国被分裂为东德和西德。(2分)共同作用: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激发了人们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1分)(3)香港问题的形成:近代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步割占了香港地区。新中国成立后,英国仍占领香港,造成祖国的分裂。(1分)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大力发展科技,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增强军事实力;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解题思路】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1894年……孙中山毅然创立兴中会,号召国人奋起救国,振兴中华”“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之际发表宣言,提出……五大目标”“1924年,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以期培养能承担统一中国大任的军事人才,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林肯”“1858年”“东德”“199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中“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概括即可。第(4)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19【参考答案】(1)示例:人物:马可·波罗身份:意大利旅行家主要事迹: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了17年。回国后,根据他的讲述形成《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该书描述了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反映了中国的富庶和先进,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向往。评分说明:任选一位人物,写出人名和身份各得1分,写出主要事迹得2分,共4分。(2)示例:评分说明:路线方位正确得1分。共同点:都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各地区的联系;(1分)不同点:三角贸易使非洲的劳动力大大减少,导致了非洲的贫穷与落后,丝绸之路加强了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发展进步;三角贸易血腥残暴,丝绸之路是和平的贸易交往之路。(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3)示例:交流·发展文明的交流,是世界历史发展、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1405-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通过征战,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随着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该组织加强了成员方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使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综上所述,世界在交流中发展,在交流中进步,世界各国应加强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评分说明:围绕主题,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观点论述与事件及影响建立联系,并能解释和扩展出材料本身的意义可得7分。之后按等级逐条赋分。【解题思路】第(1)问,从鉴真和马可·波罗两位历史人物中任选一位,仿照所给示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画出示意简图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围绕主题,根据关键词,运用相关史实进行阐释,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3年山西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三)满分 75分 考试时间共 120分钟第Ⅰ卷 选择题(共 30分)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30分)1.《史记》中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考古学家在河南登封王城岗发现一处城址,该城址被认为是传说中夏的都城阳城。这些材料反映了我国A.农耕文明萌芽 B.早期国家产生C.华夏族的形成 D.郡县制的推行2.李华同学在搜索引擎上输入了“书法家”“书圣”“东晋”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想了解的历史人物是A.钟繇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欧阳询3.同学们通过制作知识简表的方式,对中国“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相关史事形成了如下认识。据此补全省略号处的观点观点 论据民族政权并立 北宋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统一中原及其以南的地区;与此同时,周边民族先后建立政权,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建立辽,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金。北宋灭亡后,赵构建立南宋……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设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在西藏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事务A.西藏地区开始与中原政权往来 B.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广泛交流C.元朝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D.元朝的版图在我国历史上最大4.此书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中国 17世纪之前的科技成就,其中很多在当时世界都是一流的:最先进的纺织机械——花机;竹筒排空瓦斯和巷道支护等煤炭开采技术;从生铁到熟铁再合炼成钢的生产系统;“灌钢”“生铁淋口”、固体渗碳等金属加工工艺;书中还绘制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鼓风设备——活塞式风箱图。材料描述的这一著作是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A.《伤寒杂病论》 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5.《天津史志》记载,近代西方列强纷纷在天津设立租界,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的建设,均开全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与材料中天津发展情况相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6.1919年 5月 4日,北京八所高校的 3000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围堵,云集北京天安门广场前。他们手持传单,高呼口号,群情激昂。右图是他们的传单之一。这说明五四运动的性质是A.彻底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B.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C.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的伟大里程碑D.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7.