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提前学: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暑假提前学: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

资源简介

细胞生活的环境 暑假作业
知识预习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组织液
细胞外液 血浆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液等
各种细胞所生活的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液。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三者之间的关系:
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 血浆的化学组成: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无机盐(约1%),蛋白质 (7%~9%),以及血液运输的其他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激素、各种代谢废物等。
2. 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二者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异同点:
比较项目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存在部位 血管内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内
成分来源 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 ①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 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②由消化吸收而来
化学成分 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3. 本质: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
2. 渗透压:
(1)概念:溶液中 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影响渗透压的因素:
溶质微粒数目 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高低
越多 越大 越高
越少 越小 越低
(3)决定物质: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酸碱度:(血浆pH)
正常范围:7.35~7.45。
维持因素:HCO3-/ H2CO3 等物质。
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左右。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
1.根据以下模型分析,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组织液和淋巴液
B.组织液渗入血浆和渗入淋巴液的量相同
C.肌肉注射的胰岛素通过组织液→(淋巴液)→血浆→组织液,进而作用于靶细胞
D.图中具有双向箭头的是①处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B.糖原
C.尿素、胆固醇和DNA聚合酶 D.甘油三酯
3.下列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和浓度呈正相关
B.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和酸碱度两个方面
C.正常人的血浆pH为7,偏高或偏低均会出现稳态异常
D.组织液渗透压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有关
4.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和淋巴液
B.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C.②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5.下图表示人体中甲、乙、丙、丁4种体液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分别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液
B.甲、乙、丙三者的体积之和约占体液的1/3
C.人成熟的红细胞中的液体是丁的组成部分,可以与乙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D.甲与乙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时需要通过毛细血管壁
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内部的环境
B.人体的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C.人体的内环境是相对于生物体生活的外界环境而言的
D.人体内环境的主要组成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7.下图为人体肝脏局部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细胞,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体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③是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②③④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人体的内环境
C.③可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①
D.A生活的内环境为①③,C生活的内环境为③④
8.医生给病人注射药物,不同注射方式,药物到达靶细胞的途径不同。以下途径正确的是( )
A.肌肉注射:淋巴液→血液→组织液→靶细胞
B.肌肉注射:组织液→血液→组织液→靶细胞
C.静脉注射:组织液→淋巴液→血液→靶细胞
D.静脉注射:淋巴液→血液→组织液→靶细胞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三者之间的关系图:
可知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组织液和淋巴液,A正确;组织液渗入血浆的量大于渗入淋巴液的量,B错误;肌肉注射的胰岛素先进入组织液中,然后进入血浆进行运输或通过淋巴液再进入血浆进行运输,然后进入组织液,最后作用于相关的组织细胞,C正确;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具有双向箭头,即图中的①处,D正确。
2.答案:D
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糖原主要分布在肝细胞和肌细胞的内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DNA聚合酶存在于细胞内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甘油三酯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
3.答案:A
解析: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因此渗透压的大小和浓度大小呈正相关,A正确;B、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B错误;C、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中性略偏碱性,C错误;D、组织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无机盐,D错误。故选A。
4.答案:A
解析:Ⅰ、Ⅱ、Ⅲ、Ⅳ分别表示呼吸系统(肺)、消化系统(小肠等)、泌尿系统(肾)、皮肤。Ⅱ内的葡萄糖只能通过①进入血浆,A错误;内环境与Ⅰ,即呼吸系统(肺)交换气体需要通过肺泡壁及其外面缠绕的毛细血管才能进入血浆中,B正确;②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的水分等的重吸收作用,C正确;Ⅳ表示皮肤(人体最大的器官),可以排出一些物质如水、尿素、无机盐等,D正确。
5.答案:C
解析:根据甲和乙之间的双向箭头及乙→丙→甲,可判断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丙是淋巴液,A正确;甲、乙、丙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B正确;人成熟的红细胞中的液体属于细胞内液,但不能与乙直接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甲、乙两者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时需要通过毛细血管壁,D正确。
6.答案:A
解析: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而不是人体细胞内部的环境,故选A。
7.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③是组织液,是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A正确;内环境主要由④血浆、③组织液和①淋巴液组成,②是细胞内液,B错误;③组织液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①淋巴液,C正确;A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为①淋巴液和③组织液,C为毛细血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为③组织液和④血浆,D正确。
8.答案:B
解析:肌肉注射过程中,药物首先进入的是组织液,然后进入血浆,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再通过组织液进入靶细胞;静脉注射过程中,药物直接进入的是血浆,然后随血液循坏到全身各处,通过组织液进入靶细胞。因此B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