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凡尔赛和约》的规定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是( )?A.军备问题 B.殖民地问题?C.德国边界问题 D.成立国联【解析】本题考查对巴黎和会性质的正确理解和透过条约内容分析其性质的能力。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凡尔赛和约》从领土、军事、殖民地和经济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其中殖民地问题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会议。?答案:B。2.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下列哪些区域的统治秩序( )?①欧洲 ②远东及太平洋地区 ③西亚 ④非洲?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回答此题必须把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所确立的地区统治秩序区分开来。巴黎和会及以后的一些条约,构建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体系”。?答案:B。? 3.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主要针对的国家是( ) A.法国 B.中国 C.德国 D.意大利?【解析】这是一道有关凡尔赛和约的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对这一问题的识记能力,直接选择即可。?答案:C。4.《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 )?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②对德国军备严格限制 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 ④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对巴黎和会性质以及这种性质反映在具体历史事件中的理解与把握。巴黎和会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分赃的会议,具体表现就是无视中国的合理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后又以“委任统治”的方式瓜分德国在海外的殖民地。?答案:D。?5.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体系( )A.消除了战胜国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缓和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C.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矛盾暂时得到缓和 D.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新的国际秩序【解析】本题考查对凡尔赛体系影响的正确理解。答案:D。6.巴黎和会上,被排斥在外的国家有( )①中国②德、奥等战败国③日本④新生的苏俄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和会参会国的知识点。答案:C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1919年,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然而,英、美、法、日等国操纵的巴黎和会决定把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交给日本,这种权威政治激怒了中国人民,引发了中国的爱国运动,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请回答:?(1)材料中的运动指的是什么?概述其性质和意义。(2)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反映了( )①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 ②弱国无外交 ③中国代表团的软弱 ④巴黎和会的分赃性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3)试从地理因素考虑,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山东争夺激烈的原因。【解析】此题既考查对中外历史知识的联系能力,又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学科渗透能力。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但帝国主义国家却无视中国主权,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反映出了帝国主义实行的是强权政治,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会议,半殖民地的中国没有外交独立权。?答案:(1)五四运动。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意义: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D?(3)山东地处我国北部沿海,靠近京津地区,扼渤海进入黄海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列强控制了山东,就便于控制京津战略要地,而其便利的交通便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材料二:列宁说:“《凡尔赛和约》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这不是和约,而是拿着钢刀的强盗,逼迫手无寸铁的受难者接受的条约。”两种观点有何一致性?请试着用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论证。【解析】本题考查对《凡尔赛和约》的正确理解。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凡尔赛和约》从领土、军事、殖民地和经济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其中殖民地问题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会议。答案:这两种观点都预见到凡尔赛体系不能持久。原因:构成凡尔赛体系的一系列和约,虽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但其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其一,和约的掠夺性必然加深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例如巴黎和会刚一结束,德国国内就喊出“打倒《凡尔赛和约》”的口号,这成为日后法西斯德国撕毁条约的口实。其二,这是战胜国之间相互妥协的产物,由于分赃不均,使它们之间的矛盾不可能消除,反而随着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激化。其三,重新瓜分殖民地,造成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解放运动日益兴起。3.请你连一连:?【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对巴黎和会三巨头的识别能力。在巴黎和会上,起主要作用的是英、美、法三国,其首脑操纵着和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同学们应注意结合插图进行掌握。?答案:威尔逊──美国 劳合·乔治──英国 克里孟梭──法国?《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巴黎和会的概况,知道《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2.正确认识《凡尔赛和约》的实质、影响,体会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之意。3.理解巴黎和会的本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体会“弱国无外交”的道理;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建设强大国家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精神。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列强出席巴黎和会的图谋;2.《凡尔赛和约》的核心内容以及对和约的评价。(二)难点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和影响。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打通时空隧道,再现历史抉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3.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回顾一战的性质和结果(战争的结束,并没使帝国主义之间的争斗停止。)导入提问:一战结束后,战胜国最迫切要做的是什么?根据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复习回答。讨论后得出结论:要瓜分战利品,制裁战败国,建立一套新的国际秩序。温故知新,同时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环节一:巴黎和会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第8页,找出巴黎和会的背景、时间、地点、成员、操纵国、地位、参会国地位、焦点问题、重点问题。请你叙述“巴黎和会”这一历史事件过渡语:对于处理德国问题和中国山东问题,美日法英的态度有何不同?指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阅读课本第8页的阅读卡和美、英、法、日等国的如意算盘,讨论后回答:1.结合克里孟梭的话,想象并描述一下巴黎和会是在怎样的气氛中召开的。2.回顾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你认为巴黎和会能够达成和平协议吗?为什么?3.从列强的打算中,可以看出巴黎和会的实质(性质)是什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归纳。看课本第8页,找出巴黎和会的背景、时间、地点、成员、操纵国、地位、参会国地位、焦点问题、重点问题,并个别叙述“巴黎和会”这一历史事件。大国权益之争,说明“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进行各种合理性的解答。得出巴黎和会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分赃会议。这个部分内容较为简单,学生通过自主就能解决。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合理的历史假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环节二:凡尔赛和约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第9页,找出《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时间和内容,并说说内容涉及哪些方面。补充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活动的资料,提问:1.作为战胜中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中遭受了怎样的遭遇;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3.