历史人物的言论往往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下面两则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在不同时期发表的言论,导致其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面对日本关东军觊觎东北 我们知道全国抗战以后之局势,就只全境和工农红军迅速发展到 30 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万人、十几块根据地的局面, 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蒋介石首次提出“攘外必先安 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内”的政策。 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1931年 7月 23日 ——1937年 7月 17日A.九一八事变导致东北全境沦丧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扭转了时局C.七七事变使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D.日本侵略军对国民党政治诱降8.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地方志记载:截至 1951年 1月底,全县没收地主土地19.6万余亩、粮食 362 万余斤、房屋 1.6万余间、牲畜 3439头、农具 2.3 万余件、场园 5144亩、大车 1304辆。全县 32330 户 216155名少地无地农民分得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土地,贫雇农人均耕地由土改前的 1.32亩上升到 2.02亩。据此判断下列口号适用于这一时期的是A.“打土豪、分田地”B.贫雇中农团结紧,消灭地主阶级作主人!C.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D.“争上游,敢出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9.下图是我国每年的粮食产量图。下列对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解读正确的是A.1949-1952年产量增加的原因是国家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政策B.1952-1955年产量增加的原因是国家进行改革开放,粮食出口量增加C.1967-1976年产量增加的原因是国家进行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D.1979-1985年产量增加的原因是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从下面描述中可对比出英国《权利法案》与 1787年美国宪法的相同之处是《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立法权、行政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 权、司法权分属于国会、总统和最高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法院。国会是国家立法机关,由选举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 产生,有一定任期;总统享有发布行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 政命令的权力;最高法院法官实行终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 身制,法院审理案件时,不受总统和皆为非法。 国会的干涉。A.都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建制原则 B.都是反殖民斗争成果C.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 D.重点都在于制约王权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1.马克思曾说:“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马克思所提到的社会变化是因为A.工业革命 B.新航路的开辟C.工人阶级的崛起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2.同学们搜集了许多世界知名舰船的图片和故事,如图是一艘名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图片。下列对该战舰描述正确的是A.开启了最早的远洋航行B.驶向北美的第一艘船只C.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试航D.发出了十月革命的炮声13.下图是 2002—2003 年世界最大的 100家跨国公司的国外资产、销售和雇员情况变化图。这一现象说明了A.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B.世界贸易组织有力保障经济全球化C.经济全球化得益于世界局势的缓和 D.跨国公司对保证就业发挥巨大作用某中学的同学们进行了“游山西·读历史”的研学活动,下面是他们分组展示的部分成果。请完成第 14—15小题。14.一组同学追溯三晋历史,走进距今约 4300-39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拍摄了如图文物照片,并做了相关记录。此文物最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出土地: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简介陶盘内部描绘有一个盘曲的朱红色龙纹。这条龙长着蛇身、鳄鱼头,口中吐出一条类似禾苗形象的舌头。该器物是龙山文化中彩陶制品的代表,造型朴质,图案精美,是当时“王室”使用的礼仪用品,是中国早期礼彩绘龙纹陶盘 制文明的代表器物之一A.见证传统绘画艺术的起源 B.提供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实物史料C.说明山西出土文物分布广 D.凸显了山西的陶器制造业水平领先15.二组同学参观了山西景区,感悟革命精神。下面是同学们参观的几个景点,据此判断,他们准备撰写的报告主题是A.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B.骁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 太原解放纪念馆C.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平型关大捷遗址D.红色革命在山西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45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10分)16.民族平等、民生幸福、生活多彩是不同时代中外各国人民的普遍追求。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国泰民安】是每个国家的追求。概括汉朝和明朝政治家共同的治国主张以及政策出台的共同原因。(3分)汉文帝先后两次“除田 天下新定,百姓财力俱困,如鸟初飞,木初植,租税之半”。文帝十三 勿拔其羽,勿撼其根。人情莫不好生恶死,当省年,全免田租。同时, 刑罚、息干戈以保之;莫不厌贫喜富,当重农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 时、薄赋敛以厚之;莫不好佚(同“逸”)恶易出兵,维持和平,以 劳,当简兴作、节徭役以安之。免耗损国力。 ——朱元璋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民生幸福】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概括图 1、图 2所反映的美国和苏俄面临的社会问题,简述两国的应对举措。(4 分)图 1 美国国民收入和失业率 图 2 俄国粮食作物产量变化曲线(3)【居住变迁】是时代变迁的晴雨表。指出下面图片反映出的人们居住条件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分)图 3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住房 图 4 美丽新乡村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个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20分)17.城市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身边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南京城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城东旅游线有 50多个游览景点,有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等;城南线以秦淮风光带为主,以仿明清的夫子庙建筑为中心,还有洪秀全的天王府、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景点;城西有清凉山、石头城、莫愁湖等景观,构成山、水、城、林交融一体的景观特色;城北是珍珠泉度假区以及南京长江大桥;城中景区有著名的玄武湖、总统府等。