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09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 知识梳理 期末复习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09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 知识梳理 期末复习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9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
知识梳理
一、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考点透视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是通过阅读提供的两篇文言文考查考生的文言文综合阅读能力和比较辨析能力。最近两年在很多省市的中考题中都出现这种题型,比较阅读也渐成规模。主要有课内两段的比较阅读、课外两段的比较阅读、一课内一课外的比较阅读,其中尤以一课内一课外的比较阅读较为常见,所以,考生在熟练阅读课内文言文的同时应重视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考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3)比较阅读材料内容、写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4)领悟两个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的异同;(5)就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的不同体验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不同启示。
知识讲解
解读命题,点拨解题思路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选文一般以“文段”形式出现,多以指向道德情感、突出人文性,尤其是爱国诚信、敬老爱幼、团结友善的文段为主,同时也有纯说明或写景的文段入选。多为两则,偶有三则。一般情况下,选取的文段之间一是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作者、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顺序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二是存在“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三是难易度相当,均为浅易文言文。
中考命制“求同辨异”类题目,借以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命题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异中求同
要求考生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筛选和提炼,透过表象上的“异”寻求内质上的“同”,找到两篇文章的相似点。解题时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解答“求同”类试题时,重在将两者做纵横双向比较,弄清两者为什么“同”,这是讲清原因;“同”在哪些方面?这是理清范围。
二、同中求异
要求考生从现象上的“同”探究内质上的“异”,或是在内质“大同”的前提下寻找个性上、表现形式上的“异”,这类题目更能反映考生的探究能力。解题时首先认准“同”的是哪个方面,然后同中求异,找出相应的内容。解答“辨异”类试题时,重在对两者进行辨别、分析,要通过深入分析、多方比较,以彻底弄清两者因何而“异”,“异”在何处。
三、既求同又辨异
解答“求同辨异”之类题目的总体思路是,紧扣“求同”和“辨异”四个字做全面而深刻的分析、探究。先要搞清楚题目的要求,是内容方面的“求同”或“辨异”,还是写法(表现形式、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求同”或“辨异”。
解读题型,把握解题技巧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题型主要有词语解释题、选择题、句子翻译题、问答题,和单篇文言文阅读的题型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其考查内容涉及到两个文言文语段,尤其是填空、选择题和简答题,一般是对两个文言文语段从语句、语言、内容、人物、写法、主题等方面进行比较。
  一、解释词语题
  要运用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准确写出常见文言虚词和重点实词的含义。解释实词时要考虑词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解释虚词时要辨析词的读音、词性和语气。一般可从两方面切入,一是先了解整个句子的大意(必要时联系整个段或篇),然后用换词法揣摩加点字的意思;二是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文言实(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然后依照句意确定词语含义。
  二、翻译题
  翻译题的题量为1~2个,有两个译句的题目,有的要求2个句子都翻译,有的要求选择其中一个进行翻译。译文要准确无误,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译文要通畅顺达,富于表现力。文言文的翻译应遵循“信”(忠于原文)“达”(文义通达流畅)“雅”(语言富有文采)三原则,运用“留”(保留)“删”(删除)“换”(替换)“调”(调整)等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
  三、选择题
  先仔细读题,认准所要选择的项的具体要求,然后根据这一“要求”辨析所给的各项,找出最切合“要求”的项。
  四、简答题
  求同型题目要通过对不同阅读材料的分析,找到几者间的“联系点”;求异型题目关键是找准有助解题的指向性词语,以免跑题。由于作者的思想、心境和处境的不同,相同的词语用意会不一样。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词语解释题
解释实词的方法: 1.联系课内法2.组词法(单音节组成双音节)3.语境法 4.词性界定法
虚词:要重视积累。
二、句子翻译题
1.三个“遵照” :
遵照原文语气、语义和习惯。
2.四个步骤
①审。审清句中语法要点,找准采分点。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文言句子,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②切。将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逐一解释。
③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释出的词义连缀成句。
④抄。在逐一查对原句语法要点全部落实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纸上。在誊写过程中还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3.文言句子翻译六字歌诀:
留、对、换、调、补、删
“留”:凡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如:山、石、高、远等。
”对”:即对译法。对应直译,逐字落实。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尽可能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风格,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即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 
误区点拨:绝少有不译的字词。特别是副、介、连三大虚词,翻译时常出现漏译的现象。
“换”:即替换法。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翻译时要替换为现代词语。 (比如:古今异义的词,词类活用词,通假字等都要相应的替换。)
“调”: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的语序调准为正常语序。
“补”:即补出省略内容。比如主语、宾语和介词“于”等。
(译出补足部分后用括号标示。 需要注意的是,增补的内容一定要必要,不要画蛇添足了。)
“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发语词、衬词、虚词删去。例:“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句中“之”是帮助宾语前置的,不翻译。
三、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