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探“电”奇旅——原电池一.教学目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深入理解原电池基本原理、构成条件及各部分作用,能够从装置、原理两个纬度构建原电池认知模型,并能应用原电池认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后的问题解决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实验设计、团队协作、质疑与创新思维的能力。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原电池的分析、制作、使用,树立合理使用能源,化学源于生活、科技改变生活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教学难点: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三.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对于电池发展历史的了解,引入本节课主题——原电池。回顾旧知以知识填空方式考察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提出归纳总结性问题。⑴原电池构成条件?⑵原电池工作原理?⑶如何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分析探究⑴观察锌铜原电池实验现象差异,提出问题。①锌极上有气泡产生说明什么问题?②H+在锌片上得电子会导致什么后果?③如何避免H+在锌片上得电子,提高原电池能量转化效率 ⑵基于数字化手持技术获得的实验数据曲线图,定量分析单液电池性能。⑶以问题为导向,引发学生对于单液原电池的装置改进。问题:根据电阻计算公式R=ρL/S,结合装置变化分析双液原电池电流弱的原因?并基于宏观现象和实验数据曲线图,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单双液电池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装置改进,引出膜电池巩固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构成条件后,通过对于新旧锌锰干电池构造对比,巩固升华内化重难点,强化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并了解常见类型的二次电池以及燃料电池。前景展望基于原电池模型的深刻认识,并了解一系列科技前沿的电池类型,如铝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等等,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6.练习⑴.书写碱性锌锰干电池的正负极电极反应式?⑵.(2022全国甲卷)一种水性电解液Zn-MnO2离子选择双隔膜电池如图所示(KOH溶液中Zn2+以Zn(OH)42-存在)。总反应式为Zn+4H++4OH-+MnO2= Zn(OH)42-+Mn2++2H2O,原电池装置中的Ⅱ池离子移动方向?书写正、负极电极反应式?⑶.有科技工作者制造了一种甲烷燃料电池,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个电极通入甲烷,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的ZrO2晶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2-。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电池正极发生的反应:O2+4e-= 2O2-B.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CH4+4O2--8e-= CO2+2H2OC.固体电解质里的O2-的移动方向:由正极流向负极D.向外电路释放电子的电极:正极(即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