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根据材料一,任选三个南京城不同方位上的旅游景点,介绍其相关史事。(3分)材料二 1760年,英国 5万—10 万人的城市只有 1个;1851年达到 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有 7个;曼彻斯特已达 35万人。18世纪,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 70%,到 1841年下降为 20%,初步实现了城市化。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等欧洲国家已形成了庞大的城市贫民群体,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阶层。——摘编自余伟民《高中历史》(华师版)(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影响。(4分)材料三 东京旧名江户,1457年足利幕府下令建造该城。19世纪后半期,伴着“大政奉还”,皇室从京都迁至江户,并改称江户为东京,自此东京成为日本新的首都和天皇的居住地,城市也开始出现西化后的面貌(特别是建筑)。1872年,日本首条铁路落成于东京与横滨之间,成为交通上的新创举。从此,东京逐渐朝着现代化与国际都市化的发展方向前进。……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国家逐步恢复和发展的一个时期,技术革新和引入新工业新技术,致使东京居民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1964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东京举行,新干线(高速列车)开始运行,首都高速公路开通,为东京今天的繁荣打下了基础。——摘编自《日本东京经历了哪些变迁?》(3)根据材料三,指出 19世纪后半期东京城市发生的变化及原因,并概括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京城市发展的原因。(3分)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8.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统一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不应当分裂而应当统一,是孙中山一贯的思想。在孙中山的一生中,为维护祖国的统一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894 年,为了避免中国被列强“瓜分豆剖”“蚕食鲸吞”,孙中山毅然创立兴中会,号召国人奋起救国,振兴中华。1912 年 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之际发表宣言,提出“民族之统一”“领土之统一”“军政之统一”“内治之统一”“财政之统一”五大目标。1924年,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以期培养能承担统一中国大任的军事人才,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孙中山谋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是其政治思想宝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迄今仍有现实意义。材料二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 汉斯·莫德罗于 1989-1990年任东德总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 理。1990 年 2月 1日,他在群众集会上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 发表演说,引用了东德国歌中的一句歌散,我不期望房子倒塌,但我的确 词,第一次喊出了“德国,统一的祖希望它停止分裂。 国”的口号,主张建立一个团结一致——林肯参议员竞选演说 的、欧洲式的和伙伴式的德国。1858 年 6月 16日 ——摘编自德国《青年世界报》材料三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摘编自邓小平 1984年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简述孙中山为维护国家统一而进行的斗争。(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德两国政治家发表演说的背景以及共同作用。(3分)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材料三中的“香港问题”是怎样形成的?说明“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的原因。(3分)(4)综上所述,你认为新时代下中国怎样才能维护国家统一?请提出你的建议。(2 分)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15分)19.人类历史上各国各地区之间通过不同的方式交流互鉴,和谐共生,不断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文明交流”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阅读名人传记——制作人物名片】(4分)(1)一组同学阅读了关于中外交流的使者-鉴真和马可·波罗的人物传记后,准备为其制作人物名片。请你仿照左栏示例,在鉴真和马可·波罗中任选一位,完成下面的名片制作。人物:玄奘 人物:身份:唐代高僧 身份:主要事迹:唐太宗时,他西行天竺取 主要事迹: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终到天竺。游学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的珍贵文献。任务二【绘制历史图示——了解交流之路】(4分)(2)二组同学准备介绍下面两个时期的文明交流之路。请根据他们给出的推介词,画出“黑三角贸易”路线示意图,并比较它与丝绸之路的异同之处。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6世纪到 19世纪,北大西洋出现的航线 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洲、连接亚欧大大致构成三角形状,由于被贩运的是黑 陆的古代著名陆上商贸通道,已有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历时 2000 余年的历史。东起长安(今西300年之久。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 安),经陕西、甘肃、宁夏、新疆,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 跨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经中亚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 而达地中海东岸,全长 7000多千米。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 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总长 4000多千产品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最先开始 米,约为丝绸之路全程的二分之一。经营三角贸易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 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牙,接着以英国为主。三角贸易成为资产 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人类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 文明的宝贵遗产。任务三【撰写历史短文——理解交流发展】(7分)(3)三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整理出如下反映人类交往交流的关键词。请以“交流·发展”为题,写一篇 150 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可以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郑和下西洋 “一带一路” 亚历山大 阿拉伯人 世界贸易组织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参考答案1 B【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我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产生,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解题思路】题干材料中《史记》的记载和考古发现都反映出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故选 B。