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提前学:探究世界的本质——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四暑假作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暑假提前学:探究世界的本质——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四暑假作业

资源简介

(11)暑假提前学:探究世界的本质——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
知识预习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神或上帝,更不存在神或上帝创造世界的活动。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的产生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的产生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类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2.意识的物质器官
(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2)人脑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
四、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
2.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五、规律是客观的
1.运动
(1)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特征: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特征
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普遍性 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六、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特点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表现 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结论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通过实践可以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2.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2)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意识分类 判断标准 具体作用
正确意识 符合客观规律 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错误意识 违背客观规律 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具体要求
(1)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预习自测
1.医学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的典型组织病理学改变表现为脑内的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最终患者脑内的神经细胞“默默”萎缩甚至死亡,从而导致记忆、语言、行为等认知功能障碍。这表明( )
A.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大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2.ChatGPT是一种基于自然语言处理OLP和机器学习的语言模型,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工具的最新成果,它不仅能够与人类进行对话,而且能够生成可信的“创造性”内容。这表明( )
A.人工智能当下已经真正具有人的意识
B.人工智能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人工智能是人意识指导下实践的产物
D.人工智能能创造性地反映客观事物面貌
3.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表明( )
①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统一性
②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应与自然界规律一致
③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自然界自身运动的结果
④自然界的物质性归根到底由人对自然的态度决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这一观点是( )
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唯物主义观点
5.人具有“看见的能力”。所谓“看见”,是从毛毛虫里看见蝴蝶,从蛋中看见雄鹰,从死亡中看见生命,从分裂里看见统一。这体现了意识具有( )
A.目的性 B.能动创造性 C.自觉选择性 D.主观能动性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处向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灌溉农田。在生物领域人们可以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物种。于是,有人说规律是可以创造的。20世纪末,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遇到空前的挫折。对此,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的历史终结了,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上述材料中的观点主要违背了规律的什么特性?它要求我们该怎样做事情呢?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错误,意识的内容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而不是由人脑决定的; B正确,患者脑内的神经细胞“默默”萎缩甚至死亡从而导致记忆、语言、行为等认知功能障碍,体现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错误,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而不是大脑。故选B。
2.答案:C
解析:A:意识是人特有的,是人脑的机能,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的意识,A不选。B:人工智能在人的意识的指导下,去改造世界,而不是其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不选。C: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工智能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它是人意识指导下实践的产物,C入选。D:人工智能没有意识,是人的实践的产物,不能创造性地反映客观事物面貌,D不选。故选C。
3.答案:A
解析:良好生态蕴含经济价值,能够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表明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统一性,①符合题意。人只有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良好生态,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表明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应与自然界规律一致,②正确。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人的参与,并不是自然界自身运动的结果,③说法错误。物质决定意识,自然界的物质性是其固有的,人的态度无法决定,④说法错误。故选A。
4.答案:B
解析:“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强调的是人的主观意识发生了变化,这是把主观精神当作了运动的主体,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符合题意,排除A、D。不可知论是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并不是离开意识谈物质,C排除。故选B。
5.答案:B
解析: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本质规律,B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A、C、D三项。故选B。
6.答案: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规律的客观性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中观点主要违背了规律的什么特性,以及它要求我们该怎样做事情。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有人说规律是可以创造的、有人认为规律是可以改变的→可联系规律的特性;有效信息②:但现代水利设施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灌溉农田→可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上述材料中观点主要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得分点②:必须遵循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得分点③:要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好主观能动性。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