从中给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想一想,为什么中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出示文字资料:和约尚未签署的时候,劳合.乔治就担心:“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提问:你是如何理解这段话的?总结:列强召开会议的真正目的;和约中对德国军事和殖民地的问题,将会激起德国复仇的情绪。自主学习课本第9页,找出《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时间和内容,并个别学生回答。这个部分内容较为简单,学生通过自主就能解决。可请平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来回答,提供展示的机会。学生得出结论:1.列强却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全部转给日本,作为日本参加战争的回报。2.弱国无外交,外交是综合国力的较量。3.大力发展经济,改革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讨论后回答:激起了德国与他国的矛盾,埋下了新世界大战的祸根。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遭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体会“弱国无外交”的道理;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建设强大国家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精神。历史资料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环节三:凡尔赛体系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0页,提问:1.请你解释凡尔赛体系;2.凡尔赛体系的建立有何影响;3.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后,教师应首先侧重讲明凡尔赛体系的概念:1919 ~1920年,协约国在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之后,又分别同奥、匈、土、保签订了一系列和约,由这些和约构成的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被称作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提问: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维系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他为什么这么说。出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和战后的欧洲图》,让学生仔细阅读地图,问题一:说一说战争前后欧洲版图发生了哪些变化。问题二:如何理解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阅读课文10页,相互讨论并解释凡尔赛体系。仔细阅读地图,说出战争前后欧洲版图发生的变化。奥匈帝国完全解体,新建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三国,而且它的原部分领土被割让给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和意大利等国。而十月革命后的苏俄放弃部分领土,分别给予波兰以及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战争使欧洲的格局,特别是中欧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归纳:第一,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导致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的加剧。第二,帝国主义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使得战胜国列强之间矛盾重重。引起国际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第三,凡尔赛体系的帝国主义性质,遭到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对。凡尔赛体系,这个问题的综合性、概括性较强,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合作探究,突破难点,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环节四:课堂小结用图示法展示凡尔赛体系的形成过程。根据活动中的资料,感受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含义。学生一起回顾凡尔赛体系的形成过程。经济的短暂复苏与发展。“和平”是表象,之下暗藏更深的危机。学生对一次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有初步的认识。五、板书设计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巴黎和会:1919年1—6月、巴黎、凡尔赛宫巴黎和约:对德《凡尔赛和约》:疆界领土、海外殖民地、限制军备、支付赔款对奥、保、匈、土和约凡尔赛体系含义:以英法为主导的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影响:改变欧洲、中东等地的政治格局;体系内部隐含着许多矛盾六、教学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非正义的掠夺战争,掠夺是帝国主义国家的本性。巴黎和会上,各参会国的野心与意图(中国提出正义要求除外),正是以掠夺为出发点的,因而在经过五个多月的争吵中,最终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全方位的处置,反映了列强在和会上分赃的性质。《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和约。对德国的过分处置,引起了德国民族主义的仇恨,暗藏了德国复仇报复的种子,为日后希特勒上台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奠定了战后战胜国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为下节课凡尔赛体系下的矛盾做了铺垫。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通过参会国的野心与意图来对《凡尔赛和约》的客观评价,理解日后法西斯德国利用人民复仇的心理推行对外扩张的历史根源。成功之处: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历史课堂形象生动;通过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探讨,让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体会“弱国无外交”的道理;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建设强大国家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精神。课件13张PPT。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一、巴黎和会(1)时间:(2)地点:(3)成员:(4)操纵国:(5)地位:(6)参会国地位:(7)焦点问题:(8)重点问题:1919年1月到6月巴黎凡尔赛宫战胜国代表英、法、美不平等第一次世界规模如何处理德国中国山东问题小组合作探究阅读课本第8页的阅读卡和美、英、法、日等国的如意算盘,讨论后回答:1.结合克里孟梭的话,想象并描述一下巴黎和会是在怎样的气氛中召开的。2.回顾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你认为巴黎和会能够达成和平协议吗?为什么?对于处理德国问题和中国山东问题,美日法 英的态度有何不同?3.从列强的打算中,可以看出巴黎和会的实质(性质) 是什么? 1.巴黎和会是争吵且很不友好的气氛中召开的。2.回顾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英国是老牌殖民帝国,对外实行均势外交;法国实力雄厚,希望建立欧洲大陆霸权;美国后起之秀,开始谋求世界霸权;日本则一直图谋亚洲霸权。列强都希望在原有世界格局基础上再扩张。同时,与会各国地位不平等和大国操纵,决定了巴黎和会不会达成真正意义上和平协议。小组合作探究汇报二、《凡尔赛和约》1919年6月28日内容:(1)战争罪责问题 (2)关于领土问题 (3)关于军事问题 (4)关于政治问题 (5)关于赔款问题 (6)关于殖民地问题签订时间: 巴黎和会关于中国山东问题的讨论 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中国北洋政府派出的四位代表,提出收回曾被德国占领的山东省及特权。结果如何? 列强却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全部转给日本,作为日本参加战争的回报。杰出外交家顾维均知识拓展 顾维均在巴黎和会上慷慨陈词,据理力争,但外交努力还是失败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什么?! 弱国无外交,外交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大力发展经济,改革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和约尚未签署的时候,劳合.乔治就担心:“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你是如何理解这段话的?激起了德国与他国的矛盾,埋下了新世界大战的祸根。拓展提高 《凡尔赛和约》 通过巴黎和会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暂时确立了列强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这就叫凡尔赛体系。三、凡尔赛体系《色佛尔条约》《洛桑条约》 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维系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他为什么这么说?课堂演练 第一,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导致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的加剧。 第二,帝国主义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使得战胜国列强之间矛盾重重。引起国际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 第三,凡尔赛体系的帝国主义性质,遭到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仔细阅读地图,说一说战争前后欧洲版图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资料,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 。课堂小结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图示一战结束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凡尔赛体系调整欧洲中东政治格局确立国际关系新秩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同步测试.doc 《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教学设计.doc 《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教学课件.ppt