2 B【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关键词“书法家”“书圣”“东晋”可知,与此相关的人物是王羲之。故选 B。3 C【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元朝对边疆的管辖,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解题思路】根据表格可知,元朝在东南、西南、西北等地区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管辖。故选 C。4 B【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中“展现了中国 17世纪之前的科技成就”以及著作涉及纺织机械、开采技术、冶铸技术、金属加工工艺等可知,该著作是《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录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选 B。5 B【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中“在天津设立租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规定增开天津为商埠。故选 B。6 A【解题思路】根据图片中的“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可知,A符合题意。B指的是戊戌变法,C与题意不符,D指的是洋务运动,均排除。7 C【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蒋介石的态度从“攘外必先安内”变为号召全民族抗战,再结合时间信息“1937 年 7月 17日”可知,导致其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七七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危机加深。故选 C。8 B【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时间“1951 年 1月底”可知,材料记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成果,B 符合题意。A 是国共对立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的口号,C 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口号,D 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口号,均排除。9 D【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土豪、分田地”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的土地政策,A 错误;1952-1955 年我国正在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B错误;土地改革的时间是 1950-1952年,C错误;1979-1985年,国家对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并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长,D正确。故选 D。10 C【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1787 年美国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二者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故选 C。11 A【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中“机器的采用”“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机器得到广泛应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蒸汽轮船的发明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故选 A。12 D【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关键词“‘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 11月 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突破防线,攻占了冬宫,推翻临时政府,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故选 D。13 A【解题思路】观察柱状图可知,跨国公司的国外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国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例及国外雇员占总雇员数比例的三项数据都比较高,这说明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故选 A。14 B【素养落地】本题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考查山西地方史,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家国情怀。【解题思路】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最重要的历史价值”。根据题干材料中“是当时‘王室’使用的礼仪用品,是中国早期礼制文明的代表器物之一”可知,这个文物最重要的历史价值是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实物史料。故选 B。A 说法错误,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15 D【解题思路】根据图片中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太原解放纪念馆”“平型关大捷遗址”“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可知,他们准备撰写的报告主题是红色革命在山西。故选 D。A、B、C总结不全面,均排除。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6【参考答案】(1)主张:休养生息;以民为本。(答出任意一点得 1 分,共 2分)原因:王朝初建,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分)(2)社会问题: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国民收入大幅度下滑,工人大量失业;(1 分)数年战争使苏维埃俄国经济困难,粮食产量急剧下降,社会矛盾加剧。(1分)应对举措: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推行“以工代赈”等,恢复国家经济;(1分)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等,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缓解了危机。(1分)(3)变化:居住环境改善;人均住房面积扩大。(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中国共产党注重乡村建设。(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解题思路】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除田租税之半”“全免田租”“当省刑罚、息干戈以保之”“当重农时、薄赋敛以厚之”“当简兴作、节徭役以安之”等可知,汉朝和明朝政治家都主张休养生息、以民为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图 1、图 2可知,美国国民收入大幅下降,失业率大幅上升,俄国粮食作物产量大幅下降,据此总结即可;第二小问,根据图片中的时间信息“1929 年”“1933 年”“1913 年”“1921 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图片可知,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人均住房面积扩大;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17【参考答案】(1)明孝陵: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丞相制度。天王府: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 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1864 年,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总统府: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此后,南京总统府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1949年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攻入总统府,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评分说明:任选三个南京城不同方位上的旅游景点,且答出相关史事各得 1 分,共 3分。(2)特点:城市的数量增多;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人口数量增长,贫民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群体规模庞大。(答出任意一点得 1 分,共 2 分)影响: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加剧了贫富分化。(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3)19世纪后半期的变化:城市开始西化,朝现代化及国际都市化的发展方向前进。(1 分)原因:19 世纪后半期,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以西方为榜样,向西方学习,全面改造日本。(1 分)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原因:政府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推广新兴工业,促进了东京城市的恢复和发展。(1分)【解题思路】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个方位上的旅游景点作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1851 年达到 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有 7个;曼彻斯特已达 35万人”“18 世纪,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 70%,到 1841 年下降为 20%”“已形成了庞大的城市贫民群体”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初步实现了城市化”“城市贫民群体,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阶层”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城市也开始出现西化后的面貌……东京逐渐朝着现代化与国际都市化的发展方向前进”可概括出东京城市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 世纪后半期”可知,东京城市发生变化的原因是日本实行了明治维新;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中“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技术革新和引入新工业新技术,致使东京居民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18【参考答案】(1)成立兴中会,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提出五大目标;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军事人才,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2)背景:美国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国家面临分裂危险;美苏冷战,德国被分裂为东德和西德。(2 分)共同作用: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激发了人们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1分)(3)香港问题的形成:近代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步割占了香港地区。新中国成立后,英国仍占领香港,造成祖国的分裂。(1分)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大力发展科技,不断推进国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防和军队建设,增强军事实力;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 2分)【解题思路】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1894 年……孙中山毅然创立兴中会,号召国人奋起救国,振兴中华”“1912 年 1 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之际发表宣言,提出……五大目标”“1924 年,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以期培养能承担统一中国大任的军事人才,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林肯”“1858 年”“东德”“199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中“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概括即可。第(4)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19【参考答案】(1)示例:人物:马可·波罗身份:意大利旅行家主要事迹: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了 17 年。回国后,根据他的讲述形成《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该书描述了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反映了中国的富庶和先进,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向往。评分说明:任选一位人物,写出人名和身份各得 1分,写出主要事迹得 2分,共 4分。(2)示例:评分说明:路线方位正确得 1分。共同点:都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各地区的联系;(1分)不同点:三角贸易使非洲的劳动力大大减少,导致了非洲的贫穷与落后,丝绸之路加强了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发展进步;三角贸易血腥残暴,丝绸之路是和平的贸易交往之路。(答出任意一点得 2分)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示例:交流·发展文明的交流,是世界历史发展、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1405-1433 年,郑和率领船队 7 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公元前 4世纪,亚历山大通过征战,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随着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1995 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该组织加强了成员方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使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综上所述,世界在交流中发展,在交流中进步,世界各国应加强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评分说明:围绕主题,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观点论述与事件及影响建立联系,并能解释和扩展出材料本身的意义可得 7分。之后按等级逐条赋分。【解题思路】第(1)问,从鉴真和马可·波罗两位历史人物中任选一位,仿照所给示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画出示意简图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围绕主题,根据关键词,运用相关史实进行阐释,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2023年山西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三).docx 3.2023年山西